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本文來自星傳媒STARMEDIA(ID:Star_Media1)編者按:本文來自
星傳媒STARMEDIA(ID:Star_Media1)
星傳媒STARMEDIA(ID:Star_Media1)
編者按:本文來自
星傳媒STARMEDIA(ID:Star_Media1)
星傳媒STARMEDIA(ID:Star_Media1)
編者按:本文來自
星傳媒STARMEDIA(ID:Star_Media1)
星傳媒STARMEDIA(ID:Star_Media1)
,作者:Darcy,Odaily經授權轉載。
星傳媒:2020年您更看好聯盟鏈還是公鏈?
朱幼平:2020年所有的技術都要著眼於“用”,先是商業邏輯要通,再根據具體應用場景選擇用什麼鏈。
比如說,現在有一種商業模型涉及跨國的用戶,那麼用公鏈顯然更合適。如果說這個業務本身就需要在授權的情況下進行,那麼,聯盟鏈就很好。如果能夠適應應用場景,只有區塊鏈思維,甚至不用區塊鏈的技術也是可以的。
就像人民銀行發行DC/EP,雖然有區塊鍊和加密數字貨幣思維,但不一定就用到我們之前所知道的區塊鏈技術;Facebook發行Libra,它們背後所用到的拜占庭協議、MOVE算法乃至整個頂層設計,都不是我們所認知的區塊鏈技術。但它們都是聯盟鏈的思想。區塊鍊和數字貨幣留下的關鍵,是它的邏輯。
這種邏輯是有價值的,只要在這種邏輯裡,用公鏈、聯盟鏈、還是一種新的技術,都是可以的。
但從我國現實的情況來說,在金融、政務領域——尤其是政務方面,區塊鏈的需求量可能更大。所以在咱們國家,聯盟鏈比公鏈應用在中國落地的情況更好,發展得更快。
就像陳純院士講的,聯盟鏈有更多的應用場景,更多的應用機會。
星傳媒:目前很多企業都在做聯盟鏈,但是聯盟鏈一多大家就會產生疑惑“我們現階段需要這麼多聯盟鏈嗎”,您是怎麼看的?
朱幼平:我倒贊成2020年,大家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大家現在提出這個疑問,可能是基於互聯網的發展來考慮的。
互聯網沒出來的時候,都是企業網、內部網、局域網。 TCP/IP協議出來後,互聯網的兩個方面被打通了,一個是地址,一個是交換。打通以後,現在的互聯網變成了一個統一的、公共應用的平台。但是現在區塊鏈這樣一個行當,都是山頭林立,鏈與鏈之間沒法達到共識,也沒法交換賬本數據,都是各自操作,容易造成資源浪費。
但是我覺得要考慮行業充分競爭的需要。經濟學上講,競爭就是重複,沒有重複就沒有競爭。搞幾條鍊或者國家拿一條鏈出來然後大家一起用,這樣雖然邏輯上直觀講似乎很節約,但是它犧牲了競爭,犧牲了優勝劣汰的邏輯。
如果說只有一條聯盟鏈打天下,那這個技術就變成壟斷了。現在區塊鏈應用沒有做起來,區塊鏈萬鏈齊發,有利於提高區塊鏈的技術水平,讓區塊鏈的應用發展得更充分,也有利於和實體經濟結合得更為成熟。
所以2020年,我很鼓勵大家發展各自的鏈。我認為在新鮮事物剛剛開始的、很多問題還沒有確定方案的情況下,大家還是要充分地競爭。只有充分地競爭,優勝劣汰,最後才會形成幾條比較強、比較優秀的鏈。
星傳媒:那麼,公鏈在接下來一年要怎麼發展?您覺得,涉幣公鏈還有機會嗎,要如何破局?
朱幼平:對公鏈不能一棍子打死。首先,公鏈平台的思路與技術經歷了多年的試錯,它是有價值的。其次,通過公鏈,區塊鏈在全世界形成的共識,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如果它們不跟實體經濟的鏈改結合的話,這個邏輯是不閉環的。
未來發幣的以太坊也好,二級市場的交易所也好,它們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底層的定價平台。這個定價平台一定要成為鏈改項目的優選平台。如果做到了這一點,那麼這個行業依然能夠重獲價值,發揚光大。否則的話,最後要么就被淘汰,要么就會被隨後出現的主流公鏈所替換。
所以我的建議是,這些公鏈項目應該早做準備,多做企業鏈改項目,進一步在這方面去發力、去謀劃,讓一些優秀的鏈改想法和項目落地,成為殺手級應用。
星傳媒:您認為2020年區塊鏈會在那些領域形成爆發呢?
