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甚少露面的張楠賡出現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為其一手創辦的嘉楠科技(以下簡稱嘉楠)上市敲鐘,股票代碼為“CAN”,發行1000萬股ADS ,每股定價9美元,募資金額9000萬美元。
“今天我們一起站在這裡感受這榮耀的時刻,但上市不是最終目的,而是我們新的開始,下一秒我們將繼續投身到新的戰場,繼續開拓我們的事業。”張楠賡在上市致辭中說到。
像他多年來在B站上喜歡看的動漫一樣,歷經千辛萬苦的主角最終戰胜千難萬險,取得勝利。巧合的是,一年多前,B站也是在這裡登陸資本市場,成為“二次元”第一股。
如今,隨著鐘聲響起,在此前三次尋求登陸資本市場失敗後,張楠賡讓他的嘉楠成為了“全球區塊鏈第一股”——領先了正在內鬥的競爭對手比特大陸。
對於張楠賡而言,納斯達克一定是一個值得回憶的地方,畢竟這裡讓他的事業和愛好,都得到了昇華,獲得了更多的認可。
張楠賡的嘉楠從創立到上市之路,也是一部加密貨幣的發展史,正是抱著改變世界的理想主義,促使一群年輕人在漫漫長路上下求索。
正值IPO成功之際,《天天鏈訊》獨家採訪到了張楠賡。他將自己定義為“比較喜歡折騰新鮮事物的人”。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綴學的“二次元”少年和他的礦機
張楠賡喜歡看動漫,據傳他曾經一年看了將近500部動漫,是一個標準的二次元“宅男”。
然而,2010年,比特幣闖入了張楠賡的世界,或者說,他闖入了比特幣的世界。張楠賡的人生軌跡就此改變。
第一次接觸比特幣的他沒有和多數人一樣只是去“炒幣”,而是將目光瞄準了挖幣的“礦機”。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張楠賡確實在礦機的研發上擁有異於常人的天賦。
2011年8 月,張楠賡以“ngzhang”的ID出現在比特幣論壇BitcoinForum上。 9月,“ngzhang”發表了一篇標題為《FPGA development board 'Icarus》的帖子,並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開始推銷自己研發的FPGA 礦機——Icarus 與Lancelot。
礦機的的名字Icarus(伊卡洛斯) 和Lancelot(蘭斯洛特),皆來自於張楠賡熱愛的日本動漫。
還在讀博的張楠賡,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研發出FPGA礦機的人。
憑藉著Icarus 與Lancelot出色的性能和良好的銷量,“ngzhang”在Bitcoin Forum開始小有名氣,“南瓜張”這個稱號也逐漸被圈內人所熟知,並延續至今。
2012年6 月,美國專門開發比特幣礦機的機構“蝴蝶實驗室”宣布,準備研發一種集中電路式(ASIC)礦機,並承諾將於當年10 月交付第一批ASIC 礦機。蝴蝶實驗室也因此獲得了一百萬美元的眾籌。
ASIC礦機性能遠勝當時主流FPGA 礦機,一旦研製成功,蝴蝶實驗室將掌握全球遠超51%的算力,那麼他們將有能力對比特幣網絡進行51%的攻擊,對比特幣網絡就是重大的威脅。
“決不能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張楠賡在比特幣論壇宣布:將先於對手推出ASIC礦機,名為“阿瓦隆”。
不出意外,“阿瓦隆”同樣也是動漫中的詞,是神秘的極樂仙境,島上由精靈守護,能夠抵禦一切外來的侵襲。
張楠賡在後來的採訪中說到,當時研究ASIC 礦機,主要是為了“世界和平”,防止礦機製造商壟斷比特幣網絡算力超過51%,對網絡造成傷害。
為了能夠專心研發ASIC礦機,趕在蝴蝶實驗室前面交付產品,張楠賡找到了導師,希望能夠休學一年,但遭到了導師的拒絕,多次溝通均未獲得批准。
在經歷了漫長的思考和糾結後,2012年11月的一天,他做出了一個“冒險”的決定——退學專心研發ASIC礦機。
創立微軟的比爾·蓋茨也是退學創業的佳話,不過,比爾·蓋茨卻在一次採訪中表示,他當時不是完全退學,而是假如創業失敗,還能繼續回哈佛完成學業。
中美之間教育體制的不同,讓做出退學決定的張楠賡面臨著更大的壓力。此後兩個多月,張楠賡全身心投入到了ASIC礦機的研發中。 2013 年1 月,全球第一台ASIC 礦機終於研發成功,隨後開始交付產品。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創立嘉楠和“養狼計劃”
