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本文來自互鏈脈搏(ID:HiveEcon),作者:元尚,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
互鏈脈搏(ID:HiveEcon)
但最近兩年,李小加力推港交所開展“數字資產”交易一事,仍未有實質性進展,他卸任後此項創新業務是否還能繼續推進,存在變數。
互鏈脈搏(ID:HiveEcon)
,作者:元尚,Odaily經授權轉載。
但最近兩年,李小加力推港交所開展“數字資產”交易一事,仍未有實質性進展,他卸任後此項創新業務是否還能繼續推進,存在變數。
互鏈脈搏(ID:HiveEcon)
二級標題
但最近兩年,李小加力推港交所開展“數字資產”交易一事,仍未有實質性進展,他卸任後此項創新業務是否還能繼續推進,存在變數。
5月7日,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集團(以下簡稱“港交所”)發布重磅消息:行政總裁李小加通知董事會,擬於現時合約在2021年10月底屆滿時,不再重續集團行政總裁合約。
二級標題
李小加在任的10年間,推動了香港交易所歷史上多項重大舉措,包括2012年收購全球最大的金屬定價中心倫敦金屬交易所(LME)、2013年成立場外結算公司、2014年推出“滬港通”、2016年推出“深港通”、2017年推出“債券通”。
“希望香港能夠趕上數字資產交易中心這班車,不要被拉下了。”香港金融專家、香港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陳家豪向互鏈脈搏表示。
二級標題
李小加的數字資產交易夢
李小加對於交易所如何發展,有自己的理論,即“錢”、“貨”、“場”三元關係。港交所的戰略固化圍繞錢(資金)、貨(產品)、場(功能)這三個核心元素來製定。
二級標題
內生性的增長是港交所更需要面對的。什麼樣的“貨”能夠帶來錢? 2018年年初正逢加密貨幣交易火爆。不知道是不是這給了李小加靈感,他看到了數據作為資產的價值。
二級標題
2018年11月,他在出席新加坡的論壇時表示,希望5年內見到香港成為國際第一家交易所,透過數據或更接近實體經濟的資訊做交易。同年12月他在香港出席另一個論壇時亦表示,該所正探討以數據為資產,並設立一個數據交易所的可能,成為一種新的交易模式或投資指標,不過因涉及私隱及保密問題,要考慮處理手法,亦要研究是否有其他替代品。
在此之後,李小加多次為港交所開展數據資產交易搖旗吶喊。最近一次是今年4月20日,李小加倡議並呼籲業界各路大軍聯手成立一個跨市場、跨領域、跨學科的“數據要素產業化聯盟”。
圖片描述
二級標題
事實上,數字或者數據這一資產類別已經被全球很多國家的證券交易者所認可。紐交所的母公司洲際交易所(ICE DATA)運營著包括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在內的23家全球性交易所,在全球較早開展了數字資產交易的相關服務,並在2018年成立了Bakkt的公司,專門從事數字資產交易。 2019年,倫敦交易所也設立專門從事數字資產交易的AAX交易所。
圖片描述
除了這些先行者,一些國家也希望在數字資產交易的浪潮中不落後於人,乃至彎道超車。
新加坡金管局從2015年開始研究數字資產交易,今年給予了一些數字資產交易所豁免權;立陶宛央行對數字資產交易所進行沙箱監管,部分交易所即將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