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大佬折戟幣圈,水土不服還是格局生變?
天天链讯
2020-07-01 10:16
本文约3576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4分钟
大佬們為何折戟幣圈?產業區塊鏈來了,會是他們的新機會嗎?

最近有一檔名叫《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綜藝節目非常火,參加節目的姐姐們大都已功成名就,卻選擇到自己並不擅長但很火的女團舞台“重新出道”。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大佬們為何折戟幣圈?產業區塊鏈來了,會是他們的新機會嗎?

CCC跑路,華爾街精英折戟幣圈

最近,CCC項目跑路的消息在幣圈瘋傳,據說僅僅幾位用戶,涉及的資產就達到數千萬人民幣。

CCC是什麼呢?據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6月,劉震創立了CCC,全名Clipper Coin Capital,宣稱要做數字貨幣領域的摩根投行,業務涵蓋數幣金融期貨交易所、數幣券商和數幣投行。

CCC是其推出的通證,持有CCC可以享受持幣分紅和BTC、ETH、USDT理財,超級節點、社區共建等服務。根據官網介紹,持有1萬CCC一年可以分紅100USDT。

CCC甫一問世,就因為創始人劉震光鮮的履歷引起了極大關注,大家都很好奇,這位海外歸來的華爾街精英,是否會在區塊鏈行業延續輝煌。

對於幣圈而言,劉震的確可以稱得上是“大佬”。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他畢業於北大物理系, 1990年赴美先後就讀猶他大學和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獲得物理、計算機碩士學位。

1995年,劉震在對沖基金D. E. Shaw&Co開始華爾街生涯,隨後在Bank Of America、SagamoreHill、LJBS以及BrevanHoward等擔任要職,運用全球量化對沖策,管理億萬美元資產,成績卓著。

2007年,劉震創建對沖基金TheRedCapitaI,LLC,紅色資本,以推動對沖基金在中國起步。 2009一2012年,出任易方達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經理,任內發行並管理了中國首支對沖基金。

即便放在傳統金融領域,劉震的這份履歷也無愧“大佬”二字。但“大佬”的輝煌故事,卻止步於區塊鏈,止步於CCC。

2019年11月,CCC上架HCoin,拉了一波幣價之後就關閉了App的提幣業務,後期CCC價格一直下跌,跌幅達到99%。

今年6月,CCC項目被曝跑路,創始人劉震也悄悄溜到了美國。

實際上,CCC跑路跡象早已顯露。從2019年12月份就一直無法提幣,今年四月份其理財應用Clipper APP正式關閉。之間的四個月,劉震一直在用各種藉口搪塞用戶。

有受害者稱,找劉震討要說法時,其態度相當囂張,不僅諷刺受害者活該被割,還說自己現在已經在國外,而且還是美國國籍,韭菜們拿自己是沒辦法的。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大佬名單很長、很長……

劉震不是唯一一個在區塊鏈行業折戟的大佬。

這其中,以美圖創始人蔡文勝、噹噹網創始人李國慶、互聯網連續創業者楊寧、趣遊公司董事長玉紅等人最為典型。

2017年前後,蔡文勝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投資了OKcoin交易所,獲得了不菲回報。 2018年的2月23日,一款名為(BEC)的代幣登陸OKEx,蔡文勝的美圖公司則被指為BEC代幣的發行者。

但僅僅過了兩個月,BEC就出事了。 2018年4月22日下午1點,BEC智能合約被曝出安全漏洞,同一時間大額BEC瞬間拋售套現,導致BEC 瞬間蒸發60億元。之後BEC價格閃崩,大跌近94%,整個代幣幾近歸零。

儘管蔡文勝一直強調自己以及美圖和BEC沒有任何關係,但恐怕幣圈被割的“韭菜”們不會這麼想吧。

另一位大佬噹噹網創始人李國慶的區塊鏈“事業”,也不是那麼順利。

2019年2月,李國慶發出公開信,宣布離開噹噹,進軍區塊鏈領域。李國慶在區塊鏈領域的項目便是水晶CRYSTO區塊鏈。

白皮書顯示,CRYSTO將發行兩個通證,CSO 通證在水晶商城、生態應用和公鏈內流通;CSX通證在水晶Ex交易所中流通,相當於水晶Ex的平台幣。

有意思的,李國慶也說過和劉震類似的話。在2019年新經濟年會上,李國慶說“現在區塊鏈95%甚至99%都是騙子、空氣幣、圈錢。不發幣,真正探索區塊鏈的應用還是鳳毛麟角。”

