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本文來自ChainInfo(ID:Chain_Info),Odaily經授權發布。
編者按:本文來自
,Odaily經授權發布。
編者按:本文來自
二級標題


比特幣的創世區塊誕生於2009年1月3日。隨後在1月9日,比特幣的第一個版本v0.1發行,迎來了包括Hal Finney在內的第一批使用者。在比特幣協議中,最小難度設定為1,這也是協議的初始設置。在最小難度下運行了接近一年後,2009年12月30日,比特幣網絡迎來了第一次難度上升。在區塊高度32256,比特幣難度首次從1上升為1.18。從此,難度便升多降少。難度為1意味著網絡內如果想要維持10分鐘的出塊間隔,約需要7.15MH/s的算力,Chain.info的比特幣算力歷史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而Chain.info的比特幣實時狀態顯示,區塊高度606742時(2019年12月5日)的全網算力約為101EH/s,是十年前的十萬億倍以上。
圖片描述
數據來源:Chain.info
如上文所述,難度為1並不意味著2009年的區塊都來自於中本聰之手。儘管2010年7月就出現了可以交易比特幣的交易市場,但仍不能排除有早期礦工一直保留著這些比特幣,所以我們並不能通過轉賬情況來進行判斷。鑑於2009年的全網算力(小於7.15MH/s),這些早期礦工與他們挖出的區塊並不會很多,但這會對估算哪些區塊出自中本聰帶來很多幹擾。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比特幣的coinbase裡只有地址,沒有名字。實際上,我們根據公開信息唯一能確定屬於中本聰的地址可能只有區塊高度為9的出塊地址,因為該地址在區塊高度12時給Hal Finney發送了10BTC(而創世區塊的50BTC區塊獎勵並沒有包括在UTXO集中,所以實際上無法被使用)。這也是比特幣歷史上的第一筆轉賬。
二級標題

2. 在P區塊中,ExtraNonce保持著獨特的增長速率,明顯高於其他節點生成者,這意味著顯著高於其他節點的算力或者獨特的挖礦軟件操作方式。
圖片描述
3. 正常情況下,礦工在接收到新區塊時會累加ExtraNonce,但是該P區塊的生成者不會。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表來源:Sergio Demián Lerner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5. 該模式下區塊的Nonce的最末字節不是在0至255間均勻分佈,而是集中在0至9與19至58之間。
圖表來源:Sergio Demián Lerner

圖表來源:organofcorti.blogspot.com
結論
二級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