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 Odaily
出品| Odaily
昨天上午,「重構互聯網,鈉可不一樣—DFINITY Sodium中國線上發布會」正式舉辦。
點擊鏈接回看精彩內容點擊鏈接回看精彩內容。
https://play.yunxi.tv/pages/ac400cfc743940278dbf7cba4d4502d8?openId=oY3Tsvmr8xQ5lHwP-dBiH8Zn7J4k#/
點擊鏈接回看精彩內容
點擊鏈接回看精彩內容
第一個圓桌論壇,由Odaily創始人兼CEO Mandy 王夢蝶主持,邀請到四位嘉賓:分佈式資本合夥人Remington Ong、Polychain Capital 創始人兼CEO Olaf Carlson-Wee、幣安投資副總裁Zhang Ling以及DFINITY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Dominic Williams,共同探討「通證經濟的新生態,互聯網計算機如何引領DeFi大變革」。
Olaf Carlson-Wee表示DeFi需要走出小圈子,被更多人了解。 “對於那些想要在平台上啟動各種類型的金融應用程序的人來說,DeFi平台基礎存在擴展性不足的問題;對於開發者來說,借助平台創建新應用也變得越來越難以吸引人,想要與那些應用程序進行交互的用戶不得不支付較高的費用。阻礙DeFi發展的的第二件事是,現在面臨的市場挑戰是讓更多人了解DeFi,我們曾使用過DApp或去中心化應用程序這個詞,但在如今的加密世界裡,我們已經開始討論DeFi了。”
Zhang Ling 認為,目前DeFi 進展緩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缺乏對DeFi 的正確認識和教育;二是DeFi 門檻較高,過程複雜, 用戶,尤其是適應了Cefi 體驗的用戶較難輕易掌握DeFi 入門;三是去中心化自治是把雙刃劍,高度的去中心化也導致了很多項目的管理和發展可持續性不足,因此需要加強控項目質量的把控。 “Defi 在去往真正的去中心化世界的道路上,要構建一個更健康、更良性的生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Dominic 表示DFINITY「互聯網計算機」會是DeFi 的絕佳選擇。 “1.把自主選擇的權利留給創業者和開發者,去決定他們想要在哪裡做DeFi開發,並且互聯網計算機可以簡化用戶端體驗,不需要用戶自己來管理錢包、代幣等等,因此用戶體驗是非常好;2.設計了穩定幣cycles,大大減少了加密貨幣的波動性;3.互聯網計算機可以讓人們創建的系統很好地擴容、成本很低,同時非常可靠,具有高性能,這一切讓互聯網計算機成為DeFi的絕佳選擇。”
目前除了DFINITY 之外,包括幣安智能鏈在內的不少公鏈,都在主打高性能、可擴展性的概念。但我們也看到,開發者以及參與者似乎並沒有完全從「老舊」的以太坊上遷走,這是為什麼?
Remington Ong 認為,開發者社區是影響區塊鍊網絡發展的關鍵,而且網絡效應很強,因為開發者在現有平台上已經累計了一定數量的開發工具、API、節點設施等資源。要想說服應用開發者摒棄目前已有的開發環境而去基於新的底層開發應用的話,新底層的性能必須有十倍以上,甚至百倍的提高,或者類似於從桌面電腦轉移到手機這種級別的顛覆性的變化。
Dominic Williams:以下為圓桌論壇發言,由Odaily整理
Olaf:Mandy:首先,請各位嘉賓簡單進行自我介紹。
Zhang Ling:大家好,我是Zhang Ling,目前負責幣安的投資,很高興參與此次論壇。
Remington Ong: 二級標題
Q1
二級標題
Olaf:二級標題
Mandy:DeFi 在這個夏天點燃了整個加密市場,鏈上鎖倉量、DEX 交易量以及DeFi 代幣市值等多個維度,都呈數量級增長。不過,參與者以及開發者們也反映存在DeFi 很多的問題,例如鍊上手續費高昂、網絡擁堵等。各位嘉賓覺得,DeFi 目前發展有哪些方面的困境?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
我認為如今DeFi 已經涉及到加密貨幣行業的許多方面。
對於那些想要在平台上啟動各種類型的金融應用程序的人來說,DeFi 平台基礎存在擴展性不足的問題;對於開發者來說,借助平台創建新應用也變得越來越難以吸引人;想要與那些應用程序進行交互的用戶,也不得不支付較高的費用。
另外,現在的面臨的市場挑戰是讓更多人了解DeFi。我們曾使用過DApp 或去中心化應用程序這個詞,但在如今的加密世界裡,我們已經開始討論DeFi 了。
Dominic Williams:我認為,市場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當今這些基礎平台可以為終端用戶提供圖像、文本和視頻內容,因此不會讓人感覺像是一個Web 應用程序,人們可以獲得正確的用戶體驗,而不是僅僅是一個使用金融產品的人。
