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道:DeFi怎麼做價值捕捉?
dForce
2020-05-31 08:14
本文约6580字,阅读全文需要约26分钟
如果對DeFi領域做一個分類,一種是功能型協議,另一種是資產類協議。

編者按:本文來自dForce Network(ID:gh_156bca6876ba)編者按:本文來自

編者按:本文來自

  • 編者按:本文來自

  • ,撰文:dForce團隊,加密貨幣投資人經授權發布。

  • 協議拆解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反思和DeFi風控模塊設計

回顧Lendf.Me在黑客事件之前的數據,dForce用短短幾個月時間達到了全球DeFi鎖倉排名第5名的成績。無論是dForce的快速成長、戰略角度或是事故發生的風險思考,我們希望把這些都分享出來成為行業借鑒。

在去中心化借貸市場中dForce一直保持靈活與快速的策略接入有潛力的新資產,短時間成為最全最靈活的穩定幣借款平台,法幣穩定幣借款量也是所有借貸平台第一名。

  • 但dForce的創新與發展速度也伴隨來風險,4月19日當天的黑客事件給我們帶來深度的思考,詳細复盤可以看

  • dForce AMA還原Lendf.Me黑客攻擊事件始末

  • 以下是dForce總結了我們對風控模塊的思考

  • 接納新資產的審核流程

  • 資產和流程上鍊

二級標題

從今年來看,DeFi與CeFi間的邊界開始逐漸模糊,三大交易所投入自身的公鏈還有穩定幣建設中,我們怎麼看DeFi? DeFi其實是一個前店後廠的模式(錢包或交易所是店,DeFi是廠),未來更多的價值會開始沉澱在DeFi上。

如果對DeFi領域做一個分類,一種是功能型協議,另一種是資產類協議。

如果對DeFi領域做一個分類,一種是功能型協議,另一種是資產類協議。

如果對DeFi領域做一個分類,一種是功能型協議,另一種是資產類協議。

如果對DeFi領域做一個分類,一種是功能型協議,另一種是資產類協議。

dForce瞄準的就是最底層的協議,但是因為市場很早期,所以我們會盡量往前做一步,去捕捉應用層的用戶。

很多人常問的問題,DeFi怎麼做價值捕捉?

我個人是這麼思考,看到下面的圖,縱向是資產類協議,橫向是功能性協議,價值捕捉要在兩個維度進行深耕,在國外DeFi玩家中做的最穩固的就是Makerdao,其中原因是Makerdao不僅有了借貸功能,還有了資產DAI, 當資產DAI被其他協議整合後,這個網路就會產生巨大效應,這種網路效應遠比功能性協議大,功能型協議在護城河是相對薄弱的會面臨到費用和流動性的競爭。

上面三種協議是一個齒輪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可組合型關係是奧妙所在,但同時也在放大風險。不過不能因噎廢食,如果沒有了可組合性,DeFi本身的特性和優勢很難發揮。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協議拆解

回到dForce的協議矩陣作為例子,我們所有的戰略思考都與捕捉價值非常相關。

(下面會按照民道的演講順序,並在每個協議背後加上三大分類協助大家建立框架)

1. USDx(資產類協議)

先做USDx就是希望未來功能性協議的價值能夠沉澱在資產類,同時資產類協議也可以提供功能性協議很低廉的資本。

為什麼不單獨推穩定幣USDx?

硬推一個穩定幣是很難成效的。可以看到連三大交易所背景的穩定幣都很難一舉打破USDT的壟斷格局,從接入方與地址數據驗證可以看到,即使強如交易所,推自己的穩定幣都見效不大,難以撼動USDT的地位。

很多人是不了解一個貨幣產生是多麼複雜的。

達到像USDT野蠻生長後的現在的地位,或是DAI這樣的先發優勢建立的網絡效應是非常困難的,即使DAI一天的流動性不到50萬美金,但它依然存在。一個新的貨幣要有利息需要有借貸市場,應用場景需要有交易對手。這些依賴關係非常強。三駕馬車是互相依賴扶持的。

2. 交易策略市場(資產類協議)

交易策略市場是什麼?https://trade.dforce.network/。下面這張圖是以知名聚合交易協議1inch接入dForce Swap作為展示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dForce Swap在大部分穩定幣幣對的報價皆為最優報價

dForce Swap會是dForce交易的1.0版本(我們支持了多數穩定幣),之後會增加ERC BTC的交易,另外在接下來dForce 交易2.0版本更會擴展到多資產類別交易。

補充:dForce Swap與Curvefi的區別是,Curvefi屬於自動做市商模式,會依照算法去調整價格,但在很多情況下其實並不如dForce Swap價格優,dForce Swap是通過接入外部專業做市商,連接了中心化交易所或是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流動性,在低資金沉澱下,dForce Swap的兌換價格不僅優惠還能讓資金使用率非常高。

