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盤盯上學生黨:號稱年化收益1825%,回本週期20天變1900天
一本区块链
2020-05-28 02:45
本文约3685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5分钟
所謂“線上自學平台”,實為“線上詐騙平台”。

文| 林格棘輪

在幣圈人人喊打的資金盤,正在逐漸“出圈”。

它們最近盯上的,是學生。

近期,多位學生對一本區塊鍊錶示,自己被一個名為“星事物”的資金盤坑害,損失在幾百至數千元不等。有人估計,這個資金盤的受害者或已超過10萬人。

針對學生的特點,這個資金盤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個所謂的“學習平台”,但它的玩法卻是典型的資金盤模式:買學習資料就送“星幣”,持有後者可以獲得高額分紅,“20天回本”。

它的收割方式也是資金盤的典型方式:承諾的分紅大幅縮水,被騙的學生因此血本無歸。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收割學生

在資金盤案件中,最典型的受害者都是什麼人?

是缺乏防騙意識的中老年人、夢想一夜暴富的炒幣投資客、刀口舔血的專業資金盤玩家。有錢、敢冒險、易上當,在他們身上,三者必佔其二。

而學生由於財力有限,一般很少成為資金盤的收割對象。但近期卻出現了多個資金盤,專門收割學生群體。

“我是個學生,被一個叫'星事物'的資金盤騙走了300多塊錢。”近日,一位讀者向一本區塊鏈爆料。

一本區塊鏈調查發現,這個名為“星事物”的資金盤,近期正在瘋狂收割學生群體,受害人可能已經超過10萬人。

星事物APP

圖片描述

星事物APP

在星事物APP裡,每一個學習資料下方都會附帶一行小字——“贈送X個星幣”。

星幣,是星事物發行的虛擬貨幣。它無法自由交易、贈送,要獲得它,唯一方式就是在購買學習資料時獲贈。

在星事物APP上,購買不同價位的學習資料,會獲贈不同數量的星幣。資料越貴,送的星幣越多。此外,新用戶註冊、簽到,也可以獲得星幣。

“買標價19元的學習包,送5個星幣,而買70元的學習包,則可獲得20個星幣。”一位星事物受害者表示,“除此之外,新用戶註冊可以獲得2個星幣,每日簽到能獲得0.3個星幣。”

而星事物官方宣傳,只要持有星幣,就可以獲得現金分紅。

“平台每天拿出一部分利潤(50%-80%)給用戶獎勵分潤,分潤比例按照星幣數量平均分配,星幣越多分潤獎勵越高。”官方表示。

以標價19元的學習包為例,玩家購買後可以獲得5個星幣。 5月初,每個星幣每天可以分紅0.19元,20天就能回本。

以此計算,星事物的年化收益率高達1825%。

如果玩家願意為星事物做宣傳、拉人頭,還能獲得額外的星幣獎勵。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崩盤跑路

只要是資金盤,就總有崩盤的那一刻。星事物也不例外。

“5月8號,星事物宣布維護5天,不能登錄,也看不到自己的購買記錄。”星事物受害者、大學生小張對一本區塊鍊錶示。

5月12日,星事物按時完成維護,星幣的分紅收益大幅降低。

以前,一個星幣每天的分紅是0.19元。而維護完成後,這一數字降到了0.002元,是原來的百分之一。

這意味著,星事物的回本週期,由原來的20天延長到了1900天。

“星事物跑路了!”小張這才意識到這一點。

他說自己在星事物上投了400多元。 “平台的提現門檻是20元,以前我每天都能提現一次,現在根本沒辦法了。”

在星事物APP上,學習資料不能退款,星幣也無法自由交易。這意味著,只要分紅驟減,玩家們就血本無歸。

為了安撫玩家情緒,星事物近期上線了“星幣兌換”功能,宣稱可以讓玩家用星幣兌換各類實物和虛擬商品。例如,300星幣可以兌換一年騰訊視頻會員,2000星幣可以兌換一台小米掃地機器人。

但小張表示,這不過是一個騙局。 “所有的商品庫存都是0,根本兌換不了。”

