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區塊鏈賽道的骨灰級玩家,小蟻(NEO)及其創始人達叔(達鴻飛)在區塊鏈大熱的這兩年卻頗為低調。
在今天,蟄伏已久的NEO 終於帶著自家產品在公開場合露面。
9 月5 日,中國區塊鏈項目NEO 首屆社區大會(NEO Community Assembly)上推出了三款新產品,分別是NEO 區塊鏈開發的一站式智能合約開發引擎NEO.ONE、分佈式文件系統NeoFS 和區塊鏈工具包NEO Blockchain Toolkit。
來自不同國家的三位負責人詳細介紹了三款產品,可以看出NEO 去中心化的團隊。從去年到現在,NEO 團隊一直在專注於NEO3 的開發。目前NEO3 未完全上線,本次發布的三款新產品是NEO3 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NEO3 的路線圖,NEO 3.0 的開發始於2018 年第四季度,預計將在2020 年第二季度完成。
據NEO 創始人達鴻飛介紹,NEO3 將會使用升級版的共識機制dBFT 2.0 。該共識算法加入了恢復機制,使得當網絡或節點發生故障時,能快速恢復。此外,NEO3 還會在價格模型、互聯網資源訪問、P2P 協議和虛擬機等方面優化,並加入內置預言機、分佈式身份協議和文件系統。
他還分享NEO 正在做的兩個項目。第一個是EcoBoost,NEO 成立了1 億美元的孵化基金,並跟業內多家企業合作,從市場推廣等方面扶持區塊鏈創業者。第二個是跨鏈協議。 “我們的目標是讓現有的公鏈通過一個跨鏈協議連接起來,而不是希望讓其他開發者開發新鏈來連接NEO。”因此這個協議需要非常友好、低門檻,同時也當然需要保證交易的原子性和安全性。
達鴻飛認為,區塊鏈經過的Coin 大爆發到Chain 大爆發的時代,然而在他看來,下一代互聯網的架構分成四層:
Layer 0 是最底層的基礎設施,包括操作系統、網絡協議、雲服務、5G 等;Layer 1 則是狀態和結算層,包括公鏈、聯盟鍊和中心化賬本;再往上的交易層Layer 2則包括狀態通道、側鍊和本地賬本等;最上層的Layer 3 就是應用層,瀏覽器、應用所在之地。去中心化身份認證系統、去中心化文件系統、預言機等組件,位於1、2 層之間。
比如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支付結算系統(DCEP,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就是在第二層。 NEO 的產品主要是位於1-2 層。
最後的交流環節中,Odaily問達鴻飛如何看待如今區塊鏈有真實用戶和落地場景,而多數是“炒幣” 的投資者為主的現象?
達鴻飛坦言,確實今天無論是NEO 還是其他的公鏈,都沒有實際應用,正在非常不成熟的階段。 “我們都在建公路,而且大家建的公路還都連不起來。”
可是,他認為區塊鏈跟金融應用場景非常契合。 “這是未來,我們也不知道怎麼從現在情況走到這個未來。但我還是相信,未來會有很多商業應用跑在上面,我認為混合(鏈)會是一個不錯的路徑。”
此外,當被問到如何與已經有部分區塊鏈落地應用的阿里和騰訊等大廠競爭時。達鴻飛表示,阿里和騰訊的區塊鏈應用沒有發揮公鏈的潛力,他認為無許可的、開源的公鍊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建了一個許可鏈,這樣的想像力就更少了,我們和他們其實不在一個賽道上。”
根據火幣行情,截至9 月5 日下午2 點15 分,NEO 價格約在9.05US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