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 Odaily(ID:o-daily)
出品| Odaily(ID:o-daily)
出品| Odaily(ID:o-daily)
出品| Odaily(ID:o-daily)
區塊鏈行業經歷了跌宕的2019年。
上半年行業進入深冬,從業者茫然四顧;下半年,頂層的重視讓區塊鏈重回大眾視野,為行業注入能量。
比特幣一夜之間爆拉近40%,區塊鏈概念股紛紛漲停,“比特幣”再上熱搜,各大券商發研報解讀何為“區塊鏈”,黨員紛紛開始學習區塊鏈……
中國是它發展過程中不得不提的土壤。比特幣、以太坊兩大公鏈,都藉國人的投資而發揚光大。今天能登上福布斯和胡潤富豪榜的礦機巨擘、頭部交易所,被封神的天才少年,背後隱秘的資本操盤手,均來自中國。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比特幣的誕生,區塊鏈的誕生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華爾街投行接連倒下。
10月3日,布什政府簽署了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
28天之後,2008年的11月1日,“密碼朋克”郵件組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署名Satoshi Nakamoto(中本聰)。兩個月後,中本聰發布了開源的第一版比特幣客戶端。
這就是比特幣的誕生,也是區塊鏈的誕生。
該白皮書成了“比特神教”的“聖經”,開發者文檔成了“漢謨拉比法典”。
“聖經”飄揚過海來到中國,不少金融和技術愛好者開始用電腦嘗試挖比特幣。
彼時比特幣也被部分國內民眾知悉,但認可者往往羞於承認,因為比特幣被看做傳銷。
2011年,一位在券商擔任分析師的少年首次接觸到比特幣,用比特幣升級了雲服務,還在淘寶上買了一雙奢侈品拖鞋。他感覺,這經歷像小時候放風箏一樣美妙。
那時他還是比特幣的佈道者,觀其言談、讀罷《算力之美》,你也許還能感受到他身上對比特幣的純粹。談及創立巴比特的願景,他說是責任促使他“站出來”,把略顯稀疏的基礎技術原理向公眾說明白。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比特幣產業初成,礦業、交易所現明日之子
2013年,迎來了比特幣的轉折點。
5月,央視首次報導比特幣,投資者聞聲而來。幣價在11月暴漲4倍。礦機供不應求。
這年,吳忌寒遇見詹克團,創立比特大陸,李林和徐明星分別在5月和10月成立火幣網和OKCoin。中國人在比特幣交易和挖礦世界佔絕對多數,大概是從這年開始。)
隨著第一台阿瓦隆礦機面世,比特幣的算力大戰從此拉開帷幕,電腦挖礦退潮。 (詳細請閱讀
《礦業春秋時代:比特權貴列位,新幣草莽廝殺》
車庫咖啡內,李笑來、寶二爺、老貓、趙東、趙國峰、易理華、吳鋼、暴走恭親王等人於此談笑風生。
後來在“區塊鏈革命”中積極擁抱區塊鏈的VC們,也已在此時埋下火種。
紅杉和創新工場投了比特大陸。戴誌康和真格投了火幣的天使,次年3月,紅杉投進Pre-A輪。徐明星在投資人麥剛幫助下,拿到了蔣濤、蔡文勝、Pre-Angel創始人王利傑、雷鋒網創始人林軍等的天使融資,策源創投、曼圖資本、創業工場等也在下一輪成為資方。
