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A:中外DeFi用戶有何差異?我們劃出了這700餘份問卷回答的亮點
星球君的朋友们
2020-07-31 05:55
本文约3311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3分钟
受訪群體中大部分(約70%)為接觸加密貨幣2年及以上的資深用戶,23%為1-2年的普通用戶,7%為剛剛接觸不到一年的新用戶。

編者按:本文來自,Odaily經授權轉載。,Odaily經授權轉載。

,Odaily經授權轉載。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1. 二級標題

  2. 執行摘要

  3. 受訪群體大部分為加密貨幣資深用戶,並不能完全代表小白用戶的行為。參考Compound、Uniswap、Curve等活躍地址數,我們預計目前DeFi的用戶量在數萬人左右,相對於全球500萬crypto交易用戶僅1%的滲透率。現階段行業需要的是能讓大眾,而非僅大戶和巨鯨才能參與進來的DeFi產品。

  4. 調查顯示,DeFi認知程度和炒作程度要遠超用戶實際參與程度。而用戶參與的單一最大訴求是獲得流動性挖礦獎勵,亦或是超額利息收益。綜合收益率要超過年化15%用戶才用動力參與。

  5. 流動性挖礦(Yield farming/Liquidity mining) 作為一種創新的激勵方式,通過去中心化借貸平台發行平台代幣,發放給存貸用戶以補貼資金收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早期吸引用戶的獲客機制。

  6. 目前DeFi主要集中在ERC-20代幣,資產豐富度相對低,尤其缺乏安全、用戶體驗佳、手續費低的BTC抵押品的支持。目前WBTC、RenBTC的出現有望打開新市場。

具體數據

去中心化錢包使用情況

調查數據顯示:去中心化錢包在海內外區塊鏈用戶群體中普及率極高,海內外受訪群體使用去中心化錢包的數量均達到90%以上。使用錢包的原因中,安全和轉賬快占主要原因,佔比均達76%。

海外受訪群體中,93%的海外用戶每週或每天使用錢包,40%的海外用戶將過半的數字貨幣資產放在錢包裡。而國內受訪群體中,每週或每天使用錢包的用戶為66%,將過半的數字貨幣資產放在錢包裡的用戶為30%。

DeFi認知及參與度現狀

調查數據顯示:海外用戶對DeFi概念的認知度、對產品的參與度都普遍較高。聽過DeFi這一概念的高達97%,曾經購買過DeFi概念幣種的用戶則高達78%。

相比之下,中國受訪群體中聽過DeFi這一概念的受訪群體比例略低於海外用戶,達86%,曾經購買過DeFi概念幣種的用戶為58%。

在本次受訪群體中,有75%的海外用戶和25%的國內用戶使用過去中心化的存貸功能,雙方差距較大。相比較之下,國內的受訪群體對DeFi的認知,以及DeFi產品的接受程度相較海外有著較大的提升空間。

DeFi用戶訴求和學習門檻

我們詢問了海內外用戶使用DeFi產品的預期。調查數據顯示:海內外用戶均對DeFi產品的手續費金額較為敏感,普遍期望交易手續費不高於2美元(國內76% vs 海外65%)。目前由於以太坊網絡擁堵,合約調用費用常在10-20美元,大幅高於2美元的預期,導致眾多中小型用戶無法參與到DeFi中來。

從對存款的回報預期來看,大多數海外用戶(75%)和國內用戶(74%)表示,綜合年化回報需要超過15%才能對其使用DeFi產品產生足夠的吸引力。其中約有一半的海內外用戶期望有20%以上的年化收益。

過半數(60%)的海外受訪群體表示自己曾經參與過流動性挖礦,與之相比,國內參與過流動性挖礦的用戶佔比僅有22%,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值得注意的是,調查顯示大多數參與DeFi的用戶存款或參與流動性挖礦的金額為10,000到50,000美元。

從對DeFi產品的學習意願來看,40%國內用戶表示最多願意花1小時希望學習使用一個新的DeFi產品,這個比例在海外調查群體中約為56%。約有12%的中國用戶和2%的海外用戶根本不願意花時間學習使用DeFi。

使用與不使用DeFi產品的原因

調查數據顯示:海外受訪群體使用DeFi產品的人數佔比達到75%。

正文

正文

正文

使用阻力以利率吸引力不大為主,佔比58%,其餘依次為用戶體驗差(20%)、擔心合約安全性以及不會訪問DApp或沒有錢包(17%)。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對於開放金融的展望

從宏觀的角度來講,區塊鏈對於傳統金融屬於範式更替。區塊鏈本質是去中心化的,所以在未來不論多長時間內都存在兩個屬性:一、投機屬性;二、對於金融領域的升級。從DeFi的角度來講,未來更大的市場是在央行數字貨幣CBDC,官方數字貨幣的出現將帶動很多的資產上鍊,那個時候DeFi就能走到大眾的認知領域中被更多人熟知。

在未來的一兩年當中,DeFi發展會大於它所承載的公鏈。而DeFi所依賴的穩定幣將會發展到比比特幣更大,原因是它能不斷把圈外的資金帶到圈內。

星球君的朋友们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