接下來dForce的在藉貸協議重新開啟後,我們的dForce Swap會與借貸協議有個協同關係, 把資金效率進一步提高。我們本身有專業的做市商資源以及傳統金融市場背景對dForce切入交易領域是一個很大的優勢。4. USR(資產類協議)

USR是一個與Makerdao DSR類似的機制,相關文案可以看這篇

dForce改進方案(DIP001):治理投票結果

,USR是將USDx中一部分的穩定幣Supply進入借貸市場中,這些穩定幣產生的利息再回頭分給USDx持有人或是用來回購dForce Token。

USR對於dForce生態的貢獻是,賦予了USDx系統性利息, USDx利息來源於其穩定幣成分幣生息,而不需要靠借貸需求產生。

可擴展的USR系統利息還包含交易手續費,交易手續費模式的模式與imBTC分潤Tokenlon上手續費模式相像,未來USR也會分享USDx在dForce生態中交易協議的手續費。 PS: USR系統利息=USDx成分幣的存款利息+dForce相關協議的交易手續費

5. Yield Protocol(生息及借貸類協議)

Yield Protocol推出後,持有任何資產都可以將其存入dForce合約中變成一個生息Token,這就是Yield Protocol,很多人可能馬上聯想到Compound的cToken, 從生息角度來說兩者有類似之處,兩者的區別是: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小結:

小結:

小結:小結:dForce龐大的協議矩陣佈局,我們正在做一個前沿的嘗試,沒有人能保證絕對的安全,這是創新的兩難,而我們將盡一切所能還有各種風控手段讓協議更安全,金融是一場馬拉松。

關於DF代幣分發計劃,可以看這篇

DF空投方案-DeFi社區共建獎

,接下來的分配流通方案後續會公佈,社群朋友對這個很關心,下一個流通方案近兩週就會公佈

預告一下dForce接下來的AMA會涉及到DF經濟模型,dForce要做一個世界第一的DeFi團隊,我們不僅僅是Follow國外的思考,更是有自己原創的想法。中國已經在交易所以及礦池達到了全球領先,在公鏈與DeFi領域還沒有,這其中中國團隊還具備巨大的優勢與機會。

以下為媒體與社區問答

問題一:

除了公開產品路線圖之外,市場營銷的規劃目前有什麼值得公開的細節嗎?之前的攻擊事件會不會影響dForce在海外社區的口碑?未來是否會推進?有什麼計劃? (鏈聞)

dForce的市場營銷會跟著產品路線走,在西方社區因為這次黑客事件金額較大,很多海外社區開發者與投資人開始關注我們。從安全性來看,很多CeFi都被黑過,而作為DeFi我們隱瞞不了,我們認為不需要過度放大黑客事件,對dForce來說沒有太多負面影響,我們會用數據與產品去證明。

接下來dForce會更專注在中國市場,產品和協議上不搞花拳繡腿,我們就是要接地氣乾大事。為什麼是中國?昨天在幣安101直播中說的,巴菲特曾提到他出生於美國相當於中了一個子宮彩票(2%的概率),創業者在中國做DeFi就如同當年巴菲特中了彩票,中國有更大的市場潛力,如果你在中國做到第一,在世界一定是名列前茅。

問題二:

你們認為現在DeFi社區的新產品大多數是突破性創新還是漸進性創新? dForce的新產品屬於哪一類? (鏈聞)

很多國外的DeFi項目創新大多是花拳繡腿的,在傳統金融裡每一條業務線都是需要經過很多驗證的,每一個嘗試都是有機會成本的。對於dForce來說,在戰略上我們是突破性創新(作為協議矩陣的互相聯動),在戰術上我們是務實漸進的創新,我們會去看哪些協議是已經被驗證過的,這需不需要很多創新?不需要。現在選擇做dForce Swap也是因為穩定幣交易在市場確實是有需求的。

問題三:

dForce矩陣佈局核心策略是什麼?具體有哪幾款產品?希望達到什麼目標? (鏈聞)

dForce三駕馬車的協議矩陣就是聚合,上面直播中也提到了不少。西方創業者沒有見過中國創業者怎麼競爭的,中國團隊要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優勢。

問題四:

經歷黑客事件後,會在安全問題上進行哪些相應的舉措? (鏈聞)

關於安全方面,我們在不同協議上會做出不同的安排,將可以隔離的風險進行切割,這個可以在直播最初的風險反思中看到。

問題五:

在Defi中,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邊界怎麼定義?比如這次有觀點就是dForce團隊不需要用中心化的方式找回資金,與去中心化的思想不一致。但其實中心化與去中心化應該是相互結合的,這個度怎麼來定比較合適? (區塊律動)

