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區塊鏈世界裡,定義規則才能定義市場
X-Order
2020-10-23 09:25
本文约4588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8分钟
區塊鏈行業的門檻在慢慢變高。時代已經洶湧向前了。

2019年的這個時候,區塊鏈行業裡的熱點是大國博弈,Libra,聯盟鍊等。

2020 整個行業的注意力則是集中在Defi上,雖然近期Defi的熱度稍稍有些下降,但是下一個能替代Defi的熱點現在還沒有出現。

NFT市場仍待發力,難以扛起接力的大旗,Lay 2技術開發似乎頗有成果,但為市場接納仍有待時日……

我們的確需要關注熱點,但是更要關注行業的本質——技術創新帶來的革命性影響。

在前幾期的火花訪談中,我們和Defi項目開發者,行業觀察者都進行了交流。這次我們找到了純白矩陣的吳嘯,他專注於區塊鏈中間件ChainIDE的開發。我們希望能從另一個角度,再看看這個市場在發生什麼。

*純白矩陣是專注區塊鏈核心技術的科技研發公司,旗下產品ChainIDE、MoveCastle是全球最大的區塊鏈智能合約開發者流量入口之一,全球最早支持Facebook Libra生態體系的雲端集成開發環境,目前已經支持包括螞蟻區塊鏈、微眾銀行、華為、趣鏈、Eth在內近20種區塊鏈底層架構。

Q:上半年雖然受疫情影響,還是看到你們很多消息,比如華為,螞蟻等大企業都有項目落地,最近也和一些政府部門合作了一些項目,感覺發展的蠻不錯的。能大概講講你們現在發展規劃和方向是什麼嗎?

A:我們純白矩陣還是技術型的公司,理想是在技術領域繼續深耕。從今年一月份到現在為止,已經有300萬份的智能合約在我們ChainIDE上運行了。

對於我們來說,這其實就是我們的理想,能幫全球的開發者去節約邊際成本,幫他們把智能合約快速部署上不同的區塊鏈底層。

我們今年最主要的目標,還是將ChainIDE升級到2.0,使它能夠非常穩定的全部運行,把所有的負載均衡,功能創新和其他的各種開發體驗全部都做到最好。

Q:你們現在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是什麼樣的?

A:因為ChainIDE是給各種開發者提供免費服務,是一個區塊鏈開發的中間件,本身是不賺錢的。所以在去年產業區塊鏈火了之後,我們還做了一些產業區塊鏈相關的事情,比如協助政府及一些大型公司搭建區塊鏈底層的中間件和應用,這也是我們盈利的一個方向。

而我們真正想做的事情還是通過ChainIDE來給全國的開發一個統一且優質的IDE開發體驗,現在包括BSN等,我們都正在全面展開合作了。

明年我們會配合一些大廠,開始做一些海外的佈局。因為國際上對於IDE認可的一個是微軟的VScode,一個就是Google Colab。而我們ChainIDE好不容易開始卡住了一些Facebook開發者的流量,再加上像螞蟻金服,微眾銀行這些合作夥伴的開發生態,現在是我們第一次有機會可以服務更多的國際開發商。這是我們未來發展的大方向。

當然,我們現在也有一些付費業務了,主要是給企業端提供專業的私有化服務。除此之外,我們的一些合作夥伴也能給我們許多商業機會,也會為一些政府部門提供專屬的IDE開發需求。

另外,我們ChainIDE是緊跟國外的技術站,像最近新的技術,比如Defi的一些合約和模塊,我們近期都會上線。這樣我們能夠更好地服務於國內的客戶。而且,對於國內企業有上鍊需求、遷移需求的或者說是各種各樣的智能合約開發需求,我們都可以提供服務。

Q:你覺得中間件的價值體現在哪裡?市場上有沒有類似的項目,以及你們覺得你們的競爭優勢是什麼?