所以,我認為這將是一個不錯的開始,也將催化、推動DeFi 發展。同時,我也認為開發者們會擴展構建去中心化應用程序類型的範圍,未來肯定會做到這一點。
互聯網計算機的一個優勢是,它的容量沒有限制,在上面進行交易的成本非常低,每筆交易只要一美分,然而在以太坊上每筆交易會高達50 美金。
Remington Ong:因此,區塊鏈DeFi 可以藉鑑互聯網的用戶體驗以及傳統金融的底層金融邏輯,從而獲得發展。
我認為,接下來十年,DeFi 將漸漸取代傳統金融。 DeFi 的規模會追趕上傳統金融的規模,甚至更大。
我同意前面兩位嘉賓的發言,同時也想多補充兩點。
Zhang Ling:第一,當我們說到費用高昂的時候,其實不僅僅是指實際交易費用,也包括某種複雜代碼的運行成本。用當前的區塊鏈,即便是運行簡單的邏輯,運行成本也是非常高的。我認為,像「互聯網計算機」這樣的東西,將能夠使更多複雜的應用程序成為可能。
其次是用戶體驗。雖然DeFi 今年獲得很高的關注,但一些研究數據也表明,其影響人群依然有限,還沒有真正達到大規模的的用戶群體,其中一個原因也是用戶體驗過度複雜。如果擁有一套完善的開發工具,允許任何開發者去構建用戶熟悉且易於使用的優秀的用戶界面,這樣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序,沒有過高的門檻,即便是我爸爸媽媽這樣的群體也可以用。
關於DeFi 的長遠發展,我有一點不同的觀點,我認為,DeFi 和CeFi 會長期共存,至少在不久的將來,DeFi 並不會取代CeFi。但與Cefi 一起,DeFi 和Cefi會共同塑造一種金融新形態,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金融的認知和應用。
目前DeFi 進展緩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三是DeFi 需要加強質量把控。去中心化自治是一把雙刃劍,特別是去中心化的特性,給項目的管理和監督也帶來了很多困難。這導致了很多項目的可持續發展不足,不少項目快速吸流,也快速死亡。
二級標題
Q2
二級標題
Olaf:二級標題
Mandy:下面這個問題想問一下Dominic 和DFINITY的投資人Olaf。 DeFi 項目目前多仍集中在以太坊上,而其擴展性和速度對DeFi 形成製肘。 DFINITY 主攻的就是高性能技術方向,也推出了自己王牌產品「互聯網計算機」。互聯網計算機能做什麼?在DeFi 領域有怎樣的應用前景?能解決哪些問題?
DeFi 肯定會吸引大量用戶,對於我個人而言,DFINITY 的目標讓我覺得併不是要局限於狹隘的競爭。
實際上,我們需要盡可能地擴展業務範圍,以便開發人員可以構建應用程序,而DFINITY 所構建的“互聯網計算機”概念可以前所未有地實現這個目標。
現在很大程度上像是回到2015 年,當時也出現了許多加密貨幣項目,但這些加密貨幣並未真正嘗試過與比特幣競爭,而是擴大了加密貨幣的勢力範圍。
在我看來,DFINITY 有助於擴展區塊鏈領域中的一切可能。許多新的應用程序,就可以在更大的貨幣環境中實現前所未有的發展。
Dominic Williams : 但是今天,你會遇到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這種鏈上治理結構模式,它們擁有實質上更複雜的應用程序邏輯。
因此,我認為未來不僅擁有貸款金融服務或去中心化交易所,還可以擁有類似DAO 這樣的結構,最終實現類似於Web 應用程序的體驗。這些東西就像社交媒體網絡一樣,託管在終端平台上,而背後則是基於區塊鏈的所有權結構。正是DFINITY「互聯網計算機」的出現,讓新業務和技術套件成為可能。
互聯網計算機可以解決很多的問題。第一,我們把自主選擇的權利留給創業者和開發者,去決定他們想要在哪裡做DeFi 開發。並且,互聯網計算機可以簡化用戶端體驗,不需要用戶自己來管理錢包、代幣等等,因此用戶體驗是非常好。第二,我們設計了穩定幣cycles,大大減少了加密貨幣的波動性;第三,互聯網計算機可以讓人們創建的系統很好地擴容、成本很低,同時非常可靠,具有高性能,這一切讓互聯網計算機成為DeFi 的絕佳選擇。
另外,我們花了很大精力設計我們的代幣經濟。
其次,ICP 代幣可以用於參與治理。互聯網計算機網絡由稱為網絡神經系統(NNS)的算法控制系統控制,ICP 代幣持有者可以將其代幣鎖定在網絡神經系統內以創建“神經元”,這樣可以允許他們對影響網絡運營的提案進行投票,並獲得額外的的ICP 代幣作為投票獎勵——我們希望項目的支持者能夠在長期持有的情況下獲益。
二級標題
Q3
二級標題
Zhang Ling:二級標題
Mandy:下面一個問題想問一下Zhang Ling 和Remington。目前除了DFINITY 之外,包括幣安智能鏈在內的不少公鏈,都在主打高性能、可擴展性的概念。但我們也看到,開發者以及參與者似乎並沒有完全從「老舊」的以太坊上遷走,這是為什麼?除了強勁的技術,你們都投資過不少公鏈,其它公鏈還應該採取哪些行動,去找到自己的獨特定位?
