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會接力DeFi,成為下一個熱點麼?
X-Order
2020-09-04 02:49
本文约7858字,阅读全文需要约31分钟
在Defi大火的市場中,NFT發展的如何,是否能夠接力Defi,成為下一個行業方向呢?

介紹

介紹

介紹

介紹

這次火花訪談我們採訪了麥子錢包的產品經理PM陸遙遠,圈內人也常稱呼他為老陸。

PS:

作為行業裡的早期參與者,老陸可以說一直關注著行業裡最前沿的項目,並對圈內新銳項目都有較深的研究,也是圈內較早研究NFT(Non-fungible Token)的老司機,Defi項目薅羊毛專家(:P)。

2.本文不代表X-Order觀點和立場

NFT Intro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1.經歷了2017-2018的炒作,2019年NFT開始逐漸和藝術領域及知名遊戲IP結合,有很多出圈的動作。那NFT目前發展到什麼階段了?目前推廣NFT的難點在技術還是生態應用上?

A:我覺得目前NFT還是在一個比較早期的階段,目前並沒有一些實質性的突破,它在應用上和受眾上其實還沒有出圈,主要還是在以太坊和一些模仿以太坊NFT生態的公鏈上。

而現在整個NFT市場其實是比較低迷,一周的交易量才100多萬刀,可能都不如一個交易所某一個交易對的交易量。

所以對於現在的區塊鏈行業來說,NFT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小眾的東西。頭部交易所也只是把NFT當作一個未來可能的方向去佈局,並不會把它當作熱門的Defi投入很多資源。因為對交易所來說,如果現在不抓住Defi這個風口,可能會錯過很多機會,甚至交易所的排名都會下降。

頭部交易所在NFT上的策略是不一樣的。像OK的首席戰略官徐坤就在一個公開meetup上講要關注NFT,其實這在我看來可能是因為OK早期沒有像幣安那樣抓住Defi這一次的機會,把所有頭部Defi相關的幣都上線。這導致現在OK上的一些Defi代幣質量比不過一些頭部交易所。所以他們會找其他的一些賽道去佈局。而火幣重點佈局的方向是波卡生態。

幣安在NFT上花的心思最多,也投了很多錢,比如和Enjin的深度合作,投資Sandbox,也發了好幾期自己的NFT。但這些都不能說明NFT已經非常成熟了。

在我看來,NFT發展的難點不在於技術,而在於市場的推廣。目前NFT通過技術實現是沒問題的,關鍵在於市場太小,競爭也不激烈,導致NFT頭部市場出現了一些壟斷。比如說Enjin,你想用ERC1155的標準就一定是要融合Enjin,你甚至連以太坊都融不進去。

所以NFT發展的難點其實還是生態應用。要做出好的NFT應用,開發成本一定是比較高的。而又因為NFT受眾太小,項目所獲得的收益是沒法覆蓋開發成本的。區塊鏈遊戲從17年一路過來,很少有存活的好的,現在大家熟知的一些精品區塊鏈遊戲,也是在早期拿了很多投資才能維繫,但很多應用自己是沒有造血能力。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Tokentrove.com 專門交易GU的市場

此外,NFT交易市場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很多熱門遊戲會成立自己的NFT交易市場,而不會在Opensea上進行交易。比如說像Tokentrove上很多時候,GU的卡票交易量就比Opensea上高。

補充——資料參考:Nonfungible.com/market/history

2.NFT和Defi的結合有哪些呢?有什麼難點麼? NFT一定需要Defi嗎?可以脫離Defi嗎?