這是三人經歷的第一個熊市,可能也是最慘烈的一次。在以後的故事中,他們或者已經習慣了行業的周期起伏,並在未來成為區塊鏈領域舉足輕重之人。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以太坊來華募資,區塊鏈成“風口上的豬”
在2013年前,區塊鏈的世界中只有比特幣。直到俄羅斯少年Vitalik Buterin提出在比特幣底層上增加虛擬機,即今天所言的智能合約。
Vitalik生於1994年,也是一名加密貨幣的愛好者,他認為比特幣能做到的事情“不限於貨幣”,可能是“通用應用平台”。
加入智能合約的建議未能得到比特幣開發團隊認可,Vitalik決定另起獨灶。
從此便有了以太坊,Vitalik因而封神。
V神的設想顯然足夠性感,以至於時年19歲的他身邊圍繞了一大堆比他老成不少的“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以太坊第一任CTO、後來Polkadot的創始人Gavin Wood ,Consensys創始人、營銷好手Joseph Lubin。 2014 年1 月,他們在邁阿密的北美比特幣大會首次公開發布以太坊。
此後,2014年與2015年,V神兩次來中國募資。
他先北上,帶著一個中文蹩腳的翻譯,敲開了火幣杜均的北京辦公室的門,杜均聽後的判斷是壓根不靠譜。期間還發生過很多大佬錯過以太坊的故事。如今或想來悔恨,但當時的以太坊,就連“比特神教教徒”都認為是騙局。
不過,錯過者後來都接受到以太坊所開啟的區塊鏈2.0和ICO時代的洗禮。
V神來華北上募資並不順利,爾後南下上海,找到接觸過比特股(BM創立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的沈波。後者適時給予幫助,不僅帶著V神到處演講,還在2015年以太坊遭遇資金困難時投了50萬美元。
這成為了分佈式資本最成功的一筆投資,收益高達1500倍,附加V神成名後給萬向帶來的名望。
國內隨之開啟區塊鏈創投時代。
2015年,萬向成立了區塊鏈實驗室。區塊鏈技術也在此時成為了小風口,國內金融業人士發現比特幣的底層基礎設施區塊鏈大有可為,信任、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等概念在上海金融中心的各大區塊鏈研討會上。
上海各大會議一番討論,早已得出了區塊鏈與金融場景契合的結論,不過他們更為認可聯盟鏈,即今天所言的“無幣區塊鏈”。浙江大學也為產業輸送了大量的區塊鏈人才。
2015-2016年的區塊鏈,因未有落地被諷刺為“風口上的豬”。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比特幣再登巔峰,ICO帶來暴富之夢
至此,從地理上,國內區塊鏈地圖已顯示出不同優勢:深圳乃礦業重鎮,眾多礦機廠商於此生產;上海、杭州則有不少聯盟鏈公司,尋求與實體金融產業結合;北京為兩大交易所所在地。
從產業上,比特幣生產(礦機、礦池)、存儲(錢包)、交易(交易所)等鏈條已成,並被後人稱為“幣圈”;聯盟鏈也有部分產業試點。
2017年,ICO洪流與“區塊鏈革命”口號將這些人裹挾至同一巨大漩渦中,連同一批古典互聯網VC。
十天三倍。三個月40倍。一年100倍、1500倍……
一個個飛漲故事讓曾經小眾的ICO變成“中國大媽”們的暴富夢。
這場泡沫中最大的明星無疑是熱愛學習的笑來老師。他發起和投資了不少區塊鏈項目ICO,今天大名鼎鼎的EOS,當年5天就在ICO平台融到了1.85億美元,並成為“50億美元的空氣”。
7月6日,薛蠻子摟著李笑來,在微博上發出一張合照並附言:“@李笑來,我終於找到爭取財富自由之路啦!哈哈哈!”
