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vin:
我們團隊比較早期便加入波卡,在去年5月份經過姜老闆介紹開始使用Substrate,所以我們和Acala、達爾文等波卡項目也都是好朋友,都是ala 系列的。
Phala 的特殊之處在於Phala 的落地產品以及如何分發代幣。中本聰的思想被發揚光大後,就來到了2018年,那時候我還在打工,尹航剛剛完成了BitcoinGold 的啟動和研發,我們發現了區塊鏈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比特幣是第一個也是最廣為人知的去信任通證,主要用區塊鏈來解決雙花問題。以太坊則是擴展交易腳本、執行任意的邏輯、去信任智能合約。但只要用了區塊鏈,數據就要公開,這導致很多需要數據保密的應用無法上鍊。
因為全公開、透明,所以限制了很多應用場景,敏感信息不能上鍊,比如以下這幾種就用不了:在以太坊開發一個人和人玩的網遊、做一個策略保密的defi 合約、想要用戶在區塊鏈上身份驗證。所以到現在為止,區塊鏈99.9% 的項目落地都很艱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開始尋找解決思路,現在有多種隱私保護技術,分別能實現不同程度的保護,我們常常給隱私保護技術分成三個世代。
第一代技術的典型代表Zcash 和門羅幣,他們通過零知識證明、環簽名、保密轉賬等技術實現了交易的隱私保護,他們的技術可以保護原生幣的交易隱私。
第二代技術的典型代表是Aztec,一個以太坊上的隱私協議,採用和Zcash 類似的技術,可以為任何ERC20 代幣實現交易隱私。第二代技術是第一代的擴展,不過他們都只能實現交易隱私,如果涉及到圖靈完備的智能合約就無能為力了。
總結一下:基於零知識證明可以實現匿名交易、有點邏輯的轉賬的隱私化保護,但是這遠遠不夠。
第三代技術,我們希望把“隱私保護”的概念拓展成“機密保護”,隱私不僅指用戶的交易隱私,更應該能保護智能合約中的任何機密數據不被洩漏。目前的智能合約技術,所有數據都必須完全公開,而我們希望“機密智能合約”(Confidential Smart Contract)可以如同以太坊的圖靈完備智能合約一樣,可以進行通用的計算,但不必暴露機密數據。
目前機密智能合約技術可以通過多方計算(MPC)與可信執行環境(TEE)實現。前者基於同態加密、零知識證明等純密碼學技術,不依賴硬件,可以高效率地應用在一些特定領域,例如可驗證隨機數、分佈式密鑰生成等,但在通用計算上有平均一百萬倍的性能損失。後者基於可信計算硬件(主要是Intel 的CPU),但已經可以實現非常高效率的通用計算。
Phala.Network 選擇了可信計算方案,致力於實現保護機密數據的、通用的圖靈完備智能合約。
TEE 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使用硬件設計,實現一個硬件的可信第三方(trusted third party,TTP),它能夠接收來自多方的隱私數據輸入,誠實的執行既定邏輯,再反饋結果。這個硬件方案已經被成千上萬的設備所擁有了,這就是CPU 的TEE(可信執行環境)。
聽起來很高大上?其實每個人的手上可能都有這樣的可信硬件。
比如iPhone 的指紋功能。 iPhone 有一個芯片專門做指紋驗證和存儲。從外部完全無法干涉整個驗證流程,或者讀取任何驗證數據。芯片只會告訴app 開發者一個“yes”或者”no”。而開發者只要能證明這個驗證環境是完整的,便可相信指紋驗證的結果。
這套東西和區塊鏈有什麼關係呢?
