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I.city的設計構思過程:Circles應該怎麼花,怎麼才能讓Circles值錢?
ChinaDeFi
2020-11-05 04:01
本文约6909字,阅读全文需要约28分钟
現在的CirclesUBI社區什麼情況?就像每個人都拿著一張購物卡站在什麼物資都沒有"小鎮"。

編者按:本文來自去中心化金融社區(ID:China_DeFi),Odaily經授權轉載。

現在的CirclesUBI社區什麼情況?就像每個人都拿著一張購物卡站在什麼物資都沒有"小鎮"編者按:本文來自

去中心化金融社區(ID:China_DeFi)

去中心化金融社區(ID:China_DeFi)

,Odaily經授權轉載。

現在的CirclesUBI社區什麼情況?就像每個人都拿著一張購物卡站在什麼物資都沒有

小鎮

編者按:本文來自

去中心化金融社區(ID:China_DeFi)

去中心化金融社區(ID:China_DeFi)

,Odaily經授權轉載。

現在的CirclesUBI社區什麼情況?就像每個人都拿著一張購物卡站在什麼物資都沒有

小鎮

編者按:本文來自

去中心化金融社區(ID:China_DeFi)

去中心化金融社區(ID:China_DeFi)

,Odaily經授權轉載。

現在的CirclesUBI社區什麼情況?就像每個人都拿著一張購物卡站在什麼物資都沒有

小鎮

。每個人都尋找CirclesUBI的下一步,這篇文章是我們的一些思考。另外,UBI.city已經在進行機制設計和代碼開發,社區也有了新的發展,這些情況在文章的後半部分的附錄:階段匯總。有想了解CirclesUBI業務邏輯的朋友,可以看文章後半部分的附錄:CirclesUBI業務邏輯資料

UBI.city的設計構思過程


在一次涉及40萬人的傳播之後,CirclesUBI成功的邁出了第一步,建立了一個來自全球兩萬人的“小鎮”,並發放了購物卡,可是小鎮上卻沒有物資可以兌換— —這成為了現在社區現在最著急的事:Circles應該怎麼花,怎麼才能讓Circles值錢?

“小鎮”的經濟體水平讓Circles值錢

  • 如果看過CirclesUBI白皮書,會知道它有7%的貨幣增發機制,這很容易聯想到它其實是一個小型經濟體,裡面有人口、通貨膨脹、CPI、GDP、購買力等各種經濟體的要素。在經濟體這個定義下,個人手中的錢值錢其實是指經濟體貨幣具備購買力。

    我們可以通過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常應用的非實證經驗理論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來分析是什麼決定了購買力:

  • 經濟增長率越高的經濟體,工資實際增長率也越高,實際匯率的上升也越快。

    通俗解釋就是,一個“小鎮”的錢值錢,是因為它的經濟好。有人可能會說,這不是一句廢話嗎?我反倒覺得這句話很有用。

  • 先算筆賬:現在整個Circles“小鎮”註冊的“居民”2萬人,每人平均1000個Circles,如果一個Circles希望產生1美金的購買力,那這個小鎮就需要有2000萬的可兌換商品,意味著外匯儲備與內部的勞動加起來需要達到2000萬。第二年如果小鎮居民能創造超過7%的GDP增長,市場上增發的貨幣就會將將夠用。如果想要Circles增值,就需要GDP的增長超過7%。

  • 問題突然明確了,從Circles能換點什麼變成瞭如何建設Circles小鎮,使其成為一個貨幣具備購買力,並保持每年7%GDP增幅的經濟體。

經濟體從零到一需支柱產業牽引

應該如何建設小鎮呢?先找榜樣,通過來自Cepii(國際研究與發展前景研究中心)的數據源可以看到自1960年來,中國作為全球最成功的經濟體,與新加坡、韓國這樣的東亞國家都走出了優秀的上升曲線:

而經濟一直處於下行區間的烏克蘭曲線長這樣:

成功經濟體的代表,一定都經歷過良好的初期發展,比如新加坡的歷程是這樣的:

