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上南京,六朝古都的區塊鏈之路
天天链讯
2020-09-15 03:26
本文约2283字,阅读全文需要约9分钟
南京市區塊鏈產業也初步形成了“鼓樓區”和“江北新區”兩個集聚中心的格局,分佈在長江南北兩岸。

9月6日,南京市鼓樓區“區塊鏈八條”正式發布。

根據政策,工商註冊地、稅務徵管關係及統計關係在鼓樓區塊鏈先導區範圍內,並且滿足其他規定條件的區塊鏈企業或者機構,將能夠在多個方面享受到鼓樓區的扶持和補貼。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一、始於2017年,落地多個場景

在新基建和數字經濟浪潮下,作為數字經濟底層基礎設施的區塊鏈也受到南京市的高度重視。

今年4月,南京市政府印發《南京市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全市區塊鏈核心業務收入將超過5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50億元。

1月,南京市發布了2020年市委一號文件《關於進一步深化創新名城建設加快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要推動產業協同發展強鏈,鼓勵區塊鏈在產業落地應用,支持龍頭企業構建聯盟鏈,促進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

去年12月21日,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也在南京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的學習會上強調,要加快推動南京市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統籌謀劃區塊鏈與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協調發展,突出區塊鍊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產業“新高地”。

實際上,南京市早在2017年就開始發展區塊鏈。在當時頒發的《南京市“十三五”金融業發展規劃》等文件中,就明確提出要以區塊鍊等一批新技術為核心,推進在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也是在這一年,南京市信息中心啟動了區塊鏈電子證照共享平台項目建設。

南京市也非常注重區塊鏈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在各種場景下的實際落地應用。

據了解,2017年建設的南京市區塊鏈電子證照共享平台目前己經對接49個政府部門,完成1600項事件連接、2200萬次數據協同,涵蓋全市25萬企業、830萬自然人的信息,支撐了房產交易一體化、政務服務一張網等幾十項民生事項。

今年4月,南京市宣布發放3.18億元消費券,其中就利用了區塊鏈使消費券實行全過程監管,每一筆消費全程都可追溯。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長江南北岸,“區塊鏈八條”與“區塊鏈十條”

隨著鼓樓區“區塊鏈八條”的出台,南京市區塊鏈產業也初步形成了“鼓樓區”和“江北新區”兩個集聚中心的格局,分佈在長江南北兩岸。

去年6月,中國計算機學會與南京鼓樓高新區合作共建了全市首個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合作基地。一年後,南京市鼓樓區塊鏈產業先導區也在今年6月正式啟動,鼓樓區政府表示力爭用3至5年時間,將鼓樓區塊鏈產業先導區打造成為省內區塊鏈產業最集中、國內有影響力的區塊鏈產業先導區。

據鼓樓區委副書記、代區長洪禮來透露,2020年以來,鼓樓區圍繞打造“國家級區塊鏈產業示範點”目標,著力構建區塊鏈發展“七個一”體系。目前,鼓樓區塊鏈先導區已累計孵化引進100多家上下游關聯企業。

相較於鼓樓區,江北新區發展區塊鏈的時間更早,政策支持力度更大,產業集聚效應也更高。 2018年8月,“南京金融科技研究創新中心”和“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南京)應用示範基地”就坐落在江北新區。

今年8月18日, “揚子江區塊鏈國際創新中心”也正式揭牌成立,成為江北新區在金融科技領域的一項重要佈局。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三、發展迅速但仍有差距

作為六朝古都,南京市敢於積極迎接新風口,在數字經濟時代提前佈局區塊鏈,並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據初步統計,2019年全市區塊鏈相關產業規模約2億元。

根據企查查在今年7月發布的一份數據,江甦的區塊鏈企業達到了2551家,佔全國總量5.58%,其中大部分企業集中在南京和蘇州。

在賽迪研究院此前發布的《2019年中國城市區塊鏈發展水平評估報告》,南京區塊鏈發展水平在全國45個重點城市中列第8位。

可以說,南京市的區塊鏈產業佈局早,發展快,在全國來說發展還是比較靠前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北京、廣州、杭州等城市相比,也存在差距。

首先,南京市目前並沒有出台市一級的區塊鏈專項政策和文件,對區塊鏈產業的頂層設計和系統性規劃欠缺,對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引導性不足。

其次,區塊鏈企業大部分零散分佈在江北新區、中國(南京)軟件谷等園區,尚未形成產業的規模優勢。

第三, 目前的區塊鍊主要應用場景還是在政務和金融方面,和傳統產業結合的仍然不多,應用場景的多樣性方面仍然有待擴展。

第四,和北京、杭州等高校、企業高度集中的城市相比,南京市在區塊鏈骨幹企業和高端人才等方面的資源上略顯不足。

除此之外,和南京市“咫尺之鄰”的蘇州,近些年來在區塊鏈產業的扶持力度上絲毫不遜於南京,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和南京“爭奪”人才和資源。

天天链讯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