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本文來自深潮TechFlow(ID:Tech-Flow),作者:邦尼,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
深潮TechFlow(ID:Tech-Flow)
深潮TechFlow(ID:Tech-Flow)
,作者:邦尼,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
深潮TechFlow(ID:Tech-Flow)
深潮TechFlow(ID:Tech-Flow)
編者按:本文來自
深潮TechFlow(ID:Tech-Flow)
深潮TechFlow(ID:Tech-Flow)
在過去的一周內,波卡代幣DOT漲了超過一倍。波卡總市值達到了54億美元,接連超車EOS、BCH、LINK等幣,來到第6 的位置。
二級標題
波卡造富
而作為波卡生態項目的KLP、KSM和PCX在過去的7天里分別漲了330%、166%和56%。
根據波卡支持者的說法,波卡集跨鏈、DeFi、DAO等所有熱點於一身。除了“萬鏈之王”外,波卡還有上線Coinbase等利好尚未兌現,更主要的是,“所有踏空資金都會懟到波卡上面”。破10美金只是一個短期目標。
二級標題
而在波卡的反對者看來,波卡或許只是下一個EOS——同樣信誓旦旦說超越ETH,同樣說要做互聯網3.0,類似的手法:之前EOS節點競選買幣,而DOT是平行鏈競選買幣,彷彿是一個輪迴。
孰是孰非,難有定論,但都不能阻止DOT及其生態代幣的狂飆突進。
波卡是炒作還是真需求?跨越了EOS後,波卡會超過以太坊嗎?
二級標題
波卡造富
自從完成拆分後,DOT一根太陽線,連漲4天,來到新高6.3 美元。
如果前段時間,一部分投資者還在為錯過DeFi和LINK的大漲行情而懊悔。那波卡彷彿給了他們上車的機會。
“2014年錯過以太坊是我們投資生涯的污點,好在做了兩年波卡生態賽道,終於揚眉吐氣了一把。“一家區塊鏈基金的創始人表示。
而Gavin Wood的原話解釋是,實際上它是網絡的網絡,最終要成為網絡的網絡的網絡。換句話說,它是可以組合的,它就是一個區塊鏈創新者的平台,你可以使用這個平台創建新的業務邏輯,並把它融入到一個體系當中,也不會陷入網絡的效應。
二級標題
“波卡集跨鏈、DeFi、DAO等所有熱點於一身。“一波卡投資者表示,所有公鏈都可橋接波卡,DOT扮演DAO治理,所有生態資產都可以DeFi。在他眼裡,波卡無所不能。 ChainX CMO Kristen表示,DOT=ADA+XTZ+ETH2.0+EOS+ATOM
“公鍊是生態的重心,波卡是公鏈的中心。”在部分投資者眼裡,波卡已經是下一個以太坊級別的投資機會。
不止是波卡,波卡生態幣也有突出的漲幅。
二級標題
“幣圈現在是波卡時刻,波卡生態幣各顯身手。“一位投資人表示。
上圖中的項目被稱為波卡生態幣,自上線後都出現了大大小小的漲幅。
財富奇蹟讓更多目光聚集在波卡及波卡生態上,另一邊,一部分幣圈老人回想起2018年,EOS超級節點競選的那個夏天。
二級標題
下一個EOS?
