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強調將區塊鏈用於數據安全,全國首個“區塊鏈律師調查令”上線
锌链接
2020-08-14 10:27
本文约3566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4分钟
探索產業區塊鏈價值。

文/王巧

編輯/獨秀

鋅鏈接作為首個提出產業區塊鏈的機構媒體,一直積極推動產業區塊鏈落地。通過深度報導直戳行業痛點,通過分享會聆聽行業聲音,通過週報呈現行業大觀,通過評論展現獨特產業觀察視角。

文/王巧

鋅鏈接作為首個提出產業區塊鏈的機構媒體,一直積極推動產業區塊鏈落地。通過深度報導直戳行業痛點,通過分享會聆聽行業聲音,通過週報呈現行業大觀,通過評論展現獨特產業觀察視角。

產業資訊及評論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產業資訊及評論

產業資訊及評論

以下是2020年8月7日-2020年8月13日的產業區塊鏈要聞匯總。

二級標題

產業資訊及評論

深圳將推進區塊鍊等新技術的智能監管方式應用

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發布關於《深圳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草案中提到,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新技術的智能監管方式應用,推行遠程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等非現場監管。 (深圳市人大常委會)

評論: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監管系統,能夠從源頭上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一旦發現問題,能夠根據溯源系統進行有效的控制和召回。

工信部徵求互聯網行業數據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意見,強調重點佈局區塊鍊等領域

工信部公開徵求對《電信和互聯網行業數據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徵求意見稿表示,在基礎共性標準、關鍵技術標準、安全管理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情況,重點在5G、移動互聯網、車聯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鍊等重點領域進行佈局,並結合行業發展情況,逐步覆蓋其他重要領域。結合重點領域自身發展情況和數據安全保護需求,制定相關數據安全標準。 (第一財經)

評論:區塊鏈其實就是一個分佈式的共享賬本和數據庫,能保證數據不被篡改,為數據溯源、業務協作、數字資產、數據交換等場景提供多方互信的解決方案。

全國首個“區塊鏈律師調查令”線上辦理平台上線

廣州市中院利用廣州智慧法院現有的建設成果,結合律師調查令的實際應用需求,利用區塊鏈技術的數據防篡改、過程可追溯、合約智能執行等特性,開發上線了“區塊鏈律師調查令”線上辦理平台。據了解,該平台是目前全國首個運用區塊鏈技術全流程線上辦理的律師調查令服務平台。 (信息時報)

評論:區塊鏈律師調查令的上線,可謂意義重大。對法院而言。提高辦案效率,降低訴訟成本,提升司法公正;對律師而言。可以降低律師調查令的驗證成本,縮短收集證據時間。

雲南公佈704個新基建項目,涉及5G和區塊鏈

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透露,雲南省近日公佈2020至2022年新基建項目表,涉及打造5G網絡、發展物聯網、發展人工智能應用支撐平台、建設區塊鏈技術雲平台等共計704個項目。 (中國新聞網)

評論:新基建的建設固然離不開新技術的加持,其中5G、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更是能夠發揮重大作用。

這項代號為P3205的跨鏈標準全稱是跨鏈數據認證及通訊協議(Standard for Blockchain Interoperability-Data Authent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Protocol),這是一種面向同構及異構跨鏈的數據認證及通訊協議,旨在解決異構跨鏈的底層基礎的數據互認問題,並搭建鏈間通訊通路,允許區塊鏈之間在多個應用層次通用靈活地進行多種模式的跨鏈互操作。

人物·聲音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人物·聲音

人物·聲音

評論:區塊鏈已成為實體經濟全產業鏈的數字基石,推動產業鏈生態進階,將從產品溯源、存證、供應鏈金融、金融科技服務、用戶隱私保護、監管審計等多角度重構產業鏈生態。

二級標題

人物·聲音

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曾勇:“新基建”催生區塊鍊等新技術加速落地應用與快速發展

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曾勇日前接受專訪時表示,“新基建”催生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鍊等新技術加速落地應用與快速發展;多學科多領域的交叉融合進一步深化,跨界成為創新的必然。曾勇介紹稱,電子科技大學面向國家在區塊鍊和金融科技領域的重大戰略需求,開展智能金融與區塊鏈金融的科研與人才培養。今年,學校與西南財經大學開辦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金融學”聯合學士學位首次招生,該專業將致力於培養具有跨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金融科技精英。此外,學校與成都市合作成立交子區塊鏈研究院、創新中心和區塊鏈學院,培養區塊鏈領域的複合型人才,建設國際一流的區塊鏈高層次人才和精英搖籃,國內頂尖的區塊鏈學術、科研創新基地。 (人民網)

人民日報:應採用區塊鍊等技術手段激發政務數據“安保”效能

8月12日,人民日報刊文稱,一段時間以來,多地推動區塊鏈在電子政務領域的運用,實現政務數據跨部門、跨區域共同維護和利用。技術創新是保障數據安全最好的“鎖”。面對各種應用場景和海量數據處理,必須從數據生命週期的各個環節入手,採用物理隔離、病毒防護、加密脫敏、數據備份、身份認證、訪問權限、區塊鍊等技術手段激發“安保”效能,從而有效阻斷非法訪問和攻擊對系統的破壞,保障電子政務平台有效運轉。

锌链接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