ICO就像未被發現的金山。 “我見不著徐小平,見不著雷軍,nobody there。”薛蠻子說,“像突然全世界點了菜,就我一個人挑,有這麼好的事,我得趕緊去。”
2017年“九四”政策既出,ICO被叫停,項目開始退幣。 9月8日,更有消息稱監管決定關閉中國境內虛擬貨幣交易所。火幣、OK和比特幣中國相繼宣布停止交易業務。
此後比特幣和以太坊價格經歷短暫暴跌,卻轉而開始了馬不停蹄的瘋漲,頻頻破新高,終於在12月漲到至高點:分別在兩萬美元與1400美元。其背後離不開ICO的助推。
瘋狂的幣價讓國內用戶急切尋找交易所的替代品,名不見經傳的幣幣交易所幣安憑藉著這段紅利期,一躍成為全球第一數字貨幣交易所。
猛然驚現錯過紅利的古典互聯網VC和火幣OK等比特幣交易所,急忙搶奪自身話語權。
2018年1月,徐小平呼籲被投項目“擁抱區塊鏈”的聊天截圖在創投圈瘋傳,玉紅創建的三點鐘不眠社群盡顯迫切與焦慮。群內的咖位之大、春節七天紅包高達百萬等讓“學習氛圍”傳遍互聯網。陳偉星依靠信手拈來的哲學經濟學與看空區塊鏈的朱嘯虎隔空論戰。
BAT等大互聯網公司陸續重視區塊鏈業務,“萊茨狗”和“網易Odaily ”等C端產品試水稍顯落後,但BaaS業務終成標配。
“區塊鏈+金融/社交/版權/健身……”等一切可幣改、鏈改的概念走紅,美圖、簡書、迅雷等多個互聯網項目先後發幣。
火幣為了抓住新紅利則是推出了HADAX的投票上幣機制。
3月,幣圈掀起EOS超級節點選舉的狂歡。
也許對於這些,韭菜們只記得XMX歸零、交易所割項目方、項目方割韭菜等慘痛回憶。可彼時正值項目方、交易所、PR服務公司、區塊鏈自媒體“拿幣拿到手軟”之時。
交易所光收單個項目的上幣費,就有輕鬆的數百萬美元入袋;“區塊鏈自媒體”發一篇項目軟文要價數十萬;公鏈項目輕鬆估值過億;FOMO3D等博彩遊戲帶起DAPP小高潮。
對於韭菜來說,2017年底2018年初,分明是撿錢行情:盲選都能挑中百倍幣。
然而,癲狂因幣價而起,也隨幣價而滅。
自年前高點後,比特幣和以太坊價格節節下挫,年中已然腰斬,下半年跌去八成。 “區塊鏈+一切”落地者寡,成為過氣鐮刀。區塊鏈關注者的數量也等比例收縮。
同時,一些聯盟鏈公司依然堅持著無幣區塊鏈。儘管步子很小,但像微眾銀行、螞蟻金服的BaaS業務還在探索場景,比如互聯網法院、區塊鏈電子發票、社區投票等。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2019年:行業重歸小眾,Libra震動互聯網
進入2019年,比特幣幣價延續上一年低點。
大眾眼中,區塊鏈早徹底涼透了。
送錢的行情逝去後,部分“量化基金”成為笑話、項目也過了講故事的階段。用戶與韭菜的缺失讓業內開始絞盡腦汁拉新促活。
第一個出招的,又是幣安,祭出一記IEO(首次交易所發行,類似股票打新),吸引而來的搶奪者眾。由於IEO的價格往往比私募價格還低,相當於抽中即賺到,每次抽籤往往數分鐘甚至數秒售罄,上線暴漲數十倍。,百倍幣今已難尋,為了搶到這般收益,投資者們在網吧包夜,僱傭學生來幫自己搶份額;幣安的KYC(投資者資格審查)在前,一條專門幫韭菜通過KYC 的產業“應運而生”。 (詳情見:)
IEO正踏向自我毀滅
曾經輕鬆十倍的IEO,現在還有人參與嗎?