A:中間件價值主要還集中在節約開發者的邊際成本,甚至是遞減整個項目開發的一些邊際成本。使用中間件的話,企業和項目方能夠更快地在不同鏈上完成區塊鏈應用開發。

另外,中間件的價值也在於其標準化。對於螞蟻、華為、Facebook來說,這些大廠都希望能做一個標準化的底層給很多中小型的開發者來應用。但實際上它們在標準化底層過程中,很多中小的開發者或者應用,想要對接到底層還是很困難的,每個人都需要花不同的時間來完成對接。而對於已經有經驗的開發者來說,這個工作其實是可以標準化的。如果開發者用ChainIDE的話,就可以把這部分時間省掉。

而且我們還有很多其他功能,比如說用戶想要在上面做流量分析,用我們的ChainIDE Analytics就可以知道不同的流量從哪裡到了不同的智能合約。對於不會寫智能合約的項目管理者來說,我們也有項目管理功能,幫助他們進行可視化的跨鏈操作。這些都是我們能夠提供的各種服務,包括用戶想要自己的測試網,自己的瀏覽器,CRM等,都能在我們上面做。我們上面已經有全套的BA。

另外

另外特別是國內聯盟鏈其實還是有一定壁壘的,比如說像我們跟螞蟻的一些協作,其實是具備先發優勢的,如果現在一個新項目再去找他們合作的話就比較難了,因為現在螞蟻已經很強了,其實這都是一些隱形門檻。

所以說,中間件的作用更多的是在一個大的更新換代過程中,幫助企業將舊有的系統和新系統進行對接,比如說像螞蟻或者華為的鏈進入到了整個技術底層之後,肯定是需要中間件能夠把它們原有的系統跟現有的系統進行對接。這其實就是中間件可以帶來的價值。

Q:從最開始區塊鏈遊戲,到後面ChainIDE開發,再到聯盟鏈以及區塊鏈中間件的深入,你們也在行業裡經歷了很多熱點的輪動,想了解下你們現在對行業的看法是什麼?

A:我現在已經把國內市場跟國外市場分開來看了。這是兩個不同的市場,處在不同的維度。

國內的市場大多是上鍊、溯源相關,類似於一些現有的項目改造升級,這些要有一定的推進力度和一定的時間才能沉澱下來。比如說我們現在看到一些大的玩家像螞蟻的入場,其實是從不同的省、市政府的政務區塊鏈底層開始做的。

而國外市場近期比較熱的Defi,我覺得是非常有想像力的一個事情,是個非常棒的創新。

對於我們來說,只要智能合約能幹更多的事情,我都會覺得它是一個非常酷的事情,因為我們最怕的就是市場一潭死水,沒有新鮮的技術出現,這種時候大家可能對這個市場有點絕望。但現在我們看到defi刺激出了很多創新,不光是商業模式的改變,還創造一個全新的市場。

打一個最簡單的比方,比如說像Compound,它其實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餘額寶。而傳統金融裡,所有的銀行基礎職能都是吸儲和放貸,但傳統銀行做這些操作其實是通過了一系列中間環節,比如總行分配任務給分行,分行再去找支行,然後一線員工再找更多人投資,這樣就把貨幣的作用給放大了。

支付寶和銀行的不同在於,它通過餘額寶拿到C端的入口,再獲取牌照,就可以把所有人的錢都匯聚到一起,然後通過工程師來開發算法來把這個資金池子給放大。

但在Defi上,這個事情就變得很有意思了,比如說Compound,一旦智能合約部署在了區塊鏈上,它是沒有任何邊際成本的。比如說我抵押一個ETH進去,可以換一定比例的美金出來,然後還回去的時候,只要加上利息就好了。這種邏輯其實也不太需要維護的,如果不開發新的功能,你只要讓他運行就行了,這是一個最簡單的Defi模式。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看到不同Defi之間池子的深度是打通的,比如說正常兩個銀行之間互相借錢,要有同業拆借利率,很麻煩。而Defi各池子之間深度打通,不需要同業拆借率,只要靠改一下代碼就可以了。

