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女朋友的DeFi筆記:半天2億美元的BarnBridge是什麼?
Kay
2020-10-20 06:14
本文约4723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9分钟
以CDO 為核心的BarnBridge ,其機制實現了現金流由上至下的分配以及風險由下至上的分擔,從而強化了槓桿效應,得到更可控的回報率。

這是《寫給女朋友的DeFi 筆記》系列的第3 篇文章,這個系列致力於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提供一些關於DeFi 的常識,包括不限於無常損失/ AMM 這樣的常規概念,又或者關於新項目原理、設計上的分析,力爭讓(假想出的、可能)完全不了解DeFi 的女朋友也能看懂。但願起碼能寫30 篇。

上一篇「保險的我靠時刻」獲得了島娘、小毛哥、超級君的推薦,受寵若驚,謝謝戴噶。

這篇聊一聊最近很火的BarnBridge,上線12 小時,還沒有流動性(還有5、6 天才上線pool2) TVL 就超過了1.9 億美元,國內已經有一些文章,可能是相關作者為了盡快發出,還沒有仔細看項目,看了幾篇主要還是對於白皮書的翻譯,實話說,我沒有看懂,於是乎仔細翻了白皮書和相關的AMA,大概看懂了。

這個項目已獲得Fourth Revolution Capital、ParaFi Capital、Synthetix 創始人Kain Warwick、Aave 創始人Stani Kulechov、DARMA Capital 管理合夥人Andrew Keys、Centrality、Blockchain Companies、Dahret Group 等機構和知名從業者的100萬美金的種子輪投資,並將參與DAO 的治理,此外,據說還推掉了Framework, Accomplice, Morgan Creek、Pantera 的投資。

目錄

目錄

目錄

Disclaimer

  • 筆者目前沒有女朋友

  • 筆者熱愛女性

  • 筆者極度反對類似「男孩天生就該學理科,女生天然文科更好」這類毫無科學依據的性別歧視

  • 筆者非專業財經人士,這是一個非嚴肅的系列,看的人隨便看看就好,寫的人隨便寫寫也罷

Retro

寫給女朋友的DeFi 筆記:無常損失

寫給女朋友的DeFi 筆記:保險的我靠時刻

沒有櫃檯的銀行

MBS 全稱是:Mortgage-Backed Security,換成中文是「抵押支持債券」。往後的衍伸還有ABS、CDO。

這玩意是什麼意思呢。簡單點說,就是銀行可以賣出自己放出的「貸款」、快速回收頭寸。

好比,中國的銀行,資金來源居民儲蓄。都是很短期的。活期,一年定存,二年定存,三年定存,五年定存。

而另一方面,銀行給企業的貸款,都是很長期的。譬如給鐵道部的貸款,給三峽大壩的貸款,給居民購房的貸款。這些都是沒有二三十年,收不回來的。

於是,這就產生了一個時空上的錯配。

設想一個極限例子。某銀行五年定存到期後,儲戶紛紛要求轉行,沒一個繼續存在你這裡。

銀行放出去的5% 三十年按揭,比如放出去了1000 萬,速算一下每個月大約只能收回5 萬。

如果somehow someway 銀行受到了擠兌,按這個回收速度,即使銀行是經營完善的,也完全承受不了這樣的打擊。因為他的資產都是二三十年期的,急切收不回來。他只能看著儲戶取不出錢,銀行倒閉。

但是有了MBS 以後,問題就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銀行在需要的時候,可以「賣出」一部分貸款。彌補現金頭寸。

比如銀行可以把這筆1000 萬的貸款,900 萬轉給某個土豪,後面每個月5 萬的還款,給土豪好了。

只要貸款質量沒問題,銀行回收了頭寸,土豪也開心——利率比定存高,每個月像收租一樣都有很好的現金流進賬。

在實際情況中,銀行也會在錢多的時候,可以「買入」一部分MBS,增加回報收益。

可見,MBS 極大地降低了銀行的經營風險。

這裡多說一句,因為有了MBS,歐美的金融業和國內的,截然不同。

我們知道,銀行是一種中介機構。

對於銀行來說,他左手收進2.x% 的存款,右手放出5.x% 的貸款。

銀行只是一個過路機構,是上家和下家之間的一個中介。賺差價為生。

但是,「中介」是一個廣義的詞。並不一定要「存款–貸款」這樣組合。

在歐美,有一部分的銀行,他們完全沒有櫃檯業務,或者櫃檯業務很少。那他們的錢從哪裡來呢。 「借」,主要是靠銀行間拆借市場。

因為對一些小銀行來說,他們算了一下,鋪設很多的零售網點,並建設自己的借記卡/ ATM 機系統,其實並不是很划算。

他們寧可從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之類的大行,隔夜拆借資金。多付一點點比儲蓄高的利息,就可以省下巨量的櫃檯人工,資本投入,組織架構。

