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本文來自編者按:本文來自編者按:本文來自
最近很多人都被灰度刷屏了。 GBTC平均每天超過1000BTC的入金速度,以及GBTC份額在二級市場的高溢價,確實是苦等牛市的我們最希望看到的。而根據灰度自己的披露,入金用戶又以機構為主,也無外乎各家媒體紛紛以類似《機構瘋搶籌碼GBTC淨值再創新高》的標題對這一現象進行報導。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GBTC的份額是不支持贖回的,但是可以在入金12個月後前往二級市場市場賣出。自從今年初灰度註冊成為一家SEC reporting company後,12月的等待時間被縮短到了6個月。而即便你不符合參與一級市場募資的條件,只要有一個美股賬戶,也能在二級市場交易GBTC,就跟買賣美股的其它股票一樣。
圖片描述
到目前為止,GBTC的AUM約為32億美元,有大約73%的份額在二級市場流通。雖然在二級市場流通的份額,大致上也是跟隨比特幣的價格走勢,然而相對比特幣的實際價格卻一直有著不少的溢價,通常超過20%,最高時曾達到132%。是什麼造成了這種供需失衡,價格嚴重偏離資產淨值的現象呢?
圖片描述
GBTC雖然不是ETF,但卻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可以在美股二級市場交易,追踪比特幣價格的投資產品。你只要有券商賬戶就能交易並持有GBTC,這在證券業非常發達的美國來說,確實要比前往專門的數字資產交易所另開設賬戶方便的多,後者你還要操心實物比特幣的存管問題。另一個原因在於納稅,每年的報稅季是美國持幣人最頭疼的時期,因為IRS的細則似乎一直在變。對於分叉幣、空投幣要不要報稅,他們甚至發布了專門的指導文件。而如果持有GBTC則完全沒有這麼麻煩,只要像其它股票交易一樣繳納資本利得稅即可。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寫到這裡我們知道,相對於持有實物比特幣的優勢,以及用戶的需求,讓GBTC一直維持著不小的溢價。那麼要解釋坊間流傳的“機構利用GBTC套利'割韭菜'”就很簡單了,即機構借入BTC參與GBTC在一級市場的私募,獲得GBTC份額,等待12個月(今年初開始變成6個月)後在二級市場賣出,然後再買入BTC還掉借款,那麼GBTC份額相對於BTC的溢價便是利潤部分。而我們知道,相對於GBTC的溢價,借入BTC的利息要低不少,這麼操作雖然有6個月的等待時間,但只要溢價還在,就是空手套白狼,沒有什麼風險。除此之外,機構還可以直接現貨買入BTC,入金獲得GBTC份額,同時用期貨開空套保。 GBTC解鎖後二級市場賣出,期貨平空,進行套利。
圖片描述
而根據灰度自己公佈的數據,2019年第二和第三季度的私募中,有超過70%的比例是客戶用自己持有的BTC置換GBTC份額,剩下不到30%的才是現金入金。這不免讓人懷疑,這麼高比例的BTC入金裡,有多少是進行套利交易的。雖然之後的季度報告裡,灰度不再公佈相關的數據,但是我們可以估計,BTC形式的入金,還是維持在相近的比例。此外,有人指出GBTC近半年來的強勁入金增長和灰度的兄弟公司Genesis Capital的貸款金額增長有很大的相關性,這無疑更加重了一些人對機構空手套白狼的懷疑。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