朱幼平:我認為2020年就是“鏈改元年”。我把鏈改分成了1.0和2.0,以習總書記講話為分野,之前叫鏈改1.0,這就是一個試錯階段。習總書記講話之後,叫萬業可用,我們進入到了鏈改2.0時代,區塊鏈的應用要開始結出果子來。
我之前在做培訓,是一個知識分享者,現在我把定位改了,從“喊一嗓子”的人改成了“送錢策劃”的人。我們要讓區塊鏈邏輯和實體業務結合起來,要變成一個財富增長的應用模型。今年我就做了這方面的一些探索,希望能夠落地,我大致把這裡面劃分了幾個圈。
第一個是幣圈,幣圈現在最要緊的就是改正。
不論是IEO還是交易、挖礦等,為什麼最後都沒有持續?因為它所謂的創新都只是在一個擊鼓傳花的模式裡轉圈,還是後面的韭菜為前面的人買單。這樣的模式最終會毀了區塊鏈。
只有擁抱鏈改,讓之前發幣平台和交易平台成為鏈改的定價和優選平台,賦能實體經濟,創造新財富,這才是正確的路。依靠割韭菜的空氣幣,這個方向是不對的,現在的嚴監管也透露出這樣的信號。
第二個是鏈圈,即無幣區塊鏈,鏈圈要賦能。如果不和實體企業結合,鏈圈就和以前的系統集成公司沒多大區別。鏈圈要發展,就要和實體企業結合起來,要為實體企業賦能,這是極為迫切的。
第三個是互聯網圈,互聯網現在面臨著轉型問題,轉型的原因我舉國內外的兩個例子。
國外比如說Facebook發幣,為什麼Facebook要發幣?因為它原來是憑藉27億用戶來做廣告盈利,之前大家的隱私意識比較薄弱,所以業務比較好開展,但是隨著用戶隱私意識的提高,Facebook再想做這個業務就必須要獲得用戶的授權,但是27億用戶的授權幾乎不可能實現。所以現在Facebook必須擁抱區塊鏈,把27億用戶變成支付結算的“基礎設施用戶”,才能激活這個商業模型,所以它必須要轉型。
國內以阿里巴巴為例,阿里巴巴有四大相對賺錢的業務。
首先是淘寶業務,目前淘寶最大的問題就是假貨問題,還有刷贊評級問題,這些沒辦法通過互聯網手段解決,必須擁抱區塊鏈尋求新的解決方式。區塊鏈能夠通過它的信任機制和溯源機制,建立一個真貨市場,建立客觀的信用積分系統,利用發行通證把原來那種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升級到區塊鏈的商業模型,解決它在電子商務裡面真正的痛點。
其次是支付寶業務。現在支付寶雖然走出了國門,但是僅限在東南亞一些地方,日本、韓國大多數國家還是不接受支付寶,因為支付寶建立在這種中心化的信用機制下是行不通的,假如建立在一種區塊鏈平台上,我相信一定會引起全球各個金融機構支付結算的需求。
再一個是小微貸款,小微貸款用區塊鏈做底層的信用,能夠把過去抵押貸款變成信用貸款。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開放的特點,用來做信用積分,既客觀又公正,效率還高,所以它也在用區塊鏈技術來升級它的小微貸款,最根本的是把他原來的抵押貸款變成信用貸款的模式。
最後是阿里雲,針對雲計算,區塊鏈提供的是分佈式存儲,安全計算功能。目前中心化計算存在很多問題,像我們經常看到安全問題,人為因素很多。以後“雲”肯定是與分佈式邊緣計算結合,如果是分佈式,數據業務就會安全得多。
如果互聯網不轉型,未來就會被區塊鏈業務全面改變,所以2020年,互聯網必須做出改變。
第四個圈就是政府,政府這方面應用有很多,政府目前在做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區塊鏈可以提供一個非常好的治理模式。
比如說發幣,人民銀行發行DC/EP,這個媒體講的很多,我就不再贅述了;還有就是區塊鏈發票,區塊鏈發票會把賬務系統全部革新,現在已經開始實施了;第三個就是存證業務,用來做法庭的存證,這個業務正在大規模的開展,這個存證應用擴大後甚至都能做區塊鏈法庭;
第四個,一網通辦,這是建立在數據共享基礎上,都能通過區塊鏈升級改造。過去為什麼沒有效率,因為政府各部門分割,數據孤島,數據共享都是個責任的問題。有了區塊鏈,防篡改,能夠實現不同部門的數據流通真正共享,真正實現一網通辦,讓我們交稅、辦護照、辦身份證等很方便;