新加坡在獨立後通過工業化迅速使得製造業在十年內成為世界主要電子產品出口國。接下來發揮港口優勢,新加坡成功吸引頂級石油公司,成為世界第三大煉油國。新加坡經濟的發展經歷了由獨立初期時的勞動密集型工業,逐步過渡到具有高附加價值的資本、技術密集型工業和高科技產業,進而發展到目前的信息產業等知識密集型經濟。

而最能代表中國城市建設經驗的雄安新區,在吸取了多個城市的成功或失敗的經驗之後,經過謹慎規劃,展示出的路線圖是這樣的:

雄安新區總體規劃顯示,將優先發展基礎設施行業,接著建設完善生態農業、旅遊業,緊隨其後培育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產業為其支柱產業,然後再根據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高端現代服務業,這是綜合雄安自然資源、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禀賦,結合區位發展優勢,可與週邊城市形成良性聯動的結果。

可以看出新加坡與雄安新區的初始路徑選擇都是尋找外部產業鏈機會,發展出符合自身優勢定位的支柱產業,之後在此基礎上進行持續的產業升級。

基於Circles經濟體的策略

我們拆開新加坡、雄安案例來看動作,看看為Circles制定出來的發展策略可以是什麼樣的:

1. 定位自身優勢——快速拓展&有效組織

總的來說,Circles底層機制擁有加密世界最優秀的的人口潛力——既可以快速拓展,又可以有效組織

UBI區別於Dao的地方決定了它可以快速拓展:

  • UBI的最大特性就是錢的流動倒轉。錢先到私人手上,再流向公共區域。原來的錢無論是否去中心化,他都是從公共區域流向私人。這是利益調整的創新,比Dao更底層,它在回答“誰說了算”。相較於傳統意義上的設置了各種參與門檻的Dao,UBI這種註冊加入即參與的機制,有非常好的群眾基礎。

    精煉的二元內核支撐著有效組織

  • 與五年前馬丁的白皮書比較,這一版本更精煉,所有機制都只用到了兩個元素:傳遞交換與信任百分比,為Circles注入了簡潔而又有無限可能的機制設計的內核,這些機制共同支撐著CirclesUBI的有效組織

    傳遞交換:指我們沒有中心路由,每一次轉賬都是人與人之間的接力(Circles舉了六度人脈的例子,在這澄清一下,Circles沒有限制信任的層級,也沒有信任人數的上限)

  • 信任百分比:在Circles網絡中,每個人都是另一個人的路由,所以我可以調整信任一個人的程度,從而調整他通過我轉賬給別人的數額。

    2. 尋找外部產業鏈聯通機會——DeFi

如果經常關注DeFi融資新聞,會發現現在的情況是DeFi頭部的項目普遍進行了大規模的融資,並且融資後發展的重心都將用來拓展社區。比如以下這條:

分散式借貸協議Aave今天宣布從Blockchain Capital,Standard Crypto和Blockchain.com風險投資中獲得2500萬美元的投資,此次融資將服務於亞洲市場的增長。


如果再對8月份的DeFi協議流動性攻擊與防禦有了解,會得出另一個結論,那就是:在DeFi 中構建護城河非常困難。比如我們在9 月份見證了SushiSwap 通過分叉吸引走Uniswap 超過75% 的流動資金,Uniswap隨後反擊。我們並沒有見到流動性挖礦能夠為DeFi的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更多的是存量博弈。

當代碼是開源的、且資本可以在互聯網上自由移動時,傳統的競爭優勢資源(例如規模經濟、轉換成本、專利和監管許可) 將失去意義。有沒有什麼用戶發展策略是能夠為DeFi世界中的項目提供持續發展的動力呢?

恰好兩個星期前,CirclesUBI用7天的時間達到了40萬瀏覽的成績,用幾乎不可用的服務吸引了2萬關注加密世界會使用加密錢包的用戶,另一對比數據是,CirclesUBI發起人馬丁的另一項目Gnosis,三年的時間僅吸引了1萬用戶。 CirclesUBI成為瞭如何持續擴展DeFi用戶這一命題下最有吸引力的方案。 CirclesUBI帶來的用戶不是通過廣告,而是通過關係的發展拓展而來,人們通過互助學習加密知識。這是社區的天然基礎。

那DeFi是否符合CirclesUBI發展的需求呢?