據悉,波卡網絡模塊主要由3部分組成:中繼鏈(Relaychain)、平行鏈(Parachain)和轉接橋(Brightchain)。波卡能將數據傳遞到所有區塊鏈,實現各個鏈之間資產與數據的流通。
“波卡項目最令人矚目的不在於自身,而是有可能構建起的跨鏈生態。“有投資者表示。
跨鏈技術在波卡之前就有爭論,主要有閃電網絡、側鍊和中繼,但一直沒能成熟落地。而跨鍊主要分為資產跨鍊和合約跨鏈,Cosmos只能做資產跨鏈,而波卡除了資產跨鏈外,還能進行合約跨鏈,但前提是需要接入鏈具備相同共識。
簡而言之,波卡要建立起跨鏈生態,必須凝聚其他公鏈、應用的共識。這也是波卡注重生態的原因所在。
波卡生態分為3個板塊:
節點驗證者(POS Bakerz、Polkadot.pro)
Kusama網絡(Kusamak速度更快,適合做前期試驗和早期部署,Polkadot速度慢,執行一些低風險、高價值的應用)
波卡substrate基礎設施(ChainX、Darwina Network、MXC、Edgeware、OCEAN Protocol、CELR)
目前波卡生態有超過百個應用/主體,涵蓋了加密貨幣錢包、驗證者、論壇、瀏覽器以及基於Substrade的各類項目,比如隱私、橋接、DeFi、智能合約等。
很多人將波卡和EOS進行比較,兩者有不少相同之處,比如都表示要超越ETH,要做互聯網3.0,需要節點/平行公鏈的支持,也都引發市場熱潮。
2018年6 月,EOS主網上線前,最高漲到22美元,市值一度抵達176億美元。是現在波卡市值的3倍、EOS市值的6倍。
EOS巨額融資下,Block.one最高手握四五十億美金,卻在熊市時大多換成了比特幣和美國國債。
二級標題
EOS不注重內部生態甚至內鬥損耗它。此前Meet.one項目成員聲討EOS的檄文裡顯示,Block.one在處理EOS生態內部關係沒考慮好邊界問題,引發生態內部Dapp項目方不滿,比如EOS New York做的API被Block.one開發團隊直接拿走並聲稱自己團隊開發,被戲謔為薅社區內部項目方的羊毛。
於是,兩年之後,EOS成為垂垂老矣的老漢,被LINK、EOS等新生後輩們反超,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
目前,波卡DeFi生態系統已經上線Stafi、Acala和Sora Network等多個項目。
二級標題
“老韭菜都認為它是下一個EOS,新韭菜卻認為它是下一個以太坊。“最近流傳這樣一句話,前者被視為“炒作”的典範,後者被定義為價值投資。
波卡能超過以太坊嗎?
上述投資人表示,波卡技術領先,但在生態上跟以太坊比不了,需要趕在ETH 2.0上線之前完成生態佈局。
二級標題
以太坊殺手?
“如果波卡的平行鏈系統能夠順利運轉,那超過以太坊指日可待。“有投資者表示。
“一鍵發幣”,是以太坊支持者一貫的口號,而波卡支持者有了更洪亮的口號——”一鍵發鏈“。
波卡的開發工具Substrade支持一鍵發鏈,15分鐘就可以發行一條屬於自己的鏈,還能在鏈上發行代幣。此外,在波卡上,用戶不僅可以設計自己的鏈,還可以設計自己的經濟模型。
但在專家玩家的眼中,波卡和以太坊的區別主要在於鏈上治理。波卡快速反應、快速升級。任何新技術、密碼學都可以添加到波卡的鏈上,這些都需要社區投票來執行。
以太坊核心技術成員Lane Rettig曾發文表示,以太坊的治理已經失效,“實際上就是技術專家統治”。
以太坊上,創建和提交EIP(Ehereum Improvement Proposal,以太坊升級提案)向所有人開放,然後交給核心開發團隊審核表決。
以太坊社區看似去中心化的背後,卻缺少推進機制,導致效率低下,比如此前的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原定於2018年11月進行,但由於社區始終未達成統一,推遲至2019 年3 月。
而“波卡網絡的發展由DOT持有人決定”,由活躍的代幣持有者和理事會組成管理組,對網絡升級決策,最後通過與否都要經過全民公投。治理過程:發起公投——對提案進行投票——統計。
投票權按照代幣總量和鎖定期限計算。確保最低限度的經濟投入,同時避免賣票行為。理事會定期一個月,代表DOT利益相關者,利益就是最大的動力。
而技術委員會的唯一目的是檢測代碼錯誤等問題,並不對治理做直接決策,成員可由理事會增加或取消。
橙皮書曾經比較以太坊和波卡的兩種願景:以太坊的願景在於用以太坊這個賬本,幫助全世界村莊/各類經濟體來記賬和結賬,而波卡要做的是用中繼鏈這個賬本給別的村莊記賬。兩者本質上都是賬本。
但是,相比起以太坊的幾乎無門檻,開發者想要在波卡發鏈必須質押一定數量的DOT。對於需要高度穩定性的項目需要介入平行鏈,而對於一些交易量不高的驗證類項目,可以走平行線程通道,類似於“共享單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