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本文來自區塊律動BlockBeats(ID:BlockBeats)編者按:本文來自
區塊律動BlockBeats(ID:BlockBeats)
區塊律動BlockBeats(ID:BlockBeats)
編者按:本文來自
區塊律動BlockBeats(ID:BlockBeats)
區塊律動BlockBeats(ID:BlockBeats)
編者按:本文來自
區塊律動BlockBeats(ID:BlockBeats)
區塊律動BlockBeats(ID:BlockBeats)
,作者:0x29、0x66,Odaily經授權轉載。
門頭溝交易平台MT.Gox,誕生的比以太坊還要早,按理說,這家因為暴雷停服的交易平台應該像同期區塊鏈的項目一樣,早就不該在投資者關注範圍之內了,但現實不然,從幾年前遭受損失的老玩家,到今年新入場的韭菜,都不得不對這家曾經佔全球比特幣交易量80% 的交易平台時刻關注。
原因很簡單,老玩家等著賠錢,新韭菜怕砸盤。
6 年前,火幣、OKEx 還遠不是現在的體量,作為當時加密貨幣交易平台的絕對頭部平台,門頭溝交易平台自曝丟失85 萬個比特幣,一舉震驚世界。現在看其當時的表現不亞於瑞幸咖啡自曝營業額造假。瑞幸造假22 億接近其年營業額的一半,而門頭溝丟失的85 萬個比特幣佔當時比特幣流動量的7%。瑞幸股票大跌80%,門頭溝讓比特幣這個全球商品直接跌了20%。
交易平台發生暴雷事件,其實這幾年也見怪不怪,FCoin 就是眼前的例子,受害者使出渾身解數,能把資產拿回來的概率有多大?隨著時間推移,「自認倒霉」或許是大多數人不得已的選擇。
不過,門頭溝雖然暴了加密史上最嚴重的雷,但並沒有讓受害者失去希望,甚至有些受害者還在感謝門頭溝,長時間的賠付過程,反而讓他們被動持倉。
從宣告破產清算到給出賠付方案,整個過程膠著了六年,門頭溝並不是說不還錢,只是債務和償付方案的確認過程,難度太大。
上週,原定於月底要向法院提交的賠償方案,在僅差臨門一腳時,又推遲了四個月,又要等到今年七月才出結果。
6 年,讓門頭溝從一個交易平台轉變成了手持十幾萬枚比特幣的託管機構,它也一直「威脅」加密行業多年,等到最終的償付方案落地,加密市場會不會迎來瘋狂的「砸盤」?
我們先從債權人的角度看問題。
「感覺像是天上掉了一筆錢」
「因為當時它是市面上深度高、交易量較大的交易平台,還可以直接綁定銀行卡購買,所以就用了Mt.Gox。」2013 年4 月,還在美國的DappReview 創始人牛鳳軒從朋友那裡聽聞了比特幣,眼看著比特幣價格從幾十美金漲到250 美金,他很快進場了。
比特幣的表現沒有讓他失望,從當年下半年到12 月,比特幣價格從100 多美金,一直飆漲到1000 美金,這時候,牛鳳軒逐漸將幣轉到Coinbase,原因是覺得門頭溝的界面「實在太醜,感覺是十年前的網站」。沒想到,這不經意的騰挪讓他躲過一劫。
2013 年年底牛鳳軒開始「轉戰」Coinbase,測試轉幣截圖
2014 年年初,門頭溝突然傳出「提現延遲」和「瘋狂擠兌」消息,2 月25 日,一份名為「危機應對草案」(Crisis Stategy Drafy) 的內部文件流出,文件中稱「我們在一次重大比特幣失竊案中,被盜了744408 枚比特幣。」一時間流言四起、人心惶惶,隨後官方宣布被盜,確認丟失的資產中除了提到的比特幣外,還有平台的10 萬枚。
85 萬枚比特幣,占到當時流通量的7%。雖然後續從冷錢包找回了約20 萬枚,但杯水車薪,用戶在平台的資產,可以說一夜之間「灰飛煙滅」。
據了解,門頭溝平台的受害者大約有十幾萬人,其中中國用戶占到了三四成,而且受害者中,不少是大戶,其中最嚴重的受害者,丟失了4 萬個比特幣。
牛鳳軒得知消息後,還算鎮定,經過前段時間的轉移,他在門頭溝的賬戶已經不到十個幣了,損失不算慘重。
而另一位投資者周嵐(化名)在門頭溝平台有幾百個幣,一個都提不出來。其實他早已發現門頭溝提幣困難,但發現時也已經來不及操作,在看到門頭溝自曝消息後,他迅速將賬戶裡的其他幣全換成BTC,總計共有幾百枚。
部分拿不回資產的投資人將門頭溝和其CEO Mark Karpeles(法胖)告上了法庭,東京地區法院在接受起訴同時,委託律師小林信明作為清算託管人。償還計劃是用平台裡還剩下的大約價值20 萬個比特幣賠付,而這20 萬個比特幣,就是二級市場擔憂的巨量比特幣拋盤,長期以來被看作加密市場隱形「炸彈」存在。
「當時檢察官問過我們,是選擇法幣賠付還是比特幣賠付,我選擇了比特幣。」週嵐說。這次賠付方案有兩種選擇方案,賠幣或者賠錢。錢從哪裡來?
