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本文來自編者按:本文來自編者按:本文來自
編者按:本文來自
牛頓先生拆解區塊鏈(ID:Mr-Newton)
,作者:牛頓先生(賀寶輝),Odaily經授權轉載。
對賀寶輝《中國創投集體踏空,DeFi開啟區塊鏈落地》一文的評價——朱嘉明
DeFi和“湧現性”
在科技與金融的結合或者融合中,存在金融科技化和科技金融化兩個並行的路線。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金融化顯現了更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因為科技金融化可以通過科技成果直接創造新的金融形態。 DeFi正在成為最值得關注的一種金融形態。
請大家再溫習人們關於復雜性和湧現性的事例:單只螞蟻幾乎沒有智商,不會形成任何影響。但是,由上百萬隻螞蟻構成的群體,構造出“超生物”的複雜結構,並產生“集體智能”。
2020.7.8.
朱嘉明
寶輝的這篇文章對DeFi 的性質,潛質和張力,以及趨勢做了初步探討,字裡行間透出對DeFi 歷史意義的期許。無論如何,如果深入思考區塊鏈與金融的結合,全面而不是片面的分佈式金融或非中心化金融的發展,都需要關注DeFi。
朱嘉明
公元2009年,化學家發明了一種新元素,那一刻元素週期表中突然多了一位。
這種改變不是家裡多了把椅子,世間多了粒塵埃。
而是這個新元素將和前118種元素一起組合,創造無法窮盡的新物種。整個世界換了幅模樣。
我們將金融元素週期表多了一位後的世界,稱之為DeFi。
DeFi,即Decentralized Finance,國內一般譯為分佈式金融或去中心化金融,主要指的是基於區塊鏈公鏈技術搭建的金融系統。
從當下來看,DeFi並不是主流,或者說離主流還差得很遠。一般DeFi領域喜歡用TVL(Total Value Locked,總鎖定價值,也就是DeFi領域沉澱的資金總量)這個指標來衡量行業的發展,而今天,作為歷史的最高點,DeFi領域的總鎖定價值也不過17.5億美金。 17.5億美金這個數字不用解釋,也都明白在傳統金融世界裡是完全不入流的。
所以本文將筆者對將自身選擇的思路整理出來,與諸君共享,也希望能在中國大地上點燃更多的DeFi火苗,不在這次浪潮中缺席。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尋找時代變遷的基點——科技
所以,當我們談論時代變遷時,必須先了解基點是什麼,哪個科技又往前走了一步。當我們談論金融行業的變遷,談論DeFi分佈式金融時,也便一定要知道DeFi的底層科技到底改變了什麼,它和原有的金融到底有哪些不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而這為金融行業帶來了哪些改變呢?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信任成本足夠低
在傳統金融裡,我們相信的是一個公認的信用較高的主體,因為相信這個主體,而相信它所提供的服務。
我們相信銀行,所以才敢將錢放在裡邊。對於新的金融應用,想要建立信任則變得很難,我至今還記憶清晰,支付寶剛誕生的時候,爸媽們的擔心和抵觸,他們也是近三年才正式相信並用起了手機支付。信用建立的困難變相抬高了金融創新的成本,所以傳統金融裡的壟斷更為常見。
當然,人們難以相信也是有原因的,畢竟當你要使用一項傳統金融服務時,要求你比相信你老婆還相信這個金融主體,但你又沒有任何直接能力對這個主體的行為進行約束。這個現像在金融法規還不健全的數字貨幣領域更為常見,交易所實際控制人跑路,憑空造幣砸盤等惡相比比皆是。
任何新時代的發展都有其過渡期,我們一定會在路上看到馬車和汽車同時行駛的景象,但不妨礙那時的我們就可以判斷,2020年的“馬路”是為汽車準備的。 DeFi行業早期,大家為了規避代碼不完善等諸多風險,還保留著開發者賬戶,但不代表這是DeFi行業的未來。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交易成本足夠低
DeFi協議無准入門檻,去中介化,7*24小時持續不間斷運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安全性更高
二級標題
安全性更高
除了無需擔心中心化服務器,以及中心化作惡的安全問題,主流的開源軟件往往也意味著比閉源軟件更加的安全。
安全性一直是DeFi行業高舉的旗幟之一,但也同時是被詬病最多的。今年4月份dForce被黑客攻擊盜取2500萬美金,6月份Banlancer被黑客攻擊盜取價值50萬美金,幾乎每個月都有大型的黑客攻擊事件上演,說好的安全呢?
