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ecoin分叉是個5-10億美金的生意?
Filecoin分叉是個5-10億美金的生意?
Filecoin分叉是個5-10億美金的生意?
Filecoin分叉是個5-10億美金的生意?
FILPool礦池運營合夥人、時空雲科技COO胡鋒告訴嗶嗶News:“目前大礦工都有想法,但是主網上線後才有可能。”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Filecoin經濟模型對礦工不友好
礦工想分叉Filecoin,核心原因在於Filecoin經濟模型對於礦工非常不利。
Filecoin經濟模型建立之初就提出了質押和獎懲機制,經歷多次調整。最近三次調整讓機制不斷嚴苛。
今年4月,Filecoin項目方在自己的博客上介紹了自己對於經濟模型的思考,細化了獎懲機制。礦工完成文件儲存能夠獲得相應的區塊獎勵,未能在承諾期限內存儲文件將受到懲罰。這項罰款是針對每個存儲礦工提供的Filecoin抵押品池(鎖定資金)實施的。鎖定資金包括少量的前期FIL,以及從礦工獲得的代幣獎勵。
礦工在前期需要抵押一定的代幣,如果抵押量大會造成前期FIL短缺,經濟模型做出的改進是將一些前期成本轉移到以後的區塊獎勵中。
嚴厲的懲罰機制讓一些礦工不滿,有礦工評價該機製過於“粗暴”。
5月Filecoin對經濟模型進行重大調整。據幣圈李白的文章,這次調整讓礦工離場的門檻提升。 Filecoin繼續強化礦工抵押機制,礦工挖到的獎勵會鎖定一部分。懲罰機制也做出相應改動,只有當完成文件託管的任務才能解鎖挖礦的獎勵。礦工想要獲利,需要具有強大的算力,並能夠長期提供穩定的存儲服務。
如果說這還能讓礦工接受,那麼最近的“前置抵押”概念讓礦工無所適從。
前置抵押在Filecoin最新推出的Calibration版本中提出,前置抵押意味著每封裝一個Sector就需要提前質押一定數量的FIL才能開始挖礦。而封裝時抵押的幣需要鎖倉180天,然後再分180天線性釋放。
前置抵押帶來的後果就是,Filecoin挖礦前期流動性更差了。
幣圈李白表示,前期需要大量FIL抵押,這將迫使礦工找官方買幣,而過長的鎖倉期又導致大部分礦工不封裝而選擇賣幣。 “礦工都把錢投入到硬件裡了,從哪裡再掏錢出來買幣?”
既然沒有足夠的資金買幣作抵押,也就失去了挖礦的資格。縱使攢到抵押資金,靠前期微小的出幣量幾乎難以回本。
孫銘表示:“挖礦產出太少,使得早期礦工難以獲取足夠挖礦收入維持運營。”
經濟模型的調整不斷壓縮前期礦工收益,礦工提議分叉Filecoin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孫銘認為:“分叉的潛在原因一方面是礦工對於Protocol Labs的抗議(要求其修改經濟模型),另一方面也是礦工們迫於無奈的殊死一搏。”
王青水在此前嗶嗶News舉辦的AMA當中提出自己的擔憂:90%以上的礦工可能都賺不到錢。很多礦工眼看沒法賺錢,就有了開闢Filecoin“其他賽道”的想法,因此Filecoin分叉的呼聲在中國最為強烈。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承受不起的挖礦成本及門檻
除了Filecoin的經濟模型,礦工吐槽的另一個點是Filecoin的門檻和成本。
Filecoin挖礦投入的成本和運行的技術門檻讓很多礦工和礦場承受不起。
1475Fund創始人Shawn王青水向嗶嗶News介紹Filecoin的高門檻。
Filecoin有嚴厲的懲罰機制,這能夠保證數據方的安全,但同時會帶來挖礦專業性和運維穩定性的高門檻。
為了保證不斷電、不掉網,必須託管在高等級的IDC機房,為了保證挖礦效率,網絡、算力和存儲的硬件設備,也不能很差。因此礦工需要使用很大一筆資金購買高端硬件設備。
即時的window-POST驗證提交,對算法和錯誤修復能力要求很高,需要專業的算法和運維團隊。
此外,Filecoin挖礦門檻可能就是10T以上,甚至更高。
進場挖礦有存儲量的門檻,有技術維護的門檻,還需要花一大筆錢在購置硬件設備上。
早前有博主以藍鯨礦機為例做了成本計算,以30台礦機為一個集群計算,礦友僅購買礦機這一項支出便高達600萬。而再加上機房建設、運行維護等費用,Filecoin挖礦成本可能在1000萬元以上。
王青水也提到了其中的缺陷:“很多普通礦機甚至服務器都沒有辦法參與,這與項目的初衷是相違背的。”
社群中有人表示自己的擔憂:“自己已經投入了這麼多,萬一Filecoin上線後出問題怎麼辦,豈不是要虧死了。”
於是就有礦工在思考,能不能在保證安全性的同時降低挖礦的門檻呢?
有礦工提出,並不是所有的礦機都需要託管在IDC機房當中,如果所有的礦機放在IDC機房中成本又高,又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如果能夠按照每種礦機的性能託管在不同的機房當中,既能夠保證安全,又能夠降低成本。
從嗶嗶News採訪來看,多位業內人士對Filecoin分叉持觀望態度。
幣圈李白表示:“有想法的人很多,能付諸行動的人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