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荊凱,Chintai、eos42 中國區負責人。
Steem 分叉事件背後,區塊鏈治理爭議的主題隱隱顯現:當野蠻人來敲門,資本與社區,誰是贏家?如何在無法避免的分歧發生之後,找到各自合適的去路?
這個問題,並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
一、Steemit易主
一、Steemit易主
產權界定不清,是Steemit 權力鬥爭的導火索。
折價收購Steemit 後,孫宇晨沒有想到Steem 社區迎接他的不是鮮花和掌聲,不是STEEM 或波場代幣的應聲而漲。而是一堆棘手的麻煩,爭議,和曠日持久的權力鬥爭。
產權界定存在爭議,是此次Steem 衝突事件持續加碼、Steem 社區成員以硬分叉方式出走的本質原因。
具體而言,此次Steem 紛爭背後的核心問題是:原先Steemit 公司所持有,通過預挖獲得的部分Steem 代幣,是否與其他Steem 代幣擁有相同的權利?
簡單來說,Steem 是一條內容垂直公鏈,Steemit 這個產品是Steem 公鏈上的一個DApp,也是Steem 公鏈的門戶網站、訪問入口之一。同時Steemit 團隊也是Steem 公鏈的創始團隊。 Steem 公鏈上類似Steemit 這樣的訪問入口,還有SteemPeak 等一眾區塊鍊網站。
對Steem 社區而言,儘管Steemit 團隊是Steem 區塊鏈的創始團隊。但是Steemit 手中這一筆總量為6500 萬的STEEM 代幣,是Steemit 公司預挖所得,不可以享有同等的投票權,而應當鎖定。
在孫宇晨敲開Steem 社區大門,宣布波場收購Steemit 之前,Steemit 公司跟Steem 社區達成約定,這部分代幣作為開發與營銷基金之用, 不參與Steem 鏈上投票,也因此無法跟其他STEEM 代幣視作一致。
然而Steemit 公司易主之後,原先的暫時平衡被打破。圍繞原先歸屬Steemit,現在為波場所擁有的這部分代幣,社區與孫宇晨之爭,就此浮現出來,一起來看下主要的幾個事件:
2016 年Steem 區塊鏈上線時,創始團隊預挖了大量的代幣(6500 萬枚,約為總量的20%)。這部分代幣的地位,一直存在爭議。
2 月14 日,孫宇晨所在的波場收購Steemit 公司,預挖的6500 萬枚爭議STEEM 代幣為孫宇晨所有。這一天,也是EOS 社區發布類似Steemit 產品-- Voice 的日子。
2 月24 日,社區部署軟分叉22.2,旨在凍結孫宇晨所持有、原先歸屬於Steemit 公司的6500 萬枚STEEM 代幣。
3 月2 日, 孫宇晨通過三家交易所幣安、 火幣和Poloniex 實施反擊:交易所動用用戶存入的Steem 代幣參與投票,撤換反對意見的節點,導致Steem 區塊鏈上節點(見證人)大換血,前20名見證人均被替換。
此後,新任Steem 見證人部署軟分叉22.5,撤銷了社區2 月24 日的修改,解鎖了孫宇晨被凍結的代幣。對此,孫宇晨稱之為:"我們希望保護私有財產的神聖性和所有人的利益不受惡意黑客的侵害。"
在此期間,社區和孫宇晨之間口誅筆伐不斷。 Steemit 公關宣傳主管Andrew Levine 在內的數位高管離職,Steem 社區多個DApp 宣布關閉服務。
輿論風口浪尖之上,交易所迫於壓力陸續退出權力爭鬥,降權贖回STEEM ,孫宇晨所控制節點漸落下風。