A:最近看到的不多。近期的NFT和Defi結合的案例也就是Yam項目創始人宣布失敗之後,啟動的Yam拯救計劃,如果你參與了升級投票,你就可以領取一個Yam的NFT勳章,表示你曾經是Yam拯救計劃的參與者。

所以我覺得現在更多的是NFT向Defi靠攏,像Rarible平台,專門做NFT的收藏和交易的,也設置了一個交易即挖礦的機制,任何一筆交易,買賣雙方都會獲得RARI代幣,但這些組織去中心化不強,項目方還是可以隨意封禁上面的用戶。

參考資料: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區塊鍊是圓的,CryptoKitties與NFT再思考

還有Near,他們做了一個彩虹橋,可以將NFT轉到其他公鏈上。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NFT 相關的錢包業態1.能否簡單介紹下目前錢包結合NFT的難點在哪裡?不同錢包支持NFT的差異化在哪裡?A:其實錢包和NFT的結合比較簡單,只要能查一個地址ERC 721和1155的資產有哪些,然後顯示出來,同時實現發送的功能就好。

我調研了

市場上幾乎所有支持NFT的錢包

,發現海外錢包大部分只支持ERC 721,只有少量的錢包支持ERC 1155。而支持ERC 1155的,有些功能也沒法實現,比如說顯示。所以總的來說,現在錢包分這幾種情況:

但Enjin的問題在於,他不支持ERC 721,所以其實第二檔的錢包才是最好的。而且我們為了國內用戶的體驗,還特地做了一次轉發的操作。所以在國內來說,用其他的海外錢包,你的NFT資產,可能只有科學上網才能顯示,但是用麥子錢包是可以直接顯示的。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對NFT 市場的看法

1. 目前最看好NFT發展裡面的哪一個方面?例如錢包、IP合作、藝術品交易等等。

A:對錢包而言,NFT其實是一個流量的入口,我們在海外的社群,還是有1-2w,線上活動的參與度還是很高的。而在IP合作上,我覺得是有發揮空間的,但現在沒有特別大的IP進來。而這種合作是需要有足夠資源的人去推動,才能夠有效果,而不是說純靠某個項目或者用戶努力才行的。

而NFT和藝術品的結合來說,其實之前就有幾個NFT藝術品交易市場的項目,但是這注定是個小圈子的市場,藝術品的案例是無法複製的。因為在這種拍賣的過程中,創作者能夠賦予藝術品價值,同樣的收藏者也能夠賦予藝術品價值,比如說乾隆蓋章過的山水畫。但這種很難復制。

長期來看,我更看好IP合作,向之前幣安做的NFT活動,OK在海外運營也發了NFT。這種活動的性質類似將品牌的影響力固化。但NFT本身作為一個小眾市場,流量較少,除非技術有了很大突破,從而對用戶體驗的提升有一個極大的優化,才會吸引外部大IP進入這個市場,因為項目天然要往流量更多,影響力更大的地方去的。

但目前來講,

NFT市場對外部的大型IP來說,其實是不太成熟的

,很多這種項目方會擔心政策風險。但是一旦有了一些比較典型的合作案例後,其實很多項目也會再找上來合作,比如之前我們和交易所合作NFT項目其實蠻難的,他們也不是很了解,但是合作了之後,也會有一些其他的交易所來找上來,他們是知道其中的價值的。

2.對市場上一些NFT代幣項目的看法?比如Mana,Enjin,Sandbox?

Sandbox這個項目,我覺得其實它平台上的NFT交易量都不如它的代幣在幣安上的交易量,有一種估值倒掛的感覺。他可能更像一種偏概念的產品,估值很高。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NFT暢想

A.NFT在未來遊戲上的各種可能

1.NFT和VR,AR的結合可能會是什麼樣的?你覺得什麼樣的形式更可能在未來實現?