所以,從當下的DeFi協議來講,普遍都在嬰兒時期,距離被稱為“經典”開源軟件,還有一大段路要走。但未來主流的DeFi協議,經過持續的攻擊使用,從機制上來講是比CeFi安全性更高的。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生態性
我們將傳統金融裡各個金融應用間的合作方式分為兩類:
一類是產品層面的合作,我這裡代銷下你的保險,你那裡代銷下我的理財。這類是比較多見的,執行起來也比較輕。
另一類是協議層面的合作,最近幾年開放銀行(Open Bank)在推動的就是這個層面的事情,將銀行的一些基礎服務利用API的形式開放出去,使第三方做到即插即用。在開放銀行正式落地之前,這類合作落地是很重的,往往需要雙方的工程師來來回回很多次的對接,還有漫長的開發週期。
DeFi協議一直被稱為DeFi樂高,就是因為每一個基礎協議就像API一樣,沒有准入限制,允許互相直接調用。這種互相調用組合的形式,就像樂高積木的搭建一樣。
所以,不難發現DeFi的技術特性使它一誕生,就解決了傳統金融裡協議層面合作的問題。
既然如此,為何還要麻煩的將傳統金融開放化,為何不直接將金融業務在DeFi的世界裡重做一遍?
一方面對於金融組織來講,可以同時將多個協議打通來組建為新的金融產品來提供給用戶;另一方面,對於企業來講,其發行的數字資產tokenize後,可以在交易、槓桿交易、借貸等各個協議間自由流動。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DeFi裡層出不窮的新物種
如果僅僅是將傳統金融搬到區塊鏈上來,我想還不至於在文章開頭稱之為“金融元素週期表中多了一位”,DeFi的性感之處在於它實現了傳統金融裡想都不敢想,即使想了也沒有辦法實現的,完全創新的新物種。
這裡我舉一個例子,DeFi領域的閃電貸(Flash Loan)。
在我們過去的歷史中,進行借貸,必定伴隨著相應的抵押,無論是有實物的房抵車抵,還有沒有實物的信用貸,本質上都有相應的抵押物。
這樣真正做到了無風險無抵押的大額借貸,極大的提高了資金的利用率。諸多鏈上DeFi協議間套利,就是閃電貸很好的使用場景。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DeFi是現階段公鏈領域最主要的真實落地
上述這些DeFi的優勢,在前幾年熱議區塊鏈時,大家或許都聽到過類似的言論。但是過去幾年真實的落地案例卻遲遲沒有看到,DeFi真的落地了嗎?為什麼最先落地的是DeFi?
