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沒啟動Libra,卻啟動了貨幣戰爭
昕楠
2019-09-20 10:55
本文约3668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5分钟
“Libra 的概念代表著更全球化的強勢貨幣可能出現。”

文| 昕楠編輯| 盧曉明

Odaily(ID:o-daily)

Facebook 發布Libra 白皮書後的第九十天,Libra 依舊掙扎在監管泥沼中,無法脫身。

從6 月推出白皮書至今,Libra 仍未獲得任何國家的正面支持。相反的,各國央行對待Libra的態度如臨大敵,紛紛聯手開始了一場集體抵制運動。

希望在2020 年下半年推出的Libra,如今難躍監管鴻溝。 Libra 看似沒有意識到,自己動了誰的奶酪,卻已激起了相關者的警覺。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Libra推進一波三折,各國監管圍剿

Libra 正在遭遇各國監管聯手圍剿。

從今年6 月推出後,Libra 的推進之路坎坷不斷。三個月過去,人們幾乎感覺不到Libra 的任何推進,而Libra 和監管機構的周旋反倒成了最大的看點。

對於Libra 而言,收到監管發來的傳票成了家常便飯。

1 年前,Facebook 當家掌門人小扎在隱私門聽證會上的表現仍讓人記憶猶新。如今,Libra 的項目負責人馬庫斯也不得不西裝革履走入高堂,在大大小小的聽證會上與百名議員鬥智斗勇。

有數據顯示,Libra 白皮書推出後,美國國會在半個月內連續召開了三場相關聽證會。但Libra 多方努力之下依舊沒有換來美國的信任。

美國總統特朗普仍不認可Libra 的地位,直言在美國,只有美元一種真正的貨幣;並表示“Facebook 的Libra 將不會具有什麼地位或可靠性,如果Facebook 和其他公司想要成為銀行,它們必須申請銀行牌照”。

9 月16 日,Libra 在瑞士與包括美聯儲在內的26 家中央銀行進行會談。這再次引發行業關注。

在這次會談中,Libra 被要求回答有關貨幣範圍和設計的關鍵問題,還與各國央行官員探討了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支持的穩定幣會帶來的政策與監管風險,該會議討論的結果結果將於10 月份形成報告提交給G7 財長。

這場會議召開前,德、法兩國高調表態,應阻止Libra 推出。

德國財政部長Olaf Scholz 直言不能接受像Libra 一樣的平行貨幣。法國財長佈魯諾勒梅爾則認為Libra 威脅著各國政府的貨幣主權。

隨後,德國內閣正式批准區塊鏈戰略草案,支持證券代幣化但反對Libra 穩定幣。不僅如此,Libra 註冊地瑞士的態度也悄然發生了轉變。

起初,Libra 希望在瑞士尋求支付牌照,瑞士也表示願意積極推動,認為瑞士可以在一個雄心勃勃的國際項目中發揮作用。但受到美國財政部及其他歐洲國家的態度施壓,瑞士也於近期表示準備與其他國家合作確保對Libra 的監管。

如果說之前各國對於Libra 還是稍微曖昧,Libra 還能在夾縫中生存,而現在各國監管的態度,則可以說是在聯手圍剿Libra。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不許Libra發幣,各國要自己發幣

很多人用Libra 與比特幣做類比,認為都是變革全球金融基礎設施的新興事物。

但比特幣從未像Libra 一樣,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獲得了多個國家監管機構的密切關注、考察。

在Libra 的白皮書中,更多是寫到Libra 在跨境支付、轉賬上的應用,因此一部分人將Libra 認為是對標微信、支付寶的一種海外支付方式。

當然也有人分析,Libra 是想要成為一種超主權貨幣,這一貨幣如果在全球範圍內流通,加上Facebook 背後的數十億用戶,無疑將對貨幣政策不穩定的小國主權貨幣產生衝擊,但會增加其背後掛鉤的一籃子貨幣的新需求。

按此邏輯,美英歐各自都有極強的全球化訴求,預期Libra 在美英歐等各國不會遭遇到重大監管障礙。

但這一次,首先站出來公然反對的,不是哪個遠在大洋洲的海島國家,也不是東南亞主權貨幣體系脆弱的小國,反倒是歐元體系中發展一向穩定的法、德兩國。不過金融分析師Cathie Wood 認為,考慮到歐洲銀行股的下跌,法德的考慮也算正常。

有趣的是,在抵制Libra 的同時,各國卻不約而同地在醞釀發行Libra 的競品。

7 月有報導顯示,歐洲央行(ECB:European Central Bank)正在研究發行歐元數字貨幣ECB-Coin。市場也在猜測歐盟可能會推出自己的數字貨幣。 9 月13 日,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呼籲道,歐盟應當考慮出台自己的“公共數字貨幣”計劃。

