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半效應”失效,比特幣離初心越來越遠
互链脉搏
2020-05-13 01:06
本文约2230字,阅读全文需要约9分钟
從最初中本聰提出的電子支付系統,到底層公鏈,到如今的“數字黃金”,似乎每一次減半之前,比特幣的發展路徑都會面臨調整,而它所承載的價值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編者按:本文來自互鏈脈搏(ID:HiveEcon),作者:梁山花榮,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

互鏈脈搏(ID:HiveEcon)

互鏈脈搏(ID:HiveEcon)

從最初中本聰提出的電子支付系統,到底層公鏈,到如今的“數字黃金”,似乎每一次減半之前,比特幣的發展路徑都會面臨調整,而它所承載的價值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作者:梁山花榮,Odaily經授權轉載。

歷史並沒有重演,被寄予厚望的比特幣第三次減半,價格不漲反跌。

從最初中本聰提出的電子支付系統,到底層公鏈,到如今的“數字黃金”,似乎每一次減半之前,比特幣的發展路徑都會面臨調整,而它所承載的價值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二級標題

從最初中本聰提出的電子支付系統,到底層公鏈,到如今的“數字黃金”,似乎每一次減半之前,比特幣的發展路徑都會面臨調整,而它所承載的價值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二級標題

投資者總喜歡用過往減產的走勢和歷史數據來判斷比特幣未來的價格,但實際上,這種方式並不總是湊效。正如德國社會學和歷史學博士雷納·齊特爾曼在《富人的邏輯》一書中指出,如用後視鏡視角進行投資,以過去的數據作為未來投資的依據,必然會走進慣性認知誤區。

事實上,發展至今,比特幣的價格走勢已並非簡單依賴於供需變化,更多是取決於它背後所承載的價值。

從最初中本聰提出的電子支付系統,到底層公鏈,到如今的“數字黃金”,似乎每一次減半之前,比特幣的發展路徑都會面臨調整,而它所承載的價值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二級標題

三次減半,比特幣離它的理想越來越遠

在中本聰的白皮書中,比特幣最初的理想是成為一種基於加密證明而非基於信任的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用於取代互聯網商業中完全依賴金融機構作為可信第三方的電子支付方式。

基於這種共識和理想,比特幣吸引了一批信仰者,並且還催生了挖礦行業。

為了防止出現惡性通貨膨脹,白皮書不僅將比特幣的總量限定為2100萬枚,還設定了比特幣獎勵每210,000個區塊減半一次。

但當時,信仰者的共識是比特幣將會成為一種不必依賴信任的電子交易系統,用於取代全球金融機構作為可信第三方的支付手段,其未來的價值潛力充滿想像空間。

2012年11月,比特幣第一次減半,價格不斷暴漲,截至2013年4月9日,比特幣價格由減半前的7美元,漲至195美元,暴漲近27倍。

到了第二次減半2016年時,比特幣的競爭對手以太坊已經誕生了,它允許任何人能夠在平台上建立和使用通過區塊鏈技術運行的去中心化應用。

此時,比特幣承載的核心價值也發生了變化,儘管其TPS性能遠不及以太坊,但由於此前的“造富效應”,加上以太坊將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概念快速帶入大眾視野,比特幣作為底層技術公鏈的前景依然被看好。

二級標題

在前兩次減半後,史無前例的投資回報率吸引了大量的礦工、金融從業者甚至機構投資者的入局。再加之世界經濟環境的複雜多元化,比特幣承載的價值和主要功能再次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將比特幣定義為具有避險功能和收藏價值的“數字黃金”。

此時,比特幣的核心價值不再是簡單基於供需的變化,承載其價值的是“數字黃金”的故事是否完美,是否有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並且影響比特幣價格波動的因素更加複雜多元化。

從這次情況來看,比特幣的減半效應顯然是失效的。根據加密貨幣數據網站非小號顯示,截止13點,過去24小時,比特幣價格僅上漲0.24%。而且就在此次減半前兩天,還曾發生半小時暴跌1000美元事件。

從電子支付、到底層技術公鏈,再到“數字黃金”,比特幣的核心價值與主要功能也發生了三次變化,比特幣離它最初的理想也越來越遠。

第三次減半影響:挖礦業洗牌、投資者離場

圖片描述

互鏈脈搏注意到,比特幣第三次減半後,多個礦機已經觸及關機價位,其中包括最經典的螞蟻S9系列礦機或將永遠退出歷史舞台。另外,剛推出不久的新礦機螞蟻S17系列,神馬M31s系列等每日淨收益已不足10元。螞蟻礦機T17、神馬M21s、芯動T3、阿瓦隆A1045等多個礦機已達到關機幣價。

圖片描述

互链脉搏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