Phala 相當於使用這些設備中的TEE 環境作為隱私基礎設施,通過區塊鏈調用起來,使其可以為區塊鏈提供隱私算力,實現保密智能合約的功能。
除了數據保密能力,我們還有兩個優勢。第一是合約級的並行,因為非拜占庭,我們不用通過每個節點共識一次實現去信任化,可以實現極高的性能。第二個是天生支持跨鏈,Phala 的合約是並行執行的,需要配合智能合約之間的互操作協議實現相互調用。這個互操作協議不僅可以用於合約之間,也兼容多種跨鏈方式(Phala 上的轉接橋、波卡的ICMP 協議等)。
總結一下,Phala 包含一條主鏈與可信硬件礦工網絡,未來會爭取成為波卡的平行鏈。合約在可信節點上並行地執行,開發者以合約的形式部署轉接橋與Dapp 在網絡之上。其中,主鏈提供了跨合約、跨鏈的調用,礦工提供了算力,轉接橋實現了和外部區塊鏈的通信。
波卡有這麼幾個標籤:
是否用substrate 開發地
是否會成為平行鏈
是否獲得波卡大使
是否入選Parity 的Substrate 建設者項目
是否入選波卡輕白皮書
是否獲得了Web3 基金會Grant
是否入選了Web3 訓練營
Phala 全部符合以上篩選標準,可以說是和波卡生態緊緊綁定了,我們希望能夠為其他波卡平行鏈提供給區塊鏈打馬賽克的服務。
當然,現在區塊鏈很多很多只有協議,只有幣,只有鏈,所以我們基於Phala 實現了一個幫助普通網站、app,幫助普通用戶保護和管理自己隱私數據的產品,叫作W3A (Web3 Analytics)。
數據是當今一切商業行為的基石,效率的提高、科技進步、產品體驗的提升,都來自於對數據的煉金術。然而時至今日,數據的交易依然很難達成。
1、數據由用戶產生,而如今數據的收集與利用早已被互聯網公司壟斷,他們通常拒絕或以高價出售數據。
2、數據可被複製,因此交付原始數據困難重重,一方面原始數據包含敏感信息,另一方面數據容易被二次販賣。
為了填補供求之間的空白,不僅需要讓用戶取回數據的所有權,還需要存在一個無需信任、可以安全交易數據的渠道。互聯網公司中,數據都是由產品內的SDK 上報至後台,用於商業分析。因此Phala 推出了Web3.0 下的數據收集解決方案,Web3 Analytics。
我們可以看到,在數據收集分析領域,谷歌佔有絕對的話語權,那麼託管給谷歌去分析自己app 的數據,讓谷歌持有自己的數據,安全嗎?
所以,我們通過W3A 想改變這個現狀,實現去中心化的數據收集、分析和交易平台,可以作為Google Analytics 的去中心化升級,幫助Web2.0 與Web3.0 應用以極低的成本接入Phala Network 數據交易市場。
W3A 的功能包括:
W3A 的功能包括:
– W3A-SDK:在端到端加密的前提下實現事件追踪(埋點),接入成本極低,僅需粘貼一段腳本,就可以實現Web 端與移動端接入。
– 用戶數據控制台:用戶可以通過控制台管理、下載、刪除個人數據,並可以管理訪問授權。
– 開發者數據面板:內置大量常見的數據分析合約,提供可視化面板,並展示給開發者。
– 數據廣場:市場化數據買賣,提供數據聯合分析功能,允許使用內置分析模版或自定義分析合約,在獲得用戶授權後完成分析與支付結算。
這個產品已經上線了體驗測試版,但是去中心化版本需要Phala 主網上線後才可以真正運轉起來。
有人會問,把Web2 產品的後端改造成Web3,是不是成本很高?有人用嗎?
答案:不是!只需要幾行代碼,你就可以體驗Web3.0 的數據分析,大概1分鐘左右的接入成本。
產品有了,那麼Phala 的通證有什麼用呢?
數據交易是Phala Network 的核心能力,Phala 將會捕獲數據價值以及鏈上資源價值。
如圖所示,在此流程中需要被商業購買的行為:
– 數據交易結算:Phala 通過智能合約實現了隱私數據的管理、分析與交易,數據分析師必須支付交易款項。
– 可信計算資源:交易中用到的可信計算算力、鏈上狀態、鏈下存儲等資源,均需要在Phala 網絡結算。
PHA 將會捕獲這些業務價值,當然,POS 治理、社區治理也需要PHA 來實現。
PHA 的經濟設計是什麼樣的?
Phala 的代幣,PHA 的初始分配採用了激進的分發策略,通過把80%的PHA 分配給目標用戶,實現增強產品/ 市場契合度(Product-Market Fit)、鼓勵社區早期參與者並保證基礎開發穩定進行。
首先,70%的PHA 是挖出來的,那麼誰來挖?就是提供隱私算力的TEE 礦工、數據所有者(你們在座的各位)、數據開發者(Phala 開發者)。挖礦獎勵釋放和比特幣很像,最開始最高,逐步衰減,另外我們還會根據挖礦產出通過合約實現動態算力調整,如下圖:
除了挖礦,我們還有9%的PHA 是通過鎖倉StakeDrop 形式發放的,因為Phala 致力於成為Web3 時代的隱私層基礎設施,為了讓更多人參與這場“覺醒”,我們給想要參與這場社會實驗的每一位觀眾PHA 作為入場券。 Phala 是波卡生態,當然以波卡優先。
為了這場覺醒,Phala 一共設計了3輪StakeDrop:第一輪面向KSM 用戶,第二輪面向DOT 用戶,第三輪面向FIL(暫定)用戶,並為此準備了共計9000萬PHA 。
在參考了Edgeware 的LockDrop、NuCypher 的WorkLock、Rocco 的WarLock 機制之後,我們覺得LockDrop 很不錯;而鑑於在Kusama 網絡無法使用智能合約實現鎖倉,我們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形式:StakeDrop 。參與者通過抵押手中的KSM,提名給白名單中的驗證節點,以獲得StakeDrop 點數,最終會根據StakeDrop 點數兌換PHA。我們不希望社區StakeDrop 的價值被主網時間限制,因此StakeDrop 的PHA 在Phala 主網上線前以ERC20 代幣的形式分發。我們將通過開源腳本持續監視記錄Kusama 鏈上抵押情況。若參與者的抵押符合我們的要求,則抵押期滿之後,參與者可以在以太坊上領取釋放的PHA。
你們會說,為什麼不直接用智能合約鎖倉?
