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本文來自Unitimes(ID:Uni-times)編者按:本文來自
編者按:本文來自
這一角度並非是以太坊獨有的。實際上,DeFi 是所有智能合約生態系統中的一個廣受歡迎的話題,這是可以理解的。諸多相互競爭的智能合約平台正見證著DeFi 用戶數量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增長。比如以太坊平台的DeFi 用戶量增長趨勢如下: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以太坊生態中的DeFi 用戶量增長趨勢。圖源:Alethio
可組合性允許開發者在現有的DeFi 基礎設施之上搭建DeFi 層。然而,隨著以太坊2.0升級的即將到來,屆時不同的dApp (去中心化應用) 將被鼓勵使用不同的分片鏈,但有些人對於以太坊能否保持現有水平的可組合性存在很大的懷疑。對此,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最近發布了幾篇相關的研究文章:
The Eth1 -> Eth2 transition:
Cross-shard DeFi composability: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以太坊的競爭對手
可以預見的是,圍繞以太坊2.0的這種懷疑對於其他競爭性的智能合約平台來說是一個令他們感到興奮的機會。 EOS、Tezos、Cosmos、Algorand 和其他幾個即將推出的平台都希望在各自的領域裡超越以太坊,成為事實上的DeFi 平台。
正是出於這一個原因,許多競爭性的平台都有巨大的資金儲備。屢見不鮮的是,這些競爭性平台通過推出生態系統基金或者提供慷慨的補助金,以此來鼓勵了開發者在他們的智能合約平台上構建dApp/DeFi 協議。
01. EOS
這些競爭性平台的賭注是,以太坊向PoS 的轉變將為DeFi 項目帶來足夠的不確定性和摩擦,從而使開發者將轉向其他的區塊鏈平台。他們的另一個賭注是,以太坊2.0升級將降低用戶體驗,迫使以太坊的DeFi 用戶遷移到目前正在這些競爭性平台上構建的DeFi 項目。
那麼問題來了:以太坊的競爭對手準備好抓住機會了嗎?他們是否在一開始就有希望替代以太坊DeFi 項目呢?
本文將試圖通過研究這些競爭性平台的DeFi 基礎設施和評估這些協議贏得即將到來的DeFi 戰爭的潛力來回答這個問題。
例如,EOSDT 系統有大約500萬枚EOS 抵押品(約1,900萬美元),這與MakerDAO 系統中的2.9億ETH 抵押品相比簡直微不足道。

圖片描述
可以說,EOS 中最知名的DeFi 應用就是EOS REX 平台,該平台允許在EOS 系統中進行資源租賃。 EOS REX 允許開發者和用戶以一定的費用(租金) 來借用操作EOS 所需的資源(如CPU、RAM、NET)。雖然EOS REX 中鎖倉的EOS 的價值要高於MakerDAO 和Compound 中鎖倉的ETH 的價值,但其實際的借款金額要少於後兩款DeFi 產品。見下圖:

圖片描述
EOS 網絡也存在一些無法獲得大量交易量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主要原因在於,大多數在EOS 上發行的代幣從一開始就沒有獲取重要的價值。這些代幣中有許多是只在單個dApp 中使用的dApp 代幣。然而,由於EOS 交易基本上是免費的,DEX 交易量尤其容易受到操縱和清洗交易。因此,將這些交易量與基於以太坊的DEX 的交易量進行比較是不切實際的。

