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本文來自白話區塊鏈(ID:hellobtc),作者:一棵楊樹,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
白話區塊鏈(ID:hellobtc)
,作者:一棵楊樹,Odaily經授權轉載。
白話區塊鏈(ID:hellobtc)流動性挖礦二級標題
,作者:一棵楊樹,Odaily經授權轉載。
白話區塊鏈(ID:hellobtc)
流動性挖礦
二級標題
,作者:一棵楊樹,Odaily經授權轉載。
這正是火爆DeFi盛夏的一個真實縮影,在層出不窮的極高收益流動性挖礦項目面前,“年化1000%”、“萬倍漲幅”的吸引力往往掩蓋了“未經合約審計”的致命風險。在爆炸式增長的體量尤其是令市場參與者心動的“萬倍造富效應”之下,Fomo(Fear of Missing Out)情緒前所未有地蔓延。
流動性挖礦
火熱的“DeFi盛夏”,漸行漸近的“天際線”
自從uniswap等AMM類型DEX應用引爆市場以來,預言機、
流動性挖礦
截至2020年8月30日,整個DeFi世界中的總鎖倉量(TVL,即ETH及各類ERC-20代幣的總價值)已經達到93.8億美元,距離百億美元僅咫尺之遙,這可能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近百億美元的資產直接明牌託管於一堆可嵌套的協議代碼之上。二級標題而不斷膨脹的DeFi市場體量中,目前鎖定資產排名前三甲的分別為:
Aave鎖定資產總價值16億美元;
Curve鎖定資產總價值13億美元;
二級標題
市場的分化也在DeFi爆炸式增長中加速,除了Maker之外,Aave、Curve、Yearn幾乎都是後來居上的新秀,各種新設計與玩法規則的項目讓人眼花繚亂,甚至冰火兩重天。
DEX類也開始逐步碾壓二線甚至挑戰一線交易平台,就在8月30日,Uniswap 也再次達到一個新的里程碑——24小時交易量有史以來首次高於Coinbase,Uniswap 24小時交易量超過4.26億美元,同期Coinbase Pro 24小時交易量則為3.48億美元。
但繁榮之下亦隱憂漸顯,急匆匆滾滾向前的車輪之下,亦埋藏了不少漏洞地雷,尤其是對多層嵌套的DeFi協議而言——各種DeFi 金融工具結合成為常態,以自動化算法為驅動,價值雖然在整個區塊鍊網絡中能以更加迅速的方式流動,但也同時意味著任何一個單點風險都有可能引發“蝴蝶效應”。
層出不窮的“亂象”,技術人才的天堂
尤其是在體量已經達到百億級別的同時,龐大的體量下任何一處細微的漏洞,都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甚至成為技術人才(黑客)的萬能提款機。
遠的就有
。 “攻擊者”利用bZx的“合約漏洞”,在一個以太坊區塊時間內(不足15秒)充分利用“DeFi樂高”——5個DeFi產品之間(dydx、Compound、bZx、Uniswap、kyber)互相的合約調用,在未曾動用自有資金的前提下,一環緊套一環,最終通過在漏洞間操縱價格,成功“套利”數十萬美元。
二級標題
近的則有8月13日的“YAM漏洞事件”,短短24小時內價格和社區氣氛經歷了一場罕見的“過山車”,最終造成治理合約中75萬枚yCRV 被永久鎖定。
與此同時,在所有的合約風險類型中,疏忽的合約漏洞如果算是無法避免的“概率性天災”,那惡意設計的騙局則是徹底無法避免的“人禍”,尤其是在沒有自帶合約審計的前提下,一旦用戶不加考察地將資產轉入,就無異於給“黑客“送錢。
“要是沒看合約的,估計大部分韭菜就無腦授權了。這種情況下你把錢從合約裡面拿走都沒用,需要手動取消授權,真的是殺豬盤中的殺豬盤,估計很多韭菜還死的不明不白”,包括文章開頭提到的流動性挖礦項目chick,後續就被發現團隊向合約中打的第一筆資金是通過Tornado cash匿名幣進行轉賬,也極大可能是從一開始做的一個局。
二級標題
而在目前的火熱“挖礦”氛圍下,這種類似的騙局只多不少,因而看似狂飆猛進的DeFi,更像是將百億美元金山放在露天不設防環境下的“火中取栗”遊戲。
作為託管著近百億美元資產的一堆互相嵌套的協議代碼,DeFi已經有足夠底氣去逐步承擔起變革的可能,在絕大多數的“區塊鏈”眼中,它也在一步步成為擁有無限可能的“希望之地”。
但它需要走的更加穩健,“希望之地”變成“萬惡之源”的,僅一線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