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被Filecoin主網上線帶火的分佈式存儲賽道進入人們的視野。
投資者們一面研究Filecoin的挖礦方案和代幣模型,另一面亦在關注去中心化分佈式存儲的可行性和成長性。
為幫助初來乍到的投資者們快速入門、提升認知,7月22日,Odaily特舉辦「星際崛起—-IPFS 技術與分佈式存儲生態雲峰會」,並在第四場圓桌中就「分佈式存儲的商業未來:
經濟模型與週期解讀」作了深入探討。
本場圓桌由幣牛牛合夥人張超主持,出席嘉賓包括點存科技創始人兼董事長樓丹峰、星際大陸聯合創始人Calvin Cao、熊貓礦機COO楊笑、鏡像網絡聯合發起人老馮以及西安靈動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晏梓桐。
在圓桌中,各位嘉賓圍繞著分佈式存儲的市場空間、分佈式存儲的去中心化和壟斷趨勢、分佈式存儲在礦業之外的行業機遇展開探討,乾貨頗多。
老馮晏梓桐
晏梓桐將Filecoin和亞馬遜、BAT等服務商的分佈式存儲技術作比,其認為,BAT等廠商是自營,Filecoin則類似於分佈式存儲的“滴滴打車”,通過提供一個平台,讓貢獻者為自己的服務自由定價,為使用者提供更多選擇。又因代幣經濟的加入,因而長期看好Filecoin的貢獻者可以為服務定一個低廉甚至虧本的價格,後續在網絡的成長和FIL的增值中獲得正向收益。
樓丹峰回應了Filecoin早期參與門檻高以及壟斷風險等問題。其表示,早期,為了網絡安全性,Filecoin從挖礦機製到經濟設計,都拉升了參與者的門檻;另外,又因Filecoin提供匿名的內容存儲和信息檢索,很可能會帶來嚴酷的內容管制,因此短時間內網絡不大可能像中心化存儲網絡一樣被大規模使用。在這一階段,算力和代幣難免出現某種集中,官方正在通過分批解鎖、礦工質押以及加速落地應用等方式來減輕壟斷。
Calvin Cao預測了Filecoin上線後存儲和檢索市場的供需情況。他表示,Filecoin存儲市場的價格由供需關係來決定,存儲需求不大,礦工數量多,存儲價格自然就會下跌。在早期,有效數據量小於礦工數量,存儲市場供給大於需求,導致存儲價格極低,會吸引到很多需要低廉冷存儲需求的企業來試水,但是冷存儲對於檢索市場的需求並不大,所以這一市場在剛開始不會有很大的量。
二級標題二級標題
以下為圓桌討論內容精華,由Odaily整理:
張超:首先,有請各位嘉賓簡單介紹下自己和公司的主要業務。
老馮:大家好,我是鏡像網絡MW的老馮。我在2012年入圈,早前三四年一直在比特幣領域,從事芯片設備生產研發,2016年我們開始開發基於IPFS協議的去中心化分佈式存儲系統,這個系統在去年成型,也就是鏡像網絡MW。
鏡像網絡MW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可用、易用的區塊鏈+分佈式存儲網絡,目前全網存儲節點已接近8000個,全網可用存儲空間接近260PB,且已經實現了在網絡中進行存儲數據的功能,未來我們會不斷去建立節點,壯大這個網絡,實現安全、隱私以及非常便宜、使用便利的存儲領域。
樓丹峰:晏梓桐:
晏梓桐:大家好,我是靈動計算機的創始人晏梓桐。靈動計算機成立於2018年,IPFS項目廣為人知之後我們開始佈局這個領域的,我們研究主要的方向是硬件方面,到現在為止也屬於國內較早的公司之一。
楊笑:大家好,我是熊貓礦機&牛比特的聯合創始人楊笑。熊貓礦機成立於2014年,是全球最早一批數字貨幣礦工。目前業務布涵蓋局礦業硬件、礦業基建、礦工服務和生態拓展,覆蓋全球礦工群體。
熊貓旗下的牛比特作是全球最老牌的雲算力平台之一,依靠雄厚的供應鏈資源和豐富的運營經驗,已為全球超過50個國家的用戶提供安全、可信賴的雲算力挖礦服務。今年我們又推出熊貓IPFS一站式解決方案,佈局下一個千億市場。
在這方面,我認為熊貓的核心優勢在硬件供給與IDC機房上。
作為顯卡礦機第一品牌,我們在礦機硬件供應鏈上積累了大量合作夥伴,比如AMD、三星、因特爾這種品牌我們都可以從品牌方直接拿貨,甚至是自己開線生產。在早期搭建礦場時,我們也積累了大量內蒙、貴州及一線城市的低價優質IDC機房資源。再加上多年的運維經驗和服務意識,能滿足大家的IDC機房託管需求。如果你對於元器件採購、機器量產、IDC託管有訴求直接來找我們就好。
Calvin Cao:大家好,我是從2014-2015年時從傳統比特幣礦圈的海外礦場運維,切換到現在的IPFS圈子裡來的。
