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coin主網上線後大量礦商將遭淘汰?了解如何甄別雲算力
先知实验室
2020-08-24 05:45
本文约4692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9分钟
Filecoin 熱度之下,礦機商們連夜堆機器,爭上「算力榜單」,原本主網上線前啟動用於大規模評估測試的Filecoin 瀏覽器,一時間竟成為各大礦機商的營銷工具。

特約作者:Calvin

如果礦機廠商的有效算力的增長速度低於全網平均值,那麼該礦機廠商的FIL 收益會不斷減少,長尾的礦機廠商大部分都會逐漸失去競爭力而被淘汰。

Filecoin 熱度之下,礦機商們連夜堆機器,爭上「算力榜單」,今天這家榮登寶座,大肆宣揚其公司技術如何如何;明天,又一家礦機商宣布登陸排名榜前十開始瘋狂吹噓自己的「雲算力認購開啟」。原本主網上線前啟動用於大規模評估測試的Filecoin 瀏覽器,一時間竟成為各大礦機商的營銷工具。

市面上銷售雲算力的廠商數量激增,魚龍混雜,不少廠商正在用片面的信息和數據蒙蔽投資者,進行虛假宣傳。

但云算力最大的缺點就是不透明,此前也出現過很多打著「雲算力」旗號的騙局,正因如此,甄別雲算力提供商的靠譜程度,成為了在雲算力市場上生存的「必備技能」。

在不透明和信息差面前,雲算力投資者難免陷入各種各樣的疑惑:

  • 以「每T 價格」、「有效算力」等單一指標來選擇雲算力靠譜嗎?

  • 登上測試網算力榜的礦商是否是靠譜的?

  • 商家承諾的收益率和回本週期是否可信?

今天,讓我們撥開行業迷霧,打破沙鍋,講講我們在考察一家云算力提供商的時候到底在考察什麼,我們在評比雲算力廠商的的時候應該比較哪些參數?

用水池模型講清楚Filecoin 挖礦

週六,我躺在床上刷手機,看到圈子交流群裡展開了一場關於購買IPFS 礦機/ 雲算力的討論。

其實早就看到各個社群都在討論Filecoin 挖礦,確實由於Filecoin 挖礦機制相對複雜,社區裡也充斥著對於項目誤解的聲音,歸根到底還是對Filecoin 了解不深的人造成的,感覺行業裡急需有人出來給雲算力正名,於是便有了這篇文章。

所以,今天開篇,先用一個水池模型來簡要的模擬一下Filecoin 存儲挖礦的過程。如果我們把Filecoin 挖礦比做往水池裡註水:

  • 蓄水池就對應每台Filecoin 礦機後面的存儲部分(硬盤);

  • 注水管道就對應著每台礦機的計算部分(CPU/GPU/AMD 主板);

  • 已經註入進去的水量就是礦機的有效存儲;

  • 注水的速度就對應著有效封裝速度(GB/H/W);

注:仔細注意注水速度和注水量之間的關係,這兩個參數很容易發生混淆,這就是什麼IPFS 雲算力市場上經常有人混淆礦機的有效封裝速度(有效算力的增長速度)和礦機的有效算力。

真正決定礦機收益的不是有效算力的大小,而是礦機有效算力佔全網的有效算力的佔比,有效封裝速度(也就是注水的速度)決定了自己有效算力在全網算力的佔比。

還有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要購買雲算力,因為現在測試網的實踐已經說明了問題,集群挖礦的方式比單礦機挖礦要高效的多,目前云算力多采用集群挖礦的方式,比單體礦機高效的多。採用很多機器組成一個節點,將挖礦過程分離開,一般來說,會設置一台主節點,也就是miner,還有N 台遠端工人,就是worker。主節點一般負責押任務,和接收worker 處理完之後回傳的扇區,然後提交上鍊得到驗證後變為有效存儲,還有運行時空證明和選舉證明,負責最重要的爆塊任務。 Worker 就是負責將主節點發過來的初始扇區進行加密封裝處理,然後將處理完的扇區回傳給主機點。

雲算力挖礦一般就具有構建大規模礦機集群、統籌管理電力供應、專業帶寬和礦機運營維護等優勢。

同樣是1T,憑什麼價格不一樣?

我們調查了市面上可以買到的雲算力產品分別對價格進行了一個比對和統計。

市面上的雲算力產品價格還是參差不起的,最高的每T 有效算力價格將近3000 元;最低的1106 就可以購買1T 有效算力,中間的差值將近一倍。

為什麼商家之間價格會差這麼大呢?

