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i空投一台iphone12,MEME空投了一套房“,這是近期MEME最能刺激大眾的標題。因為MEME一個多月前還只是一個0成本的空投幣,空投最高價值70萬刀。好在現在價格自高點跌了很多,所以可以開始寫寫了。
這是一期娛樂向的MEME沉浸式代幣觀察(僅談感受,不作價值分析,不作投資建議)
Enjoy it!
又一個當defi農民的一天,已經被層出不窮的新礦、巨貴的gas費、2池的博弈、礦幣的巨幅波動搞定身心疲憊的我。刷著推特,看到Andre Cronj連續發推奶了一個叫MEME的NFT項目。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久違的挖寶體驗
先感性直觀看看MEME上的卡片---充滿了梗文化。


左邊記錄(嘲諷)的是“澳本聰”事件,貼在澳本聰頭上的是FAKE的字樣,並且要被後面象徵著比特幣社區的人扭脖子。
右邊記錄的是sushi創始人Chef Nomi(推特頭像是熊貓大廚)和FTX創始人SAM的恩怨情仇,因為Chef出爾反爾賣了手裡的sushi,導致社群口誅筆伐,而Sam此時表達了願意接手的意願,沒想到Chef還真把幣給了Sam,總之在那個燥熱的周末,他們倆在幣圈上演了一出出跌宕起伏的狗血戲碼。



這三張是新出的Uniswap創始人Hayden Adams系列,左中右分別是普通、稀有、傳奇卡。普通和稀有的卡面都是參考了知名動畫片Rick and Morty的一個表情:

區別是普通卡被扒眼睛的Sam,卡面裡說的是“Giving them free money, and grab them back slowly - that's how we grow as DEXs”(給他們送錢(交個朋友),然後再慢慢割回來,這就是我們作為DEX發展的方式),可以說很真實了。
稀有卡被扒眼睛的是MEME的菠蘿殭屍擬人,卡面裡有知名口頭禪”Few understand this”。很有梗。
傳奇卡是Hayden Adams本人騎著象徵Uniswap的獨角獸,笑嘻嘻地看著右上角destroyed的sushi。
我反而更喜歡這套的普通卡,很黑很諷刺。
MEME的創世卡池就是由這些記錄幣圈(目前主要是Defi)的知名人物和當時發生的熱點事件組成的。不但成為了幣圈名人的人氣檢驗場,目前人氣當之無愧的是YFI創始人AC,10張的傳奇卡到1000張的普通卡都被兌換一空。而最尷尬的是CZ,傳奇卡到現在未兌換一張,考慮到畢竟DEFI主場,可以理解。 (真的沒人考慮送一張給CZ攀攀關係順便緩解下尷尬麼?)

MEME還以極其戲虐的方式記錄DEFI的歷史。可以輕易想見若干年後,老韭菜們看到這些卡片,立馬能想起2020年在Defi上經歷的一切。屆時MEME很可能就是一部DEFI的歷史書。 (期待AC的EMN黑客被盜事件也能被記錄上去,太行為藝術了)
之後,MEME開了藝術家的卡池,從DEFI梗往藝術NFT領域拓展。第一期是由數字藝術家SvenEberwein創作的菠蘿為主題的一套作品,很有趣味和寓意。


