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eFi Déjà Vu」——萬字長文剖析當前DeFi困局
星球君的朋友们
2019-08-26 06:53
本文约7549字,阅读全文需要约30分钟
曾經備受熱捧的「DeFi」生態究竟怎麼了?

編者按:本文來自編者按:本文來自編者按:本文來自

編者按:本文來自

預見家Foreseer(ID:yujianjia2020)

,作者蔣新JX,Odaily經授權轉載。

曾經備受熱捧的「DeFi」生態究竟怎麼了?

二級標題

如果把鎖倉金額看作「DeFi」市場總體規模的衡量標準,在2019年4月之前,整體生態的總市值只有不到3億美金,隨後的兩個月時間,總的鎖倉金額增長了近6倍,最高達到了近17.2億美金,目前穩定在11億美金左右。

圖片描述

如果「DeFi」本身是一個單一的幣種,那麼市值的應該跟TRON、Cardano相當,市值排名在Coinmarkcap的10名左右(如圖2)。

圖片描述

但是將「DeFi」鎖倉金額按照ETH的數量來進行統計時(如圖3),可以發現整體鎖倉的ETH從2019年4月的233萬ETH,上升到6月25日的277萬ETH,上漲幅度只有18.8%,最開始「DeFi」生態的鎖倉金額暴漲只是因為同期ETH的價格翻了2倍。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 圖片描述

  • 除去佔據「DeFi」50%以上鎖倉比例的Maker之後,也可以發現其餘「DeFi」項目儘管在19年有了不小幅度的增長(見圖4),但:


圖4:Defi 生態項目鎖倉ETH 數據來源:DappTotal

圖片描述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DeFi」困局

二級標題

剛上線的網站界面十分樸素,提供的服務是“在陌生人在留宿”,並且號稱要讓人們“忘記酒店”,這家公司現在被叫做Airbnb。儘管剛開始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安全問題、房源數量問題等),但它要解決的問題很簡單:給旅行者比住酒店便宜又方便的住宿,這個問題它在一開始就成功地解決了。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 圖6:Airbnb網站最早的界面

  • 如果區塊鏈行業顛覆互聯網不只是一時興起的口號,不可否認,在產品設計和商業化層面仍然非常需要從互聯網成功的落地經驗裡汲取精華。

那麼,圍繞「DeFi」的核心功能進行深入探索,首先拋去對虛擬貨幣用途的爭論,我們假定當前虛擬貨幣僅僅用來交易,「DeFi」產品為服務於該項業務提供了兩類工具:

根據「DeFi」借貸項目統計平台Loanscan.io的數據(圖8),使用「DeFi」產品融資(借與法幣綁定的穩定幣,可以視為做多)的利率最優的為USDC,最低年化利率為5.96%,而USDC平均的年化借幣利率約為11.74%。在「DeFi」裡最常使用的穩定幣DAI的平均年化借幣利率為20%。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7 Defi類項目穩定幣借幣利率數據來源:Loanscan

我們以提供最低借幣利率的Dydx為例,要求起始的質押率不低於1.25倍,最低的質押率不低於1.15倍,這意味著用戶要藉100美金的ETH,需要抵押的資產不能低於115美金,起始階段不低於125美金,用戶借幣的背後需要有超額的資產進行抵押。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8 Defi類項目數字資產借幣利率數據來源:Loanscan

根據DappTotal統計,交易量排名前10的交易所24h交易量總和為27000ETH(2019年8月15日),大致相當於ETH所有交易對排名的60位左右。也就是說Top10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所有幣種的交易量加起來與一個小交易所ETH一個交易對的量相當。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如圖11所示,在交易金額超過$10,000之後價格開始明顯上升,$100,000之後價格滑點大幅度攀升,而$1,000,000之後價格已經呈指數級向上。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三、「DeFi」or Dilemma

二級標題

三、「DeFi」or Dilemma

在加密貨幣的發展歷程中,已經有無數個案例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創造者的初衷往往基於理想主義精神和對未來的自我詮釋,但現實總是不思進取地用熟悉的語境給新事物賦予最終的定義。

中本聰將比特幣描繪為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寄希望於顛覆現有的貨幣體系,也因此早期的信仰者充斥著自由主義者和奧派死忠;當比特幣開始被時代的浪潮裹挾著擁抱大眾的時刻,不得不放棄對“貨幣化”的冀望,“數字黃金”的避險和投機價值的研究成為比特幣的主流定位。

無獨有偶,市值僅次於比特幣的以太坊最初設想是構建一個去中心化“世界計算機平台”。在17年因為眾籌而市值瘋狂爆發之時,以太坊社區也許不會想到自己成為了世界上最賺錢的“眾籌機器”。聯合創始人Joseph Lubin不久前為以太坊提出一個更為務實的遠景:“去中心化的全球結算層”。從“世界計算機”到“全球結算層”,可以看到曾經過於理想化的願景在逐漸落腳。