如今,星事物正在銷毀證據,刪除所有與資金盤相關的痕跡。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原“星事物官方”微博

圖片描述

“星事物官方”微博此前發布的宣傳圖片

就連玩家們購買的學習資料,也開始“消失”。大學生小賈對一本區塊鍊錶示,星事物通過百度網盤分享了學習資料給他。但如今,星事物取消了分享,網盤鏈接已經失效。

“現在我們根本聯繫不到星事物,客服電話打不通,QQ也聯繫不上。”小賈說。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滲入校園

星事物與常規資金盤項目最大的不同,是它的收割對象。

它的受害者中,絕大多數都是學生。一本區塊鏈聯繫到了近十位星事物受害者。除一位外,其他人全部稱自己是學生。

“我所在的星事物維權群有上百號人,絕大多數都是學生,從初三到大三的都有。”小賈說。

資金盤是如何盯上這些學生的?答案,是“網賺平台”(網絡賺錢平台)。

星事物受害者小張在北京上大學,每個月有一千多生活費及近千元的在校兼職收入。疫情之後,他只能在家上網課。 “兼職收入沒了,花唄卻必須得還。我沒辦法,只能在網上找兼職。”他說。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兼職平台上的星事物廣告

而在各類網賺QQ群、微信群中,這類項目的信息更是層出不窮。

“我就是在一個QQ兼職群裡看到星事物廣告的。各大兼職群、校園群,都有人發他們的廣告。”小賈說。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一些資金盤還殺入了校園,在校園週邊擺攤、發傳單,甚至深入宿舍打廣告,以送小禮物的方式,邀請學生掃碼註冊APP。一些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因此上鉤。

在星事物跑路後,一些星事物仿盤,比如“聯合創始”“星學院”“學霸區塊鏈”,也於近期橫空出世。它們的收割對象,仍然是學生。

以聯合創始為例,這一項目與星事物一樣,自稱是一個“自學平台”,可以“一邊學習,一邊賺錢”。它的模式與星事物如出一轍,唯一的區別是將“星幣”換成了“紅鑽”。一枚紅鑽的分紅仍然是0.19元。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星事物APP用官方公告恐嚇、嘲諷玩家

“連學生的錢都不放過,騙了錢還罵人,簡直是盤圈之恥。”阿東說,“操盤手們賭的就是學生被騙的錢少,膽子小,不敢報警、維權。 ”

事實上,確實有學生被操盤手的話術迷惑,放棄了繼續維權。

“官方說星幣只是一種營銷手段,沒有承諾過收益、保本,我只被騙了幾百塊錢,不知道能不能報警。”小張說。

一本區塊鏈調查發現,星事物官方確實沒有對星幣給出固定數額的投資、回報承諾。但這可能並不能成為操盤手逍遙法外的“免死金牌”。

“官方承諾拿出每天利潤的50%-80%進行分紅,可以被視作是一種約定或承諾。”萬商天勤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張烽律師對一本區塊鍊錶示,“撇開其他因素,僅就這一點而言,如果它沒有按照這一標準進行操作,就可能涉嫌欺詐。”

此外,星事物也可能涉嫌集資詐騙及傳銷。

星事物背後的幕後黑手,到底是誰?

一本區塊鏈發現,星事物曾經在各大APP商店上架了應用,其背後的主體公司是“福建千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及唯一股東是唐凱越。

而星事物受害者們則對一本區塊鍊錶示,星事物的支付寶賬戶,隸屬於“東莞多寶盒飾品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有一名監事名叫唐凱俊,與唐凱越僅一字之差。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福建千聯認證賬號在天眼查上嘲諷受害者

“用真實的企業信息做詐騙生意,這群人的膽子真大。”一位經偵民警對一本區塊鍊錶示。

他建議全國各地的星事物受害者盡快撥打110報警,向警方舉報福建千聯涉嫌詐騙。

只有這樣,他們的投資款才有追回的希望。

裸貸、電信詐騙……因為缺乏社會經驗,學生往往容易成為各種金融圈套的受害者。

如今,又多了一個資金盤。

*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一本区块链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