我們星際大陸是2018年4月份成立的,團隊成員是來自包括華為等一線公司的前高管。這兩年主要是在做技術優化,包括一些算法的提升,我們在P1、P2的算法上跑的還是不錯的,SDR上面我們也能做到官方速度的兩倍以上了,礦機的落腳點最後還是投入產出比上面。
另外,我們的區塊鏈瀏覽器已經做出來了,未來也會把我們的挖礦軟件和礦池的承包系統對外公佈,大家可以關註一下。
張超:我也簡單介紹一下。我是幣牛牛的合夥人簡商務VC。幣牛牛的定位是加密數字資產領域的“同花順”,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最新行情、資訊,核心產品包括牛牛大數據、牛牛智能推送引擎、牛牛面對面等。目前我們的安卓下載量超過800萬,最高日活突破15萬。
我們的團隊還是比較強大的,核心人員來自微軟、騰訊、華為、東方財富、同花順這些知名企業,擁有十年以上的互聯網和金融雙重背景。
我們在資本層面也獲得諸多青睞,從2018年5月份開始,幣牛牛獲得了了得資本、歐科集團、迴向基金、幣信資本、創世資本戰略投資,至2019年12月再度獲得了OKlink等千萬級別的投資。
我相信各位應該是非常篤定分佈式存儲的未來,包括計算、存儲等各類網絡資源從中心化走向分佈式的趨勢,以及和未來新型生產關係(共享經濟、貢獻-獎勵碎片化)的結合點。這第一個問題,我想請各位老闆大致預估下,分佈式存儲在整體存儲市場中佔有率的增速,並簡單講講背後的依據。
樓丹峰:是的,分佈式存儲在整體存儲市場中佔有率的增速會非常快。我們來看下以下幾點:
首先,剛性需求。
IDC的統計,2020年我們全球的數據總量會到達44ZB,到2025年的時候全球數據將增長到175ZB,均攤到每個人身上是5200GB 以上。全球的存儲市場規模達到6萬億美金以上,80%市場被中國佔有,傳統存儲的性能與容量成反比,在存儲海量的非結構數據上能力有限。而分佈式存儲可以做到高擴展、易管理這些能力,所以未來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數據選擇分佈式存儲的,隨著5G、物聯網和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到2023年,全球40%左右的存儲系統都將是分佈式存儲架構。
其次是面向企業級的需求。
企業數據將成為我國數據主流,15年企業數據佔比僅49%,25年將提升至69% 。傳統信息系統以CRM、ERP、OA為主,數據規模不大;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AI新技術大規模應用放大數據體量,此時大多數企業存儲依舊採用傳統存儲方式,無法有效存儲管理未來企業PB級別數據,企業級存儲迫切需要分佈式存儲變革。
IDC將分佈式存儲定位於軟件定義存儲進行研究,2018年市場份額為7.2億美元,至2023年預計達20.8億美元,複合增速約為25% 。
楊笑:上面樓總也提到了中心化服務器有負荷限制的問題。實際上,中心化計算的方式有一系列弊端:
中心化單點資源的限制和出現故障後的完全失控;
因為供應商的鎖定帶來的資源壟斷和成本的提升;
傳統的中心化數據庫具有集約性和唯一性,帶來數據隱私的潛在風險。
對於這些問題,分佈式計算與存儲一方面降低了數據中心的熱能損耗,同時使數據供應商和消費者更容易獲得所需計算資源。另一方面,基於區塊鏈的分佈式計算可以採用貢獻證明協議,通過代幣激勵將分佈式算力資源盤活。
按IDC的預測,隨著5G、物聯網和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到2023年,全球40%左右的存儲系統都將是分佈式存儲架構。
另一家調研機構Zion Market Research更是預測,全球分佈式存儲的銷售額將從2018年的20億美元快速增長到2027年的285億美元,年化增長率高達34.7%。
全球市場都看好分佈式存儲市場的未來,這是大勢所趨。
Calvin Cao:目前我們的去中心化存儲,是分佈式軟件+服務器的組合,具有幾個優勢:
高擴展性,節點數量多,可以做到EB級別的擴展;
運維相比較中心化存儲更便捷,塊、對象、文件等文件類型可以統一管理;
硬件標準比較統一。
舉個例子,我們把汽車比作存儲,數據比作貨物的話,之前的中心化存儲相當於麵包車,拉貨的容量有限,現在的分佈式存儲類似於火車頭,想拉更多的貨直接加車廂,車廂也有動力,不怕火車拉不動。
晏梓桐:
晏梓桐:我們知道,像亞馬遜、BAT這種成熟的雲服務商已經在使用分佈式存儲技術了,在此背景下Filecoin做這個有什麼競爭力呢?