3 月17 日,Steem 見證人、blocktrade 交易所創始人Dan Notestein 發布聲明稱:將於3 月20 日發起Steem 區塊鏈硬分叉,分叉之後的區塊鍊為Hive。保留原先的所有賬號、內容,並對Steem 賬號1:1 空投Hive 代幣。不過,交易所想要獲得空投,需要聯繫Hive 團隊;Steemit 賬號,及孫宇晨所有的部分代幣,將無法獲得空投代幣。
幣安、火幣等交易所相繼發佈公告,宣布支持Steem 硬分叉升級,按照1:1將Hive 代幣發放給STEEM 代幣持有者。
3月20日,Steem 的硬分叉-- Hive 區塊鏈正式上線。
截至目前,仍未見到孫宇晨和波場對此的回應。下一次爭戰是否仍在醞釀,我們不得而知。不過Steem 社區此次爭端事件,為區塊鏈思考者們提供了鮮活的案例,在區塊鏈治理的歷史中,也許會為Steem 分叉事件記上一筆。
二、分叉無法挽救Steem
分叉可以解決分歧,但無法挽救Steem。
分叉是區塊鏈世界之中的天然權利。區塊鏈項目源代碼開源,無論何人,對於任何區塊鏈項目,都可以進行分叉。
儘管“可以隨意進行”,但分叉仍有一定成本,往往在區塊鏈社區內部產生重大分歧,無法在既有遊戲規則之內繼續共存時才會使用硬分叉方式。如同ETC 之於ETH,BCH 之於BTC 。
此次Steemit 公司新任掌門人孫宇晨,和Steem 社區存在重大分歧,爭議、爭鬥之下,分歧演變為軟分叉爭鬥,最終通過硬分叉上線Hive 區塊鏈的方式,宣告決裂。
針對Steem 分叉,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認為:看上去這會是區塊鏈治理歷史中一個潛在的分水嶺,有積極意義。如果Hive (分叉鏈)超過STEEM (原鏈),這將證明社區才是統治者,沒有人能收購社區。
分叉有可能解決分歧,當遊戲各方參與者存在分歧,通過協商對話已無法解決,硬分叉成為了解決分歧的最後手段:從此之後,一別兩寬,各自安好。
Steem 區塊鏈上預挖STEEM 代幣部分未得到清晰界定:這部分代幣身份不明、名分未定,在Steemit 收購之前,就已經在社區引發持續爭議。孫宇晨和波場的到來,引爆了這一定時炸彈。
代幣是區塊鏈社區不可缺少的部分,共識是區塊鏈社區的靈魂。而當社區就代幣所代表的價值產權界定出現分歧之時,所帶來的劃定產權邊界的爭鬥,將會以損傷區塊鏈社區共識為代價。
對於新入局的投資者孫宇晨而言,我們無從得知在收購敲定之前,是否對Steemit 進行盡職調查,知悉預挖代幣這一燙手山芋的存在。儘管通過種種方式試圖奪回資產控制權,不惜借助交易所盟友的力量扭轉乾坤。但無論結果如何,都已然同社區諸多原有參與者勢同水火。至於孫宇晨心裡苦不苦,只有此心自知了。
對於區塊鏈項目Steem 原先的利益相關者--見證人而言,這一筆預挖代幣妾身未明,其約束力僅限於資產原先主人的“意圖”,而不具備任何實質的約束力。很難說Steem 社區的擔憂是杞人憂天,畢竟只要孫宇晨願意,隨時可以動用這筆資產進行投票,原先界定代幣用途的口頭約定,無法約束新來的Steemit 掌門人。
作為軟分叉限制方案的提出和實施者,社區見證人所給出的理由就是:擔憂孫宇晨及波場入場,會動用這一20% 的代幣,造成對Steem 區塊鏈空前的控制權,甚至將Steem 併入波場之中。
對Steemit 的出售者、前CEO Nate Scott 而言,此次Steemit 出售,很可能將成為他最後一次參與項目併購的機會。 Steemit 面臨嚴重資金困局,以出售方式退出,是一筆不錯的交易,但由於這一筆未定風險資產的存在,無論是否曾與孫宇晨言明,對此後聲譽,仍是一筆不小的打擊。
一系列爭議和問題,也由此而來:
Steem 區塊鏈驗證節點、見證人是否有權利通過軟分叉方式變更原有協議,凍結孫宇晨所購買的這部分代幣資產?
用戶存入交易所的代幣,其所有權如何界定?交易所是否有權力動用用戶資產參與區塊鏈治理,改變區塊鏈項目走向?
