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本文來自去中心化金融社區(ID:China_DeFi)。
編者按:本文來自
去中心化金融社區(ID:China_DeFi)
編者按:本文來自
去中心化金融社區(ID:China_DeFi)
編者按:本文來自
去中心化金融社區(ID:China_DeFi)
EOS創始人BM在前幾天2020年10月30日發布了這篇內容探討Universal Earned Income(UEI)、Universal Basic Income(UBI)、Universal Resource Inheritance(URI)三者的區別,整體表達了對於選舉中偷換概念行為的不滿——因為UBI聽起來有吃白食的傾向,所以用更好聽的UEI來代替是政客的權謀之策。但是這種全民收入獲得,到底是需要通過“賺”來獲得?還是可以不勞而獲?是一個有意思的點。
相比之下,BM之前的兩篇關於UBI、URI的文章更有參考價值:
BM在2015年1月發表的《The basics of Basic Income》核心要點:每個人都應該獲得最低收入,得到第一世界“中產階級”的生活水準。 UBI可以取代現有的福利和社會保障計劃,但是什麼可以支撐UBI呢?如果美國政府每月向每人支付1000美元基本收入則整體成本3.8萬億美元——比聯邦政府的稅收還要多,所以聯邦政府稅收無法支撐UBI。 “通貨膨脹”是財富從原有富人到新人的重新分配的過程,這似乎是可以成為UBI資金來源的理想選擇。但是BM通過論證又否認了這一觀點,提出如果用通貨膨脹率代替稅收支付UBI,那麼很高的通脹率會導致富人根本不想擁有它,那麼就會只有賣家沒有買家,導致區塊鏈永遠無法實現“基本收入”這一概念。
BM的UBI一文中的推斷比較依賴於人均1000美元這個數字,但是這個數字放到不同國家地區帶來的差異未免過大,所以放到現在看來,BM的邏輯值得關注,但是結論應該更為開放。
我們正在目睹語言的消亡,因為詞彙被以有悖其含義的方式濫用。交流需要討論雙方就詞義達成一致。我們都能理解,和俄羅斯人講西班牙語不太可能產生有效的溝通。雙方都知道這一信息沒有被傳遞出去,他們可以據此採取行動。但是,如果兩個人使用同一個詞卻賦予這個詞不同的含義,會發生什麼呢?通常情況下,結果是無意的溝通錯誤,但在政客手中,故意濫用和破壞語言是大規模欺騙的武器。
二級標題
Universal
當人們不知道單詞的意思時,交流就需要更長的時間。當人們對詞語的含義意見不一時,它完全可以將更大範圍的討論轉移到關於“恰當”定義的爭論中。人們不僅失去了溝通的能力,還失去了清晰思考的能力。文字是思想的把柄,如果詞義混亂,那麼思想也是如此。腐蝕語言以達到政治目的就像使用原子彈達到軍事目的。附帶的損害和輻射需要幾十年才能恢復,並使你想要征服的土地無法居住。
Earned
二級標題
有了這樣的背景,我們來看看這種濫用語言的例子。
二級標題
Income
字典定義的Universal Earned Income(UEI)
從歷史角度來看,谷歌通常可以很好的提供的一個詞的定義。也就是說,我們的詞典和百科全書的出版商正在越來越多地改變單詞的“字典”中的含義,以適應政治議程。當他們這樣做的時候,真正的意思實際上並沒有改變,但它在模棱兩可中給這個詞帶來了毀滅。至少,我們有理由期待人們用詞前後一致,且不矛盾。因此,不必再拖延了,任何懂英語的人都能理解普遍收入的含義:
通用普遍的:世界上或某一特定群體中所有的人或事的所為帶來的影響,適用於所有情況。
尤其指定期收到的,工作或投資回報的錢。
行為或成就而應得的回報。
勞務或服務應得的(金錢)回報。
尤其指定期收到的,工作或投資回報的錢。
相較之下,主流的第三方總統競選活動中的描述是如何的?
每月將向每個美國人提供同等數量的UEI。
UEI(Universal Earned Income)當然是通用普遍的,適用於所有人。由於美國國稅局希望幾乎所有的收入都考慮到稅收,UEI僅是廣義上的收入。國稅局也承認收入和贈與之間的區別。但是“賺”一詞呢?個人必須提供什麼樣的行為、成就、勞動或服務才能賺取這種收入?根據描述,不需要做任何事情。這是一份“Universal”的撥款。
除了字面以外,我無法確定普遍的“掙來的”(earned)收入和普遍的基本(basic)收入之間的任何區別。這一事實在描述UEI的網站上得到了進一步的支持:
二級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