  • 由上,不難歸納出商業社會樸素的價值標尺:效率、金錢。

  • 回想一下最初我們因何期望「DeFi」,不外乎如下幾個原因:

  • 透明性

  • 抗審查性

透明性

可編程金融(可組合性)

自託管(無中心化對手方風險)<>暫且不論特點是否必須要依靠區塊鏈完成,也不討論哪些是“偽需求”,我們假設它們都是未來金融環境所必要的因素,並且依賴高度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完成。

Loanscan上「DeFi」類項目的平均質押率超過3倍(319%),最高的Compound v1需要4.74倍的資產質押,也就是意味著要藉出100美金的資金,需要抵押價值接近500美金的數字資產。而幣安上用戶要藉100美金的ETH,只需要90.9美金的資產,兩者的資金利用率利用率之比可以說相差巨大。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矛盾2:透明性

矛盾2:透明性<>安全性

安全性

安全性

安全性

矛盾3:去中心化程度

矛盾3:去中心化程度<>流動性

流動性

流動性

在Defi的交易環境中,Uniswap巧妙地設計了自動做市商機制,即做市商只需要存入幣提供流動性即可以獲得收益,收益是累計的交易費與由價格波動導致的暫時性虧損(impermanent loss)之間的差值。

圖片描述

Mohamed Fouda在《Uniswap的做市損益分析》一文中對不同交易量和價格變化下做市的收益進行測算。結果發現:1)當價格發生重大變化時,尤其是在交易量同時還較低的時候,做市活動會讓做市商蒙受損失,回報不如持有資產。 2)交易量越大,交易手續費越高,做市業務的利潤也就越高。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四、「DeFi」前路在何方

二級標題

  • 四、「DeFi」前路在何方

  • BitTorrent作為最大的P2P文件分享協議,曾經在2006年最高峰時期佔據了整個互聯網流量的70%,鼎鼎大名如魔獸世界的在線更新就是採用BT的技術進行下載分流。毫不誇張地說,BitTorrent是匯聚了最多用戶流量的去中心化應用。

  • 但2018年卻被波場以僅僅1.4億美金收購,被收購後的第30天,創始人Bram Cohen宣布離職。對於慘淡收場的結局,在BitTorrent工作了十年的資深員工Simon Morris從中總結的幾個去中心化應用的經驗值得在此處提及:

  • 儘管BitTorrent生態系統已經有了一定規模,而且獲得了足夠的行業影響力,但是作為一種顛覆創新技術,BitTorrent公司本身似乎從來沒有靠技術本身獲得成功。

雖然BitTorrent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想法,但卻不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去中心化釋放了一個嘗試顛覆傳統規則且不可阻擋的“暴徒”,但是我們不能把規則破壞者誤認為是互聯網的未來贏家。

隨著BitTorrent的出現,整個“文件”的概念似乎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我們發現很多舊媒體以一種全新的、更好的形式重生了,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音樂流媒體提供商Spotify和視頻內容服務提供商Netflix.

「槓桿借貸交易」可以說是目前去中心化金融產品應用的最大場景,但「DeFi」類資產抵押金額最高的Maker做到了有效地加槓桿,卻缺少交易功能。根據StableCoinindex的數據,DAI目前24小時交易量為1400萬美金,排名穩定幣的第5名,儘管排名不低,但跟排名前4相差巨大,相比於排名第一的USDT24小時170億美金的交易量,僅為其0.08%。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14 穩定幣市值與交易量排行數據來源:cryptoslate

交易對數量上,根據Coinmarketcap數據,DAI的交易對(不包括0交易量)的約有77個,而USDT的交易對不完全統計就有超過400個。

如果說Maker當前完成的工作進度是50%,那麼後續Maker需要給DAI尋找交易場景,不斷提高DAI在交易所中的交易對數量和交易金額。不要因為「DeFi」給自己套上枷鎖,跟大的中心化交易所進行合作未嘗不是一條可選之路。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結語

結語

結語

"Space View" by Partho Mondal

結語

Placeholder VC研究員Mario Laul用“the DeFi Déjà Vu”一語來形容「DeFi」生態凋零而產生的恍惚之感,回望「DeFi」熱潮之際,曾經紛紛豪言顛覆傳統金融的場面彷彿恍若隔世。

  • "P&L analysis of Uniswap Market Making",by Mohamed Fouda

  • “Trade-Offs: Decentralized Exchange”,by Justine Humenansky

  • “DeFi: What it Is and Isn’t”,by Justine Humenansky

  • “The future of decentralized finance” by Linda Xie

  • “Uniswap Deep Dive”by ZPX | Satoshi&Co Newsletters

  • “UniSwap Traction Analysis”  by Ganesh 


星球君的朋友们
作者文库