孫宇晨是否有權、又是否應當打破原有格局,將存在爭議的這部分代幣參與投票,改變社區慣性?
作為Steem 持有者和Steemit 網站的普通用戶,此次紛爭之後,又該何去何從?
通過硬分叉方式,Steem 社區與孫宇晨就未定產權的這部分預挖代幣作出了結:Hive 分叉鏈上,再無此筆代幣存在;而原有Steem 區塊鏈上,孫宇晨可以自由使用這一筆STEEM 代幣資產。
然而,娜拉出走之後,怎麼辦?
三、分叉背後,沒有人是贏家
一棟出現大裂縫的房子,無法住人。硬分叉後,即便是Steem 區塊鏈原鏈,也不再是當初的樣子:當一條鏈上社區的比例被削弱,而新掌門人與社區之間以權斗方式開場,Steem 鏈上的博弈格局已然變更。
Steem 和Hive 未來之爭,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本質上仍是對存量資源的爭奪。
1、大前提:漸入疲怠的Steem
關鍵在於Steem 已經不再年輕,經過了4年的發展,儘管Steemit 等網站位居一線區塊鏈內容社區之列。但不得不面對的尷尬現實是,社區疲態已現,在用戶拉新方面已然乏力。
僅以Steem 的主要流量入口Steemit 為例,過去一年來,排名持續下跌。創建於2016年,Steemit 的排名,目前為17222 :
Steemit 排名走勢:
Steemit 網站流量情形:
作為對比,我們可以看下2 月14 日開啟內測的EOS 版Steemit -- Voice 的表現(相比Steemit,Voice 設置的門檻更高,採取了邀請制,且採取KYC 用戶認證,才可以使用) ,目前排名位居76530 :
除了Steem自身產品所處的生命週期的影響之外,受區塊鏈部落主義情緒主導, 分叉之後可以預見各自社區的支持者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持續爭鬥,而非積極的社區建設上。分叉之後的Steem 或Hive,或許以為可以通過爭鬥奪得勝利,然而沒有人是贏家。
無論是Steem 還是Hive,儘管此刻的戲劇性故事引發媒體和社區高度關注,曝光度驟增,但Steem 社區共識塌陷會繼續。當抵抗者運動走過激情高昂的高光時刻, Steem/Hive 社區不得不正視,在熱度退散之後,能夠決定項目命運的,仍離不開:見證人、開發者、用戶、資金。
無論是Steem 還是Hive,均前途未卜,難關重重。
2、Hive 面臨的困局
3月18日,Steem 硬分叉主導者之一、排名前列的見證人節點BlockTrades 發文:為何我們不會向孫宇晨妥協?
文中提到:
區塊鏈行業,一直將Steem 看作Dan Larimer 失敗的項目,一直被大部分人所忽略。現在,我們有機會向大家展示,我們所擁有的社區遠不止這些。借助於新的代幣,我們能夠重新崛起,成為去中心化區塊鏈開發的主導者。
除此之外,為了展示給用戶信心,Hive 也列出了社區資源正積極湧向Hive :
目前有超過30 名經驗豐富的開發者為新的生態系統做出貢獻,還有許多致力於Hive多方面的社區成員。這些個人將來可能會通過他們自己的賬戶宣布他們的參與。這是一個真正的社區努力,因此對所有人開放。
對於新鏈Hive,儘管向後兼容Steem 所有的賬戶與內容記錄且得到許多見證人節點、用戶表態支持,儘管在分叉爭議期間,獲得了海量關注,儘管已有包括幣安、火幣在內的交易所宣布支持將硬分叉後的Hive 代幣分發給用戶。但作為一個新平台,除了忠實的擁護者態度堅決的轉向Hive 之外,還有許多麻煩:
作為Steem 上第一大入口的Steemit ,很顯然不會支持Hive 區塊鏈。
用戶存在平台粘性,在孫宇晨與Steem 社區爭鬥之中,仍然有大量普通用戶並不關注和深度參與,仍會習慣使用原先平台。 Hive 並未帶給這批用戶足夠的吸引力。對新用戶來說,Hive.blog 也並沒有超過Steemit 的明顯吸引力。