但截至目前為止,CRYSTO只是打著區塊鏈的旗子,發了兩個幣,並沒有實質性的產品落地,水晶CRYSTO區塊鏈也慢慢沉寂。

而身上背負著創辦Chinaren、空中網,帶領空中網登陸納斯達克,成為最年輕的上市公司總裁等光環的楊寧,在進入幣圈後,則落下了一身罵名。

楊寧進軍區塊鏈領域後,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發行所謂的消費鏈CDC。根據介紹,CDC消費鍊是一款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全球消費數據資產交易平台,主要的應用渠道是微信小程序。

2018年2月初,CDC上線ZB.com,幣值最高點超過0.4元,緊接著快速下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跌幅竟高達90.87%,被投資人質疑為莊家血洗散戶。

儘管楊寧聲稱自己也是受害者,並表示“進入幣圈是我職業生涯最後悔的事”。但被其坑害的用戶們可不買賬,他們的財產損失無人負責,而楊寧卻在法國買下了兩個酒莊。

趣遊公司董事長玉紅發行的XMX,則更是被媒體指出“割韭菜”的意圖太明顯。 XMX中英文兩版白皮書中出現的Token發行數量居然差了10倍,怕是把“韭菜”們都當傻子。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他們為何折戟?

為何在傳統行業做的風生水起的大佬在幣圈都不行了呢?我們總結分析了時機、玩法、心態、認知四個因素。

首先,大部分大佬都是在2017年年底-2018年年初進入的幣圈。那個時候比特幣暴漲,相當於高點入場,隨著行情急轉直下,他們只能在山頂站崗。

特別是徐小平喊出“ALL IN 區塊鏈革命”,2018年春節過後三點鐘社群的火爆,讓一大批傳統大佬“跑步進場”。有買比特幣的,有做投資的,膽大的就直接發幣。畢竟發一個幣相當於操盤一隻股票,誰不想做“鐮刀”呢?

潮水褪去,即使大佬發的幣也扛不住暴跌,很多甚至直接歸零。大佬們不僅沒有獲得收益,更是被維權;像劉震、楊寧這樣和“韭菜”互罵,讓斯文掃地。

就像蔡文勝2014年投資區塊鏈,投資回報已經足夠多了,但還是忍不住在2018年親自下場發幣,最後被質疑”割韭菜“。

第二,幣圈的玩法和傳統行業不一樣。 ”幣圈一天,人間一年。“整個行業瀰漫著浮躁、瘋狂,投資人、創業者、用戶、持幣者,每個人都是奔著暴富心態而來,並不在乎你的產品開發咋樣、用戶多少。

在這樣的氛圍下,大佬的優勢並不明顯,因為只有拉盤別人才認可你。所以很多大佬的盤子乾不過傳銷盤、資金盤。 ”不能讓我收益翻倍,就不認你是什麼大佬。“

好幾個大佬曾私下跟我們說,募來的大部分資金都用於上交易所、市值維護了;而且由於趕速度,前期瘋狂招人擴張,不計成本的砸錢。在商業模式還沒跑通的情況下,最後斷糧了。

第三,心態問題。既然選擇進入幣圈,就要充分意識到各種風險,包括幣價破發或大跌、被質疑、被維權、被監管,甚至更大的危險。

大部分大佬都沒有歸零的心態,偶像包袱太重,“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兩頭都想佔,但兩頭都不討好。最後被人扒拉出來,又死不認賬。

說白了,很多大佬們進入幣圈就是”玩票“,就是投機。 2年過去了,回過頭來看,大佬的項目大部分失敗了,大佬們也離開了區塊鏈行業。而那些極客、信仰者做的項目還在堅持,不斷探索。

第四,對區塊鏈行業的認知不足。雖然區塊鏈始於比特幣,但價格、暴富、炒作並不能讓行業壯大11年,其真正邏輯在於信仰新技術對世界的重新解構。

寫在最後

寫在最後

寫在最後

待到今日,行業投機氛圍褪去,國家開始大力支持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出台大量政策;各個地方政府也紛紛將區塊鏈產業列為重點扶持產業,設立產業園、產業基金;區塊鏈的各種行業應用逐漸成熟,甚至央行數字貨幣都呼之欲出。

產業區塊鏈初見雛形,如果大佬們2年前沒有急著發幣,而是一開始就佈局產業區塊鏈,潛心研發,現在會不會很香?

我們認為,產業區塊鏈更值得大佬們擁抱,你們在這裡將有先發優勢。證明過的技術實力、良好的政府關係、龐大的社會資源,都有助於你開發出穩定的區塊鏈產品、中標足夠的政府項目、摸索出成功的商業模式。

大佬們應該認識到,產業區塊鏈才是真正的機會。

天天链讯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