左圖一個從普通菠蘿到膨脹菠蘿到干癟菠蘿的全過程,取名是shitcoin cycle(山寨幣週期)。
右圖展示的是一個想頭鐵撞牆但是被搶彈回來最終無奈趴在地上的菠蘿,取名是Crashtest(because it will)(崩盤測試(因為必將到來))。真的都是非常real的作品了。
太多就不贅述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去官網Dontbuymeme.com(沒錯,就是這麼諷刺的網站名,日常勸退是社群文化)挖掘。
看到這些的時候,我並不會想什麼NFT、藝術確權啊、Defi啊、賣錢賺差價之類的事情,我腦海裡只有一個念頭:
我要佔有它們! ! !
這種原始的慾望,就和小時候每天放學回家去小賣部買幾袋小浣熊集水滸傳卡片的心理是一樣的,就是想收集齊,就是想和同學炫耀。具體這個東西是不是限量的、後面能不能增值,當時完全不會想這麼多。
我想這就是數字藝術品NFT和DEFI的區別,NFT有可能會令人上頭,而Defi充滿了麼的感情的計算器投資者。
這也是NFT最提到最多的問題,他有什麼用?不能點擊右鍵保存麼?不是空氣麼?
問這個問題,隱含條件是自我代入會不會買這些NFT,自作多情了朋友!你根本不是這些NFT的接盤俠。
藝術品這東西,不管是傳統的還是數字的,即使是空氣,它們也都是小眾定價的。
小眾定價!小眾定價!小眾定價!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小眾定價的意思是這是一小撮特定圈子的有錢人對其的定價。關鍵詞:小圈子,有錢人。

比如這張小浣熊的水滸傳,你能理解這張沒啥存在感的蟹寶要賣6666元麼?

再譬如這張,寶可夢中最稀有的噴火龍卡牌,在紐約拍賣會上拍出了19萬5000美金的天價,你能理解麼?
如果看到這些你覺得不可理喻,那最小眾定價的市場你可能反而會覺得正常,那就是傳統藝術品市場。
畢加索的《阿爾及爾的女人》賣了1.79億、莫迪里阿尼的《側臥的裸女》被劉益謙2015年以1.7億元買下。
世界上最有錢的人共同構建了這個市場,只需要幾個人就能操縱一幅畫的價格使其始終盤居高位。
稀缺性?炫富?藝術價值?歷史價值?聯手炒作?洗錢功能?價值存儲?
這都是他們價格上漲的理由之一,但最核心的,這是個小眾市場,同時掌握定價權的還是全球最有錢的人。
大部分人手上既沒有貨,也不打算買,所以他們的意見看法,對定價產生不了任何作用。
小浣熊是、口袋妖怪卡是、郵幣卡是、藝術品更是。
並不會因為NFT和區塊鏈相關,就覺得數字藝術品會不一樣,其實是一樣的。
比如這幅作品,marketplace近期拍賣成交價是15305美元。