A:AR/VR和NFT是會有結合的,頭號玩家之後都是VR結合的模式。但其實VR和AR本身的推廣是有些滯後的。

最近有一款AR應用叫做RakugakiAR,可以把桌上你畫的貓或者其他東西變得動起來。如果這個結合NFT的話,其實也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這種都需要結合一個客戶端或者APP段來實現的。而且如果是在APP端的話,也一定是要有一個專用的NFT錢包去實現相關的功能。或者說某個NFT項目把這些功能做出來,然後打包成APP,讓其他用戶去用,這個APP裡加載了NFT相關的一些功能,比如你持有某NFT的話,可以通過AR玩這些遊戲。

今年有一個VR遊戲叫做Somnium Space,但距離實現出來還要很長的時間,它的合作方也很有實力,像Oculus,VIVE,Steam都是它的合作方,IP資源很強。但這個項目的實現還需要蠻久時間的。

2.我們在Decentraland(MANA)這個遊戲裡能買到NFT資產,是不是意味著將來很多遊戲中都會採用NFT資產呢?為什麼遊戲廠家會用?他有什麼優點嗎?對遊戲生態的各方有什麼好處呢?

A:我覺得遊戲不一定會採用NFT形式。因為很多好的遊戲也不需要資產。

非區塊鏈遊戲,其實有沒有NFT無所謂,如果單從區塊鏈遊戲來說,類似於fomo 3d,其實只要一個代幣,包括just game,只需要一個key就好了。但它會涉及其他的應用,把這個代幣複雜化,包括拍賣制等。這些都是在應用層面的,而不會把整個規則放在token上。但是NFT也能夠支持這些東西。

遊戲廠家如果要進軍區塊鏈遊戲,那麼他會優先考慮偏區塊鏈的資產發行方式。

這麼做的優點在於,遊戲資產可以更廣泛的流通,而且可以和其他的遊戲合作,或者說,廠家旗下有很多遊戲,但他不太想用中心化的形式打通,他也可以用去中心化的NFT來打通。

像Steam上有很多小遊戲之間也會有合作,在遊戲之間引入各自的角色和道具,這種合作在未來肯定會一直出現,NFT在其中相當於搭了一個中間橋樑。有些像資產跨鏈一樣,更高維度的資產轉換。

NFT在我看來,更多的是一個好玩的遊戲的加分項,它很難作為一個主要的遊戲標籤。

B. NFT & 資產

1.NFT資產和現實世界資產的關係是什麼?是作為實際資產的補充嗎?還是說也會取代現實世界的資產?

A:目前來看,NFT資產和現實世界資產的關係不是很大。其實不僅僅是NFT,就資產上鍊來說,都是很難的,將NFT資產和現實資產掛鉤也很難。

因為資產上鍊過程是中心化的,像執行資產上鍊操作的機構就是中心化的,就算其他過程是去中心化的,這只能說我們把某個標籤上了鏈,並不能說明這個標籤一定就對應著那個實物。

如果要讓NFT資產和現實資產綁定,就需要一些前提條件,比如較強的背書,或是大機構承兌。因為NFT相較於現實資產而言,只是多了流動性的好處。像現實的一些重資產比如房產,進行交易的時候流程非常繁瑣,但只要你能夠保證他綁定的NFT能夠1:1兌現,那麼這個流動性就是它的優勢。但由於這個前置條件很難成立,所以就算它的優點再好,更多的也只是一個設想。

其實泡泡瑪特是我覺得能夠很好的結合NFT和現實資產的項目,因為泡泡瑪特已經從線下拓展到互聯網了,再從互聯網拓展到區塊鏈上,其實也是比較容易的。它在互聯網上已經做的很成功了,用微信小程序就能直接去拆一個新的盲盒。

像這種偏IP類的輕資產是能搬到區塊鏈上的,而且通過這種補充,又可以帶來很多新的枉法。但是在目前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的情況下,市場也不成熟,就會導致有些生搬硬套。

2.NFT是否意味著將來會湧現出非常多的資產呢?比如說資產種類指數型增長。如果未來會這樣發展,是否意味著,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來說,機會和風險也大大增加了。這其中的機會和風險都有哪些呢?

