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太坊2.0 的上線將成為加密社區的重大里程碑事件,一定程度上會決定區塊鏈行業的發展走向,其中也將誕生許多參與機會,對整個加密生態的影響非常巨大。
以太坊2.0 的上線將成為加密社區的重大里程碑事件,一定程度上會決定區塊鏈行業的發展走向,其中也將誕生許多參與機會,對整個加密生態的影響非常巨大。
以太坊2.0 的上線將成為加密社區的重大里程碑事件,一定程度上會決定區塊鏈行業的發展走向,其中也將誕生許多參與機會,對整個加密生態的影響非常巨大。
以太坊2.0 的上線將成為加密社區的重大里程碑事件,一定程度上會決定區塊鏈行業的發展走向,其中也將誕生許多參與機會,對整個加密生態的影響非常巨大。
本文將試圖從參與者的角度理解以太坊2.0 的一些基本框架,以及展望一下隨之而來的市場機會。
以太坊的發展階段概要
以太坊的發展階段分成四個部分,分別是:
Frontier 前沿-2015 年7 月上線;
Homestead 家園-2016 年3 月上線;
Metropolis 大都會-第一階段拜占庭2017 年10 月上線,第二階段君士坦丁堡2019 年2 月;
Serenity 寧靜–預計2020 年底上線。
以太坊的主網第一階段上線時,各方面功能都不完備,所以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試圖解決某一些問題,如可用性、性能提升,圖形界面優化等。前三個階段均使用PoW 型共識,而到了Serenity 寧靜階段,將轉為PoS 型共識。 Serenity 寧靜階段近兩年來被業內稱為以太坊2.0,代表了一次非常重大的升級。
以太坊2.0 的升級和前幾次的升級最大的不同,是在於這次升級不是一次傳統意義上的硬分叉,而是從Ether 從1.0 鏈向2.0 鏈的遷移開始。用戶遷移是自願的,所以會同時存在兩條鏈,一個是PoS 的Beacon 鏈,一個就是現在這條ETH1.0 鏈。根據路線圖,兩條鏈將分別繼續開發,然後會最終合二為一,是一種巧妙也是比較現實的方法(也是考慮到ETH1.0 巨大生態的可持續性的無奈之舉)。
Beacon 鍊主要的是完成PoS 和分片的實現,解決擴展問題,1.0 鏈要繼續進化到1.x, 到完成無狀態以太坊的實現,解決狀態爆炸問題。最終,是為了以太坊實現擴展性,如Vitalik 所說,ETH2.0 is all about scaling。
Consensys 描述的ETH2.0 的三個階段:
以太坊1.0 到1.X (無狀態以太坊的開發)
以太坊1.0 的歸宿-以1.x 狀態成為2.0 的分片鏈
ETH1.0 的留存目的之一繼續作為當前以太坊生態的基礎鏈繼續存在。 2.0 的升級過程中首要考慮的因素是,目前還有大量的Dapp 在1.0 鏈上,還有大量的開發者圍繞著1.0 進行各類產品/ 優化/ 底層/ 擴容的研究和開發。
而2.0 的Beacon 鏈在一開始是沒有辦法進行Ether 轉賬的,轉賬只能發生在分片鏈上,而分片在2.0 的Phase1 才可以實現,在Phase2 上才會重啟智能合約,所以這些智能合約只能在Phase2 階段遷移過來。因此1.0 也是保證以太坊目前的生態發展不受影響。
另一方面,1.0 將會繼續進化到1.x,這樣以太坊的兩條鏈在分別完成自己的任務之後,將開始合併。所以完整的ETH2.0,既包括了寧靜階段的三個Phase,也包括了當前ETH1.x 的研發結果,直至合二為一。
目前的方案是,ETH1.x 作為2.0 的一個分片鏈而被合併,狀態則完全遷移到2.0 上,這樣現在的生態可以不受影響的直接遷移。
以太坊1.x 肩負無狀態以太坊的研發
以太坊使用的是MPT ( Merkle Patricia Trie)數據結構,但是隨著區塊的增加,其次存儲數據量也在不斷增加,以後勢必造成狀態爆炸的狀態。
