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區塊鏈:“牆內”、“牆外”的反差世界
凯特星人
2019-12-30 06:53
本文约2681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1分钟
代幣成了阻擋在兩個世界間無法攻破的圍牆,將牆內、牆外的群體切割出了涇渭分明的界線。

倏忽間,2019年也行進至尾聲。

這一年可以說是區塊鏈真正在國內得以正名之年,1024最高領導層發話後,讓區塊鏈三個字上升到了此前從未到達過的高點。

但2019卻也是另一個以幣圈為主的區塊鏈混沌破敗的一年,傳銷、資金盤橫行,幣價過山車後的萎靡不振,監管的如期而至,讓長期待在這個圈內的從業者、投資(機)者紛紛陷入困局。

我們逐漸難以分清,究竟哪個才是真正的“區塊鏈”,代幣似乎成了阻擋在兩個世界間無法攻破的圍牆,將牆內、牆外的群體切割出了涇渭分明的界線。

“牆內”眾生,為幣欣喜為幣哀

“牆內”的幣圈世界是一個最現實、也是最充滿爭議的地方,追逐自由的人們認為比特幣會帶來全新的世界,視加密貨幣和技術相結合的區塊鍊為正統,卻又因加密貨幣的投資(炒作)性,使得對於兩者關注的天平完全傾斜向於前者,直至目前,幣價無疑是維繫這個混亂圈子的主旋律。

牆內世界魚龍混雜,充斥著用各種概念堆砌出來的區塊鏈項目,普通投資人懂與不懂無關緊要,幣價就是衡量項目成功或失敗者最鮮明、大概也是唯一的一道標桿。

從2018年初開始的大熊,直至2019年底,整個圈子的狂熱情緒隨著幣價的不斷崩塌而湮滅。如果對比這兩年的幣價走勢,那今年下半年更像是2018的複刻版。

比特幣下跌不止,山寨幣奄奄一息,籠罩著在圈內的悲觀情緒更甚去年,所有社群不約而同再次變得悄無聲息。

“我覺的永遠沒有牛市了。”難得的,在某個涼了很久的項目方社群中突然蹦出的一句話,意料之中的並沒有人接話,隨著幣價的幾近歸零,這個堆滿了幾百個“殭屍”的社群實際只剩下一個空殼。

眾所周知,以線上社群為基礎的“牆內”世界,是這個圈子內大多數人長期混蹟的聚集地。

在這裡可以看到一幕幕雷同的景象,原本一個個熱鬧異常的區塊鏈公鏈項目、媒體、應用社群,從最初的人聲鼎沸、興致昂揚,轉而因幣價暴跌而產生的質疑,再到被深套後的憤怒、絕望與無奈,直至變得麻木、不再期待,最終歸於沉寂。

曾幾何時,我們以為社群是區塊鏈項目得以孕育壯大的根基,會是一群信仰者在見證新產物改變世界的同時能夠實現暴富的“聖地”,可最後才醒悟,這裡不過是忠實韭菜等待被收割的泥沼地。

就這樣,幣圈的投資者(韭菜)們樂此不疲的遊走於不同社群,重複經歷著一輪又一輪因幣價而“反目成仇”的故事。

坊間戲言:從區塊鏈革命到騙局,中間只隔著一個幣價。生存於牆內的每個人起初都幻想著能夠借炒幣使自己的人生乘風而起,卻未料最終只是淪為了幣價的奴隸。

其實幣圈過分濃厚的金融投機屬性,早已註定了這場“革命”不適合普通人。

即便是像幣圈的大資金機構,都不是每次都能逃過被收割的慘痛下場,甚至大多數專注於幣圈的token fund 早已折戩而歸,消失無踪。

在嘉楠耘智為慶祝赴美上市而舉辦的杭州大會上,了得資本易理華、FBG Capital週碩基這些知名幣圈資本大佬,也都紛紛自嘲,18年損失巨大,機構也不過是大韭菜而已。