我們先來看兩者本質的不同。 Filecoin類似於淘寶、美團和滴滴,他通過提供一個平台,連接貢獻者和使用者,和那種自營的模式是有區別的。
它帶來的影響是什麼呢?
假設我現在要存儲一份文件,在阿里雲舉個例子,報價是0.3元/月,明碼實價。而在Filecoin上,這項服務的提供者礦工,是競爭者關係。外加整個網絡採用代幣作為價值載體,它和幣本位是不一樣的。法幣今天是一塊錢明天仍是一塊錢,一年後可能還略有貶值,而FIL則有一個潛在的上漲空間。
那麼一些看好Filecoin發展的人,可能會報出來一個以法幣本位看虧本的價格,他獲得了訂單,這個網絡變得更加實用和健壯,FIL的價值上升,他也能從中獲利。
因此,Filecoin是對生產力方式進行變革,將能改變中心化廠商運營的分佈式存儲高耗能的現狀。
老馮:我想先分享一個案例。 2013年,華為在海外設立了一個數據中心,它集合了不同國家的小型存儲運營商。為什麼呢?因為這些運營商所在的國家基建很差、網絡分散、閒置率高,看起來將他們的存儲能力集合起來售賣是個不錯的idea,但是它失敗了。為什麼,原因就在於它激勵機制有問題,幹活多少並未得到相應的獎勵。
我們認為區塊鏈超級賬本的出現,給真正意義上的去中心化的分佈式存儲帶來了機會,它可以讓各類企業、機構放心的拿出閒置資源來參與一個超大規模的分佈式網絡,最重要的是這一過程分帳清楚、所有數據上鍊。
分佈式存儲是未來趨勢,最大的一點就是給用戶提供近、實時數據服務。現在的5G以及未來的超高速網絡,肯定不能全部依賴於中心化服務器,中心化服務器提供應用的智能分發以及AI人工智能的處理就可以了,數據的計算與存儲一定會交給分佈式數據中心,這二者是同時存在的,我覺得未來五至十年,社會可以過渡到這樣的一個多中心化分佈式數據服務時代,並且會成為主流。
張超:目前,大多數分佈式存儲項目的激勵機制和幣價增長,是否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准入門檻抬高到個人無法參與的程度?如果是的話,分佈式存儲的終點會不會趨向現在的中心化存儲市場格局?除了分批解鎖,還有什麼有效辦法可放緩壟斷速度?
楊笑:對於門檻這個問題,首先,Filecoin希望構建一個共享經濟模型,解決資源錯配問題。但前期為了網絡的穩定,也因為技術做不到,退而求其次,改成全部用專業存儲礦機去存東西,這就是分時租賃。
共享經濟。有電腦有手機的人,只要願意貢獻存儲空間,就可以成為礦工,實現了真正的分佈式存儲。
共享經濟。有電腦有手機的人,只要願意貢獻存儲空間,就可以成為礦工,實現了真正的分佈式存儲。
分時租賃。礦機礦工可以通過升級後的接單系統接市場上真正有存儲需求的訂單;
共享經濟。有電腦有手機的人,只要願意貢獻存儲空間,就可以成為礦工,實現了真正的分佈式存儲。
當然不能說目前處於的第一與第二階段無意義,畢竟像滴滴、摩拜這樣的共享經濟也是從分時租賃逐步的起步。
老馮:我這邊認為,分佈式存儲項目不存在個人無法參與的問題,一個是他投資的產品的區別,現在目前已經出現了算力的切割,以及金融衍生品的出現,我們最頂配的配置也就兩萬多塊錢。分佈式存儲最後一定是一個巨型網絡,甚至會有多鏈、跨鏈的架構出現,把所有分佈式存儲的節點的資源組合起來。
樓丹峰:我覺得是不會的,除了前幾位嘉賓提到的起步安全性問題,還由於Filecoin網絡有著匿名,隱私保護等特點,隨之而來的內容存儲和信息檢索很可能會帶來更嚴酷的內容管制。因此,短時間內,這個網絡不大可能像中心化存儲網絡一樣被大規模使用。
除了分批解鎖,還有什麼有效辦法可放緩壟斷速度?