圖片描述
02. Cosmos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基於EOS 的一些主要DEX 的日交易量趨勢。圖源:DappRadar
備註:Cosmos 網絡使用一個hub-zone 模式來實現每條鏈之間的互操作性,其中zone(一條獨立的區塊鏈)可以通過Hub(同樣也是一條獨立的區塊鏈)向其他的zones「發送代幣」。 Cosmos 使用的協議稱為IBC 協議(Inter-Blockchain Communication protocol,即跨鏈通信協議),這是一種在不同的區塊鏈之間傳遞用於表示代幣轉移的信息的協議。見下圖: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Cosmos 系統的DeFi 願景:實現貨幣和dApp 的zone 鏈之間的交互
實現這一願景的第一步是創建Cosmos 的zone 鏈,將這些加密資產帶入到Cosmos 的生態系統中。因此,早期的Cosmos 生態中的DeFi 努力正是這樣做的,比如Kava 試圖將XRP 引入Cosmos 中[2],Nomic.io 試圖在Cosmos 中創建橋接比特幣的Zone 鏈(Bitcoin-peg zone) [3 ]。一旦這些Zone 鍊和IBC 協議處於運行中,相應的dApp zone 鏈就可以尾隨而至了。
a. 橋接比特幣的Zone 鏈
當前,人們已經對將比特幣引入到智能合約平台中以供DeFi 協議使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諸如WBTC 和TBTC 等項目正致力於在以太坊上實現這一目標。
但是,相當一部分的比特幣社區正在尋找一種解決方案,用以使比特幣在這些DeFi 項目中依然可以作為手續費使用。
Cosmos 為這種解決方案提供了可能性。是有可能使用Cosmos SDK 來創建一條橋接比特幣的Zone 鏈的,這樣可以加快比特幣的結算,並有可能開發出可以在本地使用比特幣的DeFi 協議。
在這方面,nomic.io 的bitcoin-peg (nBTC) 項目致力於在Cosmos 系統中創建一條“基於PoS 共識的比特幣側鏈”--Bitcoin-peg Zone 鏈。用戶可以在一個多重簽名錢包中鎖倉一定數量的BTC 資產,進而在這條Zone 鏈中鑄造相應數量的nBTC 代幣。
這些新鑄造的nBTC 代幣將可以實現即時結算,且將開啟多重的DeFi 用例。這些DeFi 產品可以在nBTC Zone 鏈中實現,也可以在其他與nBTC Zone 鏈(通過IBC協議) 進行交互的Zone 鏈上進行實現。
b. 去中心化價格預言機
03. Tezos
在Cosmos 的DeFi 方面的第二個有趣的項目是Microtick,該項目正試圖解決最棘手的難題之一:去中心化預言機的定價問題。
當前,基於以太坊的貸款協議(例如Compound) 使用委託的餵價機制來確定用戶抵押品的價值是否足夠cover 掉其貸款的金額。有很多項目都在試圖提供一個更為去中心化的價格預言機。
Microtick 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基於市場的去中心化預言機設計。在該系統中,造市商給某項資產提議價格,並對自己的價格提議提供資金支持。之後,該系統會對不同的價格提議進行平均,從而得到一個共識的價格。通過使用這個共識價格,交易員可以將這些價格提議作為期權進行交易。這一過程抑制了造市商提議錯誤的或者不准確的價格,利用市場動力學來創建一個去中心化的餵價機制。
儘管Tezos 從2018年6月就已經存在,但該平台對DeFi 的興趣直到2019年年中才開始浮現。直到2019年6月的第二輪投票,DeFi 這個詞才出現在Tezos 的提案請求(RFP) 之中。
原因可能是,自從Tezos 進行ICO 以來,就一直專注於實現該協議的鏈上治理。然而,隨著DeFi 領域的發展壯大,Tezos 基金會開始將部分注意力轉向這一領域。 DeFi 協議現在已經成為Tezos 生態中申請資助的RFP (案請求) 中的首選。
隨著關於Checker 的信息進一步信息被披露,很明顯,該項目可能成為Tezos DeFi 生態系統的基石,就像MakerDAO 對於以太坊而言的那樣。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以太坊的DeFi 寶座受到威脅了嗎?
鑑於其他智能合約平台上在DeFi 方面的努力,以太坊的DeFi 領先領先地位是否存在真正的威脅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兩個重要的因素:首先是以太坊社區和有影響力的參與者如何處理圍繞以太坊2.0可組合性的不確定性。其次是開發者的看法,以及他們是否準備改旗易幟。
這些因素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生迅速的變化。但到目前為止,風向似乎仍然對以太坊有利。
首先,以太坊基金會正全力以赴按時交付以太坊2.0,同時向以太坊社區傳達著相關的升級計劃進展。其中最好的例子是Vitalik 在Devcon 期間的研究工作,包括解決以太坊1.0向2.0過渡的擔憂[4] 以及有關以太坊2.0的DeFi 項目跨分片可組合性的擔憂[5]。
其次,開發者仍在很大程度上傾向於以太坊。幾乎所有的新創意都建立在以太坊的基礎上。我們經常看到一些DeFi 項目在某個週末的各個以太坊黑客鬆上建成。其中有好些例子,包括:
Enable 項目[6],這是一個使用Dai 的P2P社交借貸平台,該項目誕生於ConsenSys Labs 的一場黑客松之中;
LSDAI 項目[7],這是一種對沖Compound 協議浮動利率的合成資產,誕生於ETHBerlin 黑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