這裡就要提到IPFS 雲算力的定價模型的問題,買雲算力和買菜不同,他是一種投資行為,不要去單看價格,最終還是要去看投資回報率,因為畢竟我們投入去買礦機,最終還是為了出幣,為了產出,為了回報,所以最終評估的不是價格,而是投入產出比。

奈何目前主網還沒有上線,所有人都沒辦法去驗証投入產出,所以現在賣算力的廠商更像是在賣「商品」,因此目前各個廠商的定價模型是按照成本加上營銷費用,再加上期望的利潤構成了現在每T 雲算力的售價。

但是,除了當前云算力售價模型的不合理之外還有兩個「坑」:

(1) FIL 礦機投資的邏輯是追求的是單位投入下盡可能高的產幣效率。在這個邏輯下,每T 的FIL 產出將是雲算力廠商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有效算力的最優解只是手段,並不是目標。如果只知道每T 有效算力的價格,卻不知道每T 有效算力的FIL 產出,價格也就顯得蒼白無力,毫無意義。

有效算力和產幣效率不對等的情況在Filecoin 網絡是一種常態,這個「坑」請牢記在心。

例如:在目前的測試網排名中,時空雲& 西安靈動的有效算力是以6.29PiB 高於先河系統,但是24h 內的出塊獎勵先河系統是多於時空雲& 西安靈動,這其中的原因就是礦工平均每T 算力所挖出的FIL 數量是有差異的。

這也再次證明了,單一的有效算力不能反應到最後的投資得幣量,如果要清晰的評判礦機的出塊實力,必須要知道單T 有效算力所挖出的FIL 數量這一指標。

當前測試網有效算力排名

當前測試網出塊獎勵排名

(2)目前所有云算力產品都需要用戶自己來為有效存儲的填充過程買單。如果你買了1T 的雲算力,是第一天就給你1T 有效算力呢?還是說最後一天給你1T?這裡面的收益差別是巨大的。

回到剛剛第一部分提到的蓄水池模型,水池在一開始是沒有水的,也就是用戶購買的1T 存儲空間在沒有填充為有效算力期間,用戶的收益是大打折扣的,礦機有效存儲達到1T,礦工才有可能享受到較高的挖礦收益率,前面填充的時間都相當於在做「冷啟動」。

所以一個雲算力廠商只告訴你價格,卻沒有告訴你填充時間或者有效封裝速度(可以算出填充時間),那麼它的價格里很有可能有貓膩,也不透明。

這裡引入一個概念:有效封裝速度(GB/h)

知道云算力的有效封裝速度不但可以計算出1T 填滿存儲所需的時間、還可以計算出填滿之前的每日收益。

1T 填滿存儲所需的時間:1T 滿存耗時=1024GB/ 有效封裝速度(h)

每日收益:日有效存儲= 封裝速度(GB/h)\*24h

挖礦理論日收益= 累計有效存儲/ 全網有效存儲\*(日產幣量-抵押量)\*幣價

主網上線後,因為每個人可以看到他的回報,所以Filecoin 雲算力就更像一種投資品,而其定價模型就會變成投資回報率,按照我對於年化收益多少預期去計算這個產品價格,到那時候價格的相對貴了還是便宜了才有可比性。

由此,我們列出了目前市面上的雲算力參數表,大家也可以自己比對評判一下。

「我們家礦機實力最強,因為我們上榜了」

這張圖大家都不陌生,已經被各個礦機廠商或者云算力提供商用爛了,各種營銷文案、各種軟文中都會出現,那它為什麼這麼重要呢?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那麼,這個測試網有效算力排名是不是很重要呢?

「有效算力排名」對於礦機廠商有意義,可以幫助企業摸清自己和對手的實力,方便調整自己的技術方案和市場策略,但這個單一參數對普通用戶來說沒有什麼意義的,因為礦機廠商用了多少機器花多大的代價去取的這個有效算力排名,用戶是不清楚的。用一百台機器在測試網上排第一名和用十台機器在測試網上排第十名,這兩者之間孰優孰劣是沒有辦法比較的。

榜單排名高,也許該節點擁有的礦機數量較多,但如果出塊率不高,又刷了不少有效存儲,也可以導致排名在前,並不能將品牌與廠商的絕對實力劃等號。

對於「有效算力排名榜」還有幾點想提示用戶:

(1)測試網刷榜是個營銷行為遠大於技術測試的意義,羊毛出在羊身身上,測試成本最後還是要用戶承擔。現在Filecoin 測試網是挖不出「真幣」,目前在測試網瀏覽器上看到的各個礦機節點挖出來的FIL 獎勵只是用於測試和實驗的「數據」罷了,換句話來說就是在「挖空氣」。

