
近幾個月,DeFi是整個圈內最熱門的方向。雖然最近有所降溫,但是DeFi必然還會繼續發展下去。
畢竟去中心化金融是區塊鏈最適合的應用場景,事實上從比特幣誕生之初,其作為去中心化的貨幣本身就是最重要的DeFi應用。
但是在目前的DeFi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的公鏈卻是以太坊,也就是現行的DeFi似乎和比特幣這個加密貨幣世界的核心漸行漸遠了。
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比特幣本身不支持以太坊那樣的智能合約,所以必須通過跨鏈把比特幣映射成為以太坊中的ERC20代幣才能把比特幣引入到以太坊的DeFi生態中。
因此,考慮到比特幣在整個加密貨幣中絕對的王者地位,比特幣的跨鏈對於做大整個DeFi生態至關重要。
關於比特幣跨鏈的研究,早在2014年好幾位比特幣核心開發者就聯名發表過一篇名為“Enabling Blockchain Innovations with Pegged Sidechains”(文章鏈接:http://kevinriggen.com/files/sidechains .pdf)的文章,提到了Federated peg和SPV proof等跨鏈方案。
其中Federated peg即多重簽名方案,也就是把比特幣轉入到一個由幾方多重簽名控制的地址中,然後在相應的鏈上生成對應的映射。
目前實際操作中將比特幣跨鏈到其他鏈上都是採用了這個方案,例如WBTC,renBTC,RSK,Liquid等等。但這個方案的缺陷非常明顯,即多重簽名本質上還是一種託管方案,用戶自己不掌握私鑰。
如果多重簽名的幾方一起跑路,用戶毫無辦法。
所以Federated peg本質上是一種不那麼中心化的中心化方案,完全違背了DeFi的本意。
至於SPV proof(輕節點證明)方案,雖然可以做到不需要信任的去中心化,但是其需要比特幣的腳本語言引入新的OP操作碼,本身也存在不少問題,所以一直都沒有實施。
那麼,目前比特幣根本沒有完美的跨鏈方案。
既然比特幣跨鏈實現起來難度很大,我們不妨換一種思路。
如果可以在DeFi應用中直接生成掛鉤比特幣的虛擬資產,使投資者可以參與比特幣的做多和做空,那就可以跳過跨鏈這一步了。 Coinversation Protocol中的合成資產正是實現了這個功能。
也就是Coinversation中的cBTC不需要用戶轉入任何真正的比特幣,持有cBTC就可以獲得BTC上漲的收益。
而且相比傳統中心化合約交易所用戶需要先有比特幣作為保證金才能參與合約交易,Coinversation的系統不需要用戶持有比特幣,直接抵押CTO即可參與。
並且Coinversation採用的波卡合約鏈本身就支持智能合約,用戶自己掌握私鑰,不需要擔心任何安全性的問題。
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合成資產看成是另一種形式的“跨鏈”。從更大的範圍看,合成資產不僅僅可以生成鏈上資產,也能生成各種鏈下資產,也就是真實世界中的股票、黃金、大宗商品也都可以“跨鏈”進入Coinver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