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組織架構的簡化。這樣這些銀行就能更專注於自己的領域,做精做細做好。

MBS 也是基於一樣的道理。在美國的市場上,消費者可能申請一筆房貸,但這個貸款給你的銀行,完全沒有自己的櫃檯網點,也完全沒有吸納儲蓄的能力。

一個典型的例子,譬如飛機租賃業的老大GE 金融。 GE Capital 就是完全沒有零售網點的。但他放出去了幾千億的貸款。

這個時候,金融業的「中介」功能,是怎樣運作的呢。靠的就是「同業拆借—MBS」 而不是「存款-貸款」。

資產證券化和風險分級

資產證券化

有了MBS,就可以講ABS 和CDO 了。

這裡的ABS 不是你家車上的防抱死系統,而是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和MBS 的Mortgage-Backed 一詞之差。

是的,就是把MBS 推廣了一下,好比,既然房貸可以證券化賣掉,車貸的證券化賣掉行不行,待入賬的信用卡分期貸款證券化賣掉行不行。

當然可以,這就是ABS。

甚至不一定需要是固定現金流,好比你大概率聽說過REITs,沒聽說過也沒關係,簡單的說,就是把你家房發個幣賣給韭菜(不帶貶義的,指下家) ,收到的租金收入按比例發給韭菜,持有比如超過51% 或者66% 的韭菜擁有資產的處置權(當然實際情況根本只拿了你家房產49% 的權益來發幣)。

好像很厲害,但是明明我可以去銀行抵押貸款、可以直接把房子賣掉,為什麼還要發個幣,不是自己找事做麼?

我說你圖樣。

這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房產的交易成本有多高你知道嗎?想賣套房要花多少時間精力才能找到下家你知道嗎?

再比如,這不是你家的那套房,是100 套、1000 套呢?

交易週期都是以年為單位的,這種發幣快速的提供了流動性可以回收頭寸,有什麼不好?

所以,你知道美國最大的「房東」是誰麼。

那些長租公寓,那些co-op 背後的持有人是誰。

是超級大富翁麼,還是個人炒家。

答案都不是,絕大多數的房東,都是「共同基金」。

而基金投資者是哪些人,REITs 最重要的投資人,主要是「養老基金」、「教育基金」、「行業協會基金」。

「低風險,低成本」資金,對回報率% 要求非常低,但對投資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

低息債券,才撐起了美國的租金和房產市場。

風險分級

「低風險,低成本」資金,對回報率% 要求非常低,但對投資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

說了這麼多,這些MBS、ABS 說到底還是有可能違約的,那怎麼辦?養老基金、教育基金怎麼辦?

既然已經找了一個冤大頭來接盤了,那再找個冤大頭來承擔風險就好了。

好比,MBS 資產包裡的貸款利率是5%,又或者是REITs 的租金回報率是5%(雖然實際哪怕做Airbnb 也不太可能有這個回報,但舉例而已)。

那麼賣出去的時候就可以設計一個產品了,分成兩份份額,可以一半一半賣出去:

  • 優先:本金+ 3% 固定收益,賣給「養老基金」、「教育基金」、「行業協會基金」,出現任何情況都優先償還這部分的本息

  • 劣後:剩餘均分,如果對應的資產出現了違約,就要背鍋承擔風險,如果一切理想,理論收益7%

顯然有人風險偏好會更大一些,願意為後一部分買單的。

這就是CDO(的一種)。

BarnBridge

BarnBridge 是什麼?