每一筆新的交易,都需要去遍歷一遍MPT 樹,這對於擴展性來講負擔較重。所以無狀態的概念被提了出來,就是當客戶端節點可以不保存狀態,但是仍然可以驗證交易。而之前的狀態通過狀態見證者就可以得到實現。
所以在1.x,將會出現有兩類重要角色,一類是區塊見證者(block proposer),包含了交易信息,和之前交易需要訪問的所有狀態和見證信息。另一類是狀態見證者(state provider),保存了所有之前狀態的信息,用以提供交易的驗證。
新的角色需要新的激勵,以太坊基金會研究員Sam Wilson 及Ansgar Dietrichs 一起探討了狀態見證者的三種激勵模型,還比較早期,這裡把三類模式的探討列在此處:
除了無狀態以太坊,開發者也討論過狀態租金的模式,以限製過於龐大的狀態增長,但是開發者也討論過狀態租金的模式,但可能對現有的智能合約和Dapp 影響較大(不交租金將導致合約停用),需要硬分叉實現,會引發較大爭議,所以目前對狀態租金的研究已經擱置,資源導向了還是無狀態或者半無狀態的開發。
簡要而言,無狀態以太坊的研究不僅是1.x 的問題,最後也會變成以太坊2.0 的的通用模式,以太坊基金會就認為未來以太坊2.0 的分片鏈一定是無狀態的。
以太坊2.0 要解決的問題
以太坊2.0 有四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分叉選擇、最終性、分片、驗證者責任。並分別用不同的技術和製度手段去實現。
分叉選擇-保證安全性
以太坊2.0 使用LMD GHOST (「Latest Message Driven Greedy Heaviest-Observed Sub-Tree」) 作為分叉選擇。這裡麵包含了兩個協議:LMD 和Ghost:
Ghost 是一個在PoW 鏈上就非常應用成熟的協議,是一種最長鏈的原則,和BTC 上的最長鏈原則相比,Ghost 選擇子樹最多的協議,所以最長的鏈未必是Ghost所選的鏈。相比最長鏈原則,Ghost 原則可以做到:1 收斂;2 抗51% 攻擊;3 TPS 和最長鏈差不多,但是安全性沒有下降。 Ghost 協議也是目前以太坊1.0 所使用的協議。
LMD 是在2.0 新加入的分叉原則,和Ghost 一起構成了LMD GHOST。 LMD 就是指最新的消息。由於在2.0 中採用PoS 加入了驗證者的角色,最新的消息就是指更多驗證者的證明,就是在Ghost 原則裡,再加入更多驗證者的證明(attestation),這就使得最長的鏈變成權威鏈(canonical chain),根據Casper 協議擁有最終確定性。
最終性問題-不會被逆轉,解決長程攻擊
以太坊2.0 的最終性由Casper 協議來解決。
PoS 類型的共識有三類:中本聰類型的共識、PBFT 基礎的共識(Tendermint,Casper FFG)和以鍊為基礎的共識(Casper CBC)。但是只有後兩種可以達到最終性。
所謂最終性就是當一個區塊被確認過以後,就基本不會被逆轉。而中本聰類的共識,是依靠概率去「確定」最終性的,就是還可以被小概率事件所推翻。而PBFT 類或者CBC 類的最終性,即是100% 概率的最終性,除非1/4 (CBC)或者1/3 (PBFT)以上的驗證者站出來去反對,才可以翻轉這個結果。
Casper FFG 對PBFT 進行了改良,繼承了PBFT 的優點,並針對PBFT 不可抵抗共謀進行了設計,並加入了抽象的共識機制、抗長程攻擊、災難性崩潰等機制的設計,並開始整合分片方案,成為ETH2.0 phase0 階段的共識機制。
Phase0 會開始採用一個修改後的FFG,最終在Phase2 或以後部分完成CBC 的轉換,CBC 擁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理論性質,但複雜度和效率較低,實現起來難度大。