當時記得周碩基還提及到,FBG有參投了嘉楠耘智的股票,而從CAN(嘉楠科技)目前的市價來看,顯然這筆投資如今也是處於被套牢的境地。

在幣市每一輪的暴漲暴跌中,圈內生態的各個角色都在完成自我的淘汰更迭,如今也正處於新老角色交替的拐點,而來自外部的監管也在加速這樣的轉變。

幣安中國辦公點被封,次新頭部交易所無奈“分佈式”辦公尾部山寨交易所或良性、或跑路式退出市場,距離市場出清結束還要多久尚不可知,但還願意身處“牆內”的所有人,能做的也只剩堅守,等待下一輪可能存在的牛市的到來。

“牆外”百態,行走在陽光下的無幣區塊鏈

與“牆內”淒冷低迷的負能量氛圍截然相反,以無幣區塊鏈技術為核心方向的“牆外”正在經歷著一場聲勢浩蕩的正向發展。

自從10月末習大大講話後,區塊鏈三個字席捲全國,得到了空前的高度認可。

實際上早在這之前,國內區塊鏈技術已經進入到了真實的落地場景中,無論是騰訊應用於深圳已實現年內開具1400萬張的區塊鏈電子發票系統、還是通過杭州互聯網法院司法鏈的21億條存證數據讓糾紛調撤率超過9成,都說明了區塊鏈應用的發展之盛。

有人說,過去十年,中國是區塊鏈最好的發展土壤。只是這些動靜暫與一牆之隔的幣圈世界無關,國內環境催生出的是更具國情特色的區塊鏈,即便是呼之欲出的央行數字貨幣,也只是承擔了區塊鏈版人民幣的角色,央行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也明確表示了DECP並不是加密資產,並不具備炒作性。

在區塊鏈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後,近一個月多來,國內以區塊鏈產業為基礎的國家隊圈子火熱朝天,北京、深圳、杭州、福州、成都、海南、桂林等多地都陸續以官方的名義舉辦了多個與“區塊鏈”相關的大會,引導區塊鏈更好賦能實體經濟,由此可見,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而國內在一方面推動區塊鏈技術的大力發展同時,另一方面又在遏制加密貨幣市場的金融炒作、詐騙行為。

就在上週,北京證監局還發布了關於進一步防範“虛擬貨幣”交易活動的風險提示,全國對於傳銷、炒幣、融資等金融行為的製約一直在進行中,在更早前的《北京市朝陽區檢查白皮書》中,也提及了虛擬貨幣等非法集資騙局屢禁不止的現象,其實長期以來,牆內區塊鏈的污名化,除開加密貨幣的投資風險、被裹挾著區塊鏈噱頭的傳銷詐騙事件、以及部分交易所暗箱操作所抹黑外,還有一部分重要的原因,是由於有幣區塊鏈(如公鏈)在近兩年的發展過程中遭遇的落地困局,直至目前,仍處於摸索階段。

反觀聯盟鏈的進展,單是近期在福州“第二屆區塊鏈產業與企業家國際峰會”上,福州市副秘書長林強代表福州市政府就發布了30個福州區塊鏈重點應用場景,更不用說其它一線城市的大力競爭,從大規模商用角度一對比,聯盟鏈早已領跑,而公鍊或是有幣區塊鏈創業項目無疑都處於一個極為尷尬的位置。

有幣無幣之爭,破“牆”時刻何時到來?

儘管“牆外”著重點在於區塊鏈去中心、防篡改、代碼信任的技術應用,即便目前“牆內”存在太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這並不能抹去區塊鏈另一個極為重要的內在特性,即它的通證屬性,對於實現未來經濟的自由化顯然不可或缺。

國家信息中心中經網管理中心副主任朱幼平也曾表示,區塊鏈之所以擁有能夠改變世界的可能,其最大的價值之一就是具備了實現真正社區共享的能力,而實現這一價值,依托的就是區塊鏈內在蘊含的激勵機制,可以精確到每一個有付出的行為能夠得到對應的等值激勵回報,可以預見,當這個價值融入到了社會中,將會推動全社會走向新的高度。

只是究竟選用主權貨幣還是token,以及如何在token的價值與價格之間求得一個平衡,是目前難以解決的一個問題。

或許有幣無幣的博弈還將繼續,但只要區塊鏈在不斷前行,未來阻擋在兩者之間的這堵高牆,總會有被擊破的那一天。

凯特星人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