首先這裡說下為什麼說分批解鎖,Fillecoin這個項目是要做一個的區塊鏈存儲落地項目,挖礦其實就是為了獲得鑄幣權,如果這個鑄幣權前期掌握在了少部分人手中,並且釋放到市場上,那麼幣價便有被操控的風險,所以分批解鎖概率是很大概率的事情,甚至可能前期鎖倉會非常高,無論從礦工來講還是前期的眾籌輪來源講鎖倉會蠻高的。
除此外,其它辦法就是控制幣價或者說礦工質押方式,加速落地應用等等。
Calvin Cao:我想補充的一點是,除了分批解鎖之外,Filecoin也添加了一個baseline網絡基準,這部分在Filecoin的白皮書裡面是沒有的。
Filecoin系統添加這個修正方案,是為了防止前期少量礦工獲得過多的Filecoin這種不公平的情況,並在全網算力比較少的情況下,延緩新幣的發放。
Baseline獎勵模型對Filecoin 網絡有兩個好處:
將區塊獎勵與存儲市場成長性掛勾,避免礦工得到較大的早期獎勵後退出網絡這種不公平情況發生,也變相防止了前期某些礦工獲得獎勵過多從而壟斷市場的情況。
晏梓桐:
晏梓桐:項目方考慮到網絡初期的安全性、刷單等問題,最後取消了VDF證明、轉而使用零知識證明,大家會覺得,這麼高的配置加上很難採購的AMD元件,所以感覺到門檻過高。但如果早期安全性很差的話,很有可能直接一面世就倒下。
我相信,隨著Filecoin網絡的日益完善、節點數量的增加以及存儲網絡安全性的提高,還有網絡的IOO的能力不斷的提升,還有真實數據存儲的需求不斷增加,更多的商業體公司類似於我們還有老馮的MW,加入到生態應用開發中,Filecoin的可用性也會更高,變得觸手可及。
張超:最後一個問題,當我們談論分佈式存儲生態時,更多是站在從礦業的角度,待主網上線後,除了礦業(供給)以外,存儲的需求方還會進一步細分麼?圍繞分佈式存儲還可能涉及哪些服務型角色,是否存在礦業以外的行業性機會?
Calvin Cao:Filecoin存儲市場的價格是按照供需關係來決定的,存儲需求不大,礦工數量多,存儲價格自然就會下跌;存儲需求大,礦工數量少,價格就會上漲,這裡講的不是幣價而是存儲市場的價格不要搞混了。
目前的市場主要是輸入和輸出市場,也就是存儲和檢索市場。前期的話,有效數據量小於礦工數量的情況下,輸入市場供給大於需求,導致存儲價格極低,會吸引到很多需要低廉冷存儲需求的企業來試水,但是冷存儲對於輸出市場的需求並不大,所以檢索市場在剛開始不會有很大的量。
晏梓桐:
晏梓桐:我認為,無論從企業角度來講還是個人角度,大的企業對數據存儲備份的需求是非常龐大的,但它會面臨一個直接的問題,就是無法直接用FIL進行支付,稅務是一個大問題,那麼這時就可能誕生類似於第三方的中介服務機構、諮詢服務機構,它可以將用戶支付的法幣變成FIL。
老馮:就存儲需求而言,鏡像網絡MW給出的定位是冷數據行業,我們認為,做冷備網絡是目前這個階段最合適的場景,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硬盤容量,計算和網絡不是優勢,當然隨著網絡的安全、速度、規模發生變化,肯定會觸及各類行業。
分佈式存儲最大的優勢應該就是便宜,礦工在獲取幣的同時還能將存儲空間出租給有需要的人,那麼如何銷售這些空間就比較重要了,我相信會出現非常多的應用級產品。這裡有很多服務型角色,比如運營商、託管方、技術運維、存儲產品、DAPP的商業公司等等。
