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本文來自DeepChain深鏈(ID:deepchain-eva),作者:門人,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
DeepChain深鏈(ID:deepchain-eva)
DeepChain深鏈(ID:deepchain-eva)
編者按:本文來自
DeepChain深鏈(ID:deepchain-eva)
,作者:門人,Odaily經授權轉載。
犯罪分子在Telegram上建立按等級付費的私密聊天室,圍觀分享女性甚至未成年女被性剝削、性虐待的殘忍內容。 70多位受害者,26萬圍觀者……
如果不是“N號房”事件,很難想像一款通訊軟件竟然藏匿瞭如此多不為人知的暗黑秘密。而事實上,媒體所曝光的“N號房”還只是Telegram上違法犯罪的冰山一角……
二級標題
當“N號房”事件曝光後,血與淚的殘酷的事實讓人們重新審視這個崇尚自由主義的創始人以及注重隱私保護的Telegram,同時也將技術、自由與邊界的問題擺在檯面上。
二級標題
當然轉發這些兒童色情內容的背後也隱藏著利益訴求。這些人利用兒童色情信息將目標用戶引流到他們的私人頻道。而頻道裡留下下載鏈接,當有人通過下載鏈接下載內容時,這個下載平台就會給他們相應的獎勵。
圖片描述
除了色情內容之外,Telegram還聚集了其他各種各樣不勝枚舉的違法犯罪活動,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這裡就是不受監管的法外之地。
圖片描述
Telegram上“社工庫”的黑產業務範圍
圖片描述
比如說,你只要支付一些錢就可以輕鬆獲得一個人身份證信息、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
圖片描述
Telegram上販賣槍支的信息
Telegram之所以對恐怖組織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為其加密和“頻道”特性,允許用戶向無限數量的訂閱用戶廣播。既躲避了政府的監管和追踪,同時又能夠向數以萬計的用戶宣傳ISIS。
二級標題
儘管目前Telegram對於恐怖組織的頻道進行了封殺,創始人也公開表達對恐怖主義的不容忍態度。但要知道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Telegram對於ISIS這種恐怖組織的頻道一直是放任的態度。
二級標題
Telegram創始人的傳奇發家史
圖片描述
如果說Telegram裡的違法犯罪讓你“大開眼界”的話,那它被創立以及迅速崛起的故事更讓人嘖嘖稱奇。
圖片描述
Telegram創始人帕維爾·杜羅夫
圖片描述
比如,將10萬盧比的現金折成飛機從窗口往外扔,嘲諷Facebook配合俄羅斯政府自我審查,拒絕有關部門關閉VK上普京反對團體主頁的要求……
帕維爾·杜羅夫開心地向窗外扔現金折成的飛機
圖片描述
甚至在2014年,當俄羅斯安全部門要求其配合調查一位烏克蘭活動家的個人信息時,帕維爾·杜羅夫竟然將安全部門的文件掛在了網上,並用兩張穿著帽衫的寵物狗的照片來回應。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被帕維爾·杜羅夫掛在網上的安全部門的文件
圖片描述
用穿帽衫的狗回應有關部門
當然,帕維爾·杜羅夫的“刺頭”行為惹怒了俄羅斯監管部門,被請去喝茶是家常便飯,更有甚者還出現了莫須有的交通逃逸指控。
總之,胳膊擰不過大腿,VK的股權在之後慢慢被親俄羅斯政府的基金所收購,帕維爾·杜羅夫雖然掛著創始人和CEO的名頭,但逐漸失去了掌控權。
於是,在2014年,帕維爾·杜羅夫賣掉了手裡的股權,辭去了CEO的職位。
在離開VK前,他就組建了一支有12個工程師的小團隊,研發了一款能夠不被監管、保障用戶隱私安全的通訊軟件,也就是Telegram。而這款軟件的初衷是,帕維爾·杜羅夫發現自己與哥哥的通話總是在警方的監控之下,想要擺脫這種狀況。
