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一小步,能否帶來金融一大步?
星球君的朋友们
2019-09-01 02:55
本文约2847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1分钟
現階段的DeFi如欲獲得長足發展,需要扮演傳統金融的補充者而非替代者。

編者按:本文來自火星財經編者按:本文來自

火星財經


(ID:hxcj24h),作者:Dipperin 潘鵬飛,Odaily經授權轉載。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2018年8月,DharmaLabs聯合創始人和首席運營官BrendanForster懷著去中心化金融會成為未來主流的信念,首次提出“DeFi”的概念。 DeFi憑藉區塊鏈的特性,為傳統金融提出了新的解決思路,在當前環境下兩者能形成有益的補充。


二級標題


傳統金融模式正在走向黃昏


在我們的日常社會生活中,金融實現了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價值流通,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給人們帶來了數不清的便利。平時我們接觸到的金融機構,大致可以分為銀行、基金、券商、保險、信託等類型。而這些機構的運行本質往往是採用中心化方式,利用自身的權威性,作為連接資金供給方與資金需求方的信用中介,然後收取一定的利息或回報。


互聯網時代到來,市面上形形色色的P2P公司、理財公司,騰訊阿里旗下的互金公司可以算作是金融行業的2.0版本,稱為Fintech金融科技,但是其本質與傳統金融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以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為範本的好萊塢電影《大空頭》為例,第三方中介無法保證獨立性,房貸資產證券化中低層資產信用評級與實際情況誤差巨大,最終造成信息鴻溝,引發災難,裡面人性的貪婪與醜陋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DeFi最初是一個幣圈的概念,可以看到,DeFi的創始成員均為幣圈項目,關注的是以太坊生態中的金融設施搭建。更直接一點,DeFi最初的使命,是為了以太坊生態內的各種代幣搭建金融基礎設施。在從業者眼中,DeFi有望實現金融業的自動化、智能化、去中心化,也將讓區塊鏈再一次賦能實體產業。從穩定幣、數字貨幣借貸、去中心化交易所,到更大、更廣的證券、期貨、衍生品市場,DeFi的觸角正在不斷延伸。

圖片描述

目前來看,DeFi體系所形成的去中心化生態系統包括:錢包、交易所、穩定幣、貸款、衍生品、資產發行,初步涵蓋了傳統金融體系的各大主要功能。進入2019年,DeFi的概念成為了區塊鏈行業、金融業關注的焦點。受惠於區塊鏈行業生態的不斷完善,業內對DeFi的內涵和外延進行了拓展:利用開源軟件和分散式網絡將傳統金融產品轉變為無信任且透明的協議的運動。據此,DeFi不僅包括基於ETH網絡的服務於金融行業(或提供金融服務)的開源區塊鏈項目,也包含發行通證並用於支付結算的Bitcoin、Stellar等。

在今年以太坊四周年生日紀念中,有人將IC0與DeFi作對比統計:去年,IC0(項目方)持有的以太坊大約有460萬ETH,現在是230萬ETH。據稱,這個下跌的數量被稱為IC0的“死亡螺旋”。同樣,從去年到現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持有的以太坊數量大約是39萬,現在是230萬,這意味著DeFi裡鎖定的ETH已經彌補了死亡螺旋。據其預測,一年後ETH的鎖定量將重新回到460萬。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從比特幣到Libra,區塊鏈技術有一個最基本也是最普世的目標——建設不同於傳統金融體系的,全球共通共享的新型金融設施。不同於比特幣,DeFi 對於傳統金融行業的威脅更大,並且DeFi 的創生和發展,已經超出了傳統金融行業能夠扼殺的程度。隨著DeFi的日漸成熟與區塊鏈技術的迭代,DeFi將扮演更多、更重要的角色,甚至主導未來“代碼世界”的金融體係也未可知。

二級標題

為了金融一大步,如何邁出DeFi的一小步?

星球君的朋友们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