「其實,在2017 年比特幣較高點的時候,檢察官賣了大約7 萬個幣。」週嵐告訴我們,顯然,大部分法幣賠償的資金來源於此。
根據公開文件,律動BlockBeats 發現門頭溝從2017 年12 月到2018 年3 月7 日期間,出售了35841 枚BTC 與34008 枚BCH,共計入賬429 億日元(約3.83 億美元)(1);從2018年3 月7 日到6 月22 日,賣出了24658 枚BTC 與25331 枚BCH,共計變現259.76 億日元(約2.31 億美元)(2)。
根據公開信息,第一次拋售前,破產基金會擁有166334 枚比特幣、168177 枚BCH(1),算上第二批拋售後,剩餘數量與公開的冷錢包地址數字相差不大(多餘的部分可能被存在其他地方)。目前來看,門頭溝平台的錢包地址中,還有14 萬個幣左右。
現在賠付方案依然沒有確定,誰也不知道最終結果,同樣選擇用法幣賠付與用幣賠付的比例也不得而知。週嵐自己粗略地算了一筆賬。
法幣賠付是按照當時出事時價格來陪,賣了7 萬個幣到手6 億美金,基本上可以覆蓋了當時丟幣數量的總法幣金額4.75 億美金,這就可能導致會有很多人選擇用法幣賠付;而選擇用幣賠付的受害者,可能會獲得比預計更多數量的幣。一切尚未蓋棺定論,答案今年7 月才會揭曉,「可能(選擇法幣與比特幣的賠付受害者比例)一半一半吧。」
但就律動BlockBeats 了解,部分受害者對於賠付方案基本還是滿意的。出事6 年後,還能有望得到賠付,「讓我感覺像是天上突然掉了一筆錢下來」,用牛鳳軒自己的話說,這份賠付方案「非常良心」。
誰會砸盤?
在梳理砸盤的問題上,不得不提到這起事件中的第三方機構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
據報導,從2017 年開始,一個名為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堡壘投資集團)的加密投資機構就開始根據公開的門頭溝債權人信息,給不少投資者發去了電子郵件,甚至紙質文件,試圖以一定的價格「收購」他們門頭溝賬戶上的「比特幣」。
週嵐不止一次收到Fortress 的電郵,他甚至在今年三月收到了對方從海外寄出的打印版紙質文件,「他們挺執著,雖然花不了多少錢,但功課做的挺足。」
門頭溝債權人收到的電郵
根據他的介紹,如果同意轉讓,雙方會簽署一份協議,屆時Fortress 可能會與幫助門頭溝清算的交易平台(注:目前尚未披露哪家,此前小林賣出比特幣的平台Bitpoint 於去年7 月被盜數千萬美金資產,並因此整改)聯繫。 「如果有人急著用錢,或者不願意等到賠付那天,很有可能同意轉讓。」
雖然多次收到邀約,週嵐並沒有同意,不過他猜測,「應該會有同意的投資者。」去年9 月,Mt. Gox Legal 網站創始人Andy Pag 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已經按照600美金的價格轉讓了比特幣,他透露,這是一家總部位於紐約的投資公司。
律動大膽猜測,這家公司極有可能就是Fortress:Fortress 總部位於紐約,地點符合;2019 年3 月,Fortress 就曾出價600 美元收購這部分比特幣,價格符合。去年7 月,Fortress 把價格漲到了900 美元,到了12 月份,他們開價755 美元,而今年2 月,這個收購價格則漲到了約1300 美元(3)。從價格來看,出價基本按照比特幣價格的走勢,再進行相應的「折價」。
目前我們並不清楚Fortress 成功收購了多少比特幣,但由於不同時間段出價不同,成本不同,而這家機構的套利收益,或許到門頭溝真正賠付的那天才會顯山露水。
而拿到賠付的受害者們,他們怎麼看?
「繼續當holder」。這是牛鳳軒的答案,同樣,這個答案也代表了律動BlockBeats 接觸的幾位債權人中,他們都表示會繼續持有。
曠日持久的賠付過程,反而讓不少投資者變成了持幣者,「被我轉到Coinbase 的幾十個幣,早在2014 年就被以400-500 美金的價格賣掉了。」如果門頭溝沒有倒閉,牛鳳軒那幾枚比特幣或許早就被賣掉,也不能保留至今。
但是比特幣的其他分叉幣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