阿瓦隆研發成功後,已經退學的張楠賡決定正式開始創業。
2013年4月,張楠賡在北京註冊成立了“北京嘉楠捷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嘉楠”的英文名“Canaan”,同樣來自於張楠賡所喜歡的動漫。
當時恰逢塞浦路斯危機爆發後比特幣行情大漲的時機,挖礦受益暴增。算力更高的阿瓦隆礦機自然也極度受追捧,一台阿瓦隆礦機現貨,最高曾被炒到40萬人民幣,市面上一機難求。就連後來創立比特大陸的吳忌寒,當時也曾是阿瓦隆芯片的代理商。
就在嘉楠靠著阿瓦隆礦機日進斗金,生意蒸蒸日上之時,張楠賡卻做出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他宣布嘉楠將終止整體礦機的銷售,只專注於芯片的研發和生產,並在網上開源了除阿瓦隆礦機除芯片以外的所有硬件解決方案。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危機、寒冬與轉變
就在張楠賡宣布專注於芯片業務後不久,勢頭正猛的嘉楠便遇到了創立以來的第一次危機。
由於第三批預售的礦機和第四批預售的芯片均未能如期交付,再加上另一種ASIC礦機“烤貓礦機”已經問世,嘉楠遭遇了嚴重的信譽危機和市場危機。
危機面前,嘉楠及時的推出了採用55 nm 技術的第二代阿瓦隆礦機,並在官網和電商網站同時售賣,有驚無險的度過了這次危機。
但是,大環境的“寒冬”已經來臨。
2013年年底,央行等五部委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通知指出,比特幣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並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
與此同時,比特幣的價格也在年底開始大跌,半個月跌幅接近50%,一時之間,行業“哀鴻遍野”。
包括嘉楠在內的礦機廠商,開始“過冬”。
在這段時間裡,張楠賡一邊帶領團隊繼續進行ASIC芯片的研發,一邊思考“除了礦機外嘉楠還能做什麼”。
2016年,AlphaGo大敗李世石後,AI成為一個很火的概念。張楠賡感覺自己彷彿找到了答案,其正式將AI芯片確立為公司戰略發展方向之一,並組織團隊立即著手開展AI芯片的研發工作。
2018年9月,嘉楠推出第一代AI芯片勘智K210,成為業界第一家提供基於RISC-V架構的商用邊緣AI芯片並量產的公司。
“我有一個習慣,一個行業如果已經有做的不錯的公司或者產品了,比如說做CPU,那我就覺得別去弄了。而AI芯片這邊直至現在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是沒有發展的特別好,這種行業才適合創業者去折騰。”張楠賡說。
張楠賡又做了一個他認為是創業過程中最艱難的決定——放棄傳統芯片模式,做互聯網模式,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張楠賡希望嘉楠能夠成為一家超級算力解決方案的提供商,而不僅僅只是賣芯片的。
張楠賡對嘉楠的“改造”也使得這家傳統的“礦機企業”完成了蛻變。
招股書顯示,嘉楠目前已經成立了高效能計算部和人工智能事業群,並形成了“AI+高效能計算”雙輪驅動的運作模式。
以下為專訪內容:
1、《天天鏈訊》:您創業起步的觸發點和初心是什麼?
張楠賡:我是一個比較喜歡折騰新鮮事物的人。我當時在北航計算機系,專業是計算機體系結構,課其實都修完了。我在航天科工集團工作了幾年,雖然積累了很多技術和品控經驗,但還是覺得應該有所提高,然後繼續考驗、讀博。
我在學校期間就做出了第一台基於ASIC的計算設備,當時是在2011年左右,我接觸了比特幣,覺得它有1%的可能改變世界。到了2012年,我覺得這個東西改變世界的可能性不是1%了,大概5%。
我自己有一個觀點,判斷一個技術或商業模式是否成功,取決於它是不是能真正提升社會運行的效率。
當時我覺得一個人很少能有這種機會去參與改變世界,所以我從學校退學了。 2012年9月17號左右,我決定用做芯片的方法做ASIC計算設備,當時還沒有區塊鏈這個概念。
無論是ASIC計算還是AI芯片,從開始創業到現在,我們其實一直聚焦於做與計算有關的事情。一個提升了社會運行的效率,一個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場景。最終的落腳點都是通過智能計算來改善人們的生活。
2、 《天天鏈訊》:您是如何度過創業最艱難的階段?
