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本文來自OKEx Research,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OKEx Research,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OKEx Research,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OKEx Research,Odaily經授權轉載。
最近在跟市場上一些投資者聊天時,他們總會問一些比較有趣的問題:
投資者A:我既想要高槓桿來增加收益,又不想承擔爆倉風險,有這樣的交易策略或產品嗎? (高槓桿+無/低風險)
投資者B:每次出現盈利或虧損時我就會糾結是否需要平倉,數字資產合約交易設止盈止損太難了,有沒有一種簡單的方式來保證止盈止損? (自動止盈止損)
投資者C:有沒有一種交易策略或產品無論市場未來漲跌都可以賺錢?即使是虧損也是有限的? (雙向盈利+低風險)
在過去,上述想法看起來是天方夜譚。然而,隨著加密衍生品市場上期權產品的推出,這些願望卻可以實現:投資者A可以購買看漲或看跌期權;投資者B可採用牛市或熊市差價期權組合策略;投資者C則使用跨式期權組合策略。
從上可以看出,期權產品為市場提供了更多的交易選擇和投資策略。如果說合約的誕生完成了加密衍生品市場從0到1的突破,那麼期權的出現則在廣度和深度上實現了加密衍生品市場從1到10的跨越。現在,我們就來簡單地聊聊加密衍生市場上的新貴---期權。
在加密衍生品市場上,我們經常遇見的是數字資產合約。相比於數字資產合約,期權產品的設計更為複雜,定價也更為困難。一般而言,期權產品可以分為兩種基本類型:
其中,為方便表達,一般我們將看漲期權(call option)稱為買權,看跌期權(put option)稱為賣權。上述定義中所說的特定價格我們稱為執行價格(exercise price)或敲定價格(strike price),一般用大寫字母K表示,特定時間稱為到期日(expiration date)或期限(maturity),用大寫字母T表示。
無論是買權還是賣權,都可以分為歐式期權(European Option)和美式期權(American option)。其中美式期權是指期權持有人在到期日之前任何時間點都可以選擇行使權利;歐式期權則必須在到期日才能選擇是否行使權利。一般而言,我們使用大寫字母C表示歐式期權的買權,大寫字母P表示歐式期權的賣權,小寫字母c表示美式期權的買權,小寫字母p表示美式期權的賣權。
上述術語都是期權中的關鍵要素,為了更好地讓讀者理解這些的含義,我們以《聖經········創世紀》中的一個故事來說明。根據《聖經》記載,雅各是以色列人的先祖,他在一口井旁遇見哈蘭舅舅拉班的小女兒拉結而愛上了她。雅克為了娶拉結,而同拉班簽訂了一個契約:即雅各佈在同意為拉班工作七年的條件下,得到同拉結結婚的許可。然而在雅各工作七年後,拉班卻說沒有小女兒先出嫁的規矩,讓雅各再服侍他七年,最後雅各一共工作了14年才娶到拉結。實際上雅各籤的這份結婚許可契約就可以看成是一份簡單的期權。
現在我們就將這個故事與期權結合,來分析期權的重要術語:
在掌握了期權的基本概念後,我們需要理解什麼是期權的頭寸。
很多投資者在剛開始接觸期權時,都會被期權複雜的頭寸弄混。與合約市場一樣,任何一個期權合約都有兩方:一方為期權的多頭(即買入期權方),另一方為期權的空頭(即賣出期權或期權承約方[written the option])。然而,與合約市場不同的是,在合約市場中只有兩種頭寸形式:合約的多頭(買入開多)和空頭(賣出開空);但期權市場中卻有四種頭寸形式:
(1) 看漲期權多頭(買買權)
(2) 看漲期權空頭(賣買權)
(3) 看跌期權多頭(買賣權)
(4) 看跌期權空頭(賣賣權)
不少投資者在看到這四種頭寸時都十分頭疼,不懂得如何區分掌握。實際上,以期權收益來理解上述頭寸最為有效。由於目前數字資產市場上的期權主要為歐式期權,因此我們以歐式期權的收益曲線來反映上述四種頭寸。根據第一節中的符號設定,我們以K表示期權的執行價格,S表示標的資產的到期價格,f表示期權費。
在看漲期權(買權)中,僅當標的資產的到期價格S大於K時,期權持有者才會選擇行權,否則不行權;如果行權,那麼將獲得SKf的收益,如果不行權,那麼會產生f的損失,即看漲期權多頭(買買權)的收益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