因為現在Kusama 上沒辦法部署KSM 交互的智能合約,所以先用這個辦法實現好的效果。
這麼設計,有三個好處:
1、無機會成本:抵押KSM,可同時獲得KSM 的抵押收益和PHA。
2、超低門檻:10 KSM,抵押滿30天,傻瓜式操作,即可領取。
3、安全可靠:經過Phala 官方篩選的KSM 白名單節點,收益有保障。
什麼時候開始呢?快照時間是5月15日到8月15日,因為最少要30天,所以大家一定要在7月15日之前抵押。抵押對象:Phala 白名單驗證階段。這個我們在材料中會給出列表,Phala 也會製作抵押工具。我們的合作節點基本上覆蓋了國內外的主流波卡節點,感謝Hashquark、獵幣、麥子錢包、Nodeasy、Polkaworld、SSSnodes 幾大中國節點對此次活動的大力支持。
這個就是核心了,我們預估每100 KSM 對應時間、PHA 的收益參考。
什麼叫全網點數佔闕值的比例?
就是我們理想預期是有270萬個KSM 參與這個抵押活動進來,實際參與量/270萬KSM,就是這個比例了。如果到時候超過270萬KSM,我們就從後面FIL StakeDrop 的部分多挪過來給KSM 的持有者。還是那句話:波卡優先。
大家可能問,抵押多長時間合適呢?這個要看個人需求,很多人想高位套現KSM,我們也考慮到大家的需求,所以我們是支持“斷點續傳”的抵押機制。抵押時間與收到的獎勵不是線性的,而是指數上升的,假設投入100 KSM,抵押30天,斷掉前和重新抵押的都是白名單驗證人,則獎勵仍然是100 KSM × 30天。但是假設你第1-29天抵押了100 KSM,第29天取消;後來從第31天開始抵押到第33天,但NPoS 分配了100 KSM 給你的白名單驗證人,獎勵是白名單驗證人收到的100 KSM × (29+2)天。另外人性化的部分是我們不希望有些StakeDrop 會扣本金利息,所以大家抵押KSM 的收益一樣能領。
如果我同時抵押給了白名單驗證人和非白名單驗證人,怎麼計算獎勵?
如圖:粉色點是普通的驗證人,白色圈內是白名單驗證人,綠色點是你的實際提名。
假設投入了100個KSM,抵押30天:
如果90 KSM 抵押給了白名單驗證人,10 KSM 給了非白名單驗證人,則只會獲得90 KSM * 1個月的獎勵。
為什麼這樣做呢?因為我們考慮到有的非白名單節點的收益可能會高(波卡的收益計算十分動態)。
龐曉傑:
觀眾提問,礦機為什麼賣這麼貴?
Marvin:
我們其實不賣礦機,因為Phala 不像很多項目那般會指定礦機,只要任何人有16年後的英特爾處理器電腦,主板支持SGX 開啟,就可以來挖。然而一般家用電腦最便宜也要3000元,所以我們自己找了一個比較便宜的主板,做了一個配置表,幫助社區粉絲組裝電腦,相當於賣一個組裝手工費。
至於為什麼我們近期平均每台漲價200元,是因為最近受新冠肺炎影響全球休克歇業。特別是韓國、題本、菲利賓都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導致全球DDR 和NAND FLASH 的價格暴漲,所以整體每個哨兵主機都有接近200元的價格上浮。
至於為什麼單台哨兵明平均顯價格高於集群,一是我們集群採取薄利多銷的策略,也鼓勵大家購買集群。二是,集群相對外觀結構件的成本更低,以及分攤的銷售成本、售後保險更低。
還是那句話,能免費獲得StakeDrop 就不要花錢買幣,自己有閒置電腦就不要買幣、買礦機。
龐曉傑:
觀眾提問,目前比特幣交易雖然和真實身份的關聯相互隔斷,但是也可以通過地址ID、IP等可以追查到賬戶和交易的關聯性,由此分析出現實情況下具體某個人的身份信息。請問區塊鏈世界如何盡可能的保護企業和個人不想公開的個人信息?
