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虧損有限、收益無限、永不爆倉的超級槓桿。
對,這就是比特幣期權交易。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一、白話版之期權
先走遍流程,期權的權威介紹:
百度百科版:期權,是指一種合約,源於十八世紀後期的美國和歐洲市場,該合約賦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該日之前的任何時間以固定價格購進或售出一種資產的權利。
維基百科版:期權(英語:Option,或稱選擇權)是一種選擇交易與否的權利。當合同買方付出權利金(Premium)後,如果享有在特定時間內(或在某特定時間)向合同賣方依特定條件或履約價格,買入或賣出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權力,這種權利就稱為選擇權或是期權。
哈哈,一臉懵逼,來看看白話版吧。
舉個栗子:
1、看漲期權
“老韭”準備買套100平的房子結婚,市場價100萬,此時“老韭”母親病重急用錢,但地產市場行情很熱,一旦暴漲以後自己就再也買不起了。
於是“老韭”就找到地產大亨“老徐”簽訂了一個合同,約定1年後無論房價怎麼變化,自己也能用100萬買下那套婚房。
凡事都有代價,“老徐”不會讓你白嫖,“老韭”就為這個合同(期權)支付5萬元的合同費(權利金)給”老徐“。因此權力金(合同費)就是該期權(合同)的價格。
合同規則如下:
“老韭”花了5萬元買到了合同,“老徐”在1年後的今天(交割期)就有義務按合同規定的100萬價格將房子賣給“老韭”,而“老韭”擁有選擇買或不買的權利。
最終無論“老韭”有沒有行使買或不買的權利,5萬元的合同費都落入了“老徐”的荷包。
一年後的兩種情況:
房價大漲,100萬漲到200萬,“老韭”按合同花100萬買下房子。
房價大跌,100萬跌到50萬,“老韭”選擇不買放棄合同,直接去市場現價買房。
2、看跌期權
假設“老韭”買完房後暴漲了一倍,察覺到了地產市場泡沫,可能會出現大跌,但如果現在直接以200萬賣出,又擔心賣出後立馬又出現上漲,就再也買不回來了。
“老韭”又找到“老徐”簽訂了一個合同,約定1年後無論房價怎麼變化,自己都能以200萬的價格將房子賣給“老徐”。
同樣,“老韭”得為這個合同支付10萬元的合同費(權利金)給“老徐”。
一年後的兩種情況:
房價大跌,200萬跌到100萬,“老韭”按合同約定以200萬的價格賣給“老徐”。
房價大漲,200萬漲到400萬,“老韭”放棄合同選擇不賣,直接去市場現價賣房。
發現沒有,所謂的期權其實跟保險很類似,期權可以保護市場上行和下行的風險,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保險更像看跌期權,只能保護下行風險。
從這個例子我們發現,期權是有槓桿的,拿看漲期權來說,“老韭”直接用100萬買房,一年後房價漲到200萬,“老韭”賺了100萬,收益率為100 %。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普通投資者怎麼玩期權?
決定期權價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是現貨的價格、波動率以及期權的剩餘時間,以及各種各樣的參考指標,如果要將所有的交易策略一一列出,保守估計也有上百上萬種。因此期權交易相比期貨更為複雜,更適合職業交易者,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並不友好。
但理解了期權的基本概念,我們也可以用一些相對簡單的策略來使用期權。
1、投機類玩家
期權是可以轉手賣給別人的,因此有價格波動,在期權到期之前,你可以從波動中套利。再簡單講,如果覺得比特幣要漲就買入BTC看漲期權,覺得要跌就買BTC看跌期權,低買高賣,並在該期權到期之前(行權之前)賣出。
舉個例子:
舉個例子:
舉個例子:
當前比特幣價格5萬,預期6個月後比特幣將漲到10萬。你買入一份的比特幣看漲期權,約定6月之後你可以用事先規定的5萬元(也可以是其他價格)價格買入。如此你就可以用少量的資金鎖定未來的比特幣利潤。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三、期權:下一個投機天堂
期權有兩大亮眼的優勢,風險有限和收益無限。然而這只是一個相對概念。
1、風險有限,虧損次數可以是無限
買幾筆期權,資金投入確實少,而且不存在爆倉問題。對於很多人而言,虧損十幾次都不會傷筋動骨,那一百次呢?買入期權風險有限,但是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一次買入期權的損失是有限的,但是發生虧損的交易次數則可能是無限的。
2、收益無限只是理論無限
收益無限是一個相對概念,而不是一個絕對概念。收益無限只是一個誇大的字眼,而不符合實際情況。例如比特幣會歸零、比特幣會漲到1億,顯然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極低。樹不會長到天上去,十八層地獄之下也不會還有十八層。
歷史上看,期貨和期權是風險管理的兩塊基石,其實並非投機倒把的工具,但看看國內的數字貨幣期貨合約市場,跟賭場何異?很多人連期貨是啥都不知道就去開多20倍。期權比期貨更為複雜,用戶能不能理解都是個問題,當然,對於賭徒而言,任何交易就是買入和賣出這麼簡單。
隨著頭部交易所入局期權市場,且皆為0准入門檻,不難想像,在“風險有限”、“收益無限”、“永不被爆倉的超級槓桿”的宣傳下,幣圈期權市場將成為下一個超級大賭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