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verview 概述
Report 報告
Report 報告
Report 報告
Report 報告
商業銀行體系的缺陷
商業銀行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它是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化大生產需要而形成的一種金融組織。商業銀行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演變,現在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經濟活動中最主要的資金集散機構,其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力居於各國各類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首。商業銀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標,能向客戶提供多種金融服務的特殊的金融企業。盈利是商業銀行產生和經營的基本前提,也是商業銀行發展的內在動力。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吸收存款,然後從這些存款中發放貸款。
然而,如果這樣計算的話,貸款的數額應該小於存款數額。但事實上,銀行能夠放出的貸款遠大於其獲得的存款。 2020 年8 月美國貨幣總供應量為18.412 萬億美元,然而,信貸市場總債務( 2020 年第二季度)為77.61萬億美元,為貨幣總供應量的4.215 倍。不管流通中的錢是多少,其中的4.215 倍在美國被用作貸款發放。當然,所有這些錢都不是作為存款被銀行持有的,但是基於會計規則,所有這些錢在人們的帳戶顯示為「存款」。所以貸款必須從這些存款基礎上發放。如果銀行被允許把90% 的存款作為貸款,那麼在美國可以發行184120 億美元的90% = 16.57萬億美元。但美國的賬目顯示,總債務為77.61 萬億美元。因此,我使用了「銀行體系缺陷」這個術語。倒不如說「部分儲備金制度」本身俱有缺陷。
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
請注意,這裡的數字貨幣並不是比特幣以太坊等數字貨幣,而是以數字形式存在於銀行系統中的貨幣。正是這種數字貨幣的出現,才使得“銀行系統有了多餘的資金”。這是一項被稱為“部分準備金銀行製度”的銀行業規則的結果。根據這一規則,銀行可以將存款的一部分(比如10%) 作為準備金,然後將剩餘的90% 作為貸款發放。
從表面上看,這是銀行的正常做法。簡單地說,這條規則允許銀行用我們的存款向有需要的人提供貸款。他們的理由是,錢(我們的存款)無論如何都閒置在銀行里。因此,他們將利用它作下列用途:借錢給需要的人,銀行可以從中獲利(貸款利息),存款人(我們)也可以從存款中獲得利息,看起來是個雙贏的局面。
但問題是,這只是故事的一面。很少有人談論部分準備金銀行製度的缺陷。
缺陷一:因為製定這條規則的人不是聖人,他們引入這一規則是為了簡化貸款程序。銀行借出的錢越多,他們賺取的利息(銀行的收入來源)就越多,這個規則實際上是為了銀行的利益服務。我們打個比方:
假設一家銀行有10 萬美元的存款。根據銀行部分準備金制度,銀行必須保留10% 作為準備金。銀行能藉出10 萬美元的90%,即9 萬美元。假設利率是每年7.5% 銀行可以從9 萬美元中獲得6750 美元。這是部分準備金制度的缺陷二:抗擠兌能力極差。根據這條規則,銀行可以在存款不超過10 萬美元的情況下,提供90 萬美元的貸款。但是我們認為只有9 萬美元可以作為貸款。 90,000 美元的年收入為6750 美元。同樣,90 萬美元的收入的7.5% 將為每年6.75 萬美元。通過實行部分準備金制度,銀行的收入增長了10 倍。這就是為什麼世界上所有的銀行都遵循這種模式。
而這種模式最大的危險是銀行擠兌。銀行擠兌是指存款人試圖取出現金,但銀行卻無法提供現金的情況。當銀行沒有足夠的現金支付給所有儲戶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但是在部分儲備金模式下,銀行對於擠兌的抵抗能力比起傳統模式要弱的多。
我們來舉個例子:
如果我們想要看到貨幣供應崩潰的情況,它看起來是這樣的:
活期存款(儲蓄+活期):52.13 萬億元。
定期存款(FD/RD): 89.59 萬億元。
總存款:141.72 萬億元
中國央行發行的票據總額:8 萬億元。
經濟上的現金只有8 萬億元,而存款為141.72萬億元,即存款為現金的17.715 倍。
所有超過8萬億元的存款都是數字貨幣。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所有的儲戶都想取出現金,銀行就會倒閉。此外,中國銀行持有的現金不超過10%,這意味著,在141.72 萬億存款中,只有14.72 萬億是銀行儲物櫃中可用的現金。即使有1% 的儲戶願意取出現金,銀行也需要1.472 萬億的現金來支付。銀行甚至沒有這麼多現金。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金融儲備銀行體系風險如此之大。所有的一切都基於這樣一個假設:更多的人將不需要在同一時間點兌現。這一假設並不偏頗。但它的缺陷在於數字貨幣比現金增長的次數。
