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本文來自BlockVC(ID:blockvcfund),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
Choose the Lesser of Two Evils
,Odaily經授權轉載。
二級標題
,Odaily經授權轉載。
二級標題
,Odaily經授權轉載。
圖片描述
二級標題
生活在一個不斷在見證歷史的時代,不知道是應該算作一件幸運的還是不幸的事情。或者說真正的歷史轉折總是悄無聲息的,當你有所察覺的時候,時代的巨變已經砸在頭上。
圖片描述
如果你對緊急降息的歷史意義尚沒有概念,可以來看一下以往歷次緊急降息的時點,包括2008年次貸危機、經濟衰退和雷曼兄弟倒閉後,2001年911恐怖襲擊後,2001年科技股泡沫破裂後和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和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崩潰後等等,每一次緊急降息都是一次巨大的財富洗牌和一次足以記入全球經濟史的大事記,這樣一個級別的歷史事件就剛剛發生在前夜,同樣將載入全球經濟史冊。
這一次緊急降息也是美聯儲繼中國央行之後對新冠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的反應,在過去的兩年中我們曾幻想過無數種美股崩盤和全球股災的可能性,或是企業部門槓桿率、或是ETF流動性危機、或是基本面轉入衰退,卻唯獨沒能預測到一切卻是被一場席捲全球的病毒疫情掀開帷幕。
圖片描述
在美聯儲宣布緊急降息之後,日本、加拿大、澳洲等多國央行快速跟隨,歐央行與英格蘭銀行降息概率飆升, 7國集團(G7)央行及財長在聯合聲明中表示將“使用所有合適工具” ( use all appropriate policy)對沖下行風險,全球性的“放水比賽”似乎啟動開端。
二級標題
美聯儲降息最直接影響是美元貶值,美債上漲,股票短期修復但波動率加大,先不說美元貶值和利率下降是否會導致大量資本出逃,就只觀察歷次降息後的道瓊斯指數和標普指數表現來看——緊急降息似乎意味著一切都只是剛剛開始,疊加一季度利潤下降,美股持續調整的壓力不容樂觀,除了1998年以外,歷次緊急降息後美國股市都在隨後6個月內慣性下跌,創下新低,這也不禁讓很多投資人擔憂是否美聯儲已經開始為即將到來的衰退敲響警鐘。
二級標題
圖片描述
二級標題
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正式歷史性地跌破1%,令眾多債券交易員最後的100bp的職業生涯也被刺破,日本和歐洲深陷“負利率”日久,降息效果已經非常有限,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工具空間很快將連“職業生涯最後的1bp”都不存在了,而且考慮到匯兌損失不到1%名義收益的美債又到底具有多少投資價值,如果美債定價邏輯發生變化的話,可能影響全球大類資產的估值邏輯。
圖片描述
從下圖美聯儲十年期國債利率走勢和道瓊斯指數可以發現,過去三十年中利率的下降和資產價格的提升具有非常清晰的負相關關係。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在過去的相當長的一段“範式”中,投資者一聽到降息就產生亢奮,往往把放水和資產泡沫畫上等號。誠然,央行降低利息可以調低無風險利率,使得資產貼現現值提升,資產價格提高。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相比之下,自2019年以來中國連續多次降息降準,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雖然已經下降至2016年低點,但名義上仍有不少政策空間,中美利差反而走闊,人民幣匯率也大幅走高,投資者可能已經從USDT的大幅下跌中對此有所感觸。而中國2月製造業PMI降至35.7,已經低於2008年11月金融危機爆發時的38.8,中國央行連續降息降準,並啟動萬億級別“新基建”刺激,持續放鬆的“靈活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相結合”基本算是亮出明牌,中國股市和債市將在這樣的空間下具有較大的上升空間,這也是外資不斷追捧中國金融資產導致股債雙牛的主要原因。
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演變成擴大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疫情蔓延將深化經濟增速的下行趨勢,目前尚無法預料疫情對於海外影響的持久性和嚴重性,目前降息才只是應對第一波疫情的傳播,疫情對海外實體經濟造成的影響將釋放第二波衝擊,後續結果尚無法估量。
二級標題
然而光是應對短期金融市場波動就已經耗光了央行的利率工具,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很可能很快看到美國在內各國央行名義利率向0壓縮,然而降息僅僅是前菜,真正的大餐屬於QE(量化寬鬆)和財政赤字貨幣化,各國政府勢必要親自下場,通過政府支出刺激總需求——但政府債務規模已然相當龐大,赤字和利息支出吃緊,因此政府要想進一步發行國債提高赤字率,必須同時央行配合發鈔購買國債,用低成本為政府再融資,刺激總需求並引導美元貶值,從而推進通脹上行,實現消減實際債務的閉環——這也意味著實際利率的不斷下探,這也是歐洲和日本不斷推進的方向,也將是世界各國趨同的走向。
二級標題
圖片描述
二)是長期實際利率下降和流動性的氾濫推高了大類資產估值,壓制了風險溢價;
二級標題
利率新低,資金何處抱團
黃金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從下圖黃金與美國三十年國債實際利率(坐標正負切換)中可以看出,黃金並非可以狹隘地用“避險資產”來定義,黃金作為價值貯藏的工具和商品,在過去三十年間黃金和美國實際利率就有非常完美的負相關關係,在實際利率下跌過程中,黃金價格不斷上漲,未來仍將具有非常廣闊的配置空間。
數據來源:Bloomberg
圖片描述
如果說還有比黃金更好的選擇,則非比特幣莫屬。比特幣與黃金一樣是無息資產,在全球主要經濟體普遍進入負利率的時代下對投資人有了更強的吸引力,因此比特幣與黃金同樣具有抵抗實際利率下跌的屬性。在長期資金低成本和流動性充裕的基調環境下,聰明的資金會通過超低利息融資,並尋求在比特幣這種具有高風險溢價資產中盡可能榨取收益率,同時由於數字資產目前在全球資產組合中處於明顯低配地位,資產配置資金將不斷推升價格和預期的正反饋,成為這種經濟環境下比特幣價格的重要驅動力。近日印度最高法院宣布推翻先前的加密貨幣交易禁令與韓國國會通過特殊金融法為加密資產交易所牌照制度開綠燈等兩則新聞毫無疑問標誌著比特幣將以嶄新的姿態迎接全球投資人的配置。
當代世界運行的金融基石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業界曾有笑談說美股、日債、中房、德意志銀行是全球四大泡沫,殊不知德意志銀行已經面臨破產,美股深陷疫情引發的大幅下跌危機,中國房產受到“房住不炒”的約束,日債也正在經受美元貶值和日元升值的考研,投資人此時是否還能像過去二十年中那樣僥倖的認為“灰犀牛”還遠?倘若在紛雜的“黑天鵝”事件中世界真的爆發嚴重的經濟衰退與債務危機——“灰犀牛”,投資人屆時能否想起全球金融貨幣體系的“Safe Box”數字黃金比特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