張楠賡:最艱難的抉擇是放棄傳統芯片模式,做互聯網模式,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我們在AI芯片的推廣落地過程中遇到了比較大的挑戰。 AI芯片跟傳統芯片差別非常大, AI芯片使用門檻很高。一開始的定位還是比較傳統的賣芯片的做法,發現效果並不是特別好。
我們在春節後其實又改了改主要的大方向,這其中經過了長時間的摸索。現在我們相當於要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給客戶,芯片也賣,算法也提供,模塊也賣,甚至我們成立產品組,產品也做了很多,比如智能門鎖模組、無感門禁系統、智能電錶模組等等。
3、 《天天鏈訊》:在創業過程中,歷史機遇和行業變遷帶來了哪些機會和挑戰?企業、個人又如何與時代共振?
張楠賡:對我們來說,2019年是一個關鍵節點。 5G開始普及,將直接催生大連接、低延時和低功耗應用場景的爆發。所有的端側設備都擁有了新的通信基礎,這意味著端側智能大規模商用將走向實質性的開端。
我們選擇邊緣側AI芯片的研發,主要是因為以下兩點機遇:
第一,從技術角度,AI對於傳統的計算架構產生了變革性的衝擊。其實傳統巨頭把持的領域不適合創業公司進入。目前AI芯片專用化已成趨勢,這才是我們的機會所在。
第二, 從市場角度,5G的發展將推動更多設備互聯的應用場景,並在未來推動邊緣側市場的大發展。
4、《天天鏈訊》:你認為,你和公司為商業文明和社會進步做出了哪些重要貢獻?
張楠賡:把智能芯片的商業化路徑走通、做大,通過算力服務提升社會運行效率,改善人類生活。
算力是新的戰略資源。它將把人們的工作方式和企業的商業模式帶到人工智能的新平台。在服務上,我們致力於提供超級算力解決方案。
其次是交易模式的重塑。理想的交易環境是去中心化的。我們在底層計算架構上的不斷突破,為去中心化交易網絡提供了堅實的算力基礎。
5、《天天鏈訊》:在下一個十年,您希望公司發展到什麼階段?對行業和政策有哪些預期?
張楠賡:我們希望在未來,嘉楠發展為一家超級算力解決方案的提供商。我們希望以計算為核心,為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的智能服務,貫穿企業從獲取數據、打通數據,到根據數據驅動服務的每個環節。
我們認為隨著AIoT+5G的發展,邊緣側市場的爆發會倒逼底層計算架構的突破。
我相信中國芯片從設計到產品應用一定是世界第一。中國有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也有全球最完善的供給體系和先進工藝,最終IC的設計中心也會遷移到本土。我們希望政策能夠對IC設計給予更多扶持,加速這一結果的到來。
6、 《天天鏈訊》:您如何定義企業家的使命和夢想?
張楠賡:從歷史進程來看,中國的企業家群體分為三代。第一代是從體制內發軔創業的時代,比如柳傳志,任正非,他們往往有對市場的原始激情和強烈的家國情懷。
自1994年市場化改革開始,加之信息化浪潮,催生了第二代企業家群體的崛起。比如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這些60後,70後企業家少了些家國情懷,多崇尚成功學,其選擇也更加符合市場的行為框架。
到了今天,經歷初期草莽時代和模式創新時代,我們將迎來真正的技術創新與創業時代。 80後企業家應當具備強烈的創新精神和技匠精神,以實現技術理想為行為原點,對外進行本土原創性的價值輸出。
隨著AI、物聯網等技術的興起,計算架構進入深刻變革期。算力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誰能把握好算力,誰就能佔據主動。
無論哪一家企業,它的最終落腳點都是創造價值,為用戶提供好的服務。企業家的使命和夢想需要實際的落地,被市場接納,否則就是空中樓閣。
我們的定位是一家超級算力解決方案提供商。我們希望以不斷提升的超級算力作為企業生產力,為客戶提供AI競爭力,助力客戶在智能化世界實現自我價值,迎接智能經濟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