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模式有哪些?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如何應用?
区块链大本营
2020-06-13 06:11
本文约7672字,阅读全文需要约31分钟
區塊鏈技術通過分佈式核算和存儲,具有信息不易篡改、去中心化和開放性的特徵,這恰恰又是解決供應鏈金融發展中的問題的方法,因此,探究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非常有意義

編者按:本文來自區塊鏈大本營(ID:blockchain_camp),作者:龐宇雄,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

區塊鏈大本營(ID:blockchain_camp)

,作者:龐宇雄,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

區塊鏈大本營(ID:blockchain_camp)

二級標題

,作者:龐宇雄,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

區塊鏈大本營(ID:blockchain_camp)

二級標題

,作者:龐宇雄,Odaily經授權轉載。

供應鏈金融自誕生以來,以其獨到的模式受到了市場主體的追捧,發展十分迅速,但是因受限於其他因素,所以還無法有效發揮其潛力。

具體來說,就是銀行授信對像比較受限制,核心企業科技支撐不足,以及交易過程無法可視。這些都成了供應鏈金融發展的瓶頸,而區塊鏈技術則是通過分佈式核算和存儲,具有信息不易篡改、去中心化和開放性的特徵,這恰恰又是解決供應鏈金融發展中的問題的方法,因此,探究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非常有意義。

二級標題

供應鏈金融模式分析

供應鏈金融,簡單地說,就是銀行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繫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即把資金作為供應鏈的一個溶劑,增加其流動性。

一般來說,一個特定商品的供應鏈從原材料採購,到製成中間及最終產品,最後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在這個供應鏈中,競爭力較強、規模較大的核心企業因其強勢地位,往往在交貨、價格、賬期等貿易條件方面對上下游配套企業要求苛刻,從而給這些企業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而上下游配套企業大多是中小企業,難以從銀行融資,最後可能造成資金鍊十分緊張,整個供應鏈出現失衡。

1.供應鏈金融的概念

供應鏈金融是在企業進行供應鏈管理的基礎上產生的,傳統的供應鏈管理只關注信息流和物流,忽視了對資金流的管理,使信譽高、易獲得銀行貸款的核心企業與供應鏈中資信較差、融資困難的中小企業出現嚴重的流動資金不平衡問題,並且由於核心企業通常會利用其強勢地位佔用一定的流動資金,導致中小企業資金的收支不能在同一時刻發生,從而產生資金缺口。供應鏈金融就是通過商業銀行的介入,利用核心企業的信用保障,將低成本的資金流引入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以解決其資金缺口問題,從而維持整個供應鏈資金的高效運轉。

供應鏈金融模式的初衷是解決供應鏈節點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資金困境。中小企業受自身的局限性和金融行業的特殊性影響,資金流問題一直是影響其經營的關鍵因素。中小企業都普遍有著強烈的融資需求。

供應鏈金融從本質上講對中小企業更有包容性和開放性,它為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供應鏈金融自提出以來就被各方看好,從風險控制方面講,它把核心企業與配套的上下游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把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化成整體可控的風險,通過這種風險控制方法的創新,既增加了商業銀行的業務規模,又解決了中小企業的流動資金需求,踐行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

圖片描述

然而,供應鏈金融與傳統銀行的授信模式是不同的,前者採用整體授信,後者採取個體授信,這種授信模式的創新正是供應鏈金融的魅力所在。供應鏈金融更有利於中小企業融資,商業銀行不再對中小企業的固定資產、擔保品抵押等財務靜態數據有過分要求,而是去考核供應鏈核心企業的信用水平和償債能力,基於對核心企業的產品、信用和信息科技水平的信任,進而對中小企業進行更多的信用放款,這無疑減少了中小企業與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問題,也便於銀行更好地了解中小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

商業銀行經歷長時間的摸索,供應鏈金融業務也得到了長足發展,特別是現代的高新信息技術為管理過程提供了可供依賴的手段,而企業自身的資源管理及企業之間的溝通聯繫也越來越多地借助於以ERP 系統為媒介的工具。現在幾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有自己的ERP 系統,以提高物流、商流、資金流的管理效率,提高企業的信息化水平。

2.企業供應鏈金融的需求分析

圖片描述

供應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實現資金流、信息流、物流及商流的有效傳遞和對接,其中資金流協調是保證供應鏈持續健康運行的關鍵,然而供應鏈管理模式可能會使企業經營過程中產生的財務成本增加。

一是由於許多生產工序受市場影響而時常變動,從採購原材料到產品的生產再到消費端的過程中,企業間交易頻率高,鏈上企業為滿足市場交易的需要,必須保證現金的充足,從而使資金成本上升;

圖片描述

供應鏈融資運作流程圖

1)供應鏈上游企業需求點分析

賒銷方式使供應鏈上游的中小企業承受的資金壓力越來越大,賒銷期限的延長給供應鏈上游企業帶來流動性壓力,供應鏈上游企業需要便捷的資金來源以保證正常運轉。

二級標題

2)供應鏈中游企業需求點分析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會受供需不均衡、商品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為了保證商品銷售的穩定,應對市場變化,企業往往會累積一定量的存貨,從而增加了供應鏈的資金佔用成本,相關研究表明其占比達30% 以上。所以資金周轉較慢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既需要保有一定量的庫存,又希望將庫存盤活,轉變為流動資金以滿足經營運轉。對於這些在經營過程中產生融資需求的企業而言,憑藉自身獲取信貸的交易成本較高,而利用在供應鏈中與其他企業的關係獲取信貸,不僅能夠降低成本,而且能夠產生外部規模經濟。