其他交易所迅速跟進,韭菜也熬夜相陪。這讓作為兌換籌碼的交易所平台幣價格節節攀升。同時比特幣也在緩慢爬升,從年初的3000多美元,站上一萬美元,連上兩次熱搜。實際上,這一切離不開上半年的各種利好:紐交所母公司ICE旗下的比特幣期貨交易所Bakkt即將上線;Facebook的區塊鏈項目Libra,從媒體管中窺豹到白皮書和聽證會震驚全球。從前認為區塊鍊是傳銷的各大互聯網人,又戰戰兢兢研究起了“區塊鏈革命”。、(相關閱讀:、李嘉誠投的Bakkt,真的能讓華爾街買比特幣嗎?、啟動2小時賣出8個比特幣,Bakkt的牛市神話破滅了嗎?、Facebook發幣,互聯網與區塊鏈的生死競速開始了、Facebook 發幣後的48 小時)
Facebook發幣第一劫:胎死腹中
Facebook沒啟動Libra,卻啟動了貨幣戰爭
紐交所、納斯達克、倫交所、富達的傳統金融巨頭的佈局,反映出他們對加密貨幣的認可;沃爾瑪、摩根大通、再到Facebook,傳統巨頭髮行穩定幣面向范圍從公司內、產業內再到全球用戶。最終演變成各種央行不得不直面的貨幣戰爭。
就在行業長期向好時,Bakkt上線,交易量未及預期;小扎的Libra則忙著參加平均每月一次的聽證會,舌戰群儒。每逢聽證會,比特幣價都“捧場”大跌,終於在10月22日小扎再次參加聽證會的晚上,跌破7500美元。
這個世界實在太多意外,沒過三天,幣價絕地反彈:一日之內暴漲30%,迎來2011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10月25日,新華社和央視發布了中國最高領導層學習區塊鏈的結果,明確表示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
比特幣就這樣又站上了一萬美元,喜提熱搜。
雖然比特幣價格後來回落,但與此前大漲不同的是,這次社會各界又開始各種區塊鏈、比特幣的科普,沉寂許久的區塊鏈概念股也漲停了不少。各行各業的小白朋友們找到Odaily的編輯記者們,請教什麼是區塊鏈以及怎麼買比特幣。
冷了一年半的區塊鏈,在輿論上極為火熱。
受到國家最高層的重視,從業者不免被注入了一把強心針。
可需要直面的是,業內洗牌仍在繼續。行業越發割裂,“潛心做事”與“專心傳銷”分流。螞蟻區塊鏈、趣鍊和微眾銀行等佈局聯盟鏈的大公司,雖未迎來業務爆發,但仍在這條寂靜的路上尋找合適的場景、舉辦開發者大賽。部分公鏈相關項目也在持續開發,社區大會純潔得像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發布會(以太坊的Devcon 5、BSV的社區大會、NEO產品發布會,還有部分不開會的Defi項目)。)
有的項目則選擇了不一樣的路:因為拉新乏力而開始參考傳銷的“裂變”模式,雖然難判好壞,但樂觀地看,團隊或許還在做事;有人已經直接做起了“只拉盤不做事”的空氣項目,比如Plustoken、華登區塊狗、PGS等。 (相關閱讀:
我知道是資金盤,但我想暴富
以太坊如今已經成為加密貨幣領域市值排名第二的項目。目前正在從1.0階段過渡向2.0階段。如果成功,礦業可能會從比特幣開啟的PoW轉為以太坊開啟的PoS時代。因此在PoS機制下的Staking(鎖倉代幣)作為網絡價值新守護方式,被各大交易所和礦池佈局。
無奈這種鎖倉模式,後來也被部分資金盤項目玩壞。打著區塊鏈外衣、實為傳銷的項目不在少數。
與之相對應,資本和交易所也呈現出不同的打法。
有的資本認為行業正處估值低點,應尋找被低估的項目;有的資本徹底淪為傳銷盤攢局者和割草機。
好項目難覓,交易所數量比項目還多。頭部交易所以衍生品提升用戶ARPU值;新興交易所則不停上線生命週期極短的項目。
從前被鏈圈視為“有圈錢嫌疑”的幣圈(幣圈也鄙視鏈圈,認為聯盟鏈不是區塊鏈),逐漸分離出了一個“盤圈”,成“三足鼎立”之勢。
好消息是,在監管的重錘之下,打著區塊鏈旗號的傳銷、詐騙等行徑,再也沒有那麼猖狂。 “劣幣驅逐良幣”的境況正在改善,認真做事的項目更受重視。
之所以收筆於此,是想說,傳銷盤才應該是被摒棄的毒瘤。公鏈與聯盟鏈兩者不過是路線不同,深耕者均不在少數,皆為重要的探索方向。
區塊鏈還處於初期,探索落地場景本就不易:有人將其視為效率提升的技術,加以改造為聯盟鏈;有人相信未來是價值互聯網web 3,認為取代互聯網的公鏈才是真正的區塊鏈。
兩者正走向融合,未來更可能會相互補足,共同成為價值互聯網的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