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譯自FTX CEO Sam Bankman-Fried的推特@SBF_Alameda
一如以往,這不構成投資建議。這是個怪誕的世界。在我執筆時,一個SUSHI通證的價格已經9美元了。這確實很貴:SUSHI是個奇怪又神秘的ERC20協議,是頭獨角獸,恭喜Nomi Chef@NomiChef!
我知道大部分人看了我的推文和SUSHI通證的價格後,就會說"喔,SUSHI的價格接下來肯定會大跌。 ”這其實是有可能的,正當我繼續寫的時候,SUSUI大概已經過了它的高峰期,價格“回落”至8美元了。不過我並不認為有很多人發現了這一點。
讓我們退後一步,深入探究一下流動性挖礦到底是什麼?流動性挖礦最純粹的形式就是:
比方說有1個Y通證,你把這個Y通證聯同USDC投放在Uniswap的資金池(Uniswap pool)。然後你每天都會獲得1個Y通證作為獎勵,也就是說1個Y通證的空投獎勵是1個Y通證,所以Y通證的供應每天都增加1倍。
假如我所做的只是鑄造新通證,並且每天我會鑄造更多新通證,並將它們又空投給通證持有人的話,這件事大概沒有太多人會在乎。因為任何人都可以隨意鑄造新的ERC20通證。但這裡的關鍵是資金池。而不是流動性。
價格
價格"價格"。如果挖礦參與者很懶的話,這個價格是不會改變的。
這就是事情的奇特所在。假如你把Y通證的收益再投放進同一資金池,這樣的話就改變了資金池內資產的比例,因此Y通證的價格會下跌,以至整體市值不會改變。不過假如你把Y通證的收益投放在其他地方,原本的資金池就不會知道外面其實有更多Y通證。
所以當你在過度膨脹Y通證的供應時,如果沒人作出乾預,去調整價格的話,AMM內Y通證的價格會維持不變,但它的市值就會出現惡性通脹。這時候你也許會問,誰會在乎這事情呢?人們總是能夠改變通證的價格!但是就是因為這樣,在某個時間點,某個奇妙的瞬間,Y就膨脹成為了一個獨角獸市值的通證。
這真是個巧妙的設計,然而我不認為這在最初能被預料到的。不過人們如何理解這個設計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把一個正處於惡性通脹下的通證放進AMM系統內,通過膨脹市值收益也就同時增加了,這樣就能不斷"收益。"收益。
雖然這一切看似荒謬!不過仍有例外。為什麼BTC是最有價值的加密貨幣?為何不是BCH,ETH或DOT呢?是因為它設計獨特?可能是。但是BTC市值2200億美元的真正原因,僅僅是因為每個BTC的價格就是12000美金。而之所以它為每個12000美金,正是因為市場公允這個價格。
我的意思是,目前BTC已經有一定的市場優勢:有很多APP支持,也得到機構投資者的垂青等等。不過,如果有一天,當我們睡醒起來,認為每個BTC只值1000美元的時候,交易所也把BTC的訂單簿全部清除......
......到了那個時候,BTC的買入價可能在大概900美元,而賣出價就可能在大約1100美元附近。這樣的話,BTC就會值1000美元。或許這個時候市場認為要以BCH或XTZ取代BTC的地位。總而言之,我們的共識決定了加密資產的價格。
這很直接。以BTC為例,你會用最長的那條有效鏈來做為正確的鏈。如果你是礦工,你會在這條鏈上進行挖礦,計算出新的區塊。但是如果有一天,所有礦工一覺醒來後決定:我們最新開采的這100個區塊實在是太無趣了,乾脆我們從這100個區塊前的那個區塊開始挖礦吧!
和加密資產的價格一樣,區塊鏈也是由市場共識來決定的。
就和生活中很多其他事情一樣,有些東西具有直接的物理上的價值。不過在某種程度上,某種非常大的程度上,一切價值的高低,都是取決於我們或市場對它的看法。世上最有價值的東西,它的價值都是從我們的集體想像中誕生,並靠此得以維繫。
回到流動性挖礦的話題,一堆Y通證總是從天而降,那Y的價值到底應該是多少呢?假設Y通證的原本市場價格是1美元。然後又有這麼多空投,所以總量又翻了一倍。那這時候每個Y通證又該價值多少?如果你只看AMM的價格,那麼看起來Y通證還是1美元。
不只是你,所有人都覺得Y通證還是1美元。也許你會想,價格"應該"需要回調到0.5美元吧。但是流通量翻倍之前的Y通證幣不一定比現在的Y通證更值錢,其實也並不能完全根據以前的價格來限制現在的價格。
好吧,看起來像是惡性通脹,但是隨它去吧。當我看到那個資金池,它告訴我Y通證是1美元,甚至Coincecko上也顯示它是1美元!那它就是1美元吧! Y通證的市值也應該翻倍,收益也會瘋狂增長。
所以創造Y通證的最終目的,實際上就是要去誘導人們對價格的集體想像,並令市場相信Y通證的價格即便在數量翻倍後,仍然是每個價值1美元。它的確達到了這個效果,而我們也相信了,所以它就是這個價格。雖然表面上我們都富有了,不過這些財富是憑空創造並欠缺實質基礎的。我們不可能在不大幅推低價格的情況下變賣這些資產。
不過我們能繼續持有這些資產,只要眾人都意志堅定地持有這些通證,大家就能夠繼續表面富有下去。不過,即便這樣,這個世界上的實際資產並不會真的變的越來越多。是因為這些堅信Y通證價值1美元但是又沒有1美元的人幫助這個世界憑空創造出了這些財富。
其實Y通證的經濟模型也讓我們明白,我們某些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實際上可能是經不住考驗的。因為當你嘗試去質疑的時候,你會發現它們根本就站不住腳。
不管怎樣,幾天前有位主廚為我們烹調了一份流動性挖礦滿漢全席,同時也藉此給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讓我們更了解自己。
首先,他教會了我們,如果我們相信一個通證價值10億美元的話,那麼它就真的有可能會值10億,至少能夠短暫維持這個價值。他也教會了我們,原來加密資產能夠被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以“食物命名”的,另一種是真正有長期投資價值的“藍籌股”項目。
那些“以食物命名”的項目只存有投機價值,唯有另外那一部分“藍籌股”才有確實的長期價值。或許有時候只是我們的共識對這些項目的好壞進行了把關。當高收益出現時,動搖了我們的共識,在不同的高收益資金池中又迷失了自我......
......只有在潮水褪去後,才會知道誰在裸泳
假如今天真的是主廚為我們獻上豐盛挖礦盛宴的最後一天,那請讓它作為你最後的晚餐吧:
如果不是的話,願他繼續用他那絕佳的廚藝帶著我們在“食物”的海洋中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