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UBI的Circles大概率會失敗,但這才是它有意思的地方
橙皮书
2020-10-20 04:16
本文约2094字,阅读全文需要约8分钟
失敗之後能不能以另一種方式留下價值。

編者按:本文來自橙皮書(ID:chengpishu),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橙皮書(ID:chengpishu)橙皮書(ID:chengpishu)

,Odaily經授權轉載。編者按:本文來自

橙皮書(ID:chengpishu)

橙皮書(ID:chengpishu)

,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

橙皮書(ID:chengpishu)

橙皮書(ID:chengpishu)

,Odaily經授權轉載。

週末circles這個新產品的出現,給了我一點新的啟發。如果你還不知道這個項目,可以先讀

odaily的這篇介紹文章

。簡單點說,它希望通過(1、讓每個人發幣,(2、讓發幣的人選擇互相信任的朋友即可等值兌換彼此的代幣,試圖來創造一個新的網絡,最終通過這個網絡完成UBI全民基本收入的願景。

如果你很早就關注了橙皮書,那你大概會記得,其實我們早兩年前就寫過了「讓每個人發行自己的代幣」這件事。當時我們甚至想出了一句很好的slogan,叫:

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token

但是,個人代幣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什麼行得通的、真正產生價值的使用場景。這一點到現在依然如此。今天我認為大部分個人代幣依然是沒有任何價值的,讓每個人發幣,也跟讓每個人發明一種屬於自己的語言一樣,不見得是件有意義的事情。因此,circles希望通過這種個人代幣的方式去實現UBI,實際上是同時把兩件不確定性極高的事情拼在一起。我個人認為能做成的機率很小。但circles有意思的地方其實不在於UBI,也不在於個人token,而是它成功做到了一點:讓圈內的用戶跟風玩起來了,而且用戶邊玩邊心甘情願的導出自己的關係鏈。傳統互聯網,特別是做社交產品的創業者,應該對這樣的場景非常熟悉。今天微信是所有社交產品避不開的大山。無數人覬覦微信的關係鏈,每過一段時間,也總有一款新的社交產品在朋友圈刷屏,每個人發著自己的二維碼四處奔走相告,希望看到的朋友能加個好友。通常這類產品的標準結局是:在三天、乃至一周的時間內,每個人都玩的很嗨,也在新的產品上加上了好友,然後更長的時間過去後,新產品很快就涼了,大家又回到微信繼續聊天。

在這個過程中,新產品出現,從微信手中導出一部分的關係鏈,然後建立新網絡,慢慢不太有人繼續用新產品,新網絡逐漸死去,於是好不容易沉澱下來的關係鏈馬上就死了。如此這般,周而復始。上一款這樣的產品,應該是畫音?

橙皮书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