這幅heart feeling已經在superrare上競拍到了30ETH。
誰在買呢?是我們身邊炒幣的人麼?是在計算器投資者麼?是參與二池博弈的礦工麼?
知道的都知道了,不知道的慢慢了解。
知道的都知道了,不知道的慢慢了解。
所以NFT本身的概念,並不會讓傳統幣圈和主流藝術圈實際聯繫在一起。
但MEME卻為兩者創造了產生聯繫的可能性,這完全歸功於MEME極簡公平的機制。
MEME機制簡單來說,就是質押MEME,獲得名為菠蘿的中間結算積分,菠蘿可以換取各種平台上的NFT,NFT可以在OPENSEA上銷售。
乍一看,MEME挖NFT的機制和Defi挖礦沒什麼區別,但其做了三點變化:
單個池子最多質押5個MEME,一天最多挖5個菠蘿
設計了不同主題卡片的池子,菠蘿在不同池子裡面不能互通,菠蘿本身不能交易
只有耐心等待指定時間才能兌換相應的NFT,越稀有,需要等待的時間越長。
——你想要珍貴的卡片麼?
——對不起,只能耐心等待
——你很有錢麼?
——對不起,只能放5個MEME挖菠蘿
——你想用錢收別人的菠蘿麼?
——對不起,菠蘿是不能轉讓的
公平、公平公平、公平、還是tm的公平。
於是散戶一樣有機會通過公平的方式,獲得知名藝術家的作品,然後把珍貴的藝術品卡片拋售給大戶們。
Defi老鄉和藝術品之間,這才真正架起了橋樑---老鄉們用熟悉的白嫖方式獲得陌生的藝術品,有錢人通過陌生的幣圈支付方式熟練地買單。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策略遊戲的樂趣
MEME目前有4個池子,2個創始池,1個藝術家池,1個event池。每個池子的菠蘿是不能相互通用的。可以想見,在未來,池子是無限的,而你的meme是有限的。如果用有限的資源挖出更珍惜的卡牌,這就成為了一個策略遊戲。目前我想到的主要有兩層:
1) MEME對於池子的分配:
即使單個池子的上限只有5個MEME,但是現在700刀單價下,想要種滿依舊較貴。所以便有了到底挖哪個池子的選擇問題。大部分情況是選自己喜歡的就好。當然對於大戶而言,每個池子5個菠蘿拉滿,並且分地址種是標配了。
2) 菠蘿對於卡片的分配:
一個池子每天最多種出來5個菠蘿,怎麼分配自然也是問題。是挖舊卡片,還是等新卡片?是等著挖最貴的卡片,還是提前保險挖次珍貴的卡片?都是取捨。例如新出的藝術家池子,一共4張卡,想要搶到只有10張最稀有的卡片,不但要頭礦衝進去,還需要第一時間收穫。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追更的樂趣
追劇的人都懂追更的樂趣,在這一個禮拜裡每天都讓我很期待MEME今天會出什麼新卡、會和哪個藝術家合作、會出什麼新池子。期待轉化為了對推特的關注,而推特上團隊每天互動總能給人驚喜。比如下圖是首批藝術家池子的作者Sven暗示下一期藝術家將會是Pak。
Pak是誰呢?就是開頭查了下才發現是數字藝術家大V,鏈聞對其剛剛做了報導《誰是Pak?聽數字藝術的繆斯談加密藝術瓶頸和出圈之路》。
https://www.chainnews.com/articles/620437341573.htm
剛才那副拍了15000刀的作品,其實就是他創作的:
同時他還是推特超200萬粉的藝術AI公眾號Archillect的創始人。
這個推號還是Elon Musk 97個關注之一。並且上週末還看到了Musk和Pak的合作互動。

Hmmmm,一想到有可能下一期藝術家池子有可能是他這種大咖,關鍵是可能還能白嫖就很興奮。
能白嫖!能白嫖!能白嫖!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追更了解最新合作卡片動態、了解藝術家、提前準備菠蘿的分配策略、慢慢享受等待採集到心宜卡片到錢包的瞬間。
以上我願稱之為,啊,我好了。,啊,我好了。

而帶給我如此純粹樂趣的Meme,其實(果不其然)是一個無心插柳的項目。
創始人Jordan Lyall是consenSys的defi產品負責人。最初是被各種類似於sushi、泡菜等meme項目噁心到了,認為大家被高APY驅動去挖空氣meme幣是可悲的。於是他在8月15日表示要啟動一個“The Degenerator”虛構DeFi項目(可以5分鐘生成一個defi項目),目的只有一個:鄙視市場上短時間內就上線的DeFi MEME項目。
後來便一發不可收拾(不出所料),社區幫他發了他最討厭的MEME幣,並完成了空投,他覺得好玩想正式做下去。覺得這本身就是一件行為藝術,於是選擇了Defi和NFT結合的方向(主要還是原來截圖裡面的產品難度有點大)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Be patience
我最喜歡的就是MEME的耐心挖礦(Patience Mint)理念。
幣圈本身Why not和無監管的特點,讓其必然被貼上了社會達爾文、加速主義等標籤。意味著區塊鏈本身就是快的,這點在Defi上尤為突出,睡覺?睡覺是什麼,別耽誤我搶“未經審計的頭礦”。
而MEME除了團隊必須保持快速創新以外,用戶端則是慢的,挖礦是慢的,收穫是慢的,等待是慢的,甚至藝術品的增值,也是慢的。讓我們有機會慢下來享受區塊鏈對生活帶來的變化,偶爾小資下,而不是僅僅當個“農民”。這可能才是大眾需要的。
這點很有趣。好在幣圈迭代足夠快,快到能允許MEME慢慢地記錄。
Never a dull day in crypto
MEME沒有送我一套房,但帶我回到了集小浣熊卡的童年。當然我更希望能在房子裡回顧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