(2)測試網目前「太空競賽」沒有開啟之前,在測試網上測試數據應該以技術測試為主,而沒有必要大規模的鋪機器,刷算力。主要原因是主網上線時所有測試網已經存儲的有效算力全部清零,大家同一起跑線開始搶算力,沒有必要在測試網階段舖大量的機器,因為電子產品機器一旦開封折價1/3,也會有性能上的折損。

(3)有一些礦機廠商一起抱團跑節點,我就知道有幾家礦機廠商合併跑一個節點號來提高排名,並利用更大的集群礦機的組網方式來提高彼此的穩定性,這一點是非常值得鼓勵的。首先,和其他礦場一起組成集群礦機可以大大提高礦機挖礦效率,發揮硬件性能到極致,多對計算機並行封裝可以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有效封裝速度;其次,異構集群礦機需要多礦機搭配,但是可以提供更加穩定的FIL 產出,減少孤塊產生對於認購用戶收益的影響;再次,多廠商一起構成的集群礦機可以抱團取暖,增加在全網的佔比,強強聯合提高FIL 產量。

正如我們一直在強調的,評估一個Filecoin 挖礦礦機挖礦效率的標準不應該是有效算力排名、不應該是有效算力增長速度、也不應該是價格高低,而是投入產出比。礦機廠商可以不計成本的配置性能卓越的硬件,可以以內存為代價完成高速封裝,可以拓展礦機集群來提高算力排名,但這些單一因素都不能作為礦機廠商實力的評估標準。

有效算力要綜合集群、硬件、算法等多種因素來衡量。 「有效算力」的排名是更多的是市場的宣傳需要,礦工想獲得高收益,要結合礦機單T 有效算力增長成本、出塊率、服務時長和算法技術才是正解。

主網上線後絕大多數礦機廠商都會被逐漸淘汰

這是本文論述的重點和高潮。

(1)先亮觀點:根據Filecoin 官方挖礦規則計算,如果某一礦機廠商的有效算力的增長速度低於全網有效算力的增長速度的平均值,那麼該礦機廠商的FIL 收益會不斷減少,再加上官方要求抵押FIL,目前長尾的礦機廠商大部分都會逐漸失去競爭力,甚至挖不出FIL。

(2)想像一個飛速膨脹的氣球,這就是主網上線之後各家礦場開足馬力,全網「有效存儲」飛速增長時的狀態,氣球膨脹的速度就是全網有效算力增長速度,如果你低於這個平均值,則你的「有效算力」在全網的佔比就會不斷下降,每日所獲的FIL 也會不斷下降。

(3)為了說明清楚這個問題我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來模擬主網上線之後,封裝速度差異帶來的FIL 收益差異。

有四家礦場,分別是ABCD 四家,主網上線之後一起開挖,初始有效算力都是0,數據如下:

運行6 天(1d=24h)之後,全網累計有效算力的分配情況如圖:

我們先排除官方FIL 釋放週期性遞減的影響(即使考慮了也只能讓結論更加成立),和質押折損的情況,簡化計算,ABCD 四個礦場的收益變化曲線。

主網上線後,礦機的投資屬性凸顯,市場對於投資回報率的要求會愈發敏感,而投資回報率則意味著對產品,技術等全方位的要求,而這一切加上Filecoin 挖礦邏輯會將「馬太效應」再次放大,很大部分的礦機廠商會迅速失去市場競爭力。

投資是認知的變現

投資Filecoin 礦機的過程本質上是一個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然後去選擇一個靠譜的挖礦服務商的過程,在Filecoin 挖礦投資領域這一點和比特幣以太坊挖礦有很大區別,無論是比特幣礦機還是以太坊礦機,衡量指標都比較單一且直接:單位算力的價格和單位算力的功耗。而Filecoin 挖礦沒有這樣的指標,不過通過我的這篇文章應該也有個清晰的評判方向和標準了。

Filecoin 要形成一個生態,形成一個成熟的去中心化存儲市場,需要每一個參與者的努力。每一位參與到Filecoin 挖礦浪潮中的人,都需要不斷提高自己對於行業的認知,獨立思考精神和決策。

在與礦機廠商接觸的時候,對於其營銷的內容需要辨別的聽,抓住投資的本質——風險控制和收益率,不要被虛名所迷惑了雙眼,撥開商家的迷霧,讓每一筆投資都為行揮它最大的價值,不做任人宰割的韭菜,幫助行業不斷的歸正。

先知实验室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