銀行是獲準接受存款和發放貸款的金融機構。這裡請注意順序——存款應該在貸款之前。但如今的銀行並不是這樣運作的。它們已開始像典型的「私營企業組織」那樣運作。他們通過向公眾發放貸款來賺錢,而並不是通過接受存款、印刷鈔票等方式賺錢。這就是為什麼各銀行的重點都變成了「發放越來越多的貸款」。這就是為什麼一直以來我們會接到來自銀行的瘋狂電話,要求貸款,信用卡等等。
但是,所有的貸款都必須有一些存款作為後盾。然而:
中國的總存款量:203.7481 萬億元。
銀行償還債務總額:231.1681 萬億元。
債務與存款比率= 1.13
讓我們假設1.13 是中國央行希望始終保持的最大比率。但是在發放越來越多的貸款的過程中,我們的銀行發放的貸款比現在多了10%。因此,貸款金額從231.1681 億元飆升至254.2849 億元。現在,貸存比將提高到1.13 以上。銀行必須將存款水平從203.7481 萬億元提高到225.03 萬億元。銀行如果想要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他們可以從中國人民銀行借錢。中國人民銀行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向銀行放貸:
第一:銀行可以發放越來越多的貸款
就像我們之前舉的存款準備金的例子一樣,在現代社會,錢就是這樣從債務中賺來的。
第二:用更傳統的賺錢方式,由中國人民銀行印製鈔票
銀行可以瘋狂地發放貸款,中國人民銀行可以直接印鈔。如今,我們銀行體系的主要缺陷是容易賺錢。根本原因就是部分準備金制度。
你發現了嗎,不管怎麼樣,他們都可以憑空生出錢來,而你只能一分一分的掙來這些錢,為這些錢增加價值保證,而想過沒有,你又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印鈔的缺陷
當然,我不是說央行在故意摧毀金融體系,中國央行的道德是毋庸置疑的。但問題是,中國央行印製的鈔票價值幾何?鈔票一張寫著數字的紙。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政府的信用保證讓我們相信這些數字具有價值。估值主要是基於信任。在解釋之前,讓我先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你想要一筆40 萬元的個人貸款,以下事實將會被核實:
收入水平:假設每月10 萬元。
資產:比如一處價值50 萬元的房產。
這個人很容易就能得到一筆40 萬元的貸款,因為他的收入水平足以支付每月的還款。此外,還有資產的備份。如果出了什麼問題,銀行可以沒收財產。所以問題是,當我們計劃負債時,會有很多交叉檢查。但是當中國人民銀行承擔債務時(它發行的每一張鈔票都是它的債務),會進行事實核查嗎?我不這麼想。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在我們有缺陷的銀行體系中,紙幣太容易印刷了。
讓我們來看看中國銀行業機構的的資產和收入水平:
2020 年第二季度銀行業資產:309.41 萬億元
2020 年第二季度銀行業負債:283.93 萬億元
負債率= 91.76%
一個收入不多的普通人擁有價值100.0 萬元的資產。在抵押的情況下,這個人最多能得到多少貸款?假設資產價值的80%(80萬元)。用同樣的類比,一家擁有33.04 萬億資產的銀行可以承擔33.04 萬億負債的80% (26.432萬億)。但是中國銀行業承擔了多少債務?面對這種負債率的金融機構,真的一點危險都沒有嗎?最簡單的問題,想想如果向銀行申請抵押貸款,能貸出91.76%的現金嗎?
現狀與分散投資的意義
我們目前的銀行體係是有缺陷的,因為它允許我們的貨幣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貶值。原因不僅僅是通貨膨脹。更大的惡魔是銀行發放貸款的方式(部分準備金銀行製度)。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不能完全依賴我們的銀行體系。必須使我們的投資多樣化:基於股票和債務的投資是基於貨幣的證券的例子,而房地產、黃金等都是硬資產。一個人必須始終保持投資的多樣化,所以數字貨幣(BTC、ETH)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DeFi 的死局
DeFi 的死局
銀行系統的缺陷讓我們開始思考並尋求一種更加優秀的銀行體系,但是, DeFi 走入了另一個極端-極度保守的超額抵押貸款。目前一般市面上提供質押借貸的平台,質押率在40%-70% 之間。然而,市場對於貸款的需求是抵押貸款無法滿足的。尤其是在DeFi 還在目前的初期階段,不斷放大的資金量不僅能夠解決邊際成本問題,更加是能夠讓DeFi 順利存活到ETH2.0上線的關鍵。
風險提示:
風險提示:
Conclusion 結語
區塊鏈的世界創世時就帶有它自己的浪漫主義:創造一個民主的、透明的完美世界。 DeFi 的存在和不斷創新讓我們看到了這種希望。但是,如果不解決以上幾個問題,DeFi 終究會迎來它的死局。
風險提示:
警惕打著區塊鍊和新技術的旗號進行非法金融活動,標準共識堅決抵制利用區塊鏈進行非法集資、網絡傳銷、ICO及各種變種、傳播不良信息等各類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