分片是2.0 實現擴展的基本設計
為什麼要分片?共識協議改變成PoS 是對擴展性是沒有提升的,擴展性依靠的是分片。分片是計算機術語,數據庫的分片已經久已存在。分片的難點在於維護安全性,因為一旦分片,每個分片的安全性就要自己維護。
2.0 的主要做法是,通過洗牌Shuffle,通過偽隨機來選擇一批驗證者,隨機給分片鏈進行投票。如果沒有隨機,那可能大量的惡意驗證者被分配的到一個隨機驗證委員會,這樣通過洗牌,可以確定的是即便有1/3 惡意攻擊者存在的情況下,對分片鏈的攻擊成功概率仍然很低。
除了分片以外,Layer2 一直也是擴展的主要途徑。 2.0 下Layer2 仍然必要。目前來看2.0 下若分片可以順利實施,則Layer2 的必要性可能不大。但關鍵在於分片實現的時間和穩定性。
Vitalik 自己都對以rollup 為代表的Layer2 的方案都很積極,分片的實現還需要好幾年,目前Layer2 就可以直接在1.0 上使用,那擴容在今後幾年都需要依靠Layer2,所以這是非常必要的一個方向。即便2.0 分片實現,Layer2 變得可能沒有那麼必須,但仍是可選方案,彼時其相比分片將非常成熟。
驗證者責任
驗證者validator 在Phase 0 階段有三項任務:
在每一個epoch 驗證attesting 信標鏈;
收集同一委員會驗證者證言attestations;
被隨機選入驗證者隊伍後,對信標鏈上出塊。
以太坊裡的時間間隔有兩個單位:一個slot 為12 秒,一個epoch 為32 個slot=6.4 分鐘。 1 個epoch 中,驗證者以驗證者委員會的方式去進行出塊,每一個驗證者委員會將以委任一個slot。
委員會裡面的驗證者驗證信標鏈的鏈頭並進行廣播。出塊者proposer 將從委員會中隨機選出。被隨機選上的驗證者將負責出塊並獲得獎勵,若是違反了出塊規則(如二次投票或者循環投票),或者不在線,則會被罰沒slashing。
關於slashing 的討論我們放在下一部分。
以太坊2.0 的Staking 問題
以太坊2.0 對於參與者來說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可以進行staking 了,而且可以從Phase 0 就開始,這其中涉及質押回報、長期鎖倉、經濟獎懲等諸多問題,本部分嘗試就重要方面進行討論和解答。
Beacon chain 質押參與率
就32 個Ether 就可以遷移到Beacon chain 這個限制,目前已經有接近11.7 萬個超過32 個Ether 的地址。雖然數量一直在增加,但是從斜率上看,增加的速度已經維持了2 年沒有什麼變化,而不是因為近期以太坊2.0 上線的消息。
因為轉移是自願的,用戶無非就是考慮幾個事情:
鎖倉收益率;
操作難度(獎懲機制);
流動性風險;
機會風險。
鎖倉收益率並不完全確定,而是根據參與人數量最終確定,Vitalik 給過一個鎖倉收益率的測算,大概如下:
如果是最低限度的人參與質押,即剛剛好524,288 個Ether (或持有至少32 個Ether 的16,384 個賬戶)參與抵押,那收益率將非常高。但這似乎很難做到的,如上所示超過32Ether 的地址已經多達11.7 萬個,僅這樣計算,就高達3,740,000 個ether 要進行抵押。
補充:以太坊2.0 的Phase1 則需要至少262,144 個賬戶或8,388,608 個ether 參與
當然採取觀望態度的人會很多,但單地址中多於32ether 的用戶也會很多,很多大戶持有的Ether 量非常大,用戶可以進行多賬戶分配參與抵押,所以我們預計質押Ether 突破300 萬個並不困難,收益率很有可能下降到10% 以下(根據Vitalik 的測算表)。