3.供應鏈下游企業需求點分析

二級標題

在銷售階段,處於弱勢地位的企業經常因為購貨方(核心企業)實力強大而不能及時收回貨款,下游的中小經銷商通常需要先支付貨款再實現產品的銷售,因此產生了支付貨款節點至再銷售回款節點的資金缺口。

下游中小企業之所以支付預付款進行採購,一是因為下游中小企業在交易過程中往往處於劣勢;二是因為在一些特殊的貿易背景下,如下游企業在銷售淡季向核心企業打款,從而鎖定優惠價格,以便在銷售旺季分批提貨進行銷售,或者下游企業通過一次性付款的方式大量採購可以享受一定的折扣,而核心企業由於生產情況無法一次性發貨等。

向核心企業支付的預付款項佔用了中小企業大量流動資金,為保證企業正常的經營運轉,這些中小企業也需要進行外源融資。

二級標題

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

供應鏈金融發展的目標是依托供應鏈核心企業,為產業上下游相關企業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最終降低整個供應鏈的運作成本,並通過金融資本和實體經濟的協作,構築銀行、企業和供應鏈互利共存、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融資便利性和低成本是產業生態繁榮的內驅力。目前供應鏈金融在國內仍處於初級階段,存在信息孤島、核心企業的信任無法有效傳遞、融資難、融資貴等諸多問題。

而區塊鏈以其數據難以篡改性、數據可溯源等技術特性,在融資的便利性與融資成本方面具有創新突破的潛力。區塊鏈技術的特性與供應鏈金融的特性具有天然的匹配性。

1.供應鏈金融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近幾年,隨著供給側改革及工業轉型的發展,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面對這種情況,國家有關部門為了推動金融業的發展、提升服務中小型企業的能力,支持工業有序、良性發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勵供應鏈金融產業快速、健康地發展。但在實際業務推進發展過程中,傳統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開展依然存在著比較多的問題,國內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與國外同行相比起步較晚,國內特殊的商業環境和不斷變革的時代新要求使其在應用中面臨更多的挑戰。

  • 1)供應鏈上的信息盲點

  • 在實際商業運作中,同一個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的信息系統是各自獨立的。供應商僅僅只是給廠家供貨,質量按照指定要求達到相應的標準,供應商或經銷商並不願意開放自己的內部系統給廠家,除非遇到非常強勢的核心企業,而供應商或經銷商又必須依靠核心企業才能存活,95% 的企業最多提供相應的商品信息或系統字段。

企業之間的系統不互通,導致企業間信息割裂,全鏈條信息難以有效利用。對於銀行等保守型的金融機構來說,必須盡量保證資金安全,企業的信息不透明意味著風控難度加大,因此很多銀行機構不敢向這些供應商或經銷商直接放款,轉而只對核心企業授信,讓核心企業提供擔保作為向其供應商或經銷商放款的前提。

2)授信企業數量有限

供應鏈金融都是圍繞核心企業供應鏈兩端的中小企業,覆蓋能力有限,很多中小企業由於不在核心企業的兩端,所以仍然無法得到有效融資,並且銀行的授信也是只針對核心企業的一級經銷商和供應商,二級供應商和經銷商則無法獲得融資。

也就是說核心企業信用不能傳遞,這種信息孤島的結果導致核心企業與上游供應商的間接貿易信息不能得到證明,而傳統的供應鏈金融系統傳遞核心企業信用的能力有限。

銀行承兌匯票的准入門檻比較高,想到銀行開承兌匯票,就要先拿到銀行的授信,銀行授信的門檻和貸款的申請條件基本是一樣的,就是說企業要有資格能從銀行那裡貸到款,才能從銀行取得授信。

不過,由於商業承兌匯票存在信任度低的問題,導致核心企業的信用只能傳遞到一級供應商層級,不能夠在整個供應鏈上做到跨級傳遞。

3)信息真實性無法辨別

核心企業的信息系統無法完全整合上下游企業所有的交易信息,只是掌握了與自己發生交易的信息,這樣一來,銀行獲取的信息有限,既無法得到更多的信息,又無法辨別獲取信息的真偽,無法鑑別核心企業是否與上下游企業合謀造假、虛構交易詐取貸款。

核心企業對供應鏈的掌控成本隨管理範圍的擴張而急劇增大,隨著產業分工的精細化程度提高,供應鏈企業數量呈爆炸式增長,在此情況下,核心企業全權管理是不現實的。傳統的供應鏈管理模式通常為核心企業將管理權下放至低一級供應商,這種分層式管理導致了上下游信息不對稱問題,核心企業對物流、資金流、貿易流掌控力不足,甚至存在信息篡改風險。

信息不對稱會衍生出兩大問題:

