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本文來自鏈內參(ID:lianneican),作者:內參君,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
鏈內參(ID:lianneican)
,作者:內參君,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
鏈內參(ID:lianneican)
,作者:內參君,Odaily經授權轉載。
二級標題
鏈內參(ID:lianneican)
,作者:內參君,Odaily經授權轉載。
對於那些不熟悉比特幣貨幣的人來說,可能還沒深入了解過比特幣的經濟模型。當一個比特幣區塊被成功開採時,比特幣會獎勵礦工。每隔四年左右,保護比特幣交易賬簿的ASIC電腦的採礦報酬就會減半。這個過程被硬編碼到Satoshi的比特幣協議中,以便在2140年之前控制通貨膨脹,那時所有的比特幣都將被開采出來。
二級標題
尤其是前兩次比特幣在獎勵減半前後的表現,更值得我們關注。中國有句古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隨著第三次比特幣獎勵減半的日期日益臨近,比特幣如今的表現真的已經窮途末路了嗎?在做這個判斷之前,不妨深入研究一下,以便在重大事件後更好地傳達對未來的預判。
二級標題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比特幣應運而生。為應對貨幣發行中心化的不透明、不可控。 “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基於區塊鏈技術模型提出了比特幣的設想。 2009年1月3日,中本聰在芬蘭赫爾辛基某小型服務器中挖出50枚比特幣,比特幣從此登上貨幣市場舞台。
第一枚比特幣誕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雖然參與“挖礦”的人員越來越多,但比特幣並沒有任何市場價值,直到2010年5月21日,美國程序員拉絲勒用一萬枚比特幣換取了兩款披薩餅,折合市場價30美元。 “史上最貴披薩”事件標誌著比特幣開始有了市場價值,按披薩價格折算,比特幣的初始價格是0.003美元,折合人民幣1.88分。
新世界的大門打開了,比特幣產生價值後,挖礦熱度持續走高。 2010年11月,當時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平台Mt.Gox上單枚比特幣價格已突破0.5美元,比初始價格上漲約167倍。
二級標題
歷史上的比特幣減半事件
二級標題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比特幣的市場趨勢一直是積極的。事實上,2012年11月28日,也被稱為“2012年減半日”,比特幣的區塊獎勵從每天50個比特幣減半到每天25個比特幣,這是比特幣第一次被定義為稀缺性資產,其結果是推高了價格。如下所示,這個過程每210,000個塊發生一次。
比特幣vs區塊獎勵
比特幣每210,000塊獎勵一次
二級標題
然而,在此之前,比特幣在2010年至2011年底之間經歷了兩次泡沫,之後出現了熊市。就在這個時候,這種旗艦加密貨幣遇到了拐點,並開始穩步復甦,而這距離第一次減半僅一年。幾個月後,比特幣的價格從10美元飆升至200美元。以今天的價格來說,這只是滄海一粟。隨後是一段時間的盤整,盤整之後,新一輪反彈達到歷史高點,達到每比特幣1200美元的峰值。
與之前的周期一樣,比特幣的價格繼續回落至下一個拐點,約為120美元,大約是在2016年7月9日的下一個減半之前的一年。正如人們所想像的那樣,隨著比特幣價格的攀升,比特幣的表現也因其歷史表現而波動。這次活動,區塊獎勵又被削減了一半,達到每天12.5 BTC,這加劇了該過程的稀缺性。隨後的拋物線式牛市見證了比特幣在2017年12月達到2萬美元,當時每個人都開始關注比特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