根據coingecko統計,現在的DeFi市值達到了120億美金,總價值鎖定(TVL)達到100億美金。三年前這一數據還只是小於十億。 DeFi的現有體量給了CirclesUBI產業啟動的機會,DeFi的過去增速與未來空間給了CirclesUBI未來的人口與貨幣增長的保證。

3. 打造符合產業方向的基礎設施—— UBI.city

“新的政治形式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到目前為止,基於基本協議的第2層系統的潛力是該項目中最具機會的方面,並且仍然是有待進一步研究的絕對開放的問題“

---- CirlesUBI 白皮書

以上這段話既是CircleUBI對第一階段的結語,也是下一個問題的開始:CirclesUBI的第二層應該有什麼?就像中本聰一樣,CirclesUBI把問題留給了社區,成為了社區思考的起點。其實聊到這似乎已經有了答案。

CirclesUBI的第二層就是UBI.city,一個基於CirclesUBI優勢,同時為產業發展提供服務的基礎設施,這裡的產業種類可以非常豐富,可以是DeFi、NFT甚至是馬丁提倡的實物商品…可以把UBI. city看成CirclesUBI上的“工業園”。而一期工程,UBI.city將服務於DeFi的擴展這一需求。涉及以下工作:

現在的CirclesUBI的服務依然不太穩定,功能也比較單薄。好在除服務器代碼沒有開源之外,CirclesUBI的相關代碼都是開源的。所以可以根據CirclesUBI團隊的進展,確定這部分的介入工作量。最終的目標是穩定、完整、簡單的用戶體驗。

3. UBI的特性是不是就消失了?

聯通每個人的Circles與City代幣

成為聯通DeFi與CirclesUBI的橋樑,City代幣就可以擁有價值。接下來需要聯通個人Circles與City代幣——這是UBI.city最重要的內核,方案既要避免價值資產的引入打破原有的博弈平衡,帶來的虛假賬戶攻擊,同時又不能束縛住UBI社區的擴張。所以需要充分利用Circles二元內核的特性,部署UBI.city的組織算法合約,使信任關係可以量化價值,形成有效勞動。最終,Circles通過組織算法合約與City達成兌換關係。

聯通DeFi產業與CirclesUBI

DeFi產業在以太坊主鏈之上,CirclesUBI在xDai network之上。在xDai提供出來的方案中,用戶可以通過Dai-xDai Bridge或者OmniBridge(用於任何erc20代幣轉移)這兩個方案進行無縫的雙向資產轉移。 UBI.city需要設計的是DeFi向CirclesUBI注入資產,CirclesUBI向DeFi返回績效的智能合約方案,需要兼顧幾個方面:一是橋接穩定,能符合OmniBridge的安全流通體量;二是資產安全,保證各鏈資產的安全和分權治理,三是考慮未來底層系統變動(比如遷移至L2)的可能。

問答時間

以上就是我們在設計UBI.city過程中的思考。已經有幾位朋友看到這份資料,並提出了一些問題。我整理了一份Q&A

1. UBI.city與CirclesUBI的關係?

CirclesUBI是“小鎮們“的社保局,UBI.city是“小鎮們”的招商局。

2. 是否就不允許其他產業發展了呢?

UBI⭕️city

允許,並且非常歡迎,UBI.city在建設的過程中也希望成為其他產業idea的基礎設施。

Circles的場景是有無限潛力的,應該各個產業一起發展。就像拉斯維加斯不只有賭博,還有旅遊,新加坡因港口而繁榮,現在還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都市。 Circles一定是個多場景社區,那什麼才是支柱場景呢,答案只有一個,就是乾出來,有見地的人應該堅持自己對支柱場景的判斷並付出行動,讓社區用腳投票,同時也應對其他場景保持寬容,因為每個擁有Circle的人都是利益共同體。

3. UBI的特性是不是就消失了?

UBI.city完全基於CirclesUBI,所以Circles永遠在自己手上,意味著每個人隨時可以拎著錢離開。


4. 是否會考慮國外社區 ?

