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子
二級標題
引子
流量。
流量。
它代表了社會的聚焦與眼球的博弈,更得到社會所關心的東西,就擁有更大的價值,成為了互聯網規則中,不容觸犯的一條,沒有人會與流量對對抗,這是一件神器,擁有者將走上攫取財富的道路,而忤逆者,將進入時代的陰暗角落,不值一提。
區塊鏈的路上,流量的力量比互聯網來的更加強大,從比特幣,到以太坊,再到DeFi,它將流量到財富的道路鋪展的更平闊,更順暢。
而操縱流量,需要的是一個值得受眾的眼球足以為之聚焦的話題。
NFT爆火,成為了那個話題,而執掌流量的OpenSea與TokenSwap,兩個最優秀的NFT拍賣平台,走上了短兵相接的路。
為什麼流量那麼重要?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流量的幸運兒,NFT與MEME
2020年,流量聚焦話題變動並不少,從“減半”,到“DeFi”,然後成為了“NFT”。
8月15日,MEME出現。
幾個小時後MEME就擁有了自己的官網,網站上基本用戶界面齊全,還有Telegram鏈接。好奇的人太多,不到1個小時的時間裡,500 人湧入群中,MEME社區初見雛形。
30 分鐘後,MEME 通證誕生。
MEME總量28,000枚, Telegram群內均分空投,每人獲得355.55個MEME,當天,MEME通證的價格就從11.29美元上漲到了40.02美元。
在最高的時候,獲取MEME空投者,得到的MEME價值超過60萬美元,這也有了區塊鏈社區裡“UNISWAP發了個紅包,MEME發了套房子”的說法。
而MEME爆火的背後,是NFT概念的上升。
MEME 有兩個礦池,可以在Uniswap 抵押UNIV2-LP 來挖,可以挖到Legendary 等級的NFT 代幣,也可以抵押MEMECoin 來挖Pineapple-PNPL——MEME 的非流通代幣。後者可以用來兌換不同的卡片。
這是一種相對而言更加新穎的模式,因為質押挖出的不再是DeFi套娃裡的代幣,而是一個獨立的,不可替換的NFT。
MEME見識了流量的神奇,NFT帶來的眼球效應,給它帶來流量的同時,也帶來了財富爆炸的神話故事,而這樣的神話,也再次吸引到了第二波的流量來襲。
它成為了NFT流量紅利的第二個收益者。
第一個收益者,要追溯到2017年,也正是那一件事情,促進了NFT的聚焦。這就是轟動了加密世界的加密貓,加密貓(CryptoKitties)曾經有多火,它以一己之力,帶來了以太坊高達一個月時間的擁堵期,無數的以太坊礦工賺的盆滿缽滿,一隻虛擬的“加密貓”高達數十,甚至數百、數千ETH。
資本的盲目性和流量帶來的財富神話,自此展開。
NFT,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意為唯一的、不可拆分的Token。一直以來,NFT 都是是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應用形式之一,其落地場景包括遊戲道具、門票、票據憑證、收藏品、藝術品等等。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OpenSea,先發的流量權柄
流量這柄神器,或許會偶爾青睞陌生的旅人,但終究還是會回到它主人的手上。
就如熱火朝天的DeFi,Compound、YFI、SUN都曾紅極一時,但是Uniswap才是最大的贏家,掌握流量權柄者,才能感受最後的收割。
NFT的賽場也是一樣,掌握流量的平台,將掌握流量最大的話語權,這種話語權並不是顯性的,而是隱性存在。
在面上,每一個NFT創作者,都可以自由的在加密世界裡拍賣自己的作品,但是實際上能展示給受眾,獲得受眾青睞,進入拍賣環節以至於最後拍出天價,依靠的是平台,不僅僅是推薦,更有基礎的引流。
核心是因為NFT背後的作品,無論是遊戲裝備,還是畫作,以及非同質化的卡片,都從來沒有一個錨定物作為價格參照,所有的價值都因人賦予。比如同一加密畫家的兩張畫作,或許一張能拍出天價,而另一張只能沉淪在平台上。