Remington Ong:我稍微有一點不認同(開發者念舊的趨勢)。就拿幣安智能鏈來說,幣安在9 月初上線了幣安智能鏈(BSC ),上線的第一個月就獲得了顯著增長。目前有超過30 個DeFi 項目在上面開發,超過108k 的地址被創建,資產超過6.5億美金,BSC 上交易量大致相當於以太坊的20%,這還只是我們第一個月所取得的成績。
要想說服應用開發者摒棄目前已有的開發環境而去基於新的底層開發應用的話,新底層的性能必須有十倍以上,甚至百倍的提高,或者類似於從桌面電腦轉移到手機這種級別的顛覆性的變化。
二級標題
Q4
二級標題
Zhang Ling:二級標題
Mandy:過去幾年,通證經濟的概念反復被提及,但包括STO 在內的相關實踐,都沒有激起多大的浪花,各位嘉賓認為,在後DeFi 時代,通證經濟的價值是什麼,通證經濟如何在項目的生態治理中真正長期發揮價值?
我認為通證經濟對於構建一個真正的去中心化生態是一個很偉大的創新,它極大得推動了價值的自由流動。從項目方的角度而言,它從根本上改變了項目方在項目發展早期尋求資金支持和獲取早期支持的方式,打破了傳統的地域界限,可以使項目在早期的階段就能獲取來自全球不太地域的支持者的關注與支持。而從用戶的角度而言,它改變了用戶在項目早期階段的對於項目所有權和管理監督的參與方式。從簡單的資金支持到深度的治理參與。然而,目前的通證經濟還處在不斷進化的階段,要進入下一個階段,有的問題亟待解決:
第一是更加科學的通證經濟設計。從目前的許多項目看,對於通證經濟的設計還是比較短期,一般以二到四年作為起始週期,缺乏對通證經濟的長期設計和堅持。
Remington Ong:第二是通證的使用場景非常受限,大部分的通證最常見的應用常見還是交易本身,沒有在現實世界的進一步落地,也沒有創造更多的價值和場景。
第三,為了保持通證經濟持續發展,需要有更良性和合理的治理模式。而治理的方式和理念應隨著項目發展的不同階段進行逐步迭代,MakerDAO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通證經濟簡單來說就是利用代幣來激勵某種行為。其實最簡單的通證經濟的形式就是比特幣挖礦,過去10 年裡,已經激勵了很多人一天24 小時不停地運行礦機來維護比特幣網絡的安全,所以已經證明了通證經濟是可行的。除此之外,有些項目也已經成功得激勵一些短期行為,比如說透過流動性挖礦來激勵用戶把資金鎖定起來為了在某些平台上提供流動性,但是因為通證經濟的設計,一但激勵結束了,流動性也就馬上消失了。
Olaf:目前,也有很多有趣的通證經濟趨勢。第一是關於如何設計通證經濟來激勵一些更長期對平台有利的行為。第二是關於如何通過通證經濟來激勵一些其他種類的行為,比如說激勵用戶使用某個APP或者在社交媒體上創造高質量的內容。
而關於治理的一個關鍵是,激勵人們參與投票和參與。正如Dominic 前面所說,讓代幣能夠自動參與投票,即人們可以不費力得參與網絡治理。
我認為目前通證經濟在有了兩個突破。
第一個突破是,賦予了代幣真實所有權。以前,我們一直很困惑,為什麼大家都會買比特幣,為什麼加密經濟會變得那麼有價值?這很難回答,通常解釋是共識,但聽起來很虛。
現在,我們看到Compound 治理代幣COMP、MakerDAO 的代幣MKR,這種類型的代幣讓你成為鏈上應用程序或金融服務的部分所有者,代表了其所有權和治理權。
因此,你持有這些代幣感覺上像是成為了一家營利性公司的股東,但實際上業務本身都在鏈上,經濟結構、資本形式和管理也都在鏈上。
因此,我認為這是第一層突破,在可以產生實際收入的基礎之上,在業務流程或業務邏輯中賦予了代幣真實所有權。
第二個突破是,提升基礎代幣價值,讓利給用戶。
如果你關注某些DeFi 平台時就會發現,代幣和智能合約最終會具有一定的抽取性或寄生性,因此它們其實不會推動原生資產的需求。在短期內,代幣和智能合約會要求DeFi 用戶支付大量gas 費用,結果資金會直接流向了礦工,所以這些礦工才是DeFi 系統中的最大受益者。最終,你可能會讓一些以太幣投機者收穫了系統價值。
但我們也看到了諸如DFINITY 這樣的平台,設計出更複雜的加密經濟,該系統上的活動越多——比如每次開發人員推出智能合約或啟動新的代幣的時候——基礎代幣持有者就會越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