這裡我們先對區塊鏈的落地情況做一個分析,近一年區塊鏈落地基本分為兩條路線:
一條我稱之為漸進式創新之路。
主要將區塊鏈作為多個主體間的數據庫來使用,來減少主體之間的合作摩擦。這類目前主要的推動方是地方政府、大型企業等,主要的應用場景是供應鏈金融、電子政務、溯源等,主要運用的技術是聯盟鏈。從我們調研實踐來看,確實對原有業務有所改善,但改進範圍屬於漸進式創新的範疇內。
這類區塊鏈公司,我更喜歡將其對標為傳統IT領域的外包公司,主要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筆者有幸在去年參與過國內最大的IT外包公司的收購,當時的價格是8個億,不算低,但,是那個領域的天花板了。
一條我稱之為顛覆式創新之路。
主要就是區塊鏈公鏈領域的落地之路,立志於將區塊鏈運用到全社會,改善生產關係。這條道路從來沒人走過,行業早期落地難度大,也是只談理論不談落地的騙子叢生地帶。加上前幾年探索期行業走了一些彎路,很多人對這條路失去了信心。
前幾年主要問題是大家對區塊鏈落地速度過分高估,所以一上來就希望區塊鏈全面顛覆傳統互聯網,那時候的熱門是Dapp,分佈式應用。但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Dapp比起app效率降低太多,很多功能受限實現不了,效果上卻沒有明顯增益。
區塊鍊是一個通過降低單點效率來降低彼此間信任成本,從而提高全局效率的技術。所以像Dapp那樣一上來想要把所有算法和數據都放到鏈上來的做法,自然不靠譜,不是所有的算法和數據都有很高的信任門檻,也有很多算法和數據對效率的要求太高,現階段區塊鏈根本無法滿足。
而最需要降低信任門檻的,便是金融了。
且Dapp難以落地,還受限於鏈上鍊下打通的“硬鏈接”問題,這到今天也不是個容易的事情。
在金融這個範疇內,金融協議完全由人所創造,所以協議本身是完全數字化的,是可以輕鬆上鍊,或者說協議從創造的那一刻起就在鏈上運行。這裡的硬鏈接問題可以理解為金融協議相關的資產維度,產權(token)與資產本身的鏈接問題。
2018年我曾經特地撰文做過分析,這裡的硬鏈接可以拆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如何證明token與資產本身的一一對應問題,通俗的說就是怎麼“證明你媽是你媽”;一個是怎麼保證token可以對資產本身完成絕對的支配,如現實世界中你能證明車輛是你的車輛,但被偷走後需要司法機關幫你維護權益,完成對自己車輛的支配。
我們會發現要解決這兩個問題,資產本身必須具備兩個特性:
綜上,不難發現,金融符合上述顛覆式創新的所有要求,邏輯上來講是完全可以落地的。也便不難理解為何現在DeFi佔去了公鏈領域的半壁江山以上了。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中國創投正在集體踏空
那麼在DeFi領域,中國的發展如何?
三年前的時候,有人問過我類似的問題,互聯網時代中國是落後者,所以後來步步被人掣肘;區塊鏈時代中國已經積澱了很好的人才團隊,跟歐美國家的步伐相比還有那麼大差異嗎?
那時候我還可以很自豪的回答他們,中國雖然在區塊鏈基礎技術研究上還落後於歐美,但在商業應用落地方面,不能說領先,也起碼是並駕齊驅的。
但三年後的今天,我們再看兩個世界的差異,明顯的中國已經被遠遠地甩開。據DeFipulse統計,排名前十的DeFi協議中,沒有一個中國的開發者團隊;甚至整個表單中,中國的開發者團隊都超不過3支,還都在靠後的位置。
創業者少的可憐,相應的投資機構也匱乏。海外的好項目投不進去,國內項目僅有的幾個又看不上。無項目可投,投資機構進一步減少,相應的缺乏一級市場資金,項目創業也會受阻,中國DeFi的創投圈就正走在這樣一個惡性循環裡。
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局面呢?
在全世界都跟隨著DeFi領域的進展而高歌猛進的時候,中國創投卻正在從集體缺席走向集體出局,很顯然這個階段和領域的缺失和斷層正在形成。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DeFi是必爭高地,將打開數字化遷徙的大門
千萬不要以為,這只是一個行業的變遷那麼簡單。
金融業是萬業之母,金融業的變遷影響和牽動著所有行業。誰掌握著金融的基礎設施,誰就掌控著世界經濟的命門。
多少國家比起美國提高其關稅,更擔心的是美國強制切斷SWIFT系統的連接。畢竟切斷SWIFT系統,無異於切斷了一個器官連接身體的所有血管一樣致命。
而現在,所有的金融基礎設施都在向DeFi領域大遷徙。
它打開的,是整個人類社會關係、經濟關係、組織關係數字化遷徙的大門。
DeFi的落地。
我個人判斷,未來會分成四步到來:
全面的DAO落地。 DeFi和Dapp的落地為DAO的全面落地提供必要土壤,而DeFi的DAO化為DAO的全面落地提供經驗,那時候,全面的DAO時代將會到來。
人這一輩子沒幾次機會能趕上時代級的變革,DeFi絕對算一次。
人這一輩子沒幾次機會能趕上時代級的變革,DeFi絕對算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