這與流量掌握者的推薦與扶持,有著巨大的關係。
平臺本身並不介意某一作品的流拍,或拍出天價,或許能為平台短時間帶來利益,但長遠而言,平台只需要擁有足夠多的畫家、畫作、卡片、遊戲裝備,它可以一直生生不息。
好的作品從來不稀缺,稀缺的是平台,掌握流量話語權者,可以決定一個NFT的生殺予奪。
OpenSea是一個執掌流量權柄者。
OpenSea成立於2018年1月,隨後,在去年五月份,OpenSea獲得了200萬種子輪融資。
在OpenSea上進行NFT交易,主要支付的包含出售產品,比如游戲裝備、畫作的授權簽署費用,還有OpenSea會手去交易金額的2.5%的手續費,另外某些遊戲方也將收取一定費用,比如我的加密英雄,遊戲方收取了交易金額的7.5%作為手續費。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TokenSwap,去中心化代幣拍賣平台的追逐
按照NonFungible 的統計,如今的NFT 市場交易總量超過1.1 億美元,賣出的NFT 超過480 萬個,均價在23.36 美元。
這麼大一個蛋糕,OpenSea吃不完,這也有了TokenSwap的出現。
和OpenSea走的小而美路線並不相同,TokenSwap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流量池,它涵蓋了ERC20和NFT的拍賣,包括荷蘭式拍賣、固定拍賣與英式拍賣。
TokenSwap的出現是一個必然。
在傳統幣圈,一個項目方的路線是,找到團隊,搭建項目,開始募資,通過中心化交易所完成派發或收割。 Uniswap的出現,實際上在頭尾端對整個幣圈流程進行了革新,很多項目不再需要明星團隊,也不需要中心化交易所上幣,無需KYC,直接搭建池子,讓幣圈的門檻大大降低。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搭建團隊-募資-交易三步走中,募資的問題並沒有被解決。
流動性挖礦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Uniswap上深度的問題,但是項目方急需的募資以獲取更多推廣機會的問題,依然沒有被解決。
市場需要一個Pre-Uniswap的產物,它不能是像CoinList一樣的產品,CoinList雖然曾經操盤過Algorand、Nervos、Filecoin,但是過度的中心化,和只支持明星項目、上幣門檻奇高,讓它無法成為新幣圈的選擇。
一個不需要KYC,沒有代幣拍賣門檻,去中心化治理,智能合約轉幣的拍賣平台,解決新幣圈“募資”問題的平台,出現成為了一件必然之事。
TokenSwap是這個天選之子。
NFT其實是TokenSwap拍賣中的一部分,不同於OpenSea專注做NFT“小而美”的路線,TokenSwap是一個大流量池,無數的DeFi、NFT都將在這裡被拍賣,沒有人知道拍賣者的身份,可能是項目方,可能是黑客,可能是羊毛黨,可能是獲利者攫取收益。
在商業邏輯上,“小而美”與“大而全”的流量權柄戰爭從未結束過。這一幕出現在衣服、鞋子、食品上,而後也出現在了加密世界。
聚美優品曾經以“聚焦”和“小而美”的概念獲取過流量,“毒APP”、“小紅書”、“唯品會”、“蘑菇街”都曾經是互聯網時期的代表,但是最後留下的只有淘寶、京東和拼多多,巧的是,他們選擇的都是“大而全”的路線。
NFT是一個小眾的拍賣品,即便它的承載量達到上億美元的交易市值,但是太小的盤子與難以持續的流動性,讓專注NFT的拍賣成為一件營收頗少的買賣。手續費可以看得出來,OpenSea的手續費是2.5%,而TokenSwap是0.2%。
但是加密世界不完全等同於互聯網世界,OpenSea與TokenSwap的流量之戰才剛剛開始,NFT的搶灘戰也才剛剛開始,對比兩個平台,OpenSea已經站穩了腳跟,而TokenSwap是下一個強勢來襲的對手。
拭目以待。
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