但我覺得這個市場的風險大於機會。因為現在NFT市場沒有特別明顯的標準。歸根結底, NFT這個領域還是太早期了,2017年到現在,也就不到5年時間,變化非常多,還會有很多標準和想法在這個市場去實驗。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NFT市值還比較小,NonFungible.com

參與這種市場的風險會特別大,比如說,我推出了一些新的NFT標准或者代幣,你如果下了重註在這裡面,到頭來發現跟本沒有這賽道,損失就會非常大。

而且現在我們大部分討論的是以太坊的NFT,其他很多非以太坊的NFT也在發展,可能未來其他公鏈的NFT生態會大於以太坊的生態,那個時候,其他更大的NFT標準就會把以太坊的標準吞沒掉,只要它的市場足夠大,性能足夠好。這對在這個市場投資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風險。

我覺得NFT目前來說,娛樂價值大於實質價值。這本身是一個不穩定的事情。

3.延續上面的問題,如果說NFT導致資產種類指數型增長,對普通人來說,會面臨更多的機遇和風險。這樣的情況下,是否會誕生無數的鬱金香泡沫?使得將來的泡沫資產數量暴增,這些資產的生命週期也越來越短?

A:普通用戶參與這些NFT遊戲,對它的定價是不清楚的。用戶可能會買到特別高價的Token,比如像SLP,它其實是一個對戰遊戲裡使用的藥水,這也漲了很多的。這種東西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是很不透明的東西,因為普通用戶根本不會知道這背後其實是無限總量。而鑄造這種token的成本非常低,可能就一局對戰的時間。

NFT本身塑造成本很低,這也導致NFT市場比較亂,充斥很多假冒的NFT,需要參與者有很高的鑑別能力。

資產種類肯定會隨著時間不斷增長,當然也會帶來更多的風險。其實有風險的同時也有很多機會,比如NFT很多新的玩法,比如NFT交易挖礦,或者流動性挖礦。 Defi的那一套都能夠套在NFT上。

A:像耐克有申請此類專利,類似區塊鏈編碼,它的功能類似於溯源。但這其實是本身你就相信耐克,而不是相信溯源技術。

所以所以

所以

所以這個互信的提高不在於區塊鏈技術上,還在於中心化系統的整個鏈接上。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中間人攻擊。

其實硬件錢包一直有這樣一個問題。可能硬件錢包在出廠的時候是好的,但隨後要交給生產硬件的廠商,分銷商,還有運輸商,這其中每個環節都可能會有人做手腳,比如把助記詞都看一遍,然後再放進去,或者說植入某個東西,這都會有問題。

並不是因為把NFT技術運用在這個上面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關鍵在於解決中間人的信任問題,也就是說大家是否認可使用NFT技術或區塊鏈技術的中心化組織。

NFT在這其中更多的起到降低交易摩擦的作用,類似數據平台做數據互通。

而這些實體資產用NFT技術,其實相當於給NFT市場帶來流量,對NFT來說是好事,但使用NFT技術對主流經濟沒什麼影響。

2.如過主流接納了之後,交易形式會怎麼樣呢?對NFT的技術形式是兼容呢?還是會限制呢?比如限制不能使用以太坊等等?

A:一定會有監管。 Defi其實之後都會被監管。如果主流接納NFT的話,應該是先有行業監管,才會有市場推動,最後導致主流接納這個市場。

,目前這些都比較遠,而且市場也沒那麼成熟。因為像普通的STO都還沒推行,NFT和實體經濟的結合就更要往後了。

風險提示:

風險提示:

風險提示:"風險提示:"、"本公眾號所刊載內容僅供參考,不應賴以作為預測、研究、宣傳材料或投資建議,亦不構成提供或賴以作為會計、法律或稅務建議。本公眾號所採用的第三方數據、信息、資料等內容來自本公眾號認為可靠的來源,但本公眾號並不保證這些數據、信息、資料等內容的準確性、時效性和完整性,亦不會為這些數據、信息、資料等內容承擔任何責任。讀者須全權自行決定是否依賴本公眾號提供的信息。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公眾號所刊載內容可能包含某些前瞻性陳述。前瞻性陳述的標誌性詞語包括"應"、"可能"、“估計”、

X-Order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