另外就是那些不足32 個的想參與質押服務的,可以通過staking 服務商的類似「合併賬戶」的服務進行質押,所以最終的質押率不會太低。 Consensys 做了份調查,那些願意自己做validator 的用戶,預期自己跑的節點數量,可見一個用戶跑多節點的情況會很常見。
操作難度-獎懲機制
以太坊2.0 引入了懲罰機制,還細分成slashing (罰沒)和inactivity leak (不作為懲罰)兩類。
Inactivity leak 要求驗證者持續在線,不然會導致不作為懲罰。如果驗證者出現了雙重投票或者循環投票,那可能被罰沒,如果罰到低於16eth,會被踢出驗證者隊伍。
所以懲罰機制是抵押最關心的問題,這也使得很多用戶退而求其次,選擇staking provider,但即便如此,還是對slashing 最為關心。
用戶最關心的三大功能:1)非託管錢包;2)罰沒機制;3)複合收益率
因為懲罰和罰沒機制存在,ETH2.0 也提供對應的正向獎勵,下面進行一下介紹:
反向懲罰
不在線罰沒inactive leak:
不在線罰沒主要是針對驗證人不在線的情況,基本是兩種模式:
1)單純的錯過了一些出塊的驗證,這樣只是失去應得的出塊獎勵,正常的比如線下維護是可以接受的;
2)還有就是以太坊2.0 需要全體2/3 驗證者(資金)在線的需求,是為了保證整個網絡的安全性。所以當有大規模的驗證者在線下的時候(比如超過1/3),這樣系統就會自動減少不在線驗證者的資金餘額,直到線上驗證者的資金餘額超過全網2/3,這種情況可能發生,但是概率不大,比如出現世界災難的情況;
3)還有一種極端情況,是不在線和退出-加入的情況,可能會引發類似Cosmos 第一次slashing 一樣的懲罰,即兩個驗證者分別驗證不同的交易或塊,雖然並非故意,還是遭遇到了系統的slashing。
懲罰slashing:
重複投票double target vote。重複投票的極端情況可以變成PoW 型公鏈的雙花問題。主要是指驗證者在一個epoch 中分別投票給了不同的區塊,會造成一下出兩個塊的的情況。如果是一個驗證者用一個Ether 分別交易兩次,然後分別投票給兩個區塊,這就會變成雙花問題。但是防止二次投票主要不是為了雙花問題,而是防止被攻擊。
重複提議double proposal。重複提議是指提議者proposer 在一個slot 裡提出了兩個不同的區塊。
循環投票surround voting。循環投票有一些類似,但是可以是不在一個epoch,比如一個投票者在一個epoch 投給了一個鏈,但是在之後epoch 投給了另外一個鏈,表示他同時認同幾個鏈的事實。循環投票將導致長程攻擊的出現。這兩類懲罰在Phase0 就會出現,之後會根據分片出現更多的獎懲機制。
正向激勵
正向獎勵也分成三種,前兩種和slashing 相關,第三種分成五類,為一般驗證者獎勵:
舉報者獎勵:
當一個驗證者可以提供其他驗證者違規行為(該行為並被判定為slashing 行為)
出塊者獎勵:
那些驗證者會被隨機選為proposer,以獲得出塊獎勵。可以優良中獲取獎勵的方式:
加入有效舉報的證明;
加入其他驗證者的新的驗證attestations。舉報的獎勵會按照7/8 和1/8 分別分配給舉報者和出塊者,但是在Phase 0 階段,全部獎勵只會分配給出塊者。
舉報的獎勵
證明者獎勵:
證明者獎勵是指一個驗證者同意一個2.0 中的決議,這類獎勵也分成五類:
包含所有驗證;
指定正確的檢查點驗證;
制定正確的區塊鏈頭驗證;
鏈上迅速驗證;
在指定分片中指向正確的區塊。
這五類獎勵都和基礎獎勵base reward 掛鉤, 基礎獎勵的計算方法如下:
其中有效餘額為每個驗證者有效抵押餘額,基礎獎勵因子為一常數,總餘額為所有驗證者有效餘額之和,單epoch 基礎獎勵也為一常數並反映了一個epoch 內的獎勵之和。每種獎勵具體計算可參加CodeFi 報告。
為什麼需要懲罰和罰沒?