8 月,英國央行行長馬克·卡尼在演講時,也敦促全球央行應聯合起來創建一種類似Libra 的“合成霸權貨幣(SHC)”,以結束美元主導,降低潛在風險,削弱美元溢出效應。

目前,烏拉圭已啟動了CBDC(央行數字貨幣)試點項目。除此之外,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與阿聯酋等地也正在探索CBDC 在其法幣體系中的應用。

這一次,中國也沒有被落下。早在周小川當任時,中國就組建了小分隊研究央行數字貨幣。 7 月8 日,央行研究局局長王信透露,國務院已正式批准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目前央行正在組織市場機構從事相應工作。 8 月10 日,穆長春在伊春的會議中再度披露中國央行數字貨幣:“中國央行數字貨幣可以說是呼之欲出了。”

除了各國央行之外,想要發幣的企業也不少,從沃爾瑪到富國銀行,Facebook 發幣潮後,企業發幣也比比皆是。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遇阻背後,其實是一場全新的貨幣戰爭

“沒有哪一種數字貨幣像Libra 這樣,能夠引起整個貨幣和金融世界的緊張。”就連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也感嘆,全世界對Libra 的這種緊張,不是杞人憂天,是有它真實理由和背景的——Libra 有價值支撐,這意味著它有潛力成為通常意義上的貨幣。

各國政府為什麼這麼緊張?

德國財政部長Olaf Scholz 的一番話,道出了強國們打壓Libra 的考量:“我們必須保護消費者和國家主權。國家主權的核心要素是發行貨幣,我們不會把這項任務留給私營企業。”

Libra 的出現讓各個國家第一次對主權貨幣產生了危機感,業內一直在揣測Libra 的真正意圖。

恆大經濟研究所所長任澤平在其文章《Libra:數字貨幣的原理、影響、機遇及挑戰》中提到了各方主權國家對Libra 持謹慎態度的重要原因:一是Libra 或替代部分國家主權貨幣;二是各國外匯管制難度大增;三是各國貨幣政策實施難度加大;四是增加反洗錢和反恐的難度。

他認為,其中起關鍵要素的還是各國對貨幣主權的擔憂。

環球時報英文版文章《中國不可能缺席全球數字貨幣競爭時代》也認為,Facebook 發行數字貨幣Libra 後,“便擁有了為全球27 億人發行貨幣的鑄幣權,成為數字經濟中獨立的'央行' ”。

“貨幣政策是財政政策的附庸。鑄幣權帶來的是政府財政權力,失去了鑄幣權,財政就無力控制市場了。”數字貨幣分析師洪蜀寧向Odaily分析道。

即便馬庫斯一再向央行保證不打算創造貨幣,也不是在做銀行的工作。但沒有人說得清楚,Libra 會不會像當年的美元一樣,迎來脫鉤黃金的那一天。

作為應對,一場全新的貨幣競爭號角已吹響。

區塊鏈技術及應用早期研究者谷燕西則認為,Libra 項目的出現迫使各國的中央銀行認真考慮自己的貨幣數字化政策,並採用相應的應對措施來把握貨幣和資產數字化的趨勢。

“如果一個中央銀行繼續保持現有的貨幣和金融體系,別的中央銀行分別甚至共同合作採取了相應的應對措施,那麼這個中央銀行就一定會在這個貨幣和資產數字化的過程中落後,成為全球金融行業的孤島。”谷燕西認為,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每個中央銀行都會認真的對待這種挑戰,分別以及同其它的中央銀行合作制定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蔡維德則認為,過去貨幣競爭是各國通過發幣來獲取利益,通常是貶值法幣來刺激出口而從匯率上獲取利益,但這是舊式貨幣競爭,而新式貨幣競爭還能用穩定幣進入他國市場,可以及時控制交易買賣信息。

對於各國央行來說,Facebook 發幣,不止是挑戰,還是啟發——要想結束從1944 年以來的美元中心地位,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

“打敗黃金作為世界通用貨幣的不是比黃金更好的另一種金屬,而是紙幣。打敗美元的,可能不是下一個紙幣,而是數字貨幣。”數字貨幣分析師肖磊認為,未來的趨勢就在數字貨幣上。

央行前行長周小川也曾評價:“Libra 的概念代表著更全球化的強勢貨幣可能出現。”

不少國家在Libra 的啟發之下,走上了研製數字貨幣之路。所有人都想抓住這次機遇,打造一個全新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這場由巨頭企業倒逼出來的全球新貨幣戰爭,已經悄然拉開帷幕。

昕楠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