我個人更喜歡用Open Finance這個詞,大家太把D去中心化當一回事,過於把D意識形態化。舉個例子,USDT就是很草根,通過去中心化成長起來,但USDT鑄幣過程又具備中心化特質,你說它屬於DeFi嗎?對於一個項目不要過早搞去中心化治理,在還沒找到市場定位時強調去中心化治理會消耗過多沒必要的資源,比如Makerdao每一次開會協調就需要1-2個人全職做這件事,對於Makerdao這麼成熟的項目可能可行,但是對於大部分早期還沒有可驗證產品的團隊,那是極大的負擔。

另一方面在黑客事件中有人提到黑客盜取後作為DeFi協議可以不用理會,這樣完全甩鍋的思維是不靠譜的,雖然去中心化理論上是不用承擔法律責任,但對於一個負責人的團隊來說,就是要盡一切力量把資產找回來。在中國用戶看起來,出事了不能歸責到協議之上,找不找的回來和是否不遺餘力去找是態度問題。

抱著甩鍋思維不是一種用戶思維,很多意識形態會慢慢被市場淘汰的,將來一定是混合模式,dForce PPP模式就是一個結合的探索。

問題六:

其實在dForce歸還了用戶資產後,加密貨幣經歷一段小高潮,以太坊比特幣都有10-20%的上漲,如果一切正常的話,其實這段時間本應是Defi鎖倉量上漲的一個期間,這也是dForce的機會成本。所以其實就算資產全部找回,dForce依舊有不小的損失,團隊後續有什麼打算來cover掉這段時間的損失?現在也暫時掉出了defi鎖倉量排名第6的位置,後續對於重進前十有什麼規劃嗎? (區塊律動)

Defipulse的鎖倉量不是一個好的判斷DeFi項目標準,比如對於DEX注重交易量就完全不重視鎖倉量,對於dForce我們不僅僅是要排名,我們做協議就是為了建立網路效應。

問題七:

在dForce的資產類協議中,有一個生息協議(Yield Protocol),能否展開說明一下這個協議是如何幫助用戶“持幣生息”的嗎?其背後的原理和邏輯什麼? (Odaily )

Idle finance的做法是哪裡利息高將代幣分配到哪裡? dForce的生息協議Yield Protocol更考慮的是安全問題,會優先分配到成熟的協議,比如Compound,然後一部分分配到PPP Pool,最終讓Yield Protocol的利息不會差於其它的聚合類協議。

問題八:

dForce借貸類協議中的混合型借貸市場是如何運作的?是否意味著dForce未來會像Synthetix一樣支持多種混合類Token等其他資產? (Odaily )

dForce與Synthetix的最大差別是,Synthetix屬於衍生性資產類別,有實際資產與衍生性的性資產是有很大差別,衍生性資產有很多的摩擦,而且永遠沒有確定性的價格錨定機制,這類型的自體系的衍生資產系統,很難走出自己的體系。

問題九:

如果黑客盜取資金沒有追回來怎麼辦?

出事以後dForce就準備了戰時辦公室來應對,2個小時內我們聯繫了多數中心化資產方來解決,隨即又向新加坡警方做報案,整個處理流程團隊是比較鎮定,對於我個人那兩天是有點懵,整個過程就像一場驚險的過山車。

如果資金沒有追回來怎麼辦?我們現在把DF流通當做一個優先級考慮,為什麼呢?當時3/12號Makerdao虧了幾百萬美金,好在Makerdao有流通市值,通過增發MKR的方式補了虧空,Makerdao可以做充分資本化再重新開始,但對於很多團隊可能就掛了。

所以有流通的代幣對DeFi團隊是有戰略性意義的。

問題十:

DeFi協議矩陣,這個概念和中國互聯網巨頭阿里騰訊頭條的產品矩陣有什麼類似之處,有什麼不一樣之處?

從互相導流部分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但互聯網巨頭是封閉型矩陣,你不能用微信給抖音導流,DeFi不一樣,每個協議都是互通有無。前期看似是互相競爭但本質是互相開放的,舉個例子,當USDx被交易聚合器聚合後USDx的流通性就打開了,原本與其他幣種沒有交易對,但現在有了交易對

為什麼比特幣以太坊可以在短期內漲幅那麼高?而Facebook都沒有那麼快,這是因為在區塊鏈裡的網路效應與傳統的網路效應不相同,數字貨幣有更強的網路效應。

問題十一:

為什麼選擇dForce Swap作為第一個產品? dForce過去有交易的背景嗎?

dForce團隊是有比較深的交易背景的。在dForce之前,我還創立了Blockpower(資產管理)和Hashingbot (加密資產量化),我交易的合夥人也是高盛出來的,國內DeFi團隊很難找到在金融領域有一手經驗的團隊。

問題十二:

dForce提到的借貸V2版本是怎麼樣的規劃?比起現有的借貸協議有什麼改進?

dForce Lenging v2會有舉債資產限額,每個資產抵押率不同,每個資產接入的審核流程,另外我們還會加入中心化服務去監控相關的風險信號。

dForce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