Slashing 是ETH2.0 中爭議比較大的一個設置,但是以太坊基金會在闡述CBC Capser 時也明確提到,啟用Slashing 的意義在於以下兩點:
抵禦攻擊。 Slashing 讓51% 的攻擊要消耗大量成本,而且攻擊後可以迅速恢復。這樣讓攻擊者的成本提升到比獲得更多,讓攻擊者選擇去做驗證者。
客服驗證者困境。驗證者的不作為是是驗證者困境中的最大的問題,對錯誤事項進行簽名進行懲罰可以有效緩解。
長期鎖倉的風險和解決辦法
長期且時間不確定的Ether 鎖倉是妨礙用戶質押ether 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在2.0 的Phase 0 階段,Beacon 鏈的質押是一種單向不可逆的過程,用戶質押的32 個Ether 將無法交易,雖然可以有staking 的補償,但是用戶沒有辦法自由轉賬,所以這也會妨礙大眾轉入Beacon 鏈的意願,因為這關乎Beacon 的啟動是否可以以最低限度開始16,324 個驗證者或者524,288 個ether 的抵押。
Consensys 的研究提到目前有像liquidity staking working group 這樣的組織在研究流動性質押的課題,將可以應用到Beacon chain 質押上,但是會面臨價值的可分離性,質押/ 流動比率,和驗證者轉換風險等問題,這都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Liquidity staking,就是指用戶可以在staking 的同時,可以獲得staking 資產的流動性,並且可以把staking 作為一種質押資產。將有兩類方式進行流動性的質押,一類是中心化的方式,包括礦池、錢包或者交易所等,通過大量質押完成流動性的切換,用戶可以直接在場內就完成流動性的管理和交易。另一類就是去中心化的方式,通過智能合約完成,也就是到Phase2 才可以實現。所以目前來看中心化的方式先發優勢很大。
當然中心化礦池或者交易所如果做大,過於中心化也比較有問題,比如交易所利用質押Token 去做一些合約用戶意願相反的方向的投票,甚至大的礦池聯合賄選等(到了Eth2. 0 的CBC 階段才有反賄選的機制)。反倒是去中心化的方案基於Eth2.0,屬於生態內的一部分,有可能會受到社區的支持,只是看用戶到底選擇經濟利益還是治理權力罷了。目前大部分用戶更關心經濟(這也是目前區塊鏈治理的困境),但是不代表以後治理層面的因素不重要。
我們了解到目前可以解決流動性鎖倉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一種,就是在Ether 鎖倉的時候,託管方(可以是驗證者也可以其他合作方) 同時發一個流動性的Token,將以太坊挖礦的權益賦予到這個Token 中,這個Token 也可以流通。因為將有很長時間的BETH 鎖定期,所以這個新發Token 的活躍時間會很長,不僅具備期貨屬性,還具備一定的債券屬性,類似一種2 年到期的國債期貨(以BETH 的超級信用來講),將成為一個很大的市場。
從服務的全面性來講,中心化的服務仍然是最有可能跑出的。會涉及到發Token、流轉、回收、對付以及staking 服務,所以中心化的交易所、錢包或者託管方,最有可能把這些服務集成起來,是相當大的一塊新增份額。
也有一些去中心的項目開始做2.0 的相應的流動性服務,比如Rocketpool,通過智能合約,發行代表BETH 的Token,連接用戶和node operator。相當於基於智能合約的一個流動性的插件,用戶和staking provider 都可以接過來,獲取Token 獎勵。但由於只有到2.0 才可以實現智能合約,所以市場節奏並不佔優。
以太坊2.0 的商業意義和機會
以太坊2.0 的上線對於整個區塊鏈生態,都是一件積極的事情:
第一,以太坊2.0 將實現更高的安全性和可用性(理論和實踐層面),證明了區塊鏈可以作為世界計算機去承載應用。以太坊的商業模式一旦證明是成熟的,整個區塊鏈將進入主流商業社會,VC/PE 的融資將加速。
第二,目前沒有看到以太坊達到2.0 以後還有什麼計劃,寧靜或許就是最終的階段。因為開發時間週期長,為整個區塊鏈提供了詳細的參照樣本,後起的新鏈可以持續吸取經驗。
第三,互操作性的鏈可以和以太坊直接交互,大規模的資產遷移和應用遷移成為可能。
第四,分片鏈有更大的包容性,各類鏈也可以選擇成為以太坊生態的一部分。
對於以太坊本身來講,可以實現更多商業層面的實現:
第一,DeFi 將可以在用戶層面和CeFi 競爭一下了。目前DeFi 各個方面的表現,仍然不可能和CeFi 相比,原因確實是底層太慢,導致應對極端事件不利,而且易用性還達不到互聯網產品的門檻。
第二,之前火過的Dapp 可以重新登上舞台了,甚至可以從分片鏈的角度重新建立專屬的應用鏈。
第三,以太坊2.0 可以變成資產上鍊的最佳選擇,絕對安全、全球通用的平台。預計以太坊上承載的鏈上資產將爆發,很大概率超過以太坊的市值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