見證人及社區生態的分裂,短期或至少中期內,Hive 仍無法與Steem 比肩。 Hive 與任何新平台一樣,仍然面臨項目冷啟動初期所需要解決的一系列問題:品牌打造、吸引用戶、開發生態塑造。
資金問題將會成為Hive 社區需要正視的問題。隨著Hive 代幣未來逐漸上線更多交易所,這一問題可能得到些許解決。社區驅動之下的開發方面,Hive 宣布創建了DHF(Hive 開發基金),激勵用戶開發。然而DHF 的基金如何合理運用,是否能夠產生足夠激勵推進社區持續發展,仍是難題待解決。
儘管Hive 團隊雄心勃勃,致力於為Steem 社區成員打造新家園。但是羅馬建成非一日之功,運營打造區塊鏈內容平台和新的垂直區塊鏈,並非易事。 Hive 社區面前,有重重險關要過。
3、Steem:將無可避免波場化
權力格局已變,Steem 姓孫已無可挽回。
分叉之後,波場控制了Steem 20% 以上的代幣,社區原先反對者出走,也讓波場系的控制權進一步得以放大。現有見證人多為孫宇晨盟友及嫡系節點,權力的天平進一步向波場系傾斜,也意味著,Steem 將無可避免地波場化。
對比Steem 見證人列表,與Hive 列表可見,見證人的分化情形一目了然:
社區此前的擔憂,在權力集中化、失去製衡的格局下,更有可能成為現實。 Steem 的波場化,將不是可能與否的問題,而是何時進行的問題,對此不妨查看BitTorrent 的例子。
2019 年1 月28 日,波場收購BitTorrent(“BT”下載發明者)後發行BTT 代幣,在幣安的眾籌平台開放眾籌。據Odaily 報導:“波場收購BitTorrent 後,孫宇晨曾對外宣稱,BT 與其超過十億的全球安裝用戶正式成為波場生態的一部分,波場生態正式成為全球最大的去中心化互聯網生態。”
而在波場對BitTorrent 的收購完成後不久,包含BitTorrent 發明人Bram Cohen 在內的多名高管辭職出走,對波場投了不信任票。
分叉之後,隨著孫宇晨與波場的進一步操作導致Steem 進一步波場化,社區開發者大批出走,而擅長營銷、在技術方向上沒有太大亮點的波場團隊,是否會為Steem 注入足夠的開發力量,將是Steem 的不穩定因素。
4、普通用戶何去何從?
沉默用戶,從來是一個社區之中的常態,尤其在面臨重大分歧、不得不用分叉這樣絕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關口。對於用戶來說,從來面對的都不是Steem 或者Hive 區塊鏈本身,而是通過類似Steemit、SteemPeak 這類網站作為入口,發帖,評論,點贊,參與區塊鏈內容生態。
在分叉之後,兩條鏈上的新增內容互不相通,這些訪問入口,支持Steem 還是Hive 區塊鏈?同時作為社區生態一部分的DApp 應用,是選擇留守,還是選擇遷移至Hive?作為普通用戶,在網站上使用,所獲得的是哪種代幣,Steem 還是Hive?
就廣義的Steem 社區而言,普通用戶將面臨諸多迷惑,“乾脆兩者都不用,過段時間再說”,有可能會成為驅動用戶出走的誘因。
四、小結
四、小結
四、小結
預挖代幣的產權界定不清,新掌門人孫宇晨與社區難成共識,最終Hive 與Steem 通過分叉方式分道揚鑣。然而,一切也只是剛剛開始,未來我們會見到更多的故事上演。
無論結局如何,這次紛爭之後,已經顯露疲態的Steem 品牌是加速衰敗,還是會迴光返照?而新分叉的Hive,能否如其所願,快速發展?尚未可知。
可以預見的是在區塊鏈內容領域曾經風騷一時的內容平台,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難以獲得二次發育的機會。
對了,針對Hive 硬分叉Steem,截止到行文時,我們還沒有見到來自孫宇晨的進一步動作。
你猜,會是拿出孫家祖傳的一百萬麼?
-END-
聲明: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區塊鏈研習社(公眾號)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