我們會逐步往前推進。

  • 有能力的朋友,可以自驅動的做事,UBI.city會給有成果的人設計權益。

  • 5. 是否需要工程師?

有能力的朋友,可以自驅動的做事,UBI.city會給有成果的人設計權益。

社區


  1. 6. 是否會錯過熱度?

  2. UBI是一個很大的命題,如果只是靠熱度撐起來的,我們覺得不做也罷。

  3. 7. Circles的交易是什麼樣的?

CITY是UBI.city的在主網上的erc20代幣,是聯通Circles與主網的交易載體。

a. 早一點註冊並激活賬號,從而積累UBI貨幣。

社區

b. 成為一個幫助別人的人,建立自己的影響力,自驅動的做些事。

9. 有沒有標誌?

附錄:階段匯總

第一個CirclesUBI的提案

研發


  • welcome https://circles.garden/welcome

    社區

    Sign up https://circles.garden/welcome/onboarding

    Username

    1. 因為傷病,研發中場休息了兩天。

  • email

  • 2. 正在開發兩個基於社區需求的基礎功能,前端已經ready,正在開發後端功能:

  • 不那麼容易斷水的xDai水龍頭——解決註冊過程中流程阻斷的問題;

  • 社區聚集的“集市”——社區圈子展示價值主張的工具,面向未來。

  • log in  https://circles.garden/welcome/login

3. 比較完整的研究了CirclesUBI的代碼狀態,為UBI.city的核心功能做準備,代碼資料在文章最後。

  • 社區

    在中國,我們發起的UBI社區共約1900人,從xDai的打幣數據來看,聯動社區已經有幾千人的規模。

    activity

    Trusted by

    社區內有很多特別棒的朋友,在UBI.city主張發表之後表示希望參與,我們在嘗試逐步做結構、開放社區資源,有能力的朋友,可以先自驅動的做事,UBI.city會給有成果的人設計權益。

    搜索

    由於官方文檔比較少,理清楚CirclesUBI的現狀有兩個線索,一個是界面跳轉關係,一個是數據請求順序

  • 主界面元素

    Show Profile

    Show QR Code

  • My QRcode https://circles.garden/share

    Hey! Check out my Circles UBI profile! https://circles.garden/profile/0x60bA60707F7fdC5FD0373daeEF53cBFe89C35908

    界面跳轉關係

    資料來源:circles.garden網站

  • Activity Log https://circles.garden/activities

    circles.garden的服務器超負荷運行,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最高時circles.garden服務器峰值遭遇了7000萬次請求

    因為服務器過載,處於流程不能跑通的狀態,所以我們只能通過歷史記錄,總結一份跳轉順序,出一個流程列表

  • Send Circles https://circles.garden/send

    搜索

    輸入助記詞

    direct trust https://circles.garden/send?query=&filter=direct

    In your network https://circles.garden/send?query=&filter=indirect

    External https://circles.garden/send?query=&filter=external

    其他

  • Settings https://circles.garden/settings

    Device address

    Profile address

    Token address

    status

    End Session

  • Export Seed Phrase https://circles.garden/seedphrase

驗證助記詞

資料來源:

  • 註冊流程

  • 搜索

首頁https://circles.garden/

其他

頭像+ 自社區賬號成功起獲得的Circles 數量

  • apiServiceEndpoint: 'https://api.circles.garden/api.',

    資料來源:

  • graphNodeEndpoint: 'https://graph.circles.garden/subgraphs/name/CirclesUBI/circles-subgraph.',

    已經trust的用戶

  • relayServiceEndpoint: 'http://relay.circles.garden.'

    搜索

二維碼https://github.com/ChinaDefi/CodeFromCirclesUBI

ChinaDeFi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