信息的真實性存疑,金融機構無法正確評估資產物流信息、界定風險水平,從而不願放貸;

可能會導致企業之間和銀企之間出現信任危機。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缺乏信任,將增加物流、資金流審查等直接成本、時間成本;銀行對企業的不信任也會增加信用評估代價,導致融資流程冗長而低效。

4)交易過程不透明、虛構成本低

儘管供應鏈金融整合了物流、商流和信息流,但是由於整個交易過程公開不夠及時,銀行都是事後才獲取到交易信息的,不能及時查看整個交易過程,這種滯後效應同樣也會制約供應鏈金融的發展。

供應鏈融資模式的初衷在於能將資金導向真實、高效的貿易中,處於中樞位置的大企業則擔負起為相關交易活動增信的責任。

當前供應鏈管理技術的限制使信息的透明度與流通速度不容樂觀,加之某些關鍵技術與渠道可能被上下游企業所掌控,核心企業對其交易的真實性實際上無法提供充足保障。

供應鏈的信息管理混亂、傳遞延遲等漏洞也給了企業相互勾結、弄虛作假的土壤,一旦出現問題,舉證追責難以進行。低質甚至虛假交易的影響一旦傳遞到終端消費者,對現金流的回收會產生直接的負面影響。為降低迴款風險,銀行被迫加大投入以驗證交易的真實性。

以上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製約了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進一步發展,人們迫切需要一種新的技術解決這些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區塊鏈技術應運而生。

2.區塊鏈針對供應鏈金融問題的解決方案

1)實現上下游企業信息共享

供應鏈上存在很多信息孤島,這種企業間信息的不互通制約了很多融資信息的驗證。例如,多個主體使用的供應鏈管理系統、企業資源管理系統、財務系統等所屬廠商、系統版本不相同,導致系統難以對接,即便對接上了,也會由於數據格式、數據字典不統一,導致信息難以共享。

在傳統供應鏈管理中,分佈在供應鏈各節點的生產信息、商品信息及資金信息是相互割裂的,無法沿供應鏈順暢流轉,缺乏圍繞核心商品建立的信息平台。而區塊鏈技術支持多方參與、信息交換共享,能促進數據民主化、整合破碎數據源,為基於供應鏈的大數據分析提供有力保障,讓大數據徵信與風控成為可能。

區塊鏈加持的意義不僅在於加快信息流通效率,而且要有效保證數據質量,保護數據的隱私。透明化貿易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並不等同於徹底披露所有數據,加密算法可確保各供應鏈參與方的隱私,如核心企業向供應商發出已收貨信息時,並不會向系統中其他企業透露供應商的信息,以確保數據的客觀性。

共同信息平台可解決供應鏈溯源問題。生產過程、物流運輸和終端銷售等整個環節的信息需求均可從平台上快速獲取,使交易路徑一目了然,各節點的聯結關係更加透明化。這不但可以加速商品信息流轉、降低審計成本,而且有助於責任追溯,可以降低違約風險,保證金融風控業務順利進行。

根據物權法、電子合同法和電子簽名法等,核心企業的應收賬款憑證是區塊鏈上可流轉、可融資的確權憑證,使核心企業信用沿著可信的貿易鏈路徑傳遞。基於相互的確權,整個憑證可以衍生出拆分、溯源等多種操作。

圖片描述

區塊鏈去中心化和不易篡改特性解決了供應鍊鍊上交易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問題。在實際操作中,核心企業往往引入ERP 系統作為自身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儘管ERP 系統中的數據不易更改,但是商業銀行依然擔心核心企業與供應商或經銷商私下存在互相勾結、篡改交易數據信息的可能性。

而區塊鏈技術具有一致性、不易更改、去中心化的特點,且區塊鏈上的數據都帶有時間戳、不重複記錄等特性,即使能篡改某個節點的交易數據,也會留下痕跡,容易被發現,這就解決了銀行對信息被篡改的顧慮。

3)豐富可信的貿易場景

圖片描述

銀行需要可信的貿易場景,由於中小企業無法證實貿易關係的存在,在現存的銀行風控體系下,難以獲得銀行資金。同樣,銀行業也無法滲入供應鏈進行獲客和放款。區塊鏈技術可以提供可信的貿易數據。

例如,在區塊鏈架構下提供線上化的基礎合同、單證、支付等結構嚴密、完整的記錄,提升信息透明度,實現可穿透式的監管。採用區塊鏈技術在審查階段可保證數據來源的真實性與完整性,便於核對背後交易是否真正進行,保證流轉憑證可靠。在貸後風控階段,持續更新的數據流為後續追踪企業運營提供支持,令虛構交易與重複融資等行為無所遁形。區塊鏈應用能賦予供應鏈金融更高的安全級別,消除金融機構對企業信息流的顧慮,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中小企業無法自證信用水平的問題,並將位於上下游企業的信息流、資金流和貿易流數據整合上鍊。

區塊鏈供應鏈模式如下圖所示。區塊鏈數據缺失自查、多方交叉驗證、資金閉環監控的機制,確保了交易的真實性,可有效降低欺詐風險。

圖片描述

区块链大本营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