就是CDO。

目前項目還沒出來,只有礦:

  • Pool1:USDC/DAI/sUSD 穩定幣糖果池

  • Pool2:USDC_BOND_UNI_LP 流動性風險池(還有5 天才上)

具體產品是有兩個SMART Yield 和SMART Alpha,這裡的SMART 玩了一個文字梗,是Smart $BONDS - Structured Market Adjusted Risk Tranches 的縮寫。

Smart Yield

就是一個厲害一點的機槍池。

目前的機槍池,比如YFI、YFII 的,比如上的是Curve、dForce 策略,收益是變動的,那可不可以做出固收產品呢?

當然也是可以的,這就是Smart Yield,回看上面那段:

好比,MBS 資產包裡的貸款利率是5%,又或者是REITs 的租金回報率是5%(雖然實際哪怕做Airbnb 也不太可能有這個回報,但舉例而已)。

那麼賣出去的時候就可以設計一個產品了,分成兩份份額,可以一半一半賣出去:

  • 優先:本金+ 3% 固定收益,賣給「養老基金」、「教育基金」、「行業協會基金」,出現任何情況都優先償還這部分的本息

  • 劣後:剩餘均分,如果對應的資產出現了違約,就要背鍋承擔風險,如果一切理想,理論收益7%

好比,目前Curve 的瞬時年化在15% 左右,但因為這個收益和$CRV 幣價是相關的,所以利息部分並不穩定,那麼賣出去的時候就可以設計一個產品了,分成兩份份額,可以一半一半賣出去:

  • 優先:本金+ 5% 固定收益,賣給風險偏好低的用戶,出現任何情況都優先償還這部分的本息

  • 劣後:剩餘均分,如果對應的資產出現了違約,就要背鍋承擔風險,如果一切理想,$CRV 幣價和挖礦資金不變,理論收益25%

Smart Alpha

就是用戶之間借貸加槓桿,也是分成junior 型(風險偏好低)和senior 型(風險偏好高)。

看目前的描述是,比如對於ETH、BTC,甚至Tesla 股票(Synthetix 模擬出來的sTESLA),可以做一個分級,比如jETH 和sETH,假想這樣的情況,假設兩部分份額一樣是一半一半的話:

  • 優先(jETH):本金+ 10% 固定收益,賣給風險偏好低的用戶,固定收益債券,如果ETH 暴跌,優先償還。

  • 劣後(sETH):剩餘均分,如果對應的資產出現了暴跌,就要背鍋承擔風險,如果一切理想,比直接買ETH 賺的多

相當於sETH 持有者用10% 的利息向jETH 持有者藉了一倍的槓桿。

而10% 的低風險利率,對於動輒負利率的美元來說,已經非常高了。

那相比,比如去AAVE 直接可以藉款加槓桿有什麼好處?

AAVE 是多資產共享資金池的,好比ETH 相比LINK,當然是LINK 的波動更大一些,理論上這樣發展下去,因為ETH 對應的資產波動相對更小,從風險偏好上看,單資產抵押加槓桿可以比多資產的有更低的利率。

ARCx.Game

這樣看下來,讓我想到了九月初的一個項目,ARCx.Game。這個項目目前就是another Maker,我管他做的叫「非同質化穩定幣」,思路也是類似的,一樣的邏輯,「ETH 抵押出的穩定幣應該比LINK 抵押出的穩定幣清算風險更低、更為穩定」,所以它未來會支持抵押者抵押出這樣的資產組合賣給不同風險偏好的借出人:

  • 70% ETH 抵押的穩定幣+ 30% LINK 抵押的穩定幣(對風險偏好低的用戶)

  • 70% LINK 抵押的穩定幣+ 30% ETH 抵押的穩定幣(對風險偏好高的用戶)

顯然是不同利率的。

挖嗎?安全嗎?收益多少?梭哈嗎?

農民四連。

穩定幣白嫖可以挖。

有兩家安全機構審計過了。

沒有流動性,沒法算收益。

2 億的Smart Money 盯著,代幣我個人是不敢梭哈了,所以這篇就不再寫tokenomics 了。

至於項目本身,Mindao 老師評論:

這個類型組合,最有應用場景的是合成固定收益穩定幣債券,把固定利率存款/借款市場做出來。但是,這東西其實可以在現在藉貸協議之上做,不明白為什麼硬要搞一個token 出來。現在DeFi 已經到了,每個feature 都token 化的趨勢。

我也這麼覺得。

Kay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