樓丹峰:目前來看整個礦機市場及行業自身已經接近風險點,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大小礦機商及銷售商至少在500+家以上,大的已經銷售額已經達到幾十億,小的也是數百萬,從整個礦機的銷售體量已經達到千億級別,服務器銷售總價值規模體量目前已經遠遠超過私募時候Filecoin幣價總值,因為前期Filecoin主要是靠區塊獎勵獲得,真實應用數據會很少,短期內並沒那麼大的流通性。從而現在一些機構及市場對Filecoin主網上線後三個月預估幣價在15-30美金/枚不等預估。現在來看,幣價再加上經濟模型的不確定性,Filecoin項目存在不小風險,具體而言有幾個方面:
Filecoin這個項目跳票多次,很多廠商及投資者對項目的信用度已經到達臨界點,投入的研發費用、測試費用、嚴重浪費大量資源,導致很多廠商現在不敢一下子投產,從目前測試網上看運行的服務器也就幾萬台,價值十多億人民幣;
服務器市場供應鏈緊張、漲價,尤其這兩個月來,部分配件漲幅高的甚至超過100%;
Filecoin官方變化頻繁,導致部分廠商技術已經跟不上,有些甚至直接放棄這個賽道。
綜合以上,現在其實很多廠商都已經開始往Filecoin行業外佈局業務,來對沖Filecoin一些不確定風險,比如Ai算力平台、GPU外包服務、PCDN、渲染、雲服務等等業務。
當然Filecoin這個賽道也是極具競爭性,主網上線後,潮水退去,對於有技術實力和交付能力的也是一馬平川,有算法優化能力的甚至比一些公司投入產出超過數倍性能。最後比拼就是設備穩定性,安全性,效率性等幾個因素。
另外,圍繞分佈式存儲行業整個產業上下游來說,其實機會還是很大,你可以去做整套解決方案,也可以去做算法優化,或者一些應用層面,也可以從這個賽道去做某個領域擅長的方案或者去做機房運維外包等等,這些都是圍繞這個行業展開的一些需求點。
比方我們點存,現在可以給一些大客戶就提供整個挖礦能力輸出方案,從不能到能,從客戶原先1產能到2產能的輸出,包括硬件層面選型,算法優化,網絡方案定制,運維,安全防護。現在我們和一些大廠,比方阿里雲,邁絡思,華為,聯想,思科,戴爾都有相應合作,只有這樣一個完整的技術組合,你才能做出更優質方案。
同時,我們公司技術人員50%以上也是來自傳統雲服務公司的一些大廠,20%左右的技術人員來自區塊鏈行業。
我們點存在這塊佈局是按照雲服務的標準去做,甚至所用產品都是超過一些大廠標準去做,同時在硬件選型、網絡方案製定上我們也是做了充分冗餘,未來分佈式存儲這個賽道很長,我們需要更多業務形態來應對未來不確定風險。
楊笑:剛才幾位老闆已經把整個生態講的比較完善了,最後補充一下關於整個應用生態在哪些維度和在哪些領域可能會爆發,我認為至少可以看到這4個方面。
第一,信息的安全與隱私;比如家庭的攝像頭數據,這類數據涉及隱私的數據,最優的方式不是中心化的存儲服務器。
第二,信息永久的存儲;比如醫療信息檔案、天文數據科研數據,這類偏冷的數據,如果存在中心化的服務器可能三五年就丟失了,如果存在Filecoin網絡裡就會永久性保存。
第三,數據天然分佈的場景,區塊鏈、邊緣計算、物聯網,與Filecoin的分佈式存儲天然的契合。
區塊鏈方面,區塊鏈的本質是分佈式賬本,本身的瓶頸之一就是賬本的存儲能力,目前大部分公鏈的最大問題是沒法存儲大量的超媒體數據在自己的鏈上。比特幣至今全部的區塊數據也才30-40G左右,以太坊這樣可編程的區塊鏈項目也只能執行和存儲小段合約代碼,DApp想發展成超級App,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第四,內容的確權;比如數據交易,首先得做到數據確權,現階段數據不敢交易的原因是交易一次之後就可以無限複製、失去價值,而未來數據確權之後,可以做到數據價值化。
張超:好的,謝謝各位嘉賓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