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8日,「2020新區勢·區塊鏈科技金融峰會」在北京舉辦。本屆峰會由火幣集團、36kr、Odaily共同主辦,幣核科技&霍比特HBTC金牌贊助,鏈上ChainUP戰略贊助,貝寶金融特別贊助,Conflux、BitUniverse幣優、維基鏈WaykiChain、XnMatrix、哈世科技、Mixpay、COCOS、上海挖易聯合贊助。
來自基金、證券、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眾多權威專家、教授,以及行業頭部機構代表共聚於此,分享金融科技新資訊,探討區塊鏈的未來潛力。 (峰會直播間鏈接:https://play.yunxi.tv/)
8月28日,「2020新區勢·區塊鏈科技金融峰會」在北京舉辦。本屆峰會由火幣集團、36kr、Odaily共同主辦,幣核科技&霍比特HBTC金牌贊助,鏈上ChainUP戰略贊助,貝寶金融特別贊助,Conflux、BitUniverse幣優、維基鏈WaykiChain、XnMatrix、哈世科技、Mixpay、COCOS、上海挖易聯合贊助。
來自基金、證券、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眾多權威專家、教授,以及行業頭部機構代表共聚於此,分享金融科技新資訊,探討區塊鏈的未來潛力。 (峰會直播間鏈接:
中化集團中化商務研究院信息技術與區塊鏈技術負責人辛思海做了《基於區塊鏈數字身份BIDA的應用與發展》主題演講。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辛思海表示,傳統集中式的身份識別是不可持續的,過程中有很大的弊端,比如用戶信息容易被黑客攻擊竊取,應用方非法販賣用戶信息;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身份識別優勢顯著,只有用戶有權使用自己的數據,用戶可以自己決定將哪些數據提交給應用方,用戶數據被分佈式存儲在區塊鍊網絡上,並且數據被加密保護。
二級標題
以下為辛思海演講全文:
中午好,我是中化集團中化商務研究院信息技術與區塊鏈技術負責人辛思海,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在區塊鏈數字身份BIDA應用與發展。
我們在泛金融的工作中,發現企業的身份識別,包括個人的身份識別是比較容易的事。我們中化商務從事了20年左右的招標服務代理,其中很長時間在做招標服務。我們發現在招標過程中,尤其是最近電子招標過程中,很多投標人用CA工具進行相關方面的操作。
但是在商事活動中,身份識別其實很難完成,有些投標人對CA類的電子平台不太熟悉,導致在商事活動中錯過很多機會,在上傳中出現問題,導致自己的身份沒法被平台識別。於是,到了2017年的時候,我們開始考慮怎麼用新技術、新科技手段進行更好的身份識別,給企業提供增信服務。
2018年區塊鏈技術發展迅速,我們對區塊鏈技術非常關注,我們在行業內聯繫了很多合作夥伴。 7月30號我們發布了區塊鏈身份識別BIDA白皮書,這個白皮書是我們跟合作夥伴共同打造基於區塊鏈的身份識別,在這塊很感謝相關單位,信通院、中國移動、北京大學、中海運等等。
大家可能都在用手機APP,當我們在服務器端進行身份識別(包括人臉認證)的時候,很多情況下手機APP也不是很安全,比如收到短信木馬、無線電監聽、密碼被盜、補卡丟失的風險:
所以在個人身份識別系統和手機APP綁定的情況下,很多企業在做商事活動的時候用的都是密碼登錄系統,也有可能是短信驗證碼,這種情況下身份系統都可以被竊取,所以基於密碼和短信驗證的個人身份識別系統是有弊端的,尤其是重要商事活動的招標人代表。很多招標人代表經常會登錄不同的平台和密碼,尤其是管理人才,他手頭管理的很多部門都拿他的用戶密碼去買標書,這種管理就是比較混亂的。
所以基於傳統的身份識別是不可持續的,而且是有很大弊端的。所以我們也是考慮到這樣的情況,做了一些調研,目前CA的機構比較多,他們在CA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但還是解決不了CA的場景問題,而且解決不了用戶深入性的問題。所以我們在今年年初就把CA的想法進行了一些統一的規劃。
我們重點考慮用區塊鏈的身份識別系統替代CA的應用場景。招標有企業內部採購,電子招標平台集中採購,這些項目都是央企投資,投資規模達萬億,依法必招用CA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很多的平台,尤其電商平台可以考慮用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身份識別系統,尤其是企業內部也可以採用。因為在這個行業裡沒有必須要求用CA的。
同時我們看到區塊鏈的身份識別不僅僅可以識別企業的身份,還可識別企業代表的身份,識別你所屬的管理對象採購公司的某些身份,這些身份正是我們要進行管理的。
這張圖片展示了傳統集中式的個人身份識別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個人身份識別系統的對比,左邊是傳統集中式的個人身份識別系統,用戶的身份密碼信息傳到服務器端,但是如果服務器端把信息丟失了,用戶是沒辦法的值得,除非服務器端的管理方主動披露。右圖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個人身份識別系統,你的身份是存在鏈上的,你如果使用你的身份從事商事活動是可以授權的。區塊鏈利用分佈式的方式,用戶自己有權決定使用數據,同時能夠把有隱私的數據自己保存。
很多企業的數據目前都在自己的數據庫裡,如果是通過使用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身份識別系統,企業背後的數據就可以上鍊,企業自己管理或者是企業相關管理人管理自己的數據。如此數據就能成為鏈上資產。反之,如果你的數據資產不能進行完備的身份識別,那麼這個數據是產生不了太多價值的。我們現在也看到很多敏感信息已經開始上鍊,用戶將個人信息和隱私信息上鍊,這樣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可靠性要遠遠比你存在任何企業內部系統要好很多。
我們研究了去年「10.24」書記的講話,我們在區塊鏈場景方面應該有行業領導規範,同時應該關注區塊鏈安全風險研究。區塊鍊是很安全,很可靠的技術手段,正如會議組織方發的公告裡說鏈上的信息是可靠增信的手段,可以為很多業界的應用場景達成新的共識。
所以我們覺得,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身份識別系統,是區塊鏈探索在現實生活場景落地的一個很好的創新方向。上一位嘉賓說目前7%的區塊鏈應用集中在身份識別領域的,從我們的分析來看,區塊鏈技術只有在身份識別領域得到應用之後,那麼它在供應鏈金融或者其他領域的應用才能得到深化。
從我們的經驗來看,我們把區塊鏈身份識別作為一個科研項目,做了兩期,2019年初我們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在招投標領域運用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身份識別系統,讓專家投標人代表能夠快速的登錄,快速的註冊,快速的認證,通過系統給他授權,同時做電子簽名,以上這些我們在2019年10月份已經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