第五個就是監管沙盒,區塊鏈基礎上的監管沙盒現在成為了政府監管金融甚至各行各業一個平台。此外,在國有企業改革、一帶一路建設、智慧城市、扶貧等方面,區塊鏈都可以提供一些新的思路,這些方面值得探討。
還有一方面是產業區塊鏈,叫萬業可用。區塊鏈能夠將消費者轉變成企業的參與者,分享企業的發展紅利,這樣能夠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進而擴大企業的用戶規模,同時幫助銷售。
此外,區塊鏈還有一個機制可以幫助企業做升級。眾所周知,工業時代到了晚期後,傳統企業產能過剩,產能過剩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工業化的簡單高效的批量生產已經難以跟上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以前穿同一款喇叭褲是時髦,現在穿就是撞衫,這是歷史的一個進步,代表大家開始要求個性化。
所以個性化的生產是未來,但是這種生產需要解決兩個痛點,第一是要把消費者的個性需求的數據準確傳達給生產者。在這種情況下,區塊鏈的防偽防篡改的特點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個是一個更大的功能,利用區塊鏈的融資的功能,信用平台的功能,通過信用積分將資金有效地傳達給創新項目,可以在不犧牲批量生產效率的情況之下,解決個性化的需求,從而獲得一個全新、智能化的財富增長邏輯,這樣我們人類才有希望走出過去經濟緊縮的這種霧霾,帶來經濟復甦。
這種邏輯是什麼呢?它包含提高協作效率的信用機制、提高大家的創造力和積極性的通證激勵、能夠把生產組織擴大化的社區機制,我把它概括為數字加技術加通證加社區,這種新型的數字時代的財富邏輯,替換掉工業時代的物理化學能源技術、公司、股票或者銀行存貸,會比工業時代財富增長的邏輯要高級的多,它也會發展好幾百年。
所以現在已經到了一個區塊鏈的時代,它是一種新的財富增長的邏輯,這個邏輯萬業均可用。
當然在這個裡邊還是有一些好的項目會優先發展,比如說用戶規模比較大,產品服務價值比較高,用區塊鏈技術解決比如溯源之類的技術難題,並且管理到位,這樣的項目會率先的擁抱區塊鏈,率先實現鏈改。我相信未來的機會就是這樣。
星傳媒:在這些領域中,2020年您最看好區塊鏈應用在哪幾個領域的落地呢?
朱幼平:這幾個圈裡,目前我最看好的一個是政府區塊鏈應用,當然互聯網轉型也是我認為目前會發展比較快的領域。
但是從能量強、價值大的角度考慮,真正有價值的有兩個領域,一是“萬業可用”實體經濟賦能,因為這是解決我們到數字時代的財富新模式的問題,是解決經濟增長達百年的模式的問題。第二是金融徹底升級改造,我們都知道,區塊鍊是一種代碼信用,這種代碼信用和我們傳統機構的信用合起來,會對我們的金融系統進行升級改造,會讓我們未來的金融系統信用更高、成本更低、速度更快、更容易做風控。
所以我覺得,未來要在傳統的企業和金融方面發力,這兩個領域才是解決人類未來經濟增長問題的最根本的兩個領域。
但是這兩個領域鏈改現在最困難。金融為什麼困難?因為金融現在活得很舒服,你要讓他大規模用區塊鏈來升級改造,他們現在還不具備這種積極性。 “萬業可用”也很困難,因為現在的政策監管跟鏈改還沒有完全匹配,此外,萬業要擁抱區塊鏈還需要有一個很長的過程。但是我相信,這兩個才是未來區塊鏈真正最有價值的方向。
星傳媒:2020年DC/EP會迎來一個怎樣的發展,它具體會用到多少區塊鏈技術?
朱幼平:央行現在對於DC/EP的表態都比較低調,這種低調是對的。因為公眾現在對於DC/EP處於各種期待中,有說上國際競爭賽道的,還有說是金融體系的升級改造,要克服的矛盾太多了,矛盾一多它就可能也發不出來。所以目前來看,2020年讓DC/EP先發出來,再慢慢談怎麼走。
然後談第二個問題,目前數字法幣沒有說用的是區塊鏈技術,或者說用不用區塊鏈技術,我覺得意義已經不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