Marvin:
首先,ip地址是從哪裡獲取的?其實每個網站、app 都一定記錄下來大家的地址,所以你只要用了交易所、錢包,就會留下痕跡。
第一種辦法,只用鏈上動作完成交易。
第二種辦法,推動這些更能保護隱私的產品,使用Phala 的W3A-SDK 來收集數據,就可以做到只要你不同意,沒人能動你的數據,只要你同意,他們就得在你的授權範圍內使用。
龐曉傑:
觀眾提問,昨天阿里雲被成功攻擊,這種情況非常少,阿里的防護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在昨天也未能倖免。隨著技術的提升,攻擊能力勢必會越來越大,作為隱私守門人的Phala 該如何應對?何去何從?
Marvin:
大家要區分服務器(機器)、服務端、數據庫、鏈上數據這幾個概念。服務器被攻擊是因為數據存在了保險箱,而保險箱密碼被人管理,如果數據的鑰匙在你自己手裡,只有你自己能解開呢?
這種架構中,即使黑客攻擊阿里雲也沒用,因為破解出來的都是加密後的數據。攻擊TEE 芯片呢?目前在嚴格的實驗環境內有一些破解論文,但是英特爾採用了很巧妙的升級方法,只要礦工的TEE 不更新補丁,他就會被Phala 拒之門外,保證了不少安全性。另外,Phala 網絡的價值就在於不依賴英特爾的TEE 環境,也可以支持AMD、ARM 等芯片的標準,因此比中心化雲服務更安全。
龐曉傑:
觀眾提問,目前市面上也有很多的隱匿幣,例如XMR、ZEC、Dash,每個都有自己的算法與優缺點,想問Phala 能衝出來的機會在哪呢?
Marvin:
這部份,在剛才的王婆賣瓜環節有所分享。總體來說,XMR、ZEC、Dash 提供的都是匿名幣服務,而Phala 提供的是隱私智能合約服務,就像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區別。
龐曉傑:
觀眾提問,Phala 的流民主機制很有新意,可以再具體說說嘛?它與當前流行的節點委員會治理(比如EOS)有哪些優勢?
Marvin:
我們覺得波卡的NPOS 機制創新性十分厲害,所以共識和治理框架參考了很多波卡的設計,然而在三個點上,我們有獨特的創新:
– 匿名投票,我們將使用保密合約完成投票,因此民主的匿名性可以保障
– 流民主投票機制和算法,充分提高投票參與率
– 將委員會改制為DAO,提高開放程度,並通過抵押制度保證決策層的利益與社區綁定
匿名投票就不說了,只是Phala 擅長做的事,我們講講流民主。
流民主起源於Bryan Ford 在1884年發表的論文《Delegative Democracy》,即針對某個議題,可以直接投票,也可以把投票權委託給一個代表,再由這個代表投票決定這個議題。
發現流民主的一個應用例子是Google 員工通過Google Votes 決定今天吃什麼,如果某人不知道今天要吃什麼,他先把決定權委託給口味相近的同事,再由這個同事決定今天吃什麼。流民主的優點在於對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的折衷,既保證了足夠真實、純粹的民主,也提高投票率、能夠專業、理性去解決問題。但是流民主的執行過程非常複雜,需要頻繁的、實時的統計投票權。比如我和阿清臭味相投,我就可以委託她幫我投票,而且我不喜歡她時可以隨時撤回,她還可以把我的票再委託別人,比如小傑,曉傑可以把我們委託的票再委託給gavin wood,一次次傳遞。
但是為什麼沒有區塊鏈項目這麼用呢?因為鏈上性能問題,在流民主中,其委託關係是一個樹,為了計算和更新每個節點的投票數,每次投票都需要對這個樹進行先序遍歷或後續遍歷,其時間複雜度為O(n)。
這部分的實現技術在傳統區塊鏈中較為困難,因為流民主的計算數據龐大導致區塊大小有限、gas 手續費高昂。而在Phala 協議中,我們將採用TEE 計算方式來解決性能問題,同時保障流民主的隱私。
另外呢,就是我們會把劉民主用在投票中,但是提名邏輯還是參考波卡的,只不過我們會盡量做到匿名化。
龐曉傑:
觀眾提問,作為節點服務商想參與進來的話怎麼參與,方便跟我們說說PHA 的節點模式與節點搭建方法及節點的收益分配方式嗎?
Marvin:
目前Phala 的節點配置要求其實沒有確定,但是大致如下:
– 支持SGX 的CPU
– 其他配置與Kusama 類似
搭建過程,我們會寫成教程在測試網發布後公佈,請大家期待。
龐曉傑:
鏈接:
鏈接:
鏈接:
http://mathshow.mikecrm.com/2QEz163
本期Math Show #003的“show”友會就結束了,再次感謝大家的時間和聆聽,我們下一期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