憑藉著極高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以及無廣告、簡潔快速等優勢,短短8個月的時間,Telegram就收穫了4000萬的用戶。
雖然VK被俄羅斯政府“幹掉了”,但Telegram這架承載帕維爾·杜羅夫自由意志的飛機開始起飛。
圖片描述
雖然在反叛的道路上,帕維爾·杜羅夫吃了不少苦頭,但當俄羅斯因其不配合而封殺Telegram時,帕維爾·杜羅夫還是選擇了正面剛——發動支持Telegram的用戶在莫斯科市中心扔紙飛機表示抗擊。
圖片描述
二級標題
帕維爾·杜羅夫在推特上感謝參與“紙飛機運動”的用戶
不過雖說如此,Telegram還是被俄羅斯、伊朗等國家接連封殺。
二級標題
發幣募資17億美元,“史上第一ICO”
2017年,區塊鍊和加密貨幣發展勢頭迅猛,Telegram也宣布推出TO(Telegram Open Network),一個對標以太坊的區塊鏈操作系統。
Telegram的官方代幣名為GRAM,據Telegram前僱員Anton Rozenberg透露,TON會幫助被政府壓迫的人通過通訊應用進行資金的自由轉移。
一個擁有2億用戶的,全球最大的加密通訊軟件要發幣了?不僅僅是加密貨幣領域,就連傳統資本圈也紛紛投來目光。
於是,在短短的兩個月,Telegram就募集了17億美金,包括Benchmark、紅杉資本在內的170多個頂級投資機構和投資人向Telegram“撒錢”。據說,就連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的遺孀都參與其中。
甚至因為Telegram熱度太高還引發了一系列的打著其名頭的私募代投騙局出現。總而言之,在當時,Telegram是當之無愧的“史上第一ICO”的項目。
不過雖然募到了錢,但發幣卻遭遇波折,美國監管部門成了Telegram的攔路虎。而近期美國地方法院就裁決要求Telegram停止發行其代幣GRAM。
雪上加霜的是,有媒體報導已經有至少10名投資者希望撤出拿回投資。
也就是說,募來的17億美金面臨著退回的風險,很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2019年Facebook Libra發幣的消息轟動一時,甚至驚動了美國國會。在很多人看來,相比Facebook,Telegram發幣更合理也更合乎邏輯。
一個是推崇“隱私安全”的加密通訊軟件,一個是信仰“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兩者有著共通的氣質與基因上的契合。
當然,更為實際的是,一直以來,Telegram都以非盈利的模式運作,也就是說,是帕維爾·杜羅夫掏腰包做公益支撐這個項目活下來。
擁躉者眾多,用戶叫好,但不掙錢,這是擺在Telegram面前的問題。
目前Telegram發幣之路依舊前途未卜,但不論發幣成功與否,Telegram都與幣圈牢牢地綁在了一起。
畢竟一直以來Telegram就是幣圈的“寵兒”,幾乎每一個區塊鏈項目、每一個交易所都會建立自己的電報群,這是行業共識同時也是業務的標配。
二級標題
原因在於,除了安全性和隱私性以外,Telegram比微信等軟件更加簡潔方便,同時也能夠容納更多的用戶。只要有外部鏈接就可以輕鬆加群,而每個群可以容納上萬人。
據說“比特幣首富”李笑來在很長一段時間對於Telegram十分著迷。
二級標題
技術、自由與邊界,Telegram迷思
違法犯罪、自由主義、隱私保護、加密貨幣,有太多的關鍵詞盤旋在Telegram頭頂。
“從歷史來看,科技越發達,個人隱私會越少。人們在獲取便利性的同時,其實也在不知不覺地一點一點把自己的隱私範圍縮小。”微信創始人張小龍在談及科技與隱私時這樣說到。
匿名、加密等特性放大了人性之惡,開出了罪之花,結出了惡之果。
張小龍說的不錯,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巨頭公司掌握的用戶數據和隱私也就越來越多,一切都在潛移默化中發生。
美劇《矽谷》裡主角Richard對互聯網巨頭的痛斥振聾發聵。
匿名、加密等特性放大了人性之惡,開出了罪之花,結出了惡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