Defi最厲害的一點是作為一個去中心化的,不管是金融資產也好,產品也好,這些產品之間它的流動,它的深度是直接性的,無摩擦的,疊加的,這個很有意思。

對於我們來說,我們看到了智能合約能夠做更多的事情,包括像NFT,我可以利用它抵押以太坊後,生成電子藝術和一些遊戲道具,這些其實都是顛覆行業理解力的事情。在傳統的互聯網行業中,不存在這樣的東西,也不存在這樣的事物。但是他們卻做到了這一點,顛覆了整個行業想像力,這個就非常有意思了。

所以說,我覺得國外市場的創新對於我們整個行業來說是非常大的利好,因為智能合約能夠做的事情更多了,其實是打開了你的想像力。

Q:從你們最開始進入這個行業到現在,讓你印像比較深,或者對你們的發展影響比較大的變化是哪些?

A:這個行業的門檻在慢慢變高。

我覺得這是一個大家都能觀察到的事情,比如說以前你不懂智能合約,只會炒幣,可能找個交易所買幣就能賺錢,但是對於今天的市場來說,遠不是這樣的,比如說對於某些Defi項目來說,等到上中心化交易所再去幹這事,就行不通了,沒有任何機會了。

以前大家都可以聲稱自己是做區塊鏈的,因為沒有定義,也沒有什麼門檻。但今天你在國內做區塊鏈,去接一些政府的項目,可能就要各種關係成本,比如說招標門檻都在提高。

很多人哪怕之前在行業里通過買幣賺到了錢,但在這一次Defi的行情裡,他們的認知邏輯都不一定夠用了,很可能就被市場幹掉了。這一波被收割的最慘的也是這一批人,因為他們看不懂智能合約,只會買幣。

而對於一些人來說,只要他能看得懂智能合約,能了解到他們的玩法,能夠去挖頭礦,能夠知道這些合約背後的一些邏輯,然後又加上一些風險管理,其實是不太容易虧的。甚至說有很多套期保值的機會,能夠讓你沒什麼成本的在Defi裡面去流動性挖礦的。

時代其實已經洶湧向前了。

Q:對現在的很火的Defi,你是怎麼看的?

A:我應該是經歷了Defi火起來的整個過程並且早起參與了研究,從更早的Uniswap,到YFI再到YFII,Sushiswap什麼的,但是從前段時間開始我就不怎麼參與了。因為我發現這些Defi項目的同質化已經越來越嚴重了,市場已經越來越fomo了。之前我們會看到Compound有的合約寫得很複雜很有創新性,也做了很多事情,但是現在已經越來越同質化了,連頁面都不改了。這樣其實已經沒什麼意思,對我而言,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了。

比如說你會看到Uniswap最早是能自動做市的,它的智能合約有800多行,裡面有一個exchange generater,相當於每個幣都會給它做一個exchange,交易對能自動生成出來。

但最近的一些挖礦的已經越來越同質化了,有些項目合約也沒審計,直接是抄一份之前的合約。現在很多項目其實都是在走ICO的老路了。這就導致現在市場已經不是技術導向的,裡面的資金也越來越嗜血,所以我覺得市場已經有些fomo了。

在我看來Defi很快就要迎來市場的考驗了。泡沫在破掉的時候,最後能活下來的項目肯定是比較好的。

這些項目裡,像Compound和Uniswap是我認為比較有意思的,也是我早期就比較認可的一些東西,而YFI和YFII我也學習了下,確實挺能賺錢,但是不代表他真的能在這一波泡沫結束後活下來。

Q:你覺得接觸下來傳統區塊鏈圈子類似螞蟻金服等,他們對區塊鏈的認知是怎麼樣的?

A:我覺得大家都是在自己的領域裡面想要做一些探索,大廠自己的操作思路都挺好的,相當於對於一個新的領域進行提前的佈局。

定義自己的規則才能夠定義這個市場,並且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其實這就是機會所在。很明顯智能合約是一個快速促成這件事情的一個方法。

補充閱讀:

區塊鏈:現實與未來的二律背反https://mp.weixin.qq.com/s/kCEz6vU4_MqJuDo38EIEXg

X-Order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