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結構:
本文結構:
本文結構:
Uniswap的正面
Uniswap的正面
Uniswap是什麼?
Uniswap的背面
Uniswap的背面
外部風險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總結
代幣流通性問題與AMM
去中心化交易所一直存在一個問題——代幣流通性問題,流通性差用戶體驗自然也就不會好。
圖片描述
二級標題
Uniswap的正面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Uniswap官網數據,總流通量2.5億美金,每天交易次數超10萬次
Uniswap是什麼?
Uniswap是一個基於以太坊網絡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可以用來交易ERC20代幣。
一般的中心化交易所,交易代理由買賣雙方創造流通性,Uniswap則可以自動創建交易市場。
Uniswap可以解決dex的流通性問題。
版本的升級
V1版本只能通過ETH為橋bridge currency。如兩種ERC20 ABC/XYZ的轉換,需要ABC/ETH 再轉換為ETH/XYZ
V2版本可直接創建兩種ERC20的pair 來直接提供流通性
V2版本的優點:
省手續費,因為只有一次轉賬。
Uniswap的背面
二級標題
Uniswap的背面
我總結Uniswap的風險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外部風險
外部風險指的不是Uniswap本身存在的風險,而是在Uniswap上線的項目其中存在的風險。例如:項目的虛假宣傳、項目方大量拋售代幣導致幣價崩盤等等。
技術風險
智能合約無法按照開發人員預期運行的風險。要知道編寫無任何錯誤的代碼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在區塊鏈行業編寫智能合約,因此Uniswap存在一定程度的技術風險。審計,測試,以及購買智能合約保險都可以降低技術風險。如前兩天幣價暴跌99%的Defi項目YAM,就是因為代碼編寫人員的疏忽以及未經過測試的代碼匆忙上線導致項目的失敗。
經濟模型風險
許多區塊鏈項目,特別是在DeFi領域,都需要依靠經濟激勵來激勵網絡的參與者,如果激勵方法無法使參與者得到好的反饋,就很有可能導致其他的用戶受到影響。例如今年年初暴雷的Fcoin交易所,其崩盤的主要原因我認為是在於經濟激勵模型“交易挖礦”的失敗,一個沒有正向循環的經濟模型往往是一個項目或交易所倒閉崩盤最關鍵且最不易發覺的因素。
下面來具體分析這些風險。
1. 外部風險
最近幣圈最火的單詞再也不是“1CO”或“1EO”了,而是“1UO”,全稱為initial Uniswap offering。
Uniswap上幣,是真正的三無產品。
只需要建立兩個資金池,“無上幣費”,“無審查”,“無成本” ,而其中的經濟模型機制設計又天然利於FOMO,鼠標和鍵盤上甚至不需要超過100次的點擊,就可以完成Uniswap裡的上幣的工作。
Uniswap的出現大大降低了項目方發幣割韭菜的難度和成本,Uniswap發幣三件套:電報、discord、微信群(有些良心項目方還會做一個網站),居然連ICO時代的發幣標配白皮書都沒有。
項目方以極低的成本就可以獲得交易所上幣,市值管理,流通盤維護等服務,要知道這些服務在中心化交易所要繳納數枚乃至數十枚BTC才可以享受的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Near Protocol官方推特聲明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要注意,現在Uniswap是存在一個已知的可攻擊路徑的,風險源主要是ERC-777token的重入攻擊,該攻擊的大概原理:
通過二次調用tokenToEthSwapInput 函數來進入Uniswap代幣兌換。
在第二次token的購買中,ETH儲備較低,但token的儲備相同。這意味著第二批代幣將只交換比應有的數量多一點的ETH 。這是控制交易所購買正在出售的代幣的價格公式:
正常操作下,在隨後的常規token售出之後,代幣的儲備將增加(分母增加),而以太坊的儲備將減少(分子減少)。因此,在每輪售出後,token支付的金額將減少。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上圖為作者繪製
每個點代表固定銷售數量Uniswap支付的ETH。例如,在20個“重入攻擊”中每個售出350個token,使用重入微交易攻擊(紅色)產生大約22.192 ETH,而正常條件下通過外部調用tokenToEthSwapInput 函數20次(每個調用中賣出350個token),一共出售7000個token,則利潤僅為17.44 ETH(藍色)。
隨著調用次數的增加,重入攻擊中顯示出的利潤有著明顯的差異。合法的正常交易(藍色)產生大約17.418 ETH的收益,而重入微交易攻擊(紅色)產生約22.324 ETH的收入。隨著時間的推移,藍色虛線並不是恆定的,有一個較小的斜率。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https://github.com/openzeppelin/exploit-Uniswap
https://smartcontractsecurity.github.io/SWC-registry/docs/SWC-107
3. 經濟模型風險
Uniswap的代幣流通性提供的經濟模型為,選定一種交易對ETH/ERC20代幣注入資金池,按照需要添加相等價值的ETH和ERC20(相同價值1:1去注入資金),當池子裡面的ETH或者ERC20被兌換後,存幣的人能按照比例分得交易手續費(手續費為0.3%)。
這裡有兩個資金池子,一個池子放ETH,一個池子放ERC20代幣,並且兩者的總價值理論上是相等的。其中,ETH的市場價格比較明確,那麼這個ETH池子的市值就可以認為等於代幣的市值。
舉例:1(ETH)*2000(某ERC20)=2000(2000是常數)當購買人想兌換100枚的某erc20代幣相對應的ETH時,購買人往資金池裡充值存入100枚的某ERC20代幣,那麼為了保證計算結果還是2000,所以資金池裡面還需要留下的ETH的數量為2000/(2000+100)=0.952,則購買人可以得到的ETH為1-0.952=0.048(忽略手續費)。相當於我賣了100個ERC20的這個幣,然後我拿到0.048ETH的錢。這就是交易所的邏輯了。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Uniswap白皮書第5頁
總結
總結
總結
Uniswap是一種AMM類型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本文對其進行多個維度的全面解析,並著重分析了其外部風險、技術風險與經濟模型風險。
經過深入的研究發現,主要的風險是外部風險(也就是項目方的風險),平臺本身的風險並不大。這正如ICO,本身只是一種新型融資模式,只是有的項目方借助這樣的模式去行騙,所以,對項目的審核與研究尤為重要,我們會在後續的文章中對項目本身進行研究分析。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