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區塊鏈全景掃描”之:全球政策篇
李雪婷
2020-01-03 04:55
本文约1856字,阅读全文需要约7分钟
各國對加密貨幣、交易所、ICO監管政策,及央行數字貨幣進展匯總。

編輯| 郝方舟

編輯| 郝方舟

Odaily研究院出品

編輯| 郝方舟

編輯| 郝方舟

Odaily研究院出品

區塊鏈在熱捧與喧嘩中走過了2019 年。

這項仍在蹣跚學步的“年輕”技術,被自身的金融屬性和瘋狂的投機者們拉拽著小跑向第二個“十年”,也被恢復理性的投資人和緊跟其後的監管層持續擠壓著泡沫。

能否自稱為行業或產業,除了總資金規模、各業務環節的連貫性、基礎設施和落地項目的完善度、與其他產業的相互融合等評判標準,區塊鏈還要聽一聽監管怎麼說。

2019 年10 月,我國將區塊鏈提升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重視程度空前,各地方政府紛紛出台多項綱領性文件,支持其創新與佈局。此外,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宣告:“中國人民銀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個推出數字貨幣的央行。”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金融應用領域,官方機構都展現出全面接手與領跑世界的壯志雄心。

對於其他數字貨幣相關活動的監管,國內政策趨嚴。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多地金融監管機構對虛擬數字貨幣展開違法行為排查行動,並已初現成果。

放眼海外主流市場,美國SEC 仍未就比特幣ETF 申請點頭,但率先放行Bakkt。 Bakkt 作為第一家以實物交割的比特幣期貨“合規交易所”,為主流數字貨幣衍生品的下一次登台,墊平了一小段路。美國《證券法》中關於證券產品註冊豁免的更新,以及《代幣分類法案》與EOS、TON 之間的持久戰,都備受矚目,並將持續影響行業的未來發展。簡言之,正走向成年的區塊鏈不再是個無拘無束的孩子。如何平衡社會性監管和技術創新,讓“鏈”與“幣”有序地發展,也成為了世界各國政府探索的課題。在2020 年伊始,我們在數字貨幣相關監管政策世界地圖(2018 年10 月版)

  • ,概括成下面的三張表格。

歐洲

  • 歐洲

亞洲

瑞士是歐洲加密貨幣和交易所最為開放的地區之一。 2016 年,被稱為“加密谷”(Crypto Valley)的楚格市開始接受比特幣支付。

  • 北美洲

拉丁美洲

  • 拉丁美洲

北美洲

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

玻利維亞:禁止加密貨幣和交易所。

厄瓜多爾:拉丁美洲第一個推出自己代幣的國家;除了政府發行的SDE(Sistema de Dinero Electrónico=電子貨幣系統)代幣外,禁止所有加密貨幣。

墨西哥、阿根廷、巴西、智利:廣泛接受比特幣為支付方式。

委內瑞拉:加密貨幣被廣泛接受。

從以下圖表可以看出,我國是全球最早提出法定數字貨幣的國家。雖然目前官方未披露落地時間,但研發正穩步推進。

根據我國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和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最近的發言,我國央行數字貨幣(DC/EP)未來的發展主要定位在部分定位M0,會採用“央行- 商業銀行/其他運營機構- 貨幣使用者”的雙發放和運營層體系。央行數字貨幣暫未預設技術路線,但提出最低滿足每秒30 萬筆交易的要求。在匿名性上,央行數字貨幣實現可控匿名,即只對央行披露交易數據。

相關閱讀

二級標題

